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0 02:00

  本文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乒乓球运动员 发球旋转方式 知觉判断 认知神经机制


【摘要】:本论文在当前运动技术动作模式识别研究的基础上,依据特征整合理论、模式识别特征说、抑制控制理论、激活扩散理论。提出:1、在体育运动中,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其实质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结构模式,对动作的判断,实际上就是对运动信息结构模式的识别;2、运动员在运动经验的作用下,对原信息模式进行简化,从快速、完整的信息流中提取其中的某个或某些特征,依据这些特征值或有限的特征值所组成的客体进行信息加工,完成对运动信息的判断、决策和反应,这两个基本假设。具体操作过程采用“专家—新手”研究范式,“Oddball”、“Go/NoGo”、“Cuing”等实验范式,实验室实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从运动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乒乓球旋转产生的力学基础,利用电脑3D技术模拟制作从单一特征到三特征组成客体的乒乓球发球信息结构模式图片,以乒乓球二级运动员和专项大学生对发球旋转进行知觉判断为研究内容,使用E-prime2.0心理实验软件、64导脑电(ERPs)记录分析系统和16导肌电(sEMG)测试系统等仪器设备,比较两组被试利用单一特征到三特征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乒乓球发球旋转方式过程中,反应时、反应正确率肌电(sEMG)活动值及脑电(ERPs)活动值等项指标的差异,通过三个研究、六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假设,进而探寻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所利用的信息结构模式,揭示模式识别过程的神经机制。 研究结果:1、乒乓球运动员在利用单一特征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过程中,大脑皮层的枕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C1、P1成分,中央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N1成分,额-中央区、顶-枕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P3成分。(1)乒乓球运动员对单一特征信息感知阶段,大脑皮层激活程度较高,体现了长期运动训练导致运动员大脑可塑性变化,表现为对与专项运动相关的刺激物理特征十分敏感;(2)乒乓球运动员对单一特征信息识别阶段,大脑皮层激活程度较高,识别速度快,投入的心理资源较多。2、乒乓球运动员在利用单一特征信息判断乒乓球发球旋转并进行反应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额-中央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N2、P3成分。(1)乒乓球运动员识别发球旋转方式的速度快、准确性高,特别是在识别阳性刺激(Go)的过程中,这种优势尤为明显,在Go条件下的识别正确率显著高于NoGo条件;(2)乒乓球运动员在Go和NoGo条件下,额、中央区比专项大学生均有更大程度的激活;(3)乒乓球运动员在N2、P3成分上出现了明显的Go/NoGo效应,即更大的NoGo-N2波幅和NoGo-P3波幅,说明乒乓球运动员抑制功能较强。3、乒乓球运动员在利用两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乒乓球发球旋转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顶-枕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N1、P2成分,,额-中央区诱发出比较明显N2、P3成分。(1)乒乓球运动员识别发球旋转方式的准确性高,但识别速度优势不明显,运动员更倾向于准确的反应;(2)乒乓球员对两个特征信息的感知阶段,大脑皮层激活时程短,注意集中度高,特征整合速度快;(3)乒乓球员对两个特征信息的识别阶段,对刺激分类时节省的时间和资源主要用于后期对刺激具体含义的深层次加工。4、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提示条件下利用两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乒乓球发球旋转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额-中央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N1成分,额-中央区、顶-枕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P3成分。(1)乒乓球运动员识别发球旋转方式的速度快、准确性高,体现出明显的专家优势,并且在行为特征上出现了显著的提示效应;(2)乒乓球运动员在有提示条件下感知特异性特征的速度快,大脑皮层激活程度较高,并且在N1成分波幅上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3)乒乓球运动员在有提示条件下均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加工策略,促进记忆编码(心理资源投入多),并且在P3成分波幅上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5、乒乓球运动员在利用三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乒乓球发球旋转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额-中央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N1、P2成分和N2、P3成分。(1)乒乓球运动员识别发球旋转方式的准确性高,但识别速度优势不明显,运动员更倾向于准确的反应;(2)乒乓球员对三个特征信息的感知阶段,大脑皮层激活时程短,激活程度较低,投入的心理资源较少;(3)乒乓球员对三个特征信息的识别阶段,知觉检测速度快,动用资源少,工作记忆表征更新程度大。6、乒乓球运动员在不同提示条件下利用三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乒乓球发球旋转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额-中央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N1成分,额-中央区、顶-枕区诱发出比较明显的P3成分。(1)乒乓球运动员识别发球旋转方式的准确性高,体现出明显的专家优势,并且在识别速度上出现了显著的提示效应;(2)乒乓球运动员在有效提示条件下感知特异性特征的速度快,并且在N1成分上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3)乒乓球运动员在有提示条件下均采取了更为有效的加工策略,促进记忆编码(速度变快),并且在P3成分潜伏期上体现出了显著的提示效应。 研究结论:1、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的知觉判断准确性的规律是一特征三特征二特征的一个折线变化趋势,说明对发球旋转的准确判断是依据一个动态的信息结构模式进行的;2、乒乓球运动员在运动经验的作用下,能够提取运动信息中的某个或某些关键性特征,依据这些特征或特征构成的客体完成对发球旋转的知觉判断;3、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的知觉判断过程中能够合理的配置认知资源,一般规律是:感知阶段投入较少,消耗时间较短,额-中央区到顶-枕区特征整合功能较强,枕区对与专项运动相关的刺激物理特征相对敏感;识别阶段投入较多,消耗时间较少,额-中央区知觉检测速度快,工作记忆表征更新程度大,抑制功能较强;4、乒乓球运动员随着信息量的增加更倾向于准确的反应。由一特征增加到二特征时,表现出较强的特征整合功能;当增加到三特征时,特征分析和匹配识别阶段均投入了更少的心理资源,说明长时记忆中对发球旋转的表征方式是一个动态的信息结构模式;5、乒乓球运动员在有效提示条件下,反应得到易化,他们长时记忆中贮存的对发球旋转的表征方式被预先激活,额-中央区到顶-枕区激活时程缩短,激活程度降低,说明特征分析和匹配识别阶段均投入了更少的心理资源。
【关键词】:乒乓球运动员 发球旋转方式 知觉判断 认知神经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846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2
  • 1 问题的提出12
  • 2 理论依据(文献综述)12-24
  • 2.1 模式识别研究12-17
  • 2.2 视觉搜索与模式识别17-19
  • 2.3 启动效应与模式识别19-23
  • 综述小结23-24
  • 3 技术路线24-25
  • 4 研究内容25-134
  • 4.1 研究一:乒乓球运动员利用单一特征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25-56
  • 4.1.1 实验 1 :乒乓球运动员利用击球部位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实验研究25-40
  • 4.1.1.1 目的25
  • 4.1.1.2 方法25-28
  • 4.1.1.3 结果28-36
  • 4.1.1.4 讨论36-39
  • 4.1.1.5 小结39-40
  • 4.1.2 实验 2:乒乓球运动员利用击球部位信息判断发球旋转并进行反应的实验研究40-56
  • 4.1.2.1 目的40
  • 4.1.2.2 方法40-42
  • 4.1.2.3 结果42-52
  • 4.1.2.4 讨论52-55
  • 4.1.2.5 小结55-56
  • 4.2 研究二:乒乓球运动员利用两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56-98
  • 4.2.1 实验 3:乒乓球运动员利用球触拍部位和拍型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实验研究56-79
  • 4.2.1.1 目的56
  • 4.2.1.2 方法56-57
  • 4.2.1.3 结果57-75
  • 4.2.1.4 讨论75-78
  • 4.2.1.5 小结78-79
  • 4.2.2 实验 4:启动效应对乒乓球运动员利用两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发球旋转影响的实验研究79-98
  • 4.2.2.1 目的79
  • 4.2.2.2 方法79-80
  • 4.2.2.3 结果80-94
  • 4.2.2.4 讨论94-96
  • 4.2.2.5 小结96-98
  • 4.3 研究三:乒乓球运动员利用三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98-134
  • 4.3.1 实验 5:乒乓球运动员利用球触拍部位、拍型和球拍运动方向信息判断发球旋转的实验研究98-119
  • 4.3.1.1 目的98
  • 4.3.1.2 方法98-99
  • 4.3.1.3 结果99-115
  • 4.3.1.4 讨论115-117
  • 4.3.1.5 小结117-119
  • 4.3.2 实验 6:启动效应对乒乓球运动员利用三个特征构成的客体信息判断发球旋转影响的实验研究119-134
  • 4.3.2.1 目的119
  • 4.3.2.2 方法119-120
  • 4.3.2.3 结果120-132
  • 4.3.2.4 讨论132-133
  • 4.3.2.5 小结133-134
  • 5 总的讨论134-135
  • 5.1 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认知加工过程分析134
  • 5.2 乒乓球运动员对发球旋转知觉判断的中枢加工机制分析134-135
  • 6 研究结论135
  • 7 创新点135-136
  • 8 局限性136
  • 9 致谢136-137
  • 10 参考文献137-145
  • 11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科研经历1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京诚;徐守森;张森;;体育运动心理领域的眼动研究综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张运亮,李宗浩,孙延林,杨晓晨,阎国利;专家与新手篮球后卫运动员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年03期

3 马建军;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4年01期

4 ;Neural correlates of short-term perceptual learning in orientation discrimination indexed b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年03期

5 程勇民;;关于运动领域中专家与新手的认知差异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阿如拉;;浅谈动作识别对马球运动员心理敏捷性的影响[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年02期

7 沈学军;陈养胜;邹军;苑建齐;;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赛前视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时间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李安民;李晓娜;;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落点判断过程中视觉搜索的眼动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赵洪朋;周成林;;运动领域中知觉预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蔡赓,猪俣公宏,季浏;女子跳马运动评分过程中裁判员的眼动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洪朋;优秀散打运动员知觉预测过程认知特征与神经机制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85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885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6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