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新时代大学的文化自信教育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3 16:25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各个行业的后备力量,其文化自信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问题、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价值。论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和实验法开展研究。第一章绪论,阐述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核心概念的界定。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教育、以文化人等相关文献,充分借鉴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精华,并确定论文的研究问题。第二章理论基础,介绍和提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论断、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为论文的策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中华文化的优秀品格与当代价值,总结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品格,及其对大学生开展文化... 

【文章页数】:2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文化
        (二)文化自信
        (三)以文化人
    五、文献综述
        (一)关于“文化自信”的文献综述
        (二)关于“文化自信教育”的文献综述
        (三)关于“以文化人”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概述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
        (一)文化自觉理论产生基础
        (二)文化自觉理论概述
    三、马卡连柯的集体主义教育理论
        (一)集体主义教育理论概述
        (二)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
        (三)集体主义教育的方法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理论核心内容
        (二)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第三章 中华文化的优秀品格与当代价值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和当代价值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认识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国革命文化的优秀品格和当代价值
        (一)对中国革命文化的基本认识
        (二)中国革命文化的优秀品格
        (三)中国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品格和当代价值
        (一)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本认识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品格
        (三)新时代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意蕴
        (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当代价值
第四章 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思路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方法
    二、调查问卷编制说明
    三、数据处理
    四、调查结果
    五、调查分析与讨论
        (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广泛的认同
        (二)大学在文化自信教育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文化自信教育的应有之策
第五章 大学在文化自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迷茫
        (一)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广泛认同
        (二)大学生对西方文化认知存在误区
        (三)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关注不够
    二、价值迷失
        (一)大学价值观念出现偏离
        (二)大学网络文化疏于规范和管理
        (三)环境建设重“硬件”轻“软件”
    三、制度缺失
        (一)制度文化意识相对薄弱
        (二)制度管理重“规范”轻“养成”
        (三)制度文化存在价值缺陷
    四、创新乏力
        (一)文化鉴别不力
        (二)文化创新不足
        (三)治理偏行政化
    五、形式主义
        (一)文化自信教育的“文本化”现象
        (二)文化自信教育的“物表化”现象
第六章 大学在文化自信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我国近现代历史文化思潮的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文化大革命对传统文化的损伤
    二、市场经济文化的影响
        (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大学文化自信教育的侵蚀
        (二)市场经济的利己性对大学文化自信教育的阻碍
        (三)市场经济的活动手段性对大学文化自信教育的削弱
        (四)市场经济的他律性对大学文化自信教育的冲击
        (五)市场经济的文化商品化对大学文化自信教育的挑战
    三、西方文化的冲击
        (一)以个人为主的功利主义的侵蚀
        (二)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危害
        (三)手段多样的文化渗透与扩张
    四、大学自身存在的影响因素
        (一)对文化自信教育重视不够
        (二)文化建设水平不高
        (三)课程结构不合理
        (四)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基础偏低
第七章 大学实施文化自信教育的教育实验
    一、实验目的及实验控制
    二、实验过程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问卷》编制
        (二)“以文化人工程”的文化自信教育实验干预方案
        (三)教育实验设计
        (四)教育实验假设
    三、实验结果
第八章 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改进的有效策略
    一、以全面发展理念为引领,实施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一)坚持整体育人,为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动力
        (二)坚持以文化人,为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提供手段
        (三)坚持以人为本,为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提供保障
        (四)利用重要论述和巨大成就,促进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二、以文化自觉培育为根本,推动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树立辩证的文化观
        (二)坚持传承发展,树立全面的文化观
        (三)坚持良性互动,树立互鉴共进的文化观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深化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文化价值认知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文化价值认同
        (三)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文化价值践行
    四、以细化大学教学为手段,加强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五、以文化自信教育工程建设为突破,促进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一)加强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自信教育工程建设
        (二)加强以挖掘革命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自信教育工程建设
        (三)加强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自信教育工程建设
        (四)丰富活动手段提升文化自信教育工程质量
    六、以机制和氛围建设为保障,巩固新时代大学文化自信教育
        (一)加强各项机制改革创新提供发展保障
        (二)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浓厚氛围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明确行为规范
        (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实现陶冶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强新时代高校文化自信教育的思考[J]. 李莹.  思想理论教育. 2018(05)
[2]以文化自信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价值、理论指导与实践要求[J]. 刘宏达,张春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8(02)
[3]仪式感视域下青年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研究[J]. 马婷婷,林美卿.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5)
[4]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 陆凯,杨连生.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9)
[5]以文化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核心[J]. 陈娜,骆郁廷.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8)
[6]论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J]. 鞠忠美.  理论学刊. 2017(04)
[7]以文化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 韩效锋.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7(06)
[8]浅谈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缺失与培养[J]. 王明丹.  才智. 2017(15)
[9]遵循以文化人规律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J]. 王振.  思想教育研究. 2017(04)
[10]以文化人 德智相融 立足学科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上海经验[J]. 徐晶晶.  上海教育. 2017(10)



本文编号:3684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684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