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16:10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为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人类历史的过程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批判吸收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妇女解放与发展理论以及资产阶级人类学成果的基础上,对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形成、妇女受压迫地位的维度、妇女解放的层次与目标以及妇女解放的条件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阐述,从而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最早在辛亥革命前后来到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在中国大地广泛传播开来,并最终经由中国共产党“二大”通过的《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而在我国得以确立。自此,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从分析我国广大妇女所受压迫入手,积极探寻广大妇女解放的条件、途径和目标等,在此过程中,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进行了大胆的中国化应用和大胆的创新、发展。较之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首先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所决定的;其次,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生产力的深入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妇女主体意识的增强以及妇女问题国际化与区域化特征的凸显,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再者,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来看,当代女性主义理论、新自由主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社会性别理论以及多元文化主义等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颇具典型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视角来看,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变迁和当代社会思潮冲击下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主要采用了4种研究方法:?唯物辩证的方法。即唯物辩证地分析当社会实践发生改变时,妇女问题如何给以系统的科学的回答;?比较研究的方法。即将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与西方社会妇女理论特别是女性主义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同时,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将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前的发展相比较;③文献研究法。例如深入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将其不同时期的妇女思想和妇女理论联系起来研究。同时,认真研读各个时期党和国家有关妇女政策的相关文献以及我国的妇女运动史;④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即从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进行分析,同时这种研究方法对下文的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当代发展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论文详细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当代中国发展的状态和效果,最终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妇女地位、妇女受压迫、两性关系、妇女解放条件和途径等具体理论上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和发展;?从总的趋势来看,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体现在:基本内涵上更加丰富,实践上更富操作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生命力;④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研究在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方面、在剖析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遭遇的冲击和挑战方面以及这一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状态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独创性。诚然,由于个人研究水平的限制以及研究方法的限制,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基本内涵的深入挖掘;?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当代中国所遭遇挑战的进一步解析;?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进一步追问;④对影响当代中国妇女解放事业进步的诸多因素的进一步思考。总之,作为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本研究在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但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妇女问题的日益纷繁复杂,妇女解放显得日益迫切和重要。作为一种探索性尝试,我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关注当代妇女的解放事业。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 当代中国 挑战 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C913.6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32
  • 1.1 研究缘起14-19
  • 1.1.1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14-16
  • 1.1.2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本身的需要16
  • 1.1.3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实践发展的需要16-17
  • 1.1.4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受到社会变迁与社会思潮双重冲击的需要17-19
  • 1.2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19-22
  • 1.2.1 澄清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基本内涵19-20
  • 1.2.2 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面临的冲击20-21
  • 1.2.3 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21-22
  • 1.2.4 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对当代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事业的启示22
  • 1.3 研究价值22-24
  • 1.3.1 理论价值22-24
  • 1.3.2 实践价值24
  • 1.4 研究综述24-29
  • 1.4.1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文本研究24-25
  • 1.4.2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问题的研究25-27
  • 1.4.3 国外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研究现状27-29
  • 1.5 研究的主要方法29-30
  • 1.5.1 唯物辩证的方法29
  • 1.5.2 文献研究法29
  • 1.5.3 比较研究的方法29-30
  • 1.5.4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30
  • 1.6 研究可能创新之处30-32
  • 1.6.1 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解放层次的新分析30
  • 1.6.2 对妇女受压迫地位的维度分析30-31
  • 1.6.3 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进行新分析31
  • 1.6.4 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探索31
  • 1.6.5 研究视角的创新31-32
  • 第二章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产生32-40
  • 2.1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32-34
  • 2.1.1 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剧32-33
  • 2.1.2 阶级基础:欧洲妇女运动及其实践33-34
  • 2.2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理论渊源34-36
  • 2.2.1 18世纪启蒙思想家关于妇女的思想34-35
  • 2.2.2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妇女解放思想35
  • 2.2.3 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妇女的基本思想35-36
  • 2.3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产生历程36-39
  • 2.3.1 早期不成熟的妇女思想36-37
  • 2.3.2 对妇女困境的深度关注37
  • 2.3.3 妇女理论的科学转向37-38
  • 2.3.4 妇女理论的深化发展38
  • 2.3.5 妇女理论的最终形成38-39
  • 2.4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40-61
  • 3.1 妇女的社会作用40-41
  • 3.1.1 妇女在人类自身再生产中的特殊作用40
  • 3.1.2 妇女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40-41
  • 3.2 妇女受压迫地位的形成41-45
  • 3.2.1 妇女受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1-44
  • 3.2.3“两种生产”的不平衡性对妇女受压迫地位的作用44-45
  • 3.3 妇女受压迫地位的维度分析45-49
  • 3.3.1 经济地位45-47
  • 3.3.2 家庭地位47-48
  • 3.3.3 妇女在上层建筑中地位48-49
  • 3.4 妇女解放的层次与目标49-52
  • 3.4.1 作为类的妇女的解放49-50
  • 3.4.2 作为群体的妇女的解放50-51
  • 3.4.3 作为个体的妇女解放51-52
  • 3.5 妇女解放的条件和途径52-54
  • 3.5.1 妇女解放的条件52-53
  • 3.5.2 妇女解放的途径53-54
  • 3.6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特征54-60
  • 3.6.1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科学性55-56
  • 3.6.2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实践性56
  • 3.6.3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开放性56-60
  • 3.7 本章小结60-61
  • 第四章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遭遇的挑战61-102
  • 4.1 社会实践的变化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挑战61-78
  • 4.1.1 生产力发展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挑战61-64
  • 4.1.2 全球化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挑战64-68
  • 4.1.3 当代妇女问题的国际化与区域化68-72
  • 4.1.4 社会转型对妇女发展的挑战72-77
  • 4.1.5 当代中国妇女主体意识的提升77-78
  • 4.2 当代社会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挑战78-100
  • 4.2.1 女性主义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挑战79-94
  • 4.2.2 其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挑战94-100
  • 4.3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的典型性分析100
  • 4.4 本章小结100-102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前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02-120
  • 5.1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中国传播的阶段分析102-105
  • 5.1.1 最初传播阶段102-103
  • 5.1.2 广泛传播阶段103-104
  • 5.1.3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中国的确立104
  • 5.1.4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发展104-105
  • 5.1.5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创新105
  • 5.2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的实践与发展105-118
  • 5.2.1 对妇女受压迫原因的分析105-107
  • 5.2.2 对妇女解放途径的探索107-110
  • 5.2.3 对妇女解放条件的探索与发展110-115
  • 5.2.4 对妇女解放目标的探索115-118
  • 5.3 本章小结118-120
  • 第六章 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120-145
  • 6.1 当代中国妇女解放和发展实践的指导理论120-123
  • 6.2 当代中国对妇女地位的探索123-127
  • 6.2.1 妇女的经济地位123-125
  • 6.2.2 妇女的政治地位125-126
  • 6.2.3 妇女的家庭地位126-127
  • 6.3 当代中国对妇女解放条件的探索127-133
  • 6.3.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27-129
  • 6.3.2 妇女解放的制度保障129-131
  • 6.3.3 妇女自身素质的提高131-132
  • 6.3.4 依靠妇女组织的力量132-133
  • 6.4 当代中国对妇女解放途径的探索133-139
  • 6.4.1 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33-138
  • 6.4.2 具体途径:改革开放138-139
  • 6.5 当代中国对妇女解放目标的探索139-142
  • 6.5.1 男女平等140-141
  • 6.5.2 性别自由和谐141-142
  • 6.6 本章小结142-145
  • 第七章 结束语145-148
  • 致谢148-150
  • 参考文献150-168
  •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68-16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妇女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5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55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