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梅因笔记》
发布时间:2021-12-19 05:25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具有十分鲜明的批判性。当把马克思的法律思想同其他传统以及现代意义上的诸多法律思想进行比较时,其批判性的特点会变得愈发明显。作为最为重要的外在特征之一,批判性应该能够成为深刻认识马克思法律思想的关键角度。论文从批判性这一关键角度切入,力图通过对相关文本和问题的具体梳理,探究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鲜明批判性的原因,并对这种批判性的深刻意蕴进行分析,同时对马克思在具体语境中所阐发的若干观点进行考证,以获得部分关于马克思法律思想的相对而言更为准确的认识。以之为基础,再从总体上对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外观和内在因素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对其形成的时空环境进行分析,初步探讨马克思法律思想所具有的批判性对于21世纪法律理论的发展、现实法律秩序形成的重要意义。批判的学术传统,在西方学界源远流长,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批判的学术传统有着某种内在关联,作为一种学术传统的批判,绝非政治意义上的“批判”,应以批判的学术传统为背景来认识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研究某种思想的批判性,即通过分析该种思想所不满的对象及这种不满的程度,探究这种思想对某些事物、观点和理论进行不同程度否定的原因和依据,进而发现决...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综述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与批判性
第一节 批判与批判性
一、批判与批判性的概念
(一)“批判”的概念
(二)“批判性”的概念
二、批判性思维
(一)苏格拉底方法
(二)批判性思维运动
三、批判的学术传统
第二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的三个阶段
(二)马克思法律思想的重要文本
二、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
第二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比较集中的批判的批判性之一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概述
第二节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概述
第三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部分法律相关现象的批判
一、对君主制的批判
(一)基于人民与国家制度关系的批判
(二)基于“物质原则”的批判
(三)基于君主与国家关系的批判
二、对官僚政治的批判
(一)官僚政治的“现象学”还原
(二)国家目的被变为了私人目的
三、对等级制、代议制的批判
(一)人民因素的消除
(二)政治等级变为社会等级
(三)市民社会的政治对立面
四、对私有制的批判
(一)反对家庭生活的私有制
(二)私有财产成了意志的主体
(三)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
第四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部分法律思想的批判
一、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一)黑格尔的国家观
(二)黑格尔国家观的内在矛盾
(三)黑格尔考察方式、表达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二、对黑格尔国家主权观念的批判
(一)黑格尔的国家主权观念
(二)缺乏主体和现实根据的“主权”
(三)虚假的“桥梁”
(四)制造对立、歪曲经验事实的“二元论”
(五)贫乏的抽象
三、对黑格尔立法权思想的批判
(一)黑格尔的立法权思想
(二)国家制度与立法权的二律背反
(三)立法权作用的二律背反
(四)作为外观的法律与事物内在本性的对立
(五)国家制度演进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作为整体、代表人民的立法权
(七)国家制度概念中的矛盾
(八)理性意志、客观规律和立法权
(九)更深层的矛盾:人民与国家制度、人的对象性本质与人
(十)矛盾的症结:私有财产
第五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批判性之总结
一、从庸俗的批判到真正的批判
二、比较彻底的批判、比较强的批判性
三、批判的内在因素
(一)马克思当时所掌握的批判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当时的研究立场
第三章 部分重要文本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比较分散的批判的批判性
第一节 《论犹太人问题》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论犹太人问题》概述
二、马克思对以法律形式实现的政治超越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以“利己的人”为基础的人权观念的批判
四、《论犹太人问题》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第二节 《哲学的贫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哲学的贫困》概述
二、马克思对君主和法律赋予货币交换能力观点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通过捐税毁灭资产者观点的批判
四、马克思对“工人罢工是违法的”观点的批判
五、《哲学的贫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共产党宣言》概述
二、《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法观念的批判
三、《共产党宣言》中法律思想批判性之总结
第四节 《资本论》(第一卷)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二、对14至19世纪英国部分劳工法、“工厂立法”的批判
三、对资本积累过程中不保护无产者的法律及法律实践的批判
四、《资本论》(第一卷)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第五节 《哥达纲领批判》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哥达纲领批判》概述
二、对“平等的权利”的批判
三、对德国工人党“自由国家”观的批判
四、对德国工人党部分法律要求的批判
五、《哥达纲领批判》中法律思想批判性之总结
第四章 《梅因笔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比较集中的批判的批判性之二
第一节 《梅因笔记》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对部分法律观点、法学思想和法学家的批判
一、对强调宗教因素左右法律的观点的批判
二、对将“伟大的概念”作为思想依据观点的批判
三、对梅因关于部落、土地财产和首领的部分观点的批判
(一)对梅因关于“财产形式”的矛盾说法的批判
(二)对梅因从家长、首领出发讨论土地财产等问题的批判
(三)对梅因的地产具有“双重起源”观点的批判
(四)对梅因关于财产权、分配权的“现代偏见”的批判
四、对梅因关于司法的起源观点的批判
五、对其他法律观点和研究者的批判
(一)对错误的理论出发点的批判
(二)对“僧侣法学家”们的“虚构分类”的批判
(三)对部分“道貌岸然”的英国研究者的批判
(四)对奥斯丁部分法律观点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对部分法律现象的批判
一、对废除部分古爱尔兰习俗的批判
二、对部分司法现象的批判
第四节 《梅因笔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一、批判性的程度
二、批判性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外观与内在因素之变化——两种批判性的共鸣
第一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观及其变化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观
(一)批判性的外观及分类
(二)对不同批判性外观的判断
二、批判性外观的变化
三、批判性外观变化的两个推论
第二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内在因素及其变化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内在因素
二、内在因素的变化
第三节 两种批判性的共鸣
一、两种不同的批判性
二、两种批判性的共鸣
三、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形成的关键“场合”
四、进行中的变革与彻底的批判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法律理论发展、法律秩序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未完成的批判性研究与他的法律思想
一、未完成的批判性研究
二、马克思的“法”和“法律”概念
三、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国家与法律关系
四、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与分析实证主义
五、彻底的现实主义的理论立场
六、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和语境
第二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法律理论的发展
一、“实然”与“应然”的对立
二、基于“必然”的统一
三、“必然法”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法律秩序的形成
一、法律秩序与强制
二、法律秩序的真正来源和形成过程
三、对于现实法治实践的意义
余论
之一:必然性的追寻——从经济的必然性到法的关系、法律的必然性
之二:自觉、彷徨与“死亡”——对法学理论的追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思想初探[J]. 汪振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2)
[2]我是阿尔法——论人机伦理[J]. 冯象. 文化纵横. 2017(06)
[3]形而上学的实质[J]. 王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凯尔森“法律科学”概念之反思[J]. 黄点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5]论中国法理学的“死亡”[J]. 徐爱国. 中国法律评论. 2016(02)
[6]批判性思维:它是什么,为何重要[J]. 彼得·范西昂,都建颖,李琼.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5(07)
[7]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 石芳.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5(06)
[8]“法”的“存在”方式之三义:必然法、应然法、实然法[J]. 严存生. 求是学刊. 2015(02)
[9]论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及其教益[J]. 武宏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近年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梅因笔记的研究[J]. 周文华,郗芊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博士论文
[1]解读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D]. 姚远.吉林大学 2014
[2]《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 周尚君.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汪家宝.复旦大学 2008
[4]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 秦国荣.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3843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意识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综述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与批判性
第一节 批判与批判性
一、批判与批判性的概念
(一)“批判”的概念
(二)“批判性”的概念
二、批判性思维
(一)苏格拉底方法
(二)批判性思维运动
三、批判的学术传统
第二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概述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的三个阶段
(二)马克思法律思想的重要文本
二、马克思法律思想具有鲜明的批判性
第二章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比较集中的批判的批判性之一
第一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概述
第二节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概述
第三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部分法律相关现象的批判
一、对君主制的批判
(一)基于人民与国家制度关系的批判
(二)基于“物质原则”的批判
(三)基于君主与国家关系的批判
二、对官僚政治的批判
(一)官僚政治的“现象学”还原
(二)国家目的被变为了私人目的
三、对等级制、代议制的批判
(一)人民因素的消除
(二)政治等级变为社会等级
(三)市民社会的政治对立面
四、对私有制的批判
(一)反对家庭生活的私有制
(二)私有财产成了意志的主体
(三)私有财产的国家制度
第四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对部分法律思想的批判
一、对黑格尔国家观的批判
(一)黑格尔的国家观
(二)黑格尔国家观的内在矛盾
(三)黑格尔考察方式、表达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二、对黑格尔国家主权观念的批判
(一)黑格尔的国家主权观念
(二)缺乏主体和现实根据的“主权”
(三)虚假的“桥梁”
(四)制造对立、歪曲经验事实的“二元论”
(五)贫乏的抽象
三、对黑格尔立法权思想的批判
(一)黑格尔的立法权思想
(二)国家制度与立法权的二律背反
(三)立法权作用的二律背反
(四)作为外观的法律与事物内在本性的对立
(五)国家制度演进发展的前提条件
(六)作为整体、代表人民的立法权
(七)国家制度概念中的矛盾
(八)理性意志、客观规律和立法权
(九)更深层的矛盾:人民与国家制度、人的对象性本质与人
(十)矛盾的症结:私有财产
第五节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批判性之总结
一、从庸俗的批判到真正的批判
二、比较彻底的批判、比较强的批判性
三、批判的内在因素
(一)马克思当时所掌握的批判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当时的研究立场
第三章 部分重要文本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比较分散的批判的批判性
第一节 《论犹太人问题》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论犹太人问题》概述
二、马克思对以法律形式实现的政治超越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以“利己的人”为基础的人权观念的批判
四、《论犹太人问题》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第二节 《哲学的贫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哲学的贫困》概述
二、马克思对君主和法律赋予货币交换能力观点的批判
三、马克思对通过捐税毁灭资产者观点的批判
四、马克思对“工人罢工是违法的”观点的批判
五、《哲学的贫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第三节 《共产党宣言》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共产党宣言》概述
二、《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法观念的批判
三、《共产党宣言》中法律思想批判性之总结
第四节 《资本论》(第一卷)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资本论》(第一卷)概述
二、对14至19世纪英国部分劳工法、“工厂立法”的批判
三、对资本积累过程中不保护无产者的法律及法律实践的批判
四、《资本论》(第一卷)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第五节 《哥达纲领批判》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
一、《哥达纲领批判》概述
二、对“平等的权利”的批判
三、对德国工人党“自由国家”观的批判
四、对德国工人党部分法律要求的批判
五、《哥达纲领批判》中法律思想批判性之总结
第四章 《梅因笔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比较集中的批判的批判性之二
第一节 《梅因笔记》概述
第二节 马克思对部分法律观点、法学思想和法学家的批判
一、对强调宗教因素左右法律的观点的批判
二、对将“伟大的概念”作为思想依据观点的批判
三、对梅因关于部落、土地财产和首领的部分观点的批判
(一)对梅因关于“财产形式”的矛盾说法的批判
(二)对梅因从家长、首领出发讨论土地财产等问题的批判
(三)对梅因的地产具有“双重起源”观点的批判
(四)对梅因关于财产权、分配权的“现代偏见”的批判
四、对梅因关于司法的起源观点的批判
五、对其他法律观点和研究者的批判
(一)对错误的理论出发点的批判
(二)对“僧侣法学家”们的“虚构分类”的批判
(三)对部分“道貌岸然”的英国研究者的批判
(四)对奥斯丁部分法律观点的批判
第三节 马克思对部分法律现象的批判
一、对废除部分古爱尔兰习俗的批判
二、对部分司法现象的批判
第四节 《梅因笔记》中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之总结
一、批判性的程度
二、批判性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外观与内在因素之变化——两种批判性的共鸣
第一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观及其变化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外观
(一)批判性的外观及分类
(二)对不同批判性外观的判断
二、批判性外观的变化
三、批判性外观变化的两个推论
第二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内在因素及其变化
一、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的内在因素
二、内在因素的变化
第三节 两种批判性的共鸣
一、两种不同的批判性
二、两种批判性的共鸣
三、马克思法律思想批判性形成的关键“场合”
四、进行中的变革与彻底的批判性研究方法
第六章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法律理论发展、法律秩序的形成
第一节 马克思未完成的批判性研究与他的法律思想
一、未完成的批判性研究
二、马克思的“法”和“法律”概念
三、马克思法律思想中的国家与法律关系
四、马克思的法律思想与分析实证主义
五、彻底的现实主义的理论立场
六、回到马克思的文本和语境
第二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法律理论的发展
一、“实然”与“应然”的对立
二、基于“必然”的统一
三、“必然法”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法律思想的批判性与法律秩序的形成
一、法律秩序与强制
二、法律秩序的真正来源和形成过程
三、对于现实法治实践的意义
余论
之一:必然性的追寻——从经济的必然性到法的关系、法律的必然性
之二:自觉、彷徨与“死亡”——对法学理论的追问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克思新闻法治与新闻伦理思想初探[J]. 汪振军.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8(02)
[2]我是阿尔法——论人机伦理[J]. 冯象. 文化纵横. 2017(06)
[3]形而上学的实质[J]. 王路.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4]凯尔森“法律科学”概念之反思[J]. 黄点点.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2)
[5]论中国法理学的“死亡”[J]. 徐爱国. 中国法律评论. 2016(02)
[6]批判性思维:它是什么,为何重要[J]. 彼得·范西昂,都建颖,李琼.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5(07)
[7]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J]. 石芳.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5(06)
[8]“法”的“存在”方式之三义:必然法、应然法、实然法[J]. 严存生. 求是学刊. 2015(02)
[9]论美国的批判性思维运动及其教益[J]. 武宏志.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近年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梅因笔记的研究[J]. 周文华,郗芊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博士论文
[1]解读青年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D]. 姚远.吉林大学 2014
[2]《巴黎手稿》的法哲学问题[D]. 周尚君.西南政法大学 2009
[3]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 汪家宝.复旦大学 2008
[4]市民社会、政治国家与法律发展:马克思的思想概览[D]. 秦国荣.南京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43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4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