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

发布时间:2017-05-14 18:09

  本文关键词: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世界正经历着由生育率的下降和预期寿命延长带来的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早期,人口死亡率率先下降,生育率下降滞后于死亡率,随后少儿人口规模增加、人口抚养负担加重;转变中期劳动力供给充沛、总抚养比下降,这段人口红利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一次性机会,倘若有良好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环境加以配合,增长潜力就会转化为现实;人口转变后期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老年人规模迅速增加,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挑战。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且同为重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过去经历了相对迅速的经济增长;都在经历人口转变过程,但是步调不同,中国将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印度还将享受较长的人口红利期,未来两国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完全不同的人口背景。因此,研究两国人口转变的过程,分析不同阶段的人口变迁对两国经济发展机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回顾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建国、印度独立直至2010年两国人口转变的特点,结果发现: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远远快于印度。中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持续时间为1990年至本世纪30年代。而印度生育率下降缓慢,少儿抚养比和总抚养比下降缓慢,目前刚刚步入人口红利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了人口机会窗口给予的发展机会,取得了迅速的经济增长;尽管印度经济增速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仍然低于中国。本文以1960-2008年64个国家的数据为基础,使用扩展的索洛模型,纳入人口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人口转变过程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总体影响:中国和印度的人均GDP增长与“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的增长差异”正相关,与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负相关,人口变迁解释了中国1960年至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46%,印度的40.9%。 随着人口转变的继续推进,人口老龄化终将到来。本文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设定未来中国生育政策不变和分别从近、中、远期开始适度放宽生育政策四种可能的生育水平变化路径,对中国未来人口发展前景进行预测;使用联合国印度人口数据,设定低、中、高三种方案对印度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联合国对中国和印度2010年至2100年人口前景的展望,发现:未来中印两国将面临完全不同的人口发展前景,未来3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本世纪中叶达到重度人口老龄化水平,本世纪后40年老龄化水平将持续在36%的水平上波动,这对中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发展将是重大挑战。而由于印度生育率下降缓慢、平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印度仍将享有巨大的人口红利,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也较为缓慢。因此仅就人口因素来说,未来印度面临的人口前景更为有利。 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将迅速老化、人口问题全面爆发,这将深刻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基础。人口规模依然庞大、人口总量由增到减、人口红利消弱甚至消失、人口快速老龄化、老年人口规模超过少儿人口规模、人口性别结构失衡加剧、城镇化水平过半、巨大规模的流动人口等问题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基础之上叠加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滞和规模缩减、劳动力的老化必然影响中国的经济表现。印度面临着人口机会窗口提供的发展机会,但在利用人口红利的政策环境因素方面有所欠缺。实证分析表明,未来的人口变动将对2008至205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有有利影响,而对中国有不利影响。未来中国应当考虑适度放宽生育政策、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的人口基础。印度面临的则是更加直接的任务,如改善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劳动力人口的健康状况,促进就业率和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这才有可能将人口机会窗口期提供的发展机遇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人口转变 人口红利 经济增长 人口老龄化
【学位授予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C924.351;F124;F13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目录10-13
  • 第一章 引言13-20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3-15
  • 1.1.1 世界人口转变与老龄化趋势13-14
  • 1.1.2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14-15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5-16
  • 第三节 研究内容16-17
  • 第四节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17-18
  • 第五节 创新点18-20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0-41
  • 第一节 人口转变20-26
  • 2.1.1 人口转变论的形成背景和主要内容20-25
  • 2.1.2 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特点25-26
  • 第二节 人口与经济增长理论26-31
  • 2.2.1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人口因素26-28
  • 2.2.2 早期对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从人口规模角度出发28-31
  • 第三节 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31-39
  • 2.3.1 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31-37
  • 2.3.2 人口老龄化的影响37-39
  • 第四节 对已有研究的总结39-41
  • 第三章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1950-2010)41-84
  • 第一节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发展状况(1950-2010)41-68
  • 3.1.1 1950年至2010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41-56
  • 3.1.2 人口转变的影响:收获人口红利的机会56-68
  • 第二节 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状况(1950-2010)68-71
  • 第三节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71-84
  • 3.3.1 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理论71-76
  • 3.3.2 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实证76-81
  • 3.3.3 过去人口转变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81-84
  • 第四章 中国和印度的人口前景84-111
  • 第一节 联合国对中国和印度人口前景的预测(2010-2100)84-93
  • 4.1.1 假设前提84-87
  • 4.1.2 预测结果87-92
  • 4.1.3 小结92-93
  • 第二节 对中国人口前景的预测(2010-2100)93-103
  • 4.2.1 中外学者对中国人口前景的预测93-95
  • 4.2.2 本文对中国人口前景的预测95-103
  • 第三节 对印度人口前景的预测(2010-2100)103-108
  • 4.3.1 数据和假设103
  • 4.3.2 预测结果103-108
  • 第四节 小结108-111
  • 第五章 未来中国和印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11-134
  • 第一节 中国和印度面临的发展机遇111-116
  • 5.1.1 中国人口红利期:发展经济、完善制度的机遇期111-113
  • 5.1.2 印度面临的机遇113-116
  • 第二节 中国面临的挑战116-124
  • 5.2.1 人口安全116-118
  • 5.2.2 未来半个世纪中国的人口问题将全面爆发118-120
  • 5.2.3 人口老龄化将深刻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120-124
  • 第三节 印度面临的挑战124-129
  • 5.3.1 就业率和劳动参与率低124-127
  • 5.3.2 基础教育落后127
  • 5.3.3 人口总体健康状况堪忧127-128
  • 5.3.4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128-129
  • 第四节 人口转变对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129-131
  • 第五节 政策意义131-13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134-138
  • 第一节 主要结论134-136
  • 第二节 研究展望136-138
  • 参考文献138-149
  • 致谢149-150
  • 个人简历、博士学习期间主要研究经历1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丽艳;;人口红利还是就业压力?——论资源约束对人口红利的挤出效应[J];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2 王丰;;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3 沈可;王丰;蔡泳;;国际人口政策转向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01期

4 邬沧萍;孙鹃娟;;用提高生育率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后患无穷[J];红旗文稿;2007年11期

5 桂世勋;;关于调整我国现行生育政策的思考[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6 蔡f ;王美艳;;“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7 唐代盛;邓力源;;人口红利理论研究新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2年03期

8 汪小勤;汪红梅;;“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学家;2007年01期

9 潘士远;史晋川;;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10 蔡fs,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和印度的人口转变与经济增长机遇,,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58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58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