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文化自觉

发布时间:2017-08-15 12:24

  本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文化自觉


  更多相关文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觉 文化理性 大学生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构筑在以中国思想文化精神为底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化实践基础上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代中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努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大时空背景的总体要求。尤其,在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时,面对各种形式的攻击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对中国文化的干扰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影响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2015年1月9日中央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因此,新时期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命题注重从学理角度上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规定性。全文围绕中国文化自觉的内在精神及基本逻辑,强调以文化自觉为主题就是主体能动的、有目的、有选择地揭示观念、知识、思维、范式等与社会文化的内在关联性、互动性及制约性。提出“文化自觉”作为分析逻辑框架,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中所面临的问题,实现透彻中国文化特色的意识形态性基础上,坚持与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致,及对其他文明成果的接纳,对社会创新的契合,对现代文化的并蓄。本文就此展开了六个方面的主题讨论:一是中国文化自觉的时代意蕴及学理逻辑研究,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文化理性研究,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文化语境研究,四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主义自觉研究,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文化场域研究,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文中指出,这种理性自觉,能够使思想的文化丰厚性与学术的文化规范性和知识的文化科学性有机协调。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发展中,自觉应接以中国道路、中国特色、中国梦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在当代新追求;文中强调,在深度省思文化尤其是具有中国精神和世界性意蕴的现代文化基础上,自觉锻造和凝练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话语;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各种思想困惑,帮助他们获得积极的、稳定的价值追求,实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自觉 文化理性 大学生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41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引言10-28
  • 一、问题缘起10-14
  • 二、研究价值14-16
  • 三、研究现状16-24
  • 四、研究设计24-26
  • (一)研究内容24-26
  • (二)研究方法26
  • 五、创新之处26-28
  • 第一章 中国文化自觉的时代意蕴及学理逻辑28-48
  • 一、中国文化自觉的意蕴解读28-34
  • (一)中国文化自觉的原生性意蕴28-29
  • (二)中国文化自觉的辩证性释义29-32
  • (三)中国文化自觉的意义性解读32-34
  • 二、中国文化自觉的内在逻辑34-39
  • (一)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自觉的时空逻辑34-36
  • (二)自我与他者:中国文化自觉的主体逻辑36-38
  • (三)坚守与创新:中国文化自觉的发展逻辑38-39
  • 三、中国文化自觉的研究定位39-48
  • (一)中国文化自觉视点的研究理路40-42
  • (二)中国文化自觉问题的研究关注42-44
  • (三)中国文化自觉路向的研究定位44-48
  •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文化理性48-70
  • 一、文化特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理性48-53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本质48-50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征50-51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含量51-53
  • 二、文化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追求53-60
  • (一)文化缺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反思54-55
  • (二)文化取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选择55-58
  • (三)文化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追求58-60
  • 三、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规定60-70
  • (一)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自觉60-62
  • (二)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发展自觉62-63
  • (三)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定位自觉63-70
  •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国文化语境70-87
  • 一、文化自觉的中国语境与实践隐喻70-74
  • (一)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化观70-71
  • (二)中国文化自觉及实践语境71-72
  • (三)文化自觉的中国语境72-74
  •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自觉语境74-78
  • (一)思想逻辑:主导文化的融通性自觉74-75
  • (二)视域逻辑:多元文化的辩证性自觉75-76
  • (三)历史逻辑:传统文化的反思性自觉76
  • (四)发展逻辑:创新文化的实践性自觉76-78
  •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实践语境78-87
  • (一)关于跨文化的“普世价值”的一些争端78-80
  •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关于“普世价值”的学理分析80-83
  •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83-87
  • 第四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彻底性自觉87-95
  • 一、坚持主张和捍卫主流意识形态的自觉87-90
  • (一)立场自觉87-88
  • (二)建设自觉88-89
  • (三)主体自觉89-90
  • 二、坚持宣传和传播中国梦的自觉90-92
  • (一)在学科性质上要以理论的自觉支撑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实践90-91
  • (二)在学术研究上要以实践的自觉支撑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实践91
  • (三)在教书育人上要以传播的自觉支撑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实践91-92
  • 三、坚持锻造和凝练特色话语的自觉92-95
  • (一)自觉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话语,形成学科话语的核心概念93
  • (二)自觉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话语,实现传统话语的创新超越93-94
  • (三)自觉突出中国文化的特色话语,,提升学术话语的表达特色94-95
  • 第五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文化场域95-104
  • 一、“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及学理特征95-97
  • (一)“中国梦”的文化场域内涵95-96
  • (二)“中国梦”的文化场域特征96
  • (三)“中国梦”的文化场域根据96-97
  • 二、“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及内在要求97-100
  •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的文化实践97-98
  • (二)“中国梦”主题教育的现实意义98-99
  • (三)“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内在要求99-100
  • 三、“中国梦”主题教育的大学文化建设100-104
  • (一)“中国梦”主题教育与班级日常文化作用100-101
  • (二)“中国梦”主题教育与班级日常文化建设101
  • (三)“中国梦”主题教育与班级日常文化活动101-104
  • 第六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文化比较研究104-114
  • 一、跨文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问题自觉104-107
  • (一)比较研究及问题105-106
  • (二)国别研究及问题106
  • (三)专题研究及问题106-107
  • 二、跨文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本质自觉107-109
  • (一)本质维度的内在规定107-108
  • (二)文化维度的内在规定108
  • (三)比较维度的内在规定108-109
  • 三、跨文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范式自觉109-114
  • (一)意识形态的自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本质规定111
  • (二)文化形态的自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理性要求111-112
  • (三)视域融合的自觉: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的内在机理112-114
  • 结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理性114-117
  • 参考文献117-125
  • 后记125-126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芳,张诚;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马晓静;试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及其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毛玉楠,杨绍安;利用网络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平台[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白海若;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涂刚鹏;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6 邵建防,罗骋;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7 杨杰;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8 金菊;新世纪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08期

9 何纯芳;现代传媒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汉志;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控手段探析[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2 张松峰;;加强和改进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获奖论文集(下)[C];2008年

3 黄振宣;;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的途径[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许溪沙;王施施;;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分阶段培养中的引领作用[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6 许克毅;曹凯松;;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中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林燕;陈玉民;;探索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A];海南省“人才发展与荣辱观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段文灵;;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辩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10 余俊;;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管理的内容和原则[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国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工作系副主任,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夏文斌;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武汉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顾海良;从战略角度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以人为本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大连日报;2005年

5 记者 尹滨;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N];德州日报;2005年

6 管向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3年

7 李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N];光明日报;2004年

8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4年

9 程天权;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4年

10 王山;加强党组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艳国;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环境论[D];中南大学;2010年

3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4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邵献平;思想政治教育中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蓓蓓;思想政治教育成本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段建斌;人的存在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维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隋宁;思想政治教育的“先在结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玮哲;大学生宽容思想政治教育[D];中南大学;2008年

2 刘兆军;“博客社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进[D];复旦大学;2008年

3 赵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4 郭春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述评(1949-1957)[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强天;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阅读现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海玲;中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丛琳;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8 曾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转型同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张艺昆;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初探[D];西北大学;2010年

10 孔北平;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特点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78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678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8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