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虚拟情景对网球运动员知觉动作表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21 10:10

  本文关键词:虚拟情景对网球运动员知觉动作表现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知觉动作研究主要秉承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即信息加工理论和生态学观点,它们代表了不同的知觉动作匹配水平。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的传统知觉预判研究采用按键反应或口语报告等非代表性的反应方式探讨专家优势,是一种低水平的知觉动作匹配,生态学观点侧重用真实动作评价运动表现及专家优势,是一种高水平的知觉动作匹配。 本研究以信息加工理论、生态学观点和情绪视角为切入点,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以网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接发球时的知觉动作表现进行了探讨。研究1证实了不同知觉动作匹配水平对接发球表现的影响,同时进一步支持了专家优势学说,丰富了知觉动作研究的成果;研究2以虚拟环境为情绪诱发手段,,同时尝试模拟消极情绪发球情景,探讨情绪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表现的影响,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情绪和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支持。 主要结果如下: (1)随着发球视频阻断时间的增加,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的预判准确率均上升,反应时缩短。但在球和球拍接触前100ms时的预判准确率没有显著差异,约为随机概率(50%)。 (2)按键反应的准确率高于动作反应的准确率,反应时多于动作反应的反应时;一级运动员动作反应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业余爱好者,业余爱好者动作反应的准确率显著低于按键反应的准确率。与业余爱好者相比,一级运动员的接发球判断反应时更短,击球点靠前,时机更准确。 (3)一级运动员口语报告和真实动作反应的准确率显著高于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一级运动员真实动作反应的准确率高于口语报告准确率,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则相反且差异显著。 (4)一级运动员口语报告反应时显著快于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一级运动员接发球时的身体启动时间显著早于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二级运动员身体启动时间显著早于业余爱好者,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的挥拍启动时间显著早于业余爱好者,一级运动员身体运动总时间显著多于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二级运动员也显著多于业余爱好者,一级运动员挥拍总时间显著少于二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二级运动员挥动球拍的总时间显著少于业余爱好者。 (5)积极虚拟环境中普通大学生的精力、愉悦感水平升高,紧张、愤怒、疲劳、状态焦虑水平降低,皮电、高频HRV显著升高;而消极虚拟环境中的精力、愉悦感水平降低,紧张、愤怒、疲劳、状态焦虑水平升高,皮电、呼吸、低频HRV显著升高,高频HRV显著降低。 (6)消极情绪时的接发球时机判断明显延迟,反应时增加,T2区间一般接发球时机的次数显著增多,T1区间的最佳的接发球时机次数显著减少,T0和T3区间的错误次数增多。积极情绪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时机的判断没有明显影响。 (7)消极虚拟发球情景能够诱发消极情绪,状态焦虑水平显著升高,愉悦度水平显著降低。 (8)消极虚拟发球情境中,运动员的接发球表现下降。一级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接发球时的身体启动时间和挥拍启动时间均显著增加,业余爱好者的挥拍总时间显著增加,一级运动员的挥拍总时间则没有显著变化。 (9)不论是一级运动员还是业余爱好者,消极虚拟发球情景中的两次接发球表现均没有显著差异,但业余爱好者的变化稍大。 结论: (1)知觉预判以信息加工为基础,信息量增加有利于运动员预判绩效的提高。一级运动员的预判准确率更高,反应时更快。 (2)不同知觉动作匹配水平影响接发球表现,高水平的知觉动作匹配更能体现专家优势,一级运动员真实动作接发球的表现更好。 (3)一级运动员能够更准确的把握接发球的时机,击球点更靠前,接发球的效率更高。 (4)虚拟网球发球情境中,网球运动员有良好的接发球表现。 (5)积极和消极虚拟环境能够诱发相应情绪,而消极虚拟环境诱发的情绪变化大,生理激活水平高。 (6)消极情绪不利于运动员对接发球时机的预判,积极情绪对接发球时机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是由于消极虚拟环境诱发消极情绪的延续效应长,积极情绪诱发积极情绪的延续效应短。 (7)消极虚拟发球情景能够诱发消极情绪如状态焦虑,导致运动员的接发球表现下降。 (8)一级运动员消极虚拟情景中的接发球表现优于业余爱好者,并表现出一定的专家优势。
【关键词】:虚拟环境 虚拟发球情景 情绪 知觉动作匹配水平 网球运动员 接发球表现 专家优势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4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引言12-17
  • 1.1 问题提出12-14
  • 1.2 研究设想14
  • 1.3 研究内容14-15
  • 1.4 研究意义15-16
  • 1.5 研究框架16-17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17-39
  • 2.1 知觉动作研究的相关概念17-18
  • 2.2 传统知觉预判研究18-28
  • 2.2.1 知觉预判的理论依据18-22
  • 2.2.2 知觉预判实验研究22-26
  • 2.2.3 传统研究存在不足及展望26-28
  • 2.3 虚拟情境中的知觉动作研究28-36
  • 2.3.1 虚拟现实的概念28
  • 2.3.2 虚拟现实的特征28-29
  • 2.3.3 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29
  • 2.3.4 虚拟运动情景中的知觉动作研究29-35
  • 2.3.5 虚拟情景中知觉动作研究的不足之处35-36
  • 2.4 情绪对认知和运动表现的影响36-39
  • 2.4.1 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36
  • 2.4.2 情绪对时间知觉的影响36-37
  • 2.4.3 情绪和运动表现37-39
  • 3 研究 1 不同时间阻断发球和知觉动作匹配水平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表现的影响39-57
  • 3.1 实验 1 不同时间阻断条件下网球运动员的预判准确率和反应时40-45
  • 3.1.1 实验目的40
  • 3.1.2 实验方法40-41
  • 3.1.3 结果41-43
  • 3.1.4 讨论43-44
  • 3.1.5 结论44-45
  • 3.2 实验 2 虚拟发球情境中不同知觉动作匹配水平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表现的影响45-57
  • 3.2.1 实验目的45
  • 3.2.2 实验方法45-48
  • 3.2.3 结果48-51
  • 3.2.4 讨论51-55
  • 3.2.5 结论55-57
  • 4 研究 2 情绪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表现的影响57-84
  • 4.1 预实验 不同性质虚拟环境对大学生心理生理状态的影响59-67
  • 4.1.1 实验目的59
  • 4.1.2 实验方法59-61
  • 4.1.3 结果61-64
  • 4.1.4 讨论64-66
  • 4.1.5 结论66-67
  • 4.2 实验 4 不同性质虚拟环境诱发情绪对网球接发球时机的影响67-75
  • 4.2.1 实验目的67
  • 4.2.2 实验方法67-70
  • 4.2.3 结果70-73
  • 4.2.4 讨论73-74
  • 4.2.5 结论74-75
  • 4.3 实验 5 消极虚拟发球情景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表现的影响75-84
  • 4.3.1 实验目的75
  • 4.3.2 实验方法75-77
  • 4.3.3 结果77-80
  • 4.3.4 讨论80-83
  • 4.3.5 结论83-84
  • 5 总结84-88
  • 5.1 总讨论84-86
  • 5.2 总结论86
  • 5.3 创新点86
  • 5.4 研究展望86-88
  • 致谢88-90
  • 参考文献90-107
  • 附录107-117
  • 附录 1107-108
  • 附录 2108-109
  • 附录 3109-111
  • 附录 4111-113
  • 附录 5113-115
  • 附录 6115-11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建明,张续红,胡庆夕;展望虚拟现实技术[J];计算机仿真;2004年01期

2 刘运洲;张忠秋;;竞赛中的Choking现象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陶维东;孙弘进;陶晓丽;刘强;吴灵丹;罗文波;;浸入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年03期

4 雷慧;邓罗平;孙华;;时间阻断和空间阻断对网球运动员接发球思维判断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洪晓彬;姚家新;;压力下篮球运动员“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周成林;刘微娜;;竞技比赛过程中认知优势现象的诠释与思考[J];体育科学;2010年10期

8 高希彬;颜斌;;压力条件下蹦床运动员的“choking”实证研究[J];体育学刊;2010年09期

9 赵丽;王勇慧;王振宏;游旭群;岳彩群;;情绪状态对不同年龄儿童定势转换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年01期

10 刘涛生;罗跃嘉;马慧;黄宇霞;;本土化情绪声音库的编制和评定[J];心理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董光恒;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启动对冲动控制影响的差异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虚拟情景对网球运动员知觉动作表现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8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68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