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M综合承载和互联互通测试方法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LTE-M综合承载和互联互通测试方法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LTE-M 无线信道模型 综合承载 互联互通 互操作性测试 有限状态机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列车速度不断提高,车地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更大容量、更高速率、更加稳定可靠的技术。LTE-M作为新一代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LTE-M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在确保CBTC等业务安全可靠传输的前提下,具有综合承载多种业务的能力。此外,为了实现同一城市和地区不同地铁线路的列车能跨线/并线运行,LTE-M系统要求不同线路上不同厂家的设备能互联互通。为了验证LTE-M系统是否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的业务需求,在将LTE-M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前,需要先在实验室和现场对该系统进行测试。而当前对LTE-M系统的测试大多基于经验和工程原则,缺少具有指导意义的测试方法。本文主要针对LTE-M综合承载和互联互通的测试方法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的内容如下:(1)针对LTE-M所处真实的电磁传播环境和所承载的业务模式,研究电波传播的衰落模型和综合承载的业务模型。(2)根据电波传播的衰落模型和综合承载的业务模型,在实验室搭建测试环境,用实验室仿真获得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实际电磁传播环境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对比分析。(3)深入研究了基于等价类划分法和有限状态机法的互联互通测试方法,在有限状态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了组合有限状态机,利用形式化方法建立组合有限状态机模型,并利用组合有限状态机的方法来生成LTE-M互联互通的测试集。结果表明:电磁传播环境方面,加载COST231-HATA模型、ITU-VA模型的实验室测试场景下,可以较为准确地模拟LTE-M的传播环境。在互联互通测试方法的研究中,等价类划分法可以适用于所有的黑盒测试,但很难做到测试案例的完全覆盖,组合有限状态机法是专门为协议互操作性测试设计,可以做到测试案例的完全覆盖,并且只要建立准确的协议模型,就可以根据测试案例算法生成测试案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N929.5;U285.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江雪;;新形势下互联互通工作的几点思考[J];硅谷;2008年22期
2 王伟立;;市域铁路与国铁互联互通的技术条件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3 ;“城市互联互通卡”系列行业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J];智能建筑;2008年08期
4 周承昊;;广州地铁无线集群系统互联互通解决方案[J];铁道通信信号;2014年04期
5 范婷婷;;互联互通的长征[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14年02期
6 秦勇;彭怀军;祝凌曦;谢征宇;;青藏铁路视频区域节点互联互通平台的工程实践[J];中国铁路;2012年02期
7 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研究构想[J];开发研究;2014年01期
8 谢宏;;推进GSM-R网络建设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J];铁道通信信号;2006年02期
9 谢振东;吴金成;谭丹丹;陆涛;;基于粤港澳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构建研究[J];金卡工程;2014年Z1期
10 李瑞庆;方陈;夏清;魏学好;;地区间电力市场互联互通相关问题 (一)基本模型与社会福利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琴甫;;正确把握执法监管尺度 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工作[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张迎会;;互联互通在电信业中的地位[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杨晓虎;;论互联互通网间话务特性[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戴晓艳;;电信业重组后实现网间互联互通的途径[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浅析我国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的实施与发展[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昊;王虎;;电视台节目生产相关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技术分析[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7 张秉涛;;GSM-R网络建设与互联互通[A];GSM-R移动通信及无线电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陈晶;;河北省网间结算及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维护管理创新[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于鹏飞;吕少影;喻强;黄治;陈伟;任杰;;电力EPON系统互联互通的研究与实现[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杨志洁;;谈网间接口局的维护与管理[A];“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吉林省第三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烨;吉林管局强化互联互通监管[N];人民邮电;2006年
2 本报记者 刘英赫;将互联互通进行到底[N];中国电子报;2003年
3 刘英赫;硬措施推进互联互通[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刘英赫;以硬措施推进互联互通[N];通信产业报;2003年
5 王红;连云港电信联通互联互通大携手[N];人民邮电;2000年
6 通讯员 许国胜 记者 段小川;湖北电信狠抓互联互通[N];人民邮电;2001年
7 周景耀;综合治理:互联互通的必然选择[N];人民邮电;2003年
8 记者 武雅明;山西管局提出互联互通实施意见[N];人民邮电;2003年
9 记者 方强 范毅;河南管局力促互联互通长治久安[N];人民邮电;2003年
10 记者 王保平;坚决贯彻国务院硬措施 推进互联互通再上新台阶[N];人民邮电;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小龙;电信网互联互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2 李楠;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3 唐睿;基于区域性垄断下互联网互联互通双向接入定价的规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一峰;中朝互联互通战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周严敏;全业务运营环境下中国电信业互联互通规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岩;用于电信网间监测的自动拨测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马珑珈;四川省构建覆盖城乡、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5 王冬梅;中国与东盟铁路互联互通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6 王洋;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水平测算[D];广西大学;2016年
7 李师源;“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经济效应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8 陈赛印;LTE-M综合承载和互联互通测试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7年
9 梁曦;电信互联互通监管现状分析与发展前瞻[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10 尤淑艳;互联互通监测系统的分析和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579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125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