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对东盟的安全战略研究(1992-2018)

发布时间:2021-12-18 18:03
  安全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安全战略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决定了国家资源的运用方向,任何国家都极为重视,成为国家间互动的敏感领域。在国家安全战略布局中,中国对东盟的安全战略无疑成为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显示,专门针对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的研究相对较少,与之相关的文献分散在不同的议题中。从现实中看,中国将东盟置于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而安全问题成为最主要的考验。至今我们仍没有一个完整的对东盟安全战略,在理论与现实需求下,对东盟的安全战略思考极为紧迫。第一章梳理了国家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安全理论从不同视角探寻国际安全的因果关系,本文再次阅读经典国际关系著作,从安全视角解读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以及分析东南亚地区较为流行的合作安全、综合安全、安全共同体理念。国家安全战略是联系安全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受制于国家实力、战略环境与国家安全观念影响,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国家安全战略目标、方向与手段。国家安全战略优化是基于对安全战略实施的评估。第二章主要描述了东盟的发展历程、组织框架与行...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5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当前研究不足
    三、研究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论文框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国家安全战略: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一、概念辨析
        (一)安全概念
        (二)战略研究中的国家安全战略
        (三)安全理论与安全战略
    二、国际安全理论:经典文本再读
        (一)现实主义安全理论
        (二)自由主义安全理论
        (三)建构主义安全理论
        (四)地区安全复合体理论
        (五)合作安全
        (六)综合安全
        (七)安全共同体
    三、国家安全战略分析框架
        (一)国家安全战略的制约要素
        (二)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内容
        (三)国家安全战略的评估与优化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东盟及其对中国的安全战略意义
    一、东盟的发展历程、组织框架与行为特点
        (一)东盟的成立、发展与现状
        (二)东盟的组织框架与决策方式
        (三)东盟的行为特点
    二、东盟的战略地位
        (一)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
        (二)东南亚地区和平与发展的促进者
        (三)东亚区域合作的主导者
        (四)全球层面的重要行为体
    三、东盟对中国的安全战略意义
        (一)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依托地带
        (二)关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三)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四)国家安全形象“示范区”
    四、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对东盟的安全战略(1992-2018)
    一、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的制约要素分析
        (一)国家实力、安全战略环境与安全观念变化
        (二)东盟在中国国家安全观念调整中的作用
        (三)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阶段划分
    二、1992-2002年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与评估
        (一)中国对东盟的战略定位
        (二)中国对东盟的安全战略目标与手段
        (三)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评估
    三、2003-2012年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与评估
        (一)中国对东盟的战略定位
        (二)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目标与手段
        (三)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评估
    四、2013-2018年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与评估
        (一)中国对东盟的战略定位
        (二)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目标与手段
        (三)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评估
    五、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对东盟的安全战略优化
    一、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反思
        (一)成功经验
        (二)不足之处
    二、安全战略限制要素变化趋势
        (一)国家实力对比的焦虑
        (二)安全战略环境变化
        (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三、中国对东盟安全战略优化
        (一)安全战略目标优化
        (二)安全战略方向优化
        (三)安全战略手段优化
    四、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菲律宾与俄罗斯双边关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应对[J]. 张洁.  东南亚研究. 2017(06)
[2]马来西亚务实南海政策及其新变化[J]. 苏莹莹.  东南亚研究. 2017(05)
[3]东亚地区多极化时代背景下东盟的未来选择[J]. 曹云华.  当代世界. 2017(10)
[4]中国南海安全战略思维:内涵、演变与建构[J]. 尹继武.  国际安全研究. 2017(04)
[5]东盟50年:在行进中探索和进步[J]. 张蕴岭.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7)
[6]关系平衡、东盟中心与地区秩序演进[J]. 魏玲.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7(07)
[7]美越防务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 罗会钧.  国际安全研究. 2017(03)
[8]中国与东盟国家防务合作探析[J]. 刘琳.  国际问题研究. 2017(03)
[9]小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机理与马来西亚的中美“平衡外交”[J]. 孙西辉,金灿荣.  当代亚太. 2017(02)
[10]反思朝贡体系的安全功能:内涵、制度与实践[J]. 杨恕,李亮.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7(02)

博士论文
[1]当代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D]. 马强.辽宁大学 2017
[2]二元秩序结构下的中国东亚战略研究[D]. 王乐.吉林大学 2016
[3]越南中国观的发展演变研究[D]. 吴清香.云南大学 2016
[4]东南亚国家对冲战略的动因(1997-2015)[D]. 刘若楠.清华大学 2016
[5]新加坡大国平衡外交研究(1965-2014)[D]. 王晓飞.云南大学 2015
[6]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 潘维光.复旦大学 2014
[7]中国崛起对泰中关系的影响[D]. 欧兰.山东大学 2014
[8]论越南《人民报网》新闻报道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2003-2012)[D]. 吴德识.华东师范大学 2014
[9]博弈与互动:后冷战时期中、美、越三边关系研究[D]. 蒋玉山.暨南大学 2012
[10]中国崛起视角下的权力变迁与东亚安全架构[D]. 王敏.山东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一带一路”战略下中老关系问题研究[D]. 康生(KHONSANH CHALEUNSOUK).吉林大学 2017
[2]老挝与中国建交以来双边关系演变研究[D]. 赛提喷(saithiphon).云南大学 2016
[3]冷战后老挝对华政策及其影响因素[D]. 卡奥(Keomaniwan NANTHASANE).华东师范大学 2015
[4]中国—“陆上东盟”复合型合作机制建构研究[D]. 宋虎.苏州大学 2014
[5]中国对老挝援助研究(1960-1965)[D]. 陆明生.外交学院 2012
[6]老挝与东盟关系研究[D]. 张俏(Vue Khankeo).山东大学 2011
[7]老挝对华政策与老中关系的发展前景[D]. 苏才明.山东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429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429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2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