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域下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10 03:26
政党是为了夺取、维护或影响国家政治权力而形成的政治组织,现代国家治理本质上就是政党治理。中国共产党是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倡导者、领导者和推动者。伴随着治理的现代化转型,党的治理理念和治理理论在政治发展中不断创新,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着党的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从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党的现代治理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意蕴就是以体现治理实践的政治主体性(党的核心主体性和多元主体性)为基点,以马克思主义实践理性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要内容,以制度理性和价值理性为两翼,以共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诉求,以体现人民性为逻辑旨归的各种内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有机体系。本研究主要以人民性、核心主体性、多元主体性、制度理性和价值理性为分析维度,并以此作为构建党的现代治理体系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五个要件。为深入探讨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本质,本研究首先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文本解读入手,通过追溯无产阶级政党治理的理论渊源,揭示无产阶级政党在政治实践中的阶级本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在此基础上,分析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构建及其正面...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治理的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党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主体论
(二)无产阶级立党的理论基础、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
二、列宁、斯大林等对(执)政党治理实践的探索
(一)列宁对(执)政党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二)斯大林以降对执政党治理的经验教训与省思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价值启示
第二章 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理论和现实反思
一、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思想渊源
(二)毛泽东思想:党的传统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三)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模式的形成与影响
二、党的传统治理体系构建模式的形成
(一)建国初期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党的传统治理模式的运行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构建及现实反思
第三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改革开放开启了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一种开放包容性治理体系的重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现代化政党的理论指南
(三)科学发展观:党的现代治理体系的创新与超越
二、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动力
(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现代治理体系的契合
(三)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辩证统一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根本指南
三、党的主导性“型塑”: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主导力量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为党的自身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二)建设服务型政党:为党的自身治理提供价值诉求
(三)建设创新型政党:为党的自身治理提供驱动导向
(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逻辑核心
四、多元主体构建: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推动力量
(一)治理理念:从传统拒斥向现代包容性的观念嬗变
(二)治理主体:从传统单一性向现代多元性延伸
(三)治理内容:从简单稳定到复杂易变转向
(四)治理法治化:现代政党治理的基本方式
五、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制度理性化趋势
(一)政治制度的“变”与“常”:政治发展的理性化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发展的民主化
(三)全面深化改革: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纵深化
六、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理性的实践转向
(一)经济生态观对西方“资本”社会的超越
(二)传统政治价值的嬗变与转型
(三)文化多元性的价值冲突与政治认同
(四)传统效率至上性向现代社会公正性的价值变迁
第四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挑战之一:政治主体权威合法性的流失
(一)多元化思想文化侵蚀权威合法性的根基
(二)社会转型的基础迁移消解传统权威认同的结构
(三)传统型权威与现代制度理性权威相抵牾
(四)治理资源分配非均衡化导致公平正义的价值偏离
二、挑战之二:党际间协作性的不足
(一)党际间协作性理论研究范式的传统困境
(二)党际间主体性意识定位存在偏差
(三)党际间协同制度的协作性不足
三、挑战之三:党政关系的乏规范性
(一)党政关系建构与嬗变及其历史动因
(二)党政关系治理的“得”与“失”
(三)党政关系治理的显性/隐性障碍
(四)党政分工规范化:超越二分法的神话?
四、挑战之四:党社间的自洽性问题
(一)关于政治性与社会性/公民性的分野
(二)社会“自治”与政治“他治”的自洽性
(三)关于社会领域的“共治性”问题
五、挑战之五:党与国外组织的内在张力及互优
(一)关于党的治理的内外部政治张力与挑战
(二)关于治理中组织的内外互优问题
第五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与逻辑框架
一、人民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逻辑主线
二、核心主体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核心动力
三、多元主体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历史合力
四、制度理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基本保障
五、价值理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政治理想
第六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条件与路径选择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基础
(一)辩证认识政党治理体系构建的普遍性
(二)辩证认识政党治理体系构建的特殊性
(三)科学辨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促进多元思想文化统一: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异中求同,确保统一性
(二)同中求异,促进多样性
三、建构多元主体共治: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社会基础
(一)强化“一元主导”地位,增强党的组织基础
(二)实现“三个转向”,促进社会的现代转型
四、促进制度发展与理性变迁: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制度基础
(一)解除传统制度的“锁定”,促进其向现代制度的变迁
(二)促进现代制度的内化,汲纳优秀文明因子
(三)完善法制体系,彰显法治保障
五、凸显治理的善治多维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基础
(一)型塑主体性价值:党的治理的政治价值诉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党的治理的实践价值诉求
(三)呈现善治价值的多维性:政治价值的理想图式
结语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未来愿景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8243
【文章页数】:19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党治理的论述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执)政党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主体论
(二)无产阶级立党的理论基础、政治纲领和组织原则
二、列宁、斯大林等对(执)政党治理实践的探索
(一)列宁对(执)政党治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
(二)斯大林以降对执政党治理的经验教训与省思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价值启示
第二章 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理论和现实反思
一、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理论构建及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思想渊源
(二)毛泽东思想:党的传统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
(三)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模式的形成与影响
二、党的传统治理体系构建模式的形成
(一)建国初期至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期党的传统治理模式的运行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传统治理体系的构建及现实反思
第三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一、改革开放开启了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过程
(一)邓小平理论:一种开放包容性治理体系的重构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现代化政党的理论指南
(三)科学发展观:党的现代治理体系的创新与超越
二、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动力
(一)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推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党的现代治理体系的契合
(三)党的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辩证统一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根本指南
三、党的主导性“型塑”: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主导力量
(一)建设学习型政党:为党的自身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二)建设服务型政党:为党的自身治理提供价值诉求
(三)建设创新型政党:为党的自身治理提供驱动导向
(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逻辑核心
四、多元主体构建: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推动力量
(一)治理理念:从传统拒斥向现代包容性的观念嬗变
(二)治理主体:从传统单一性向现代多元性延伸
(三)治理内容:从简单稳定到复杂易变转向
(四)治理法治化:现代政党治理的基本方式
五、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制度理性化趋势
(一)政治制度的“变”与“常”:政治发展的理性化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发展的民主化
(三)全面深化改革: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纵深化
六、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理性的实践转向
(一)经济生态观对西方“资本”社会的超越
(二)传统政治价值的嬗变与转型
(三)文化多元性的价值冲突与政治认同
(四)传统效率至上性向现代社会公正性的价值变迁
第四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挑战之一:政治主体权威合法性的流失
(一)多元化思想文化侵蚀权威合法性的根基
(二)社会转型的基础迁移消解传统权威认同的结构
(三)传统型权威与现代制度理性权威相抵牾
(四)治理资源分配非均衡化导致公平正义的价值偏离
二、挑战之二:党际间协作性的不足
(一)党际间协作性理论研究范式的传统困境
(二)党际间主体性意识定位存在偏差
(三)党际间协同制度的协作性不足
三、挑战之三:党政关系的乏规范性
(一)党政关系建构与嬗变及其历史动因
(二)党政关系治理的“得”与“失”
(三)党政关系治理的显性/隐性障碍
(四)党政分工规范化:超越二分法的神话?
四、挑战之四:党社间的自洽性问题
(一)关于政治性与社会性/公民性的分野
(二)社会“自治”与政治“他治”的自洽性
(三)关于社会领域的“共治性”问题
五、挑战之五:党与国外组织的内在张力及互优
(一)关于党的治理的内外部政治张力与挑战
(二)关于治理中组织的内外互优问题
第五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导向与逻辑框架
一、人民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逻辑主线
二、核心主体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核心动力
三、多元主体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历史合力
四、制度理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基本保障
五、价值理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之政治理想
第六章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基础条件与路径选择
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方法论基础
(一)辩证认识政党治理体系构建的普遍性
(二)辩证认识政党治理体系构建的特殊性
(三)科学辨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二、促进多元思想文化统一: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思想文化基础
(一)异中求同,确保统一性
(二)同中求异,促进多样性
三、建构多元主体共治: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社会基础
(一)强化“一元主导”地位,增强党的组织基础
(二)实现“三个转向”,促进社会的现代转型
四、促进制度发展与理性变迁: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制度基础
(一)解除传统制度的“锁定”,促进其向现代制度的变迁
(二)促进现代制度的内化,汲纳优秀文明因子
(三)完善法制体系,彰显法治保障
五、凸显治理的善治多维性: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价值基础
(一)型塑主体性价值:党的治理的政治价值诉求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党的治理的实践价值诉求
(三)呈现善治价值的多维性:政治价值的理想图式
结语 党的现代治理体系构建的未来愿景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88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3788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