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提高城市劳动生产率水平越来越被政府和社会所重视,而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以及这些影响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又会对城市劳动生产率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大小、以及大小排序如何。要回答上述问题是促成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解决的重心。在研究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中发现,学者们以往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显得不够全面:一是学者们大多关注经济密度、地理距离、市场分割、基础设施等影响因素,而未将市场化进程影响因素纳入研究模型范围之内;二是部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发现学者们在以往研究中,疏忽了部分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性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三是在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大小方面不明确,未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大小进行排序;四是地理距离的界定和代换缺乏自然秉性,学者们研究地理距离只考虑了城市之间公路里程,而没有把城市内的交通通达性因素纳入概念含义范畴。综上所述,本文将以上四个方面研究结合起来,试图能够比较清楚地反映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机制,并提供有益的政策建议。首先,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研究背景,意义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其次,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研究目的、文章的框架结构布局,界定相关主要概念。再次,分析相关变量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的内在机制,提出本文要验证的假说,并运用空间计量(滞后模型)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最后,文章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提出研究问题的不足。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通过对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的过程中,梳理了影响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并引入市场化进程影响因素和改进后的地理距离影响因素,构建了空间实证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密度、市场化进程分别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呈正相关;而地理距离与城市劳动生产率呈负相关;多样化和市场分割虽然呈负相关但并不显著。2、分析了部分影响因素交互性作用,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大小,剖析了部分影响因素的交互性作用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经济含义。部分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实证结果为:市场化进程×地理距离、市场化进程×市场分割、多样化×经济密度、多样化×地理距离表现出了显著的交互作用。3、在对实证结果分析过程中,厘清了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以及对影响因素的大小进行了排序。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且统计意义显著的结论排序:在正相关关系排序是,多样化×经济密度、市场化进程、多样化×地理距离、市场化进程×地理距离、经济密度;在负相关关系中排序是地理距离、市场化进程×市场分割。
【关键词】:城市劳动生产率 地理距离 市场化进程 多样化 交互性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49.22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4
- 第1章 绪论14-25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研究意义16-18
- 1.2.1 理论意义16-17
- 1.2.2 现实意义17-18
- 1.3 问题提出18-20
- 1.4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20-22
- 1.4.1 研究目标20-21
- 1.4.2 研究方法21
- 1.4.3 研究内容21-22
- 1.4.4 研究路线22
- 1.5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22-25
- 第2章 文献述评25-32
- 2.1 国内外研究文献述评25-31
- 2.1.1 从聚集效应方面研究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25-29
- 2.1.2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分析29-30
- 2.1.3 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简评30-31
- 2.2本章小结31-32
- 第3章 关键概念界定32-45
- 3.1 城市劳动生产率32
- 3.2 经济密度32-34
- 3.3 多样化34-37
- 3.4 地理距离37-39
- 3.5 市场分割39-41
- 3.6 市场化进程41-43
- 3.7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理论模型构建及研究假设提出45-59
- 4.1 理论模型构建45-48
- 4.1.1 理论模型构建的依据45
- 4.1.2 理论模型构建的思想45
- 4.1.3 理论模型数理构建45-48
- 4.2 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影响变量的假说48-57
- 4.2.1 经济密度与城市劳动生产率48-49
- 4.2.2 地理距离与城市劳动生产率49-51
- 4.2.3 市场分割与城市劳动生产率51-53
- 4.2.4 多样化与城市劳动生产率53-54
- 4.2.5 市场化进程与城市劳动生产率54-56
- 4.2.6 变量交互性作用与城市劳动生产率56-57
- 4.3 本章小结57-59
- 第5章 研究变量选择59-76
- 5.1 变量选择59-73
- 5.1.1 城市劳动生产率59-60
- 5.1.2 经济密度60-62
- 5.1.3 地理距离62-64
- 5.1.4 市场分割64-67
- 5.1.5 多样化67-68
- 5.1.6 市场化进程68-73
- 5.1.7 人力资本73
- 5.2 变量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73-74
- 5.3 本章小结74-76
- 第6章 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空间计量分析76-102
- 6.1 空间计量方法简介76-78
- 6.2 计量模型78-80
- 6.3 城市劳动生产率数据统计性描述分析80-89
- 6.3.1 全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总体描述性特征80-81
- 6.3.2 主要自变量的总体描述性特征81-89
- 6.4 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89-100
- 6.4.1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检验89-90
- 6.4.2 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模型估计90
- 6.4.3 空间计量实证分析90-100
- 6.5 本章小结100-102
- 结论102-109
- 一、研究的主要结论102-104
- 二、本文的创新点104-106
-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106-109
- 致谢109-110
- 参考文献110-122
- 附录1 相关数据列表122-124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12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军雄;;市场分割与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害——来自企业并购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2 刘修岩;;集聚经济、公共基础设施与劳动生产率——来自中国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研究;2010年05期
3 卢现祥;论我国市场化的“质”——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制度经济学思考[J];财贸经济;2001年10期
4 李忠民;周弘;;我国市场化进程测度的研究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罗文斌;吴次芳;冯科;;城市土地经济密度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机理——基于湖南省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6期
6 余东华;;地方保护能够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吗[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7 余东华;王青;;地方保护、区域市场分割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基于2000-2005年中国制造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聂盛;我国经济转型期间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从所有制分割到行业分割[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6期
9 任晶;杨青山;;产业多样化与城市增长的理论及实证研究——以中国31个省会城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10 陈彦光;;基于Moran统计量的空间自相关理论发展和方法改进[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5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