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
本文关键词:论大学教育与信仰关照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信仰危机 信仰关照 终极关怀 真理 终极价值
【摘要】:信仰是人们对自身认为具有最高价值的理论或学说以及人格化的神灵的极端信服和崇拜的一种心理状态。信仰充实、安顿并提升人的存在。信仰至今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要因素。在“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匮乏的当代中国,信仰问题具有不可回避性。教育,尤其是代表人类最高智慧所在的大学,在信仰危机的时代应该有所作为。 然而,中国现代大学在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挑战和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威胁下,也面临浅薄主义与狭隘主义的危机。大学信仰的失落伴随着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中国当代大学生中庸俗实用主义信仰盛行:学生的学术理想被放逐、德行追求遭摒弃,自我身份显焦虑。大学生的自我反省、时代对堕化的精英价值的反思,迫切要求大学精英价值和理想的回归,以帮助重建精神家园并关照大学生的信仰。 个体信仰的形成是一个从认同到崇拜的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的融合和统一。人的未完成性与信仰的可变性规定了信仰教育的合理性根据。大学的宗教渊源和其宗教式文化的传统使大学天生具有保守性和超越性,这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根基。大学教育的整全性是其信仰关照的现实基础。中国基础教育的复杂性使得其价值教育“真空”,这为大学教育的信仰“补缺”提供了空间。 西方中世纪大学是“求知”和“朝圣”共荣之地,它复制宗教建筑和环境、引入基督教文献和传教方式、借鉴宗教“苦修”生活方式,通过各种宗教活动和类宗教仪式培育学生的“上帝信仰”和“真理信仰”。近代大学通过开展博雅教育、引入利学研究以及倡导自主、平等的社团生活培育大学生的“知识分子”意识和对真理和德行完善的信仰。现代西方大学信仰自由主义和多元主义,开放包容的大学校园、通识教育的开展、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学术工作和娱乐兼顾”的生活方式和庄重、理性的大学典礼和仪式既为学生提供“科学和进步信仰”,又提供一种超越世俗和功利的“终极关怀”。 我国古代官办大学通过“庙学合一”的布局、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人文教育、“修学游息”和“参评时政”兼顾的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化的仪式典礼,为学生提供修己善群的使命和圣贤道德理想信仰。古代书院远离尘嚣的选址和清新的环境、“山长”带领的隐修生活试图培养学生的“治学信仰”,但科举接轨的教学以及宗教化的祭祀活动强化了学生“成圣成贤”的理想和信念。近代教会大学通过复制和改进欧美教育模式、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和对学生进行软硬兼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基督教信仰”。本土的民国大学校长自由、民主的办学实践、民国教授“无畏追求真理”、“无私砥砺德行”的精神感召,使大学生不仅获得了思想启蒙和多元的信仰选择,还强化了学生“自由”的学术理想。而与革命融合的大学生活则强化了“民族救亡”的信仰。中国现代大学通过作为“通识教育”核心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突出”的校园形态将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带给学生,但受政治影响的大学生活则挤兑了大学的学术信仰。 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不同于“信仰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灵魂化育”,是一次更为宽广的精神旅行。我国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教化”与“蛊惑”。它既禁锢自由思想,又制造权力崇拜,这种意识形态渗透具有被隐瞒的工具性,是大学教育的扭曲。我国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应穿越意识形态的幻想,走向终极关怀,通过培育学生对无尽真理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以使学生获得一种意义深远的自由。理性与信仰携手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前提,丰富而富有个性的大学精神是大学生教育信仰关照的基础,用通识教育代替意识形态教育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关键,校园建筑和文化景观的映射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强化,生命的精神交往是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真正实现。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危机 信仰关照 终极关怀 真理 终极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绪论11-52
- 第一章 大学生的信仰何以成为问题52-89
- 第一节 大学信仰的失落:现代大学教育的困境52-63
- 一、专业主义和职业主义的挑战52-56
- 二、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威胁56-59
- 三、浅薄主义与狭隘主义的危机59-63
- 第二节 庸俗的实用主义:我国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63-78
- 一、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状况63-68
- 二、我国当代大学生信仰危机的表现68-78
- 第三节 重建精神家园: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迫切性78-89
- 一、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反省78-81
- 二、时代对堕化的精英价值的批判81-84
- 三、中国大学呼唤精英价值和理想的回归84-89
- 第二章 大学教育的信仰关照何以可能89-128
- 第一节 信仰形成与信仰教育何以可能89-102
- 一、信仰的形成过程89-95
- 二、信仰的形成条件和信仰教育何以可能95-99
- 三、信仰成为教育内容的必要性99-102
- 第二节 大学的宗教渊源: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基础102-112
- 一、传播基督信仰:中世纪大学与基督教会的结盟102-109
- 二、中世纪大学的宗教式文化及其传承109-112
- 第三节 “世俗的教会”: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现实基础112-128
- 一、大学教育的整全性:对精神生活的关照113-115
- 二、大学对宗教的补充:对价值和信仰的充分理解115-119
- 三、大学的保守性和超越性与精神升腾119-124
- 四、中国基础教育价值教育缺失与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可能124-128
- 第三章 西方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史考察128-168
- 第一节 中世纪大学的“上帝信仰”及其培育128-140
- 一、中世纪大学的使命:培养宗教和政治精英128-130
- 二、中世纪大学的精神和信仰:“求知”和“朝圣”共荣130-132
- 三、中世纪大学的“信仰关照”:“上帝信仰”和“真理信仰”的培育132-140
- 第二节 近代大学的“人文信仰”及其实践140-154
- 一、近代大学的使命:培养“文人学士”或“绅士”140-143
- 二、近代大学的精神和信仰:人文主义和民族主义143-145
- 三、近代大学的“信仰关照”:“人文信仰”的培育145-154
- 第三节 现代大学的“自由信仰”及其践行154-168
- 一、现代西方大学使命:培养社会精英,树立精神堡垒154-156
- 二、现代大学的精神和信仰: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156-159
- 三、现代大学的“信仰关照”:“自由信仰”培育159-168
- 第四章 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历程分析168-211
- 第一节 古代官办大学的“圣贤道德信仰”及其实践168-176
- 一、古代官学的最高学府的使命和信仰:“化民成俗”168-170
- 二、古代官办大学的“信仰关照”:“政治、道德信仰”的培育170-176
- 第二节 古代书院的“治学信仰”及其实践176-184
- 一、书院的使命和信仰:“治学钻研”及“化民成俗”176-178
- 二、古代书院的“信仰关照”:学生“治学信仰”的培育178-184
- 第三节 近代教会大学的“基督信仰”及其实践184-191
- 一、教会大学的使命和信仰:弘扬“基督文明”并促进真理事业185-186
- 二、教会大学的“信仰关照”:“基督信仰”的植入186-191
- 第四节 民国大学的“学术信仰”及其实践191-200
- 一、民国大学的使命和信仰:“学术繁荣”和“救亡图存”191-193
- 二、民国大学的“信仰关照”:“学术信仰”和“救亡意识”的培育193-200
- 第五节 现当代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及其培育200-211
- 一、现当代大学的使命和信仰: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200-203
- 二、现当代大学的“信仰关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培植203-211
- 第五章 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出路探析211-256
- 第一节 教化与蛊惑:我国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反思211-223
- 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制造权力崇拜211-214
- 二、意识形态控制:禁锢思想自由214-216
- 三、意识形态的灌输:被扭曲的大学教育信仰关照216-218
- 四、意识形态的虚假:被隐瞒的工具性218-221
- 五、穿越意识形态的幻想:走向终极关怀221-223
- 第二节 意义深远的自由: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目的223-236
- 一、受教育者以及社会的福祉:信仰关照的最高原则224-226
- 二、意义深远的自由: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目标226-228
- 三、“无尽真理”和“终极价值”追求:大学教育的神圣之旅228-232
- 四、大学神圣精神的呼唤: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基础232-236
- 第三节 生命的精神交往: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践行236-256
- 一、信仰关照而非信仰教育:教化之弦只能在灵魂深处奏响236-240
- 二、理性与信仰携手: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前提240-243
- 三、通识教育代替意识形态教育: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关键243-247
- 四、校园建筑和文化景观的映射: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强化247-250
- 五、生命的精神交往:大学教育信仰关照的实现250-256
- 结语256-258
- 参考文献258-271
- 后记271-2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俊杰;;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培育理念与人文素养教育:通识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2 檀传宝;论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李玮;张加明;;大学生信仰状况调查与分析[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4 迟海波;刘文健;;高校强化信仰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5 谢成宇;侯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6 宋旭红;;哈佛与耶鲁:大学特色生成与发展的两种不同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徐延宇;;大学宗教色彩的变迁——以高深知识和特权为视角[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8期
8 檀慧玲;;人文主义与中世纪大学的博弈及其对后者现代化转向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0年05期
9 约翰·亨尼斯;;大学是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源泉[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10 谭培文;;当代大学生信仰与信仰教育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为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铁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审视[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武敬杰;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江宁;当代中国大学生信仰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6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74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