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特性研究与样机开发

发布时间:2017-03-24 05:11

  本文关键词: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特性研究与样机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智能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其中,并联机器人凭借其刚度大、承载能力强、累计误差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各领域。本文以一款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运动学性能展开了深入研究,求解出工作空间,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机器人硬件平台的搭建与控制系统软件的设计,最后对该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方法进行研究,并通过样机进行实验验证,从而为下一步实现工业应用打下基础。首先,本文对并联机器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计算出机构的自由度。根据机构的几何约束关系,进行运动学研究,分析机器人动平台和各个驱动滑块之间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最终求解出了机构的运动学正反解方程,为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机构的运动学逆解方程,采用空间直角坐标边界搜索法求解并联机器人动平台的工作空间,并通过Matlab软件编程绘制运动空间图形。最终求解得到并联机器人运动空间各个方向的视图,并对求解结果进行了分析。其次,本文根据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结构特点,确定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接下来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完成了机器人机械结构的三维建模与电机、驱动器、运动控制器、线性模组、限位开关等关键部件的选型设计。将各部件进行装配,成功搭建了机器人样机的硬件平台。然后,以机器人样机硬件平台为基础,进行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根据控制器所搭载的UCOS操作系统特性,确定系统控制软件的体系结构,接下来完成串口通信模块、电机控制模块以及机器人动平台定位控制模块程序的详细设计。最后,对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方法展开研究,详细分析对比了关节空间内常用的两种轨迹规划方法——多项式插值法和用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法,通过对比选择出适用于本文所研究并联机器人的轨迹规划方法。并在机器人样机上进行轨迹规划实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并联机器人 轨迹规划 工作空间 运动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P24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7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并联机器人概述10-15
  • 1.2.1 并联机器人的特点10-11
  • 1.2.2 并联机器人的应用11-14
  • 1.2.3 并联机器人的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5-17
  • 第二章 运动学分析与工作空间求解17-31
  • 2.1 机构简介17-18
  • 2.1.1 结构分析17-18
  • 2.1.2 自由度分析18
  • 2.2 运动学求解18-22
  • 2.2.1 建立坐标系18-19
  • 2.2.2 运动学逆解19-21
  • 2.2.3 运动学正解21-22
  • 2.3 速度与加速度分析22-25
  • 2.3.1 速度分析22-23
  • 2.3.2 加速度分析23-25
  • 2.4 工作空间求解25-30
  • 2.4.1 工作空间定义25
  • 2.4.2 工作空间求解方法25-27
  • 2.4.3 工作空间求解结果27-30
  • 2.5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机器人硬件系统设计31-44
  • 3.1 系统总体结构31-32
  • 3.2 机械结构三维建模32-34
  • 3.3 关键部件选型设计34-42
  • 3.3.1 主要参数指标34-35
  • 3.3.2 丝杠滑块35-36
  • 3.3.3 电机与驱动器36-40
  • 3.3.4 限位开关40
  • 3.3.5 运动控制器40-42
  • 3.4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42-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设计44-60
  • 4.1 控制系统软件体系结构44-47
  • 4.1.1 UCOS嵌入式操作系统简介44
  • 4.1.2 机器人控制系统软件体系结构44-46
  • 4.1.3 基于UCOS操作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步骤46-47
  • 4.2 串口通信模块程序设计47-54
  • 4.2.1 MODBUS通信协议简介47-48
  • 4.2.2 MODBUS协议的传输方式48-52
  • 4.2.3 控制器与伺服驱动器间的通信52-54
  • 4.3 电机控制模块程序设计54-57
  • 4.3.1 驱动器控制模式选择54-55
  • 4.3.2 电机控制程序设计55-57
  • 4.4 机器人动平台定位程序设计57-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60-69
  • 5.1 运动路径的描述与生成60-62
  • 5.2 关节空间内的轨迹规划方法研究62-65
  • 5.2.1 三次多项式插值法62-63
  • 5.2.2 用抛物线过渡的线性插值法63-65
  • 5.2.3 两种插值方法比较65
  • 5.3 并联机器人轨迹规划实验65-68
  • 5.3.1 滑块目标轨迹求解65-66
  • 5.3.2 轨迹规划实验及结果分析66-68
  • 5.4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6.1 论文总结69-70
  • 6.2 工作展望70-71
  • 致谢71-72
  • 参考文献72-76
  • 附录 关键程序代码76-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新华;并联机器人精度分析与综合研究取得突破[J];天津科技;2005年01期

2 刘善增;余跃庆;杜兆才;杨建新;;并联机器人的研究进展与现状(连载)[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年08期

3 陈峰;耿永锋;;6-6型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方位空间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4 刘辰;赵升吨;;并联机器人结构及驱动方式合理性的探讨[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6期

5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在重庆诞生[J];机械工程师;2014年01期

6 ;中国首个3D打印并联机器人研制成功 成本仅十万元[J];自动化博览;2013年12期

7 ;重庆设计出3D打印并联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13年06期

8 赵铁石,黄真;欠秩空间并联机器人输入选取的理论与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00年10期

9 曹清林,岑向东,杨玉萍,沈世德;一种线性平面并联机器人机械系统的设计[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10 金振林,高峰;一种正交并联机器人的灵巧度指标及其分布[J];机械设计;200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利乐;段志善;;并联机器人的动态性能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A];振动利用技术的若干研究与进展——第二届全国“振动利用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高峰;;并联机器人应用及其机构的创新[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孙立宁;刘彦武;曲东升;李长峰;;靶定位并联机器人控制研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文家;陈书宏;赵明扬;;一种用于加工的新型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1年

5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液压气动专业2005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志峰;吴强;王占林;付永领;;离散微分跟踪器应用于并联机器人单通道控制[A];中国航空学会控制与应用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廷力;金琼;刘安心;沈惠平;姚芳华;;基于单开链单元的两平移两转动输出并联机器人机型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旭;裴忠才;;液压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A];第五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暨2008年中国航空学会液压与气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郭希娟;黄真;;并联机器人加速度的各向同性[A];第十二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使用模糊转换器的神经元非模型控制及在液压并联机器人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记者 周芹 张亦筑;我市研发出国内首台3D打印并联机器人[N];重庆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阳;“并联机器人”研发形成体系[N];上海科技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宇;绳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力学分析与性能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鹏;柔索牵引并联机器人力学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泉;3-PRR柔性并联机构平台的动力学建模及主动振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4 刘善增;三自由度空间柔性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李艳;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及控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海虹;一种含柔性杆件的高速并联机器人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刘欣;两种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性能分析与运动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艳文;几类空间并联机器人的奇异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9 张世辉;并联机器人汉字雕刻技术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5年

10 张耀欣;高性能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美钰;平面五杆并联机器人动力学特性与控制系统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2 黄伟明;基于3-RRRT并联机器人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3 焦亚彤;6自由度3支链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D];河北大学;2015年

4 宋婷;二自由度冗余驱动并联机器人动态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5 陈景礼;3-PCR并联机器人运动仿真与精度分析[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6 李楠;名优绿茶并联采摘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7 马同;3-PSP并联机器人的位姿测量与控制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胡如方;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参数测试方法及实验验证[D];安徽工程大学;2015年

9 曾继涛;一种三自由度快速并联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及系统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丽;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轨迹生成及实验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运动特性研究与样机开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265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3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