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0 07:06
本文关键词: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将人口严格划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将农村人口大量排斥于城镇之外。在户籍管理制度以及户籍制度背后所承载的社会保障、教育与医疗等制度的共同作用之下,社会各种稀缺资源向城市劳动者倾斜,造成农村劳动者在非农就业以及进城就业过程中的资源禀赋处于相对劣势。进城农民工在诸多领域如职业寻找、职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等方面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进而制约了劳动力在城乡间的合理流动,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尤为重要的是非城镇户籍劳动者在受到各种来自城市的“社会排斥”的背后,是更为深刻的“政治排斥”。原有的社会管理制度在我国存在着对于非城镇户籍劳动者的政治参与的限制甚至歧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这部分相对弱势群体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与城市户籍劳动者就业竞争的能力。以上多种制度单元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一起构成了制约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障碍,这就呼唤着全新的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体系的出现。 统筹城乡就业是党和国家针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所提出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部署。统筹城乡就业制度是指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实行城乡平等、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其旨在改变过去国家在对待城乡就业关系上重城市轻农村的政策局限,走出以往以牺牲或损害农村居民的就业权益为代价来维护城市劳动者的就业特权进而促进城市就业的误区。统筹城乡就业目标的关键就在营造一个城乡劳动者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并为这个劳动力市场构建一个相对平等的制度环境,破除原有的造成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度弊端。这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即为统筹城乡目标的实现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体系。 本文以制度创新和演化的视角试图探寻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破解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打破过去旧有的以牺牲农业和农民来推进工业化的路径依赖,对现有制度进行一种动态的再平衡。本文除了“引言”外,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陈述了本文选题的依据和选题的意义,以及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并对于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第一部分,这是本文的立论基础。在界定统筹城乡就业的内涵、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对制度创新范畴进行了厘定,最后阐明本文运用的基本理论。本文从对就业影响的方式角度,将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划分为以劳动力市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教育制度为主的直接劳动就业制度,以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管理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为主的间接制度两大范畴。 第二部分,主要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梳理了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相关制度形成的脉络和机理。并对直接劳动就业制度和影响就业的间接制度两大制度范畴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寻其中存在的制约统筹城乡就业目标实现的问题及原因,总结出制度供给不均衡是造成统筹城乡就业目标难以实现的核心原因。 第三部分,对一些国家和地区弥合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实现平等就业的制度进行了研究,如美国的就业培训制度和日本的用工制度等等。目的是从中总结和汲取值得借鉴的有益经验。 第四部分,基于我国现实和国外的有益经验,提出适合国情的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建议。具体包括破除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的劳动就业制度创新;提出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分级管理的户籍管理模式;提出建立土地与户籍联动的城乡要素对换平台的政策建议:提出扩展非城市户籍劳动者的政治参与以及培育农民工自组织的方式等。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将统筹城乡就业融入到城市化的大的历史进程之中,主张重点发展县级城市和小城镇来容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制度创新建议。
【关键词】:统筹城乡就业 制度创新 劳动就业制度 间接制度 城镇化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49.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引言10-21
- (一)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0-12
- 1. 选题背景10-11
- 2. 研究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8
- 1. 统筹城乡就业的背景与基本理论12-14
- 2. 针对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综述14-18
- (三) 研究方法18-19
- 1. 历史分析方法18-19
- 2. 制度分析方法19
- 3. 文献研究方法19
- 4. 交叉分析方法19
- 5. 实证分析方法19
- (四) 难点与创新19-21
- 1. 研究难点19-20
- 2. 创新之处20-21
- 第一章 统筹城乡就业的基本理论21-37
- 第一节 统筹城乡就业的内涵及目标21-27
- 一、统筹城乡就业的提出21-22
- 二、统筹城乡就业的内涵及主要内容22-25
- 三、统筹城乡就业的目标设定25-27
- 第二节 制度创新的价值及其范畴厘定27-32
- 一、制度创新对统筹城乡就业的价值28-29
- 二、基于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范畴厘定29-32
- 第三节 统筹城乡就业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32-37
- 一、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理论32-34
- 二、西方制度变迁理论34-37
- 第二章 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约束分析37-63
- 第一节 制度变迁视角下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结构的历史考察37-41
- 一、计划经济时期37-40
- 二、改革开放时期40-41
- 第二节 现行劳动就业制度对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1-47
- 一、现行劳动力市场制度对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2-44
- 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对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4-46
- 三、现行教育培训制度对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6-47
- 第三节 现行的间接制度对于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7-63
- 一、现行户籍制度对于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7-48
- 二、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对于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48-50
- 三、现行社会管理制度对于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50-60
- 四、非正式制度对于统筹城乡就业的约束60-63
- 第三章 国外就业制度经验借鉴63-67
- 第一节 国外劳动力市场制度借鉴63-64
- 一、国外用工制度借鉴63
- 二、国外工资制度借鉴63-64
- 第二节 各国公共就业服务借鉴64-65
- 一、英国模式64
- 二、美国模式64
- 三、澳大利亚模式64-65
- 第三节 美国就业培训制度借鉴65-67
- 第四章 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与政策建议67-92
- 第一节 劳动就业制度创新67-72
- 一、劳动力市场制度创新67-68
- 二、社会保障制度创新68-69
- 三、教育培训制度创新69-72
- 第二节 影响统筹城乡就业的间接制度创新72-83
- 一、户籍制度创新72-73
- 二、土地制度创新73-76
- 三、社会管理制度创新76-82
- 四、非正式制度创新82-83
- 第三节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统筹城乡就业的政策建议83-92
- 一、新型城镇化对于统筹城乡就业的意义84-87
- 二、促进统筹城乡就业的城镇化模式选择87-89
- 三、以城镇化带动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89-92
- 结论92-94
- 参考文献94-98
- 后记98-99
-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智勇;社会资本与农民工职业搜寻[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2 杜培华;欧名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3 童星,薛亚利;社会转型期有关NGO若干问题的探讨[J];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4 甘满堂;社会学的“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冯虹;叶迎;;完善社会正义原则 实现农民工就业待遇公平[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6 贾西津;历史上的民间组织与中国“社会”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吴稼祥;;《公天下》:多中心治理与双主体法权(新民说系列)[J];创造;2013年01期
8 张文;郭苑;徐小琴;;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就业结构优化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1年09期
9 李永杰;杨本建;;中国特色的刘易斯转折点与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路径选择[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汤静波;建国五十年我国劳动就业的制度变迁[J];上海经济研究;1999年10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创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4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64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