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精神品格及基本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9 00:13
“进京赶考”是毛泽东在1949年3月23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时,在与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对话中提出的、用以比喻我们党的执政实践的一个比喻性的重要思想论断。这一思想的提出,赋予了“赶考”的本意以政治的寓意,创造性地实现了传统文化中的“赶考”术语由文化语境向政党政治语境的转化。政党政治视域下的“赶考”,既表现为一种鲜明的实践形态和内涵,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精神形态和内涵,即既表现为我们党执政的一种实践进程,也表现为我们执政所彰显出了的一种精神风貌。因此,论文主张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突出史论结合、阐释与建构并举,围绕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基础理论、“进京赶考”思想所蕴含的精神品格、党“赶考”七十年的基本历程及取得的优异成绩、中国共产党“赶考”七十年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四个基本问题对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精神品格及基本经验这一课题展开系统研究。从整体结构上看,论文主要分为六章五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所呈现的是党“赶考”的精神品格及基本经验这一选题的绪论和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基础理论。论文首先阐明了研究这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和创新点等基本问题,对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研究方向和研究主题进行了系统阐释。...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重点及难点
1.3.1 论文架构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难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尝试性创新
第2章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基础理论分析
2.1 “赶考”内涵的一般性解读
2.1.1 文化词源学视角下的“赶考”
2.1.2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赶考”
2.1.3 “赶考”要素视角下的“赶考”
2.1.4 表现形态视角下的“赶考”
2.2 政党政治视域下“赶考”的基础理论阐释
2.2.1 “政党”的基础理论分析
2.2.2 “政党政治”的基础理论分析
2.2.3 “赶考”与政党政治的契合之处
2.2.4 政党政治视域下“赶考”的内涵分析
2.3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理论源头及概念界定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赶考”的理论阐释
2.3.2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概念解析
第3章 “进京赶考”的提出背景及其“考纲”
3.1 “进京赶考”的提出背景
3.1.1 陈嘉庚之问
3.1.2 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
3.1.3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
3.1.4 “两个务必”的思想动员和“进京赶考”的正式提出
3.2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基本“考纲”
3.2.1 避免陷入历史周期率
3.2.2 巩固执政合法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
3.2.3 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
第4章 “进京赶考”:蕴含了党丰富的精神品格
4.1 “赶考”:彰显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进取精神
4.1.1 彰显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使命担当
4.1.2 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4.1.3 彰显党执政的接续性和继承性
4.2 “赶考”:体现党直面问题、迎接考验的坚强意志
4.2.1 体现于我们党破解“考题”的艰巨性上
4.2.2 体现于执政过程对于我们党的深刻历练之中
4.2.3 体现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要求的严格程度上
4.3 “赶考”:彰显党永葆执政地位的高度自觉
4.3.1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有品质
4.3.2 彰显于党的执政实践全过程
4.4 “赶考”:彰显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4.4.1 强调根本宗旨不能变:明确执政为民的初心
4.4.2 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是否继续坚持为人民执政的问题
4.4.3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执政为民更加深刻的内涵
4.4.4 提出“以人为本”:“赶考”理念进一步向人民群众聚焦
4.4.5 提出新时代奋斗目标:吹响继续为人民执政的时代号角
4.5 “赶考”:蕴含党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尚境界
4.5.1 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理想
4.5.2 代表了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学说
4.5.3 代表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实践
4.5.4 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5章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历史进程及优异答卷
5.1 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治国理政伟大实践
5.1.1 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表明巩固人民政权的坚定决心
5.1.2 提出改革开放新决策:开创“赶考”新阶段
5.1.3 重提“两个务必”:强调苏东剧变之后保持良好执政心态
5.1.4 “‘赶考’远未结束”:昭示“永远在路上”的执政态度
5.2 中国共产党“赶考”七十年交出优异答卷
5.2.1 道路维度: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5.2.2 理论维度:创立和发展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
5.2.3 制度维度:确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5.2.4 文化维度:引领和发展了一种先进文化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赶考”积淀宝贵经验
6.1 坚守执政初心:始终把人民当作“主考官”
6.1.1 始终牢记“我是谁”
6.1.2 始终牢记“为谁执政”
6.1.3 始终牢记“靠谁执政”
6.2 永葆“赶考”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6.2.1 坚持在自我革命中推进执政实践
6.2.2 坚持在强化“四个意识”中推进执政实践
6.2.3 坚持在推进伟大斗争推进执政实践
6.3 把握“赶考”之方:聚焦“三个统一”
6.3.1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6.3.2 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6.3.3 坚持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6.4 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6.4.1 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目标要求
6.4.2 始终把握党的建设科学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24839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述评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重点及难点
1.3.1 论文架构
1.3.2 研究重点
1.3.3 研究难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尝试性创新
第2章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基础理论分析
2.1 “赶考”内涵的一般性解读
2.1.1 文化词源学视角下的“赶考”
2.1.2 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赶考”
2.1.3 “赶考”要素视角下的“赶考”
2.1.4 表现形态视角下的“赶考”
2.2 政党政治视域下“赶考”的基础理论阐释
2.2.1 “政党”的基础理论分析
2.2.2 “政党政治”的基础理论分析
2.2.3 “赶考”与政党政治的契合之处
2.2.4 政党政治视域下“赶考”的内涵分析
2.3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理论源头及概念界定
2.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赶考”的理论阐释
2.3.2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概念解析
第3章 “进京赶考”的提出背景及其“考纲”
3.1 “进京赶考”的提出背景
3.1.1 陈嘉庚之问
3.1.2 郭沫若发表《甲申三百年祭》
3.1.3 毛泽东与黄炎培的“窑洞对”
3.1.4 “两个务必”的思想动员和“进京赶考”的正式提出
3.2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基本“考纲”
3.2.1 避免陷入历史周期率
3.2.2 巩固执政合法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价值观
3.2.3 永葆先进性与纯洁性
第4章 “进京赶考”:蕴含了党丰富的精神品格
4.1 “赶考”:彰显党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进取精神
4.1.1 彰显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的使命担当
4.1.2 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4.1.3 彰显党执政的接续性和继承性
4.2 “赶考”:体现党直面问题、迎接考验的坚强意志
4.2.1 体现于我们党破解“考题”的艰巨性上
4.2.2 体现于执政过程对于我们党的深刻历练之中
4.2.3 体现于人民群众对党执政要求的严格程度上
4.3 “赶考”:彰显党永葆执政地位的高度自觉
4.3.1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有品质
4.3.2 彰显于党的执政实践全过程
4.4 “赶考”:彰显党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
4.4.1 强调根本宗旨不能变:明确执政为民的初心
4.4.2 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是否继续坚持为人民执政的问题
4.4.3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赋予执政为民更加深刻的内涵
4.4.4 提出“以人为本”:“赶考”理念进一步向人民群众聚焦
4.4.5 提出新时代奋斗目标:吹响继续为人民执政的时代号角
4.5 “赶考”:蕴含党发展人类进步事业的高尚境界
4.5.1 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理想
4.5.2 代表了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学说
4.5.3 代表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实践
4.5.4 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
第5章 中国共产党“赶考”的历史进程及优异答卷
5.1 中国共产党接续推进治国理政伟大实践
5.1.1 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表明巩固人民政权的坚定决心
5.1.2 提出改革开放新决策:开创“赶考”新阶段
5.1.3 重提“两个务必”:强调苏东剧变之后保持良好执政心态
5.1.4 “‘赶考’远未结束”:昭示“永远在路上”的执政态度
5.2 中国共产党“赶考”七十年交出优异答卷
5.2.1 道路维度: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5.2.2 理论维度:创立和发展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
5.2.3 制度维度:确立了一套完备的制度体系
5.2.4 文化维度:引领和发展了一种先进文化
第6章 中国共产党历史性“赶考”积淀宝贵经验
6.1 坚守执政初心:始终把人民当作“主考官”
6.1.1 始终牢记“我是谁”
6.1.2 始终牢记“为谁执政”
6.1.3 始终牢记“靠谁执政”
6.2 永葆“赶考”精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
6.2.1 坚持在自我革命中推进执政实践
6.2.2 坚持在强化“四个意识”中推进执政实践
6.2.3 坚持在推进伟大斗争推进执政实践
6.3 把握“赶考”之方:聚焦“三个统一”
6.3.1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6.3.2 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6.3.3 坚持历史、现实、未来的辩证统一
6.4 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6.4.1 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目标要求
6.4.2 始终把握党的建设科学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本文编号:4024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024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