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社科博士论文 >

视觉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演进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9-26 17:37

  本文关键词:视觉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演进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设计基础 基础设计 基础课程 课程研究


【摘要】:本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梳理视觉设计基础课程的发展历程,从课程理论建立的社会背景、理论背景、课程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思想等方面总结出一条设计基础课程演变的线索和规律。并以此规律为研究基础,对原有课程体系做出新的价值判断和进一步的分析。基础课程是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课程,包豪斯创立的以视觉训练为基础的“预备课程”对现代设计的基础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深远的影响。设计的基础课程直接体现了对设计价值观的认知与解读。本文以史学研究方法,将包豪斯“预备课程”、中国图案学、素描与三大构成、新世纪教学改革四个重要的基础课程发展阶段进行纵向分析与横向比较。整个史学分析过程中以“价值观”、“课程属性”、“课程内容”为主要线索,对以往的课程体系的生成背景、目标、定位、价值取向、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逐一梳理,分析。通过历史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比较,试图将这些课程操作背后的规律性与原理性问题凸现出来。本文的贡献之一是通过历史的视角可以理清不同阶段的基础教学的谱系关系,建构了系统化的发展脉络。这一脉络的梳理可以充分体现不同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性与继承性,在完整的深入理解不同体系的优缺点可以为充满争议的教学研究提供明确的线索和参照系。通过研究,本文在四个方面有所创新。第一,理清了“设计基础”与“基础设计”区分不清的问题;第二,明确提出遵从设计师的思维方式组织设计基础课程;第三,从历史的角度深挖各个阶段教学背景、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以及其学术发展的谱系关系;第四,注重横向比较的方法,注重中西比较,注重以视觉设计为主导的设计基础课程重构。并且,本文认为在多元现代性的背景下,我国的设计基础教学应该重新树立以视觉设计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系,在人类文明多样化的背景下,重新评估视觉艺术形式与视觉思维的有意价值。用一种广义的设计观,用一种基础课程的系统观来搭建设计基础课程群。在这一课程群的有序组织中,既能通过“设计基础”课程培养综合的艺术素质,又能通过“基础设计”课程,以目的性严密的课程训练,达成设计思维与视觉思维的转换,达成与设计课程的对接。
【关键词】:设计基础 基础设计 基础课程 课程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01-4;G6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49
  • 1.1 研究起源与价值11-21
  • 1.1.1 研究背景11-20
  • 1.1.2 研究意义或价值20-21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21-24
  • 1.2.1 研究目标,重点难点与主要解决的问题21-22
  • 1.2.2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22-24
  • 1.3 已有相关研究综述24-46
  • 1.3.1 相关概念界定24-26
  • 1.3.2 国内外研究综述26-46
  • 1.4 创新之处与未尽事宜46-49
  • 1.4.1 创新之处46-47
  • 1.4.2 研究未尽事宜与研究局限47-49
  • 第二章 世界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起源——包豪斯49-69
  • 2.1 人本主义——基础课程创立者:约翰内斯?伊顿49-54
  • 2.2 艺术精神——基本视觉语言体系的建立:瓦西里?康定斯基54-57
  • 2.3 设计本源——遵循自然的创作方式:保罗?克利57-59
  • 2.4 感知结合技能——理性主义的转向:莫霍利?纳吉59-61
  • 2.5 应用设计的转折点——创造力?动手做?思考:约瑟夫?阿尔伯斯61-63
  • 2.6 本章总结:包豪斯基础课程对当代设计基础教学的启示63-69
  • 2.6.1 从艺术主导到技术主导——包豪斯基础课程的阶段性历程63-67
  • 2.6.2 感知体验与视觉语言——包豪斯基础课程的特色与问题67-69
  • 第三章 中国本土“基础设计”课程的初探——图案学的导入69-85
  • 3.1 日本图案学的导入与本土化探索的发端——陈之佛69-73
  • 3.2 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化阶段与图案学课程的开拓——庞薰t973-75
  • 3.3 中国本土化图案学教学体系的系统化建构——雷圭元75-80
  • 3.4 图案学基础课程的衰微——二十一世纪的“图案学”课程80-81
  • 3.5 本章总结:正视中国图案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对现代教学的启示81-85
  • 第四章 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引进与改造——素描与构成85-101
  • 4.1 素描:写实素描、结构素描、设计素描85-95
  • 4.1.1 苏俄写实素描——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学体系85-88
  • 4.1.2 结构素描——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基础教学大纲88-90
  • 4.1.3 设计素描——周至禹的中央美术学院基础部造型基础课程90-95
  • 4.2 日本中小学美育教育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的引入95-98
  • 4.3 从误读到反思——设计基础课程的特性与内涵98-100
  • 4.3.1 对设计的基础课程的本质特性认识不清98-99
  • 4.3.2 设计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松散99
  • 4.3.3 设计的基础课程内涵与教学研究目标99-100
  • 4.4 本章总结:“拿来主义”的慎思100-101
  • 第五章 新世纪“基础课程”的教改之路101-119
  • 5.1 建筑院校的基础课程改革——“空间与形式?造型基础”入门101-109
  • 5.1.1 视觉思维的训练——顾大庆101-107
  • 5.1.2“形的构造”——贾倍思107-109
  • 5.1.3 对设计基础教学的启示109
  • 5.2 设计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改革——邬烈炎的“形式语言分析”109-115
  • 5.3 设计学院的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冯峰的“设计问题的求解”115-118
  • 5.4 本章总结:多元现代性视角下的基础课程118-119
  • 第六章 遗产与启示:设计基础课程的谱系与演进119-175
  • 6.1 设计基础教育的谱系分析与新的综合119-147
  • 6.1.1 包豪斯——设计启蒙与形式语言探索119-127
  • 6.1.2 图案学——装饰主义设计与图案学研究体系127-132
  • 6.1.3 视觉形式语言、视觉思维、综合造型基础132-147
  • 6.1.4 谱系之外147
  • 6.2 多元视角下的当代基础课程教学思考147-170
  • 6.2.1 跨界设计的融创精神148-153
  • 6.2.2 多解设计与设计的多维求解153-160
  • 6.2.3 整合设计与设计的整合维度160-169
  • 6.2.4 对于设计再思考的设计基础教学169-170
  • 6.3 视觉设计基础课程的课程研究探索170-173
  • 6.3.1 教学理念170-171
  • 6.3.2 教学模式171-172
  • 6.3.3 综合性的集成训练172-173
  • 6.4 本章总结:回归原点再出发173-175
  • 第七章 反思与重构:“基础课程”的再认识175-207
  • 7.1“设计基础”(Basic Design)和“基础设计”(Design Basics)175-183
  • 7.1.1“设计基础”——“非目的性”的课程训练175-179
  • 7.1.2“基础设计”——目的性的课程训练179-180
  • 7.1.3“基础课程”——综合性的集成训练180-181
  • 7.1.4 视觉设计基础的明晰化与系统化181-183
  • 7.2 视觉设计基础的核心内容183-205
  • 7.2.1 看法:形式阅读的认知基础——视觉信息的观察与分析191-193
  • 7.2.2 语法:形式理论的实践基础——形式语言的规律与法则193-195
  • 7.2.3 做法:形式生成的综合基础——综合造型的融贯与整合195-196
  • 7.2.4 形式语言的表达与转译196-205
  • 7.3 本章总结:走向集成式的设计基础教学205-207
  • 结论207-209
  • 参考文献209-229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229-231
  • 附录:图片、图表来源索引231-247
  • 致谢247-248


本文编号:9248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sklbs/9248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a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