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及其实践对策研究 ——以我国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为例
发布时间:2022-09-24 18: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揭示了社会主义三个层面的基本价值追寻,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浮在表层,也不能脱离实际,必须有针对性,这样才能体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公平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引申。本文具体到教育发展领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中,提炼出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有价值观指导意义的几个核心观念,围绕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这一主线,通过对其内涵的全面分析,归纳出了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核心要素的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价值体系。论文分析指出,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全面体现着教育公平的本质属性和现实需求,是能够有效指导我国教育公平实践的核心教育价值观。马克思认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西北地区在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中具有典型的对比效应,是急需被现实关照的教育不公重点区域。本文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一般研究与典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我国西北地区教育公平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
【文章页数】:3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教育公平观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公平与教育公平相关概念
一、核心概念分析比较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观
第二节 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数据分析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教育公平观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述评
第二章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与实践演进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思想溯源
一、公平思想源起及其发展
二、教育公平思想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公平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观
二、列宁的教育公平观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演进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三、江泽民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四、胡锦涛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五、习近平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第四节 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教育公平实践
一、建国初期我国推动教育公平的探索与尝试
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
三、21 世纪之交教育公平的全面推进
四、新世纪以来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新举措
五、四个全面战略时期教育公平的新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现实指导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目标:教育自由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自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自由”
三、教育公平价值观下的“教育自由”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基础:教育平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内涵分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平等观”解读
三、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教育平等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内核:教育公正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公正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公正观”解读
三、教育公平的价值内核:教育公正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依托:教育法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法治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法治观”解读
三、教育公平的价值保障:教育法治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内涵体系
一、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
二、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基础:权利和机会平等
三、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内核:起点、过程、结果公正
四、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依托:法治化运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价值的多维功能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伦理价值
一、教育公平体现着教育的人性价值,并推动人性的完善
二、教育公平使教育回归人性本位
三、教育公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教育公平本质上是人权问题
第二节 教育公平的经济价值
一、教育公平促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二、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三、教育公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教育公平促进人力资本的配置与流动
五、教育公平通过调节收入实现社会的经济公平
第三节 教育公平的文化价值
一、教育公平在加速文化资本积累中提高公民素质
二、教育公平有助于打破公民自身文化屏障藩篱
三、教育公平为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奠定基础
四、教育公平加速民族国家文化的传承、转型与融合
五、教育公平助推国家“软实力”的形成与提升
第四节 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一、教育公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结构的优化
三、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
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第五节 教育公平的法律价值
一、教育公平有利于体现和贯彻公平的法治理念
二、教育公平有助于更好构建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普遍信任关系
三、教育公平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知法守法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生成
四、教育公平有利于国家对民族地区的依法治理
五、教育公平利于从根本上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
六、教育公平有利于各国保持本国法律与国际普遍做法的接轨
第五章 我国西北地区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考察
第一节 我国推进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的成绩与经验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西北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二、教育资源供给力度不断加大,西北地区办学条件得以改善
三、师资建设指标改善,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五、教育的法治化建设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必要保障
第二节 对教育公平的典型地区个案分析——以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对象
一、样本情况说明
二、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状况的微观考察
三、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现状的宏观比较
四、对个案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我国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公平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教育“不平等”的严峻现实:教育机会享有不公
一、入学政策导致教育不公
二、高考招生政策亟待改革
第二节 教育起点不公:教育发展保障失衡
一、教育财政投入差异较大
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不公:教育管理有违公平
一、政府:宏观管理有违规范性
二、学校:微观管理缺乏科学性
第四节 教育结果不公: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一、学生毕业升学率呈现区域不公
二、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西北地区教师学历合格比例偏低
四、西北地区教学研发能力较弱
第五节 教育法治化之困局:教育法治化建设滞后
一、政府管理“法治化”不足影响教育公平
二、学校治理“法治化”滞后阻碍教育公平
第七章 我国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不公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客观条件是西北地区教育不公产生的现实土壤
一、环境区位劣势:导致西北贫困地区教育先天不足
二、经济发展现状:影响西北地区教育公平重要因素
三、家庭经济背景:决定西北地区教育消费观念差距
第二节“以人为本”教育观缺失:加剧教育不公的意识束缚
一、政府:片面化的教育政绩观阻碍教育优先实现
二、学校:唯分数化的应试教育观背离人本宗旨
三、教师:功利化的教育教学观影响教育的人性化实施
四、家庭:失衡化的教育人文观影响教育理念
五、社会:精英化的教育需求观影响公民的教育选择
第三节 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弱化教育机会平等的制度诱因
一、“二元化”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教育不公的根源所在
二、“二元化”下的教育户籍制:教育不公的制度根源
三、“二元化”下的教育配额制:教育不公的现实制度障碍
第四节 应试教育下的学制结构模式:导致教育不公的机制困境
一、“应试教育”下价值观扭曲的德育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二、“应试教育”下目的功利的育人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三、“应试教育”下形式同一的教学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四、“应试教育”下成绩至上的评价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五、“应试教育”下功利自私的竞争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第五节 对教育公平本质的法治化认识不足:教育公平保障缺失之源
一、现代社会的法治呈现:四种意识的形成
二、教育公平之殇: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本质是法治问题”的认识缺失
第八章 促进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以“自由观”为原则,建设以人为本的教育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平化教育理念
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以“平等观”为前提,确保权利与机会平等享有的教育
一、树立全民教育理念,保证人人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二、完善升学和考试政策,保障受教育机会的同等享有
第三节 以“起点公正”为基础,确保教育条件的有效共享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育资金的有效供给
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育供给的均衡发展
第四节 以“过程公正”为内核,确保教育实施的实质公平
一、推行国家相关制度改革,有效根除教育公平发展束缚
二、强化政府教育职能定位,推进教育评价监测制度改革
三、优化学校内部教育管理,在素质教育中体现公平理念
第五节 以“结果公正”为目标:实现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二、加强西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教育质量提供人力储备
三、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多种途径提高西北地区办学质量
第六节 以“法治化”为依托,运行公平保障的教育
一、在法治化理念下完善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在法治化理念下健全教育公平法律的体系与执行
三、在法治化理念下推进公平化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1.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卷调研抽样样本说明
附 2.教师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分析报告
附 3.教师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数据指标
附 4.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调研问卷(教师卷)
附 5.学生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分析报告
附 6.学生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数据指标
附 7.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调研问卷(学生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课堂中教育不公平现象探析[J]. 董莉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2]教育公平理念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王雪峰. 继续教育研究. 2017(01)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内涵解读[J]. 张凡. 新疆社会科学. 2016(06)
[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内容概要[J]. 青春期健康. 2016(22)
[5]当下教育的问题,出在教育人事制度上[J]. 张志勇.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19)
[6]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理念[J]. 郑流云. 学术论坛. 2016(10)
[7]基于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质量考察维度构建[J]. 吕立杰,马云鹏. 教育研究. 2016(08)
[8]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逻辑起点与本质特征[J]. 梁光晨.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6(03)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战略意义[J]. 李志飞,孙明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6)
[10]农村孩子为何越来越不想读书——专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J]. 凌绝岭. 同舟共进. 2016(06)
博士论文
[1]平等原则研究[D]. 曾云燕.吉林大学 2014
[2]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 张和生.中南大学 2013
[3]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李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4]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陈登福.武汉大学 2010
[5]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 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崔国清.天津财经大学 2009
[7]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 刘欣.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 朱永坤.东北师范大学 2008
[9]教育公正新解[D]. 金龙.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研究[D]. 李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当下的应试教育[D]. 胡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3]教育过程公平与教师的作用[D]. 周亚南.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高考移民”及其背后的制度原因探讨[D]. 黄庆峰.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0653
【文章页数】:35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教育公平观概念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公平与教育公平相关概念
一、核心概念分析比较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公平观
第二节 教育公平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数据分析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教育公平观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述评
第二章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与实践演进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思想溯源
一、公平思想源起及其发展
二、教育公平思想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公平观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观
二、列宁的教育公平观
第三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的演进
一、毛泽东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三、江泽民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四、胡锦涛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五、习近平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
第四节 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教育公平实践
一、建国初期我国推动教育公平的探索与尝试
二、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发展历程
三、21 世纪之交教育公平的全面推进
四、新世纪以来我国推进教育公平的新举措
五、四个全面战略时期教育公平的新发展
第三章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内涵分析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现实指导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目标:教育自由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自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自由”
三、教育公平价值观下的“教育自由”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基础:教育平等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平等观”内涵分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平等观”解读
三、教育公平的价值基础:教育平等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内核:教育公正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公正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公正观”解读
三、教育公平的价值内核:教育公正
第五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依托:教育法治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法治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法治观”解读
三、教育公平的价值保障:教育法治
第六节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内涵体系
一、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目标:以人为本
二、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基础:权利和机会平等
三、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内核:起点、过程、结果公正
四、社会主义教育公平观的价值依托:法治化运行
第四章 社会主义教育公平价值的多维功能
第一节 教育公平的伦理价值
一、教育公平体现着教育的人性价值,并推动人性的完善
二、教育公平使教育回归人性本位
三、教育公平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四、教育公平本质上是人权问题
第二节 教育公平的经济价值
一、教育公平促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二、教育公平促进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
三、教育公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教育公平促进人力资本的配置与流动
五、教育公平通过调节收入实现社会的经济公平
第三节 教育公平的文化价值
一、教育公平在加速文化资本积累中提高公民素质
二、教育公平有助于打破公民自身文化屏障藩篱
三、教育公平为公民的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奠定基础
四、教育公平加速民族国家文化的传承、转型与融合
五、教育公平助推国家“软实力”的形成与提升
第四节 教育公平的社会价值
一、教育公平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二、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结构的优化
三、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
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
第五节 教育公平的法律价值
一、教育公平有利于体现和贯彻公平的法治理念
二、教育公平有助于更好构建国家与公民个人之间的普遍信任关系
三、教育公平有助于培养公民的知法守法意识,推动法治社会的生成
四、教育公平有利于国家对民族地区的依法治理
五、教育公平利于从根本上尊重和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实现
六、教育公平有利于各国保持本国法律与国际普遍做法的接轨
第五章 我国西北地区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考察
第一节 我国推进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的成绩与经验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西北地区基础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
二、教育资源供给力度不断加大,西北地区办学条件得以改善
三、师资建设指标改善,西北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五、教育的法治化建设为教育公平提供了必要保障
第二节 对教育公平的典型地区个案分析——以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为对象
一、样本情况说明
二、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状况的微观考察
三、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现状的宏观比较
四、对个案分析的结论
第六章 我国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公平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教育“不平等”的严峻现实:教育机会享有不公
一、入学政策导致教育不公
二、高考招生政策亟待改革
第二节 教育起点不公:教育发展保障失衡
一、教育财政投入差异较大
二、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不公:教育管理有违公平
一、政府:宏观管理有违规范性
二、学校:微观管理缺乏科学性
第四节 教育结果不公: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一、学生毕业升学率呈现区域不公
二、学生高等教育入学率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拉大
三、西北地区教师学历合格比例偏低
四、西北地区教学研发能力较弱
第五节 教育法治化之困局:教育法治化建设滞后
一、政府管理“法治化”不足影响教育公平
二、学校治理“法治化”滞后阻碍教育公平
第七章 我国西北地区基础教育不公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客观条件是西北地区教育不公产生的现实土壤
一、环境区位劣势:导致西北贫困地区教育先天不足
二、经济发展现状:影响西北地区教育公平重要因素
三、家庭经济背景:决定西北地区教育消费观念差距
第二节“以人为本”教育观缺失:加剧教育不公的意识束缚
一、政府:片面化的教育政绩观阻碍教育优先实现
二、学校:唯分数化的应试教育观背离人本宗旨
三、教师:功利化的教育教学观影响教育的人性化实施
四、家庭:失衡化的教育人文观影响教育理念
五、社会:精英化的教育需求观影响公民的教育选择
第三节 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弱化教育机会平等的制度诱因
一、“二元化”社会结构下的户籍制:教育不公的根源所在
二、“二元化”下的教育户籍制:教育不公的制度根源
三、“二元化”下的教育配额制:教育不公的现实制度障碍
第四节 应试教育下的学制结构模式:导致教育不公的机制困境
一、“应试教育”下价值观扭曲的德育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二、“应试教育”下目的功利的育人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三、“应试教育”下形式同一的教学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四、“应试教育”下成绩至上的评价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五、“应试教育”下功利自私的竞争机制造成教育不公
第五节 对教育公平本质的法治化认识不足:教育公平保障缺失之源
一、现代社会的法治呈现:四种意识的形成
二、教育公平之殇: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本质是法治问题”的认识缺失
第八章 促进西北地区基础教育公平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以“自由观”为原则,建设以人为本的教育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平化教育理念
二、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建立全方位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节 以“平等观”为前提,确保权利与机会平等享有的教育
一、树立全民教育理念,保证人人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二、完善升学和考试政策,保障受教育机会的同等享有
第三节 以“起点公正”为基础,确保教育条件的有效共享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教育资金的有效供给
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教育供给的均衡发展
第四节 以“过程公正”为内核,确保教育实施的实质公平
一、推行国家相关制度改革,有效根除教育公平发展束缚
二、强化政府教育职能定位,推进教育评价监测制度改革
三、优化学校内部教育管理,在素质教育中体现公平理念
第五节 以“结果公正”为目标:实现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机会公平
二、加强西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为保证教育质量提供人力储备
三、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多种途径提高西北地区办学质量
第六节 以“法治化”为依托,运行公平保障的教育
一、在法治化理念下完善教育公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二、在法治化理念下健全教育公平法律的体系与执行
三、在法治化理念下推进公平化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 1.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卷调研抽样样本说明
附 2.教师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分析报告
附 3.教师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数据指标
附 4.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调研问卷(教师卷)
附 5.学生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分析报告
附 6.学生视角下的甘肃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AHP数据指标
附 7.甘肃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公平问题调研问卷(学生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小学课堂中教育不公平现象探析[J]. 董莉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7(01)
[2]教育公平理念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刍议[J]. 王雪峰. 继续教育研究. 2017(01)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法治”内涵解读[J]. 张凡. 新疆社会科学. 2016(06)
[4]《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内容概要[J]. 青春期健康. 2016(22)
[5]当下教育的问题,出在教育人事制度上[J]. 张志勇.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6(19)
[6]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理念[J]. 郑流云. 学术论坛. 2016(10)
[7]基于教育公平的基础教育课程发展质量考察维度构建[J]. 吕立杰,马云鹏. 教育研究. 2016(08)
[8]马克思主义法治观的逻辑起点与本质特征[J]. 梁光晨.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6(03)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的战略意义[J]. 李志飞,孙明哲.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6)
[10]农村孩子为何越来越不想读书——专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J]. 凌绝岭. 同舟共进. 2016(06)
博士论文
[1]平等原则研究[D]. 曾云燕.吉林大学 2014
[2]高考公平问题的伦理审视与实证研究[D]. 张和生.中南大学 2013
[3]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 李淼.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1
[4]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陈登福.武汉大学 2010
[5]论教育公共性及其保障[D]. 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 2010
[6]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模式研究[D]. 崔国清.天津财经大学 2009
[7]由教育政策走向教育公平[D]. 刘欣.华中师范大学 2008
[8]教育政策公平性研究[D]. 朱永坤.东北师范大学 2008
[9]教育公正新解[D]. 金龙.华东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研究[D]. 李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4
[2]当下的应试教育[D]. 胡锐.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4
[3]教育过程公平与教师的作用[D]. 周亚南.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高考移民”及其背后的制度原因探讨[D]. 黄庆峰.中国政法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680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80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