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7 13:02

  本文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就业难“和“招工难”的双重困境,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此种情形下如何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水平,缓解劳动力市场困境,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是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正式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文章在系统梳理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相关理论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成功经验,探讨了如何通过主体多元化、过程社会化和手段网络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公共就业服务的供给,形成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社会化模式,提高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总体供给水平,实现劳动力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和劳动力的充分就业。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点如下:(1)明晰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本质内涵和特征要素。系统整合了政府市场关系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此外,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2)构建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集成理论分析框架。在系统比较公共就业服务市场化供给、多元化供给和社会化供给差异的基础上,阐释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三大核心特征:主体多元化、过程社会化和手段网络化,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政府供给、市场化供给和第三部门自愿供给三者有机融合的新模式,并从增强供给意愿、增加供给能力、降低交易成本三个维度,构建了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的集成理论分析框架。(3)实证研究了个体自愿供给对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影响。从“多中心”治理的视角,分析了志愿者自愿供给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基于4所大学3300份问卷调查结果,构建了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个体自愿供给对就业影响的逻辑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的个体自愿供给能够对就业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因此个人和第三部门的自愿供给是增加现有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水平的有效补充,能够较好的弥补“政府失灵”和“公益失灵”的缺陷。(4)实证研究了公私合作模式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社会化的影响。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对H市现行的公私合作公共就业培训服务绩效进行分析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公私合作模式对于扩大公共就业服务覆盖面,提高供给的公平性和供给效率都有正向作用,对解决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有着较好的效果。(5)深入研究了途径网络化对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影响。基于网络信息技术和社会化媒体手段的发展,文章从降低就业信息搜寻成本和就业服务交易成本的视角,分析了基于“众包”模式的移动互联网供给途径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影响。并设计了“众易”公共就业服务平台(Application,APP)。为了进一步探究该平台的实施效果,以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为理论基础,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了一个集成的实证研究框架,对使用“众易”平台的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实证检验了“众易”就业服务平台上用户使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308份的有效调查问卷的实证结果表明,平台用户的“绩效期望”、“社会影响”、“信息化需求”以及“使用者涉入”四个因素对个体的“使用意愿”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个体的“使用意愿”会显著正向影响其“使用行为”,该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网络平台提供了决策依据。(6)基于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结果,围绕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主体多元化、过程社会化和途径网络化三个核心特征,文章从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就业服务供给志愿者的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的提升;着力制度创新,扩大就业服务公私合作供给范围,增强整体供给动力;加大研发投入,创建全国性就业服务众包平台,实现供给能力的倍增;完善制度规范,全过程监督就业服务供给,保障供给模式健康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 供给模式 自愿者供给 公私合作模式 众包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9.2
【目录】:
  • 致谢9-10
  • 摘要10-12
  • ABSTRACT12-20
  • 第一章 绪论20-34
  • 1.1 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20-21
  • 1.1.1 研究的背景20
  • 1.1.2 问题的提出20-2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1-22
  • 1.2.1 研究的目的21-22
  • 1.2.2 研究的意义22
  • 1.3 研究综述22-29
  • 1.3.1 公共就业服务多元供给机制研究22-23
  • 1.3.2 政府就业机构与私营就业机构的合作机制研究23-25
  • 1.3.3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机制研究25-27
  • 1.3.4 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公共就业服务研究27-28
  • 1.3.5 文献述评28-29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29-31
  • 1.4.1 研究的思路29-30
  • 1.4.2 研究的方法30-31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与不足31-33
  • 1.5.1 研究的创新31-32
  • 1.5.2 研究的不足32-33
  • 1.6 本章小结33-34
  • 第二章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进展34-57
  • 2.1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概念界定34-39
  • 2.1.1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概念34-38
  • 2.1.2 公共就业服务的系统特性38-39
  • 2.2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理论基础39-45
  • 2.2.1 政府市场关系理论39-41
  • 2.2.2 公共产品理论41-42
  • 2.2.3 公共治理理论42-44
  •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44-45
  • 2.2.5 准市场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45
  • 2.3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实践进展45-56
  • 2.3.1 西方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历程与经验借鉴45-50
  • 2.3.2 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发展历程50-56
  • 2.4 本章小结56-57
  • 第三章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机理分析57-70
  • 3.1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体系57-61
  • 3.1.1 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模式的差异分析57-59
  • 3.1.2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内涵59-60
  • 3.1.3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特征60-61
  • 3.2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思路61-66
  • 3.2.1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困境分析61
  • 3.2.2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的实现模式61-66
  • 3.3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内在机理的集成分析框架66-69
  • 3.3.1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参与主体职责研究66-68
  • 3.3.2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参与主体的内在交互关系研究68-69
  • 3.4 本章小结69-70
  • 第四章 个体自愿供给对社会化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70-82
  • 4.1 志愿者的自愿行为机理分析70-72
  • 4.2 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供给过程中的个体自愿供给72-74
  • 4.3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体系构建74
  • 4.4 个体自愿供给对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影响的实证研究设计74-77
  • 4.4.1 研究假设提出74-75
  • 4.4.2 调查问卷设计75
  • 4.4.3 数据来源75-76
  • 4.4.4 研究模型与方法76-77
  • 4.5 个体自愿供给对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77-81
  • 4.5.1 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自愿供给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77-79
  • 4.5.2 不同类型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自愿供给对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79-80
  • 4.5.3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80-81
  • 4.6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公私合作模式对社会化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82-99
  • 5.1 公私合作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机理分析82-86
  • 5.1.1 公共就业服务公私合作供给理论依据82
  • 5.1.2 公共就业服务公私合作供给模式中公私部门关系82-83
  • 5.1.3 公共就业服务公私合作供给模式中公私部门效用分析83-86
  • 5.2 公私合作共公共就业服务供给案例实证研究86-98
  • 5.2.1 H市公私合作就业培训服务运行机制86-88
  • 5.2.2 公私合作就业培训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88-91
  • 5.2.3 公私合作就业培训服务机构绩效实证分析91-96
  • 5.2.4 公私合作就业培训服务机构绩效实证结果分析96
  • 5.2.5 公私合作就业培训机构绩效评价实证结果的管理启示96-98
  • 5.3 本章小结98-99
  • 第六章 众包模式的供给途径对社会化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99-124
  • 6.1 平台的概念与效益分析99-103
  • 6.1.1 平台的概念99-100
  • 6.1.2 平台的效益分析100-103
  • 6.2 平台的设计103-111
  • 6.2.1 平台的设计目标103-106
  • 6.2.2 平台的设计思路106-108
  • 6.2.3 平台的体系结构108-110
  • 6.2.4 平台的技术难题110-111
  • 6.3 平台的实现111-115
  • 6.3.1 平台的客户端实现111-113
  • 6.3.2 平台的后台支撑与门户网站113-115
  • 6.4 “众易”就业服务平台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115-123
  • 6.4.1 实证研究模型的构建116
  • 6.4.2 研究假设提出116-117
  • 6.4.3 基于SEM的“众易”就业服务平台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检验117-123
  • 6.5 本章小结123-124
  • 第七章 提升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水平的对策建议124-129
  • 7.1 基于提升就业服务志愿者供给意愿与供给能力的对策建议124
  • 7.2 基于扩大公共就业服务公私合作供给范围的对策建议124-125
  • 7.3 基于实现就业服务众包平台供给能力倍增的对策建议125-126
  • 7.4 基于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模式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126-128
  • 7.5 本章小结128-129
  • 参考文献129-135
  • 附录1135-140
  • 附录2140-14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146-1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文海;;公共就业服务的多元供给与治理模式[J];改革与战略;2009年10期

2 小志;;公共就业服务[J];中国就业;2011年09期

3 朱倩渝;丘腾峰;;公共就业中介组织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9期

4 王飞鹏;;我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2期

5 王丽平;;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探析[J];新视野;2013年05期

6 李天舒;;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建设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0期

7 劳动保障部公共就业服务合作项目考察团;李祥伟;;弗拉芒区公共就业服务考察报告[J];中国就业;2004年11期

8 竺淑琴;;澳大利亚公共就业服务模式[J];中国劳动;2006年12期

9 ;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2007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02期

10 ;关于做好2007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君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2 谭宁;;加快建设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斌;楚俊峰;陈福集;;基于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供应商选择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4 段兴民;王莉娜;张守刚;杨蕾;周洁;;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提供制度安排研究——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创新[A];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优秀成果选编(2012-2013年度)[C];2014年

5 胡芬;;服务型政府与就业服务权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居正;我省2007年公共就业服务日前启动[N];云南政协报;2007年

2 佳木斯市市委常委 副市长 孙伟经;站在民生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N];佳木斯日报;2007年

3 杜宇;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呈现四大政策亮点[N];中国改革报;2008年

4 特约记者 贺岩;全疆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扩大[N];阿克苏日报;2008年

5 通讯员 庄新明;泗水培育公共就业服务品牌[N];济宁日报;2009年

6 浙江省临安市劳动保障局 徐步正;做好基础工作 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张慧疆 记者 郝永文;三年时间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N];巴音郭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姚闻 屈小莉;新疆召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建平;两年内建成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N];衡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麟 通讯员 宋欣然;探讨加强和提升公共就业服务[N];湖北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兆罡;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沈熙;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提供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杭州市公共就业服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谭周琴;重庆市失地农民公共就业服务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金熹微;苏州市吴江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舒媛;沈阳高职毕业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春阳;我国返乡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6 李圣田;乡镇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姚晚荷;我国城乡统筹中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探索[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芳;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郑勇;广州市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谭学良;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我国县级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社会化供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9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489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c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