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框架探析
发布时间:2021-11-23 19:16
新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品质明显提升,出于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人们更加注重消费权益的维护。在新时代的传媒环境下,消费维权方式已从过去的投诉电话、投诉信件等传统方式转向了互联网、新媒体的使用,消费维权的社会影响也更大,所以消费维权一直是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但在新媒体环境下,特别是自媒体及其他追求眼球效应与市场效益的媒体参与较多的情况下,消费维权报道更多是揭露问题、引发关注、引爆舆情,对于问题的解决,对经济秩序的维护等方面顾之不多,从而引发问题、导致负面效应。在自媒体发达的新时代,如何做好消费维权报道,展现主流媒体引导力,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人民日报》作为中央党媒,在传播政策民情、引导舆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该媒体的传播力和公信力使得研究更具代表性,为其他媒体提供经验性意见,更好促进社会、消费者等各方利益的协调。并且,为经济市场的有序发展及媒体行业的进步提供理论性指导。《人民日报》是媒体行业的标杆,它的革新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新时代以来整个社会环境的进步和发展。基于以上考量,结合当前新闻形式,文章以新时代《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框架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搞好消费维权报道...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新闻版面分布情况
新时代《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框架探析18状阐释、成果反愧建言献策及其他。图3-1《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新闻主题分布情况通过主题类目细表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的消费维权报道主题具有一定的特征,整体呈现揭露问题,阐明现象的特点。对于消费维权存在问题的报道远高于其他主题,占总体的37.2%;报道主题第二多的是现状阐释,对现有的消费现象进行简单的说明。其次分别是政策解读、故事陈述、成果反愧建言献策及其他。我国的主流媒体的价值倾向正在向群众转移,不再如往常单一地发布宣传类稿件,而是多样化发展,满足人民真实所需。揭露“存在问题”,成为《人民日报》报道的重点,在诸多文章中能够直接看到“维权困难”“侵权”等词语,能够直接点明消费维权这一热点问题,文章主题清晰明了,使读者快速了解问题根结所在,不同于以往使用的模糊字眼。《人民日报》选择“存在问题”这一主题,与我国整体的消费现实息息相关,发展与矛盾并存,生活品质提升,必会牵涉更多社会问题。另外,目前我国消费环境不可避免需要处理的事件,多数潜在性的问题无法快速通过正常维权途径进行解决或是政府和维权部门暂时未能了解情况,就通过媒体获取信息,与受众构成联系,《人民日报》本身作为热门媒体,是读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选择“存在问题”一方面承担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及时传达有效
第3章新时代《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文本框架分析23图3-2《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新闻态度分布情况从图表来看,《人民日报》在消费维权报道方面的新闻态度与其以往的报道倾向有所不同。该类选题中,中立性报道最多,共121篇,占比为47.1%,负面报道的数量紧跟其后,共有109篇,占比42.4%,正面报道仅27篇,占比10.5%。报道大多数立场鲜明,基于事实表达观点。其中立报道,政策性报道居多,第一类是直接转述下发的官方通知,或是迎合政府的号召,撰写相关文章,例如如何强化服务,做到“绿色消费”;第二类是官方调控后取得的成果;第三类是一些社会的消费环境的描述;第四类是在节假日时,发布一些文明旅游,文明消费的信息,这类报道综合性较强,涉及的领域及体裁都较为广泛。由此也能看出《人民日报》的报道观念,即便是消费维权这类矛盾性较强的社会话题,在报道时依旧会考虑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构架好国家与百姓的友好沟通桥梁,由此除部分影响恶劣的事实报道中采用负面的态度外,其他报道更多倾向中立,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考虑多方利益。在报道态度中能看出《人民日报》与其他媒体的不同之处。《南方周末》这类社会性较强的媒体在消费维权报道中多以揭露和批判性的报道为主,其新闻明显负面情绪过多。所编写的报道因为爆炸性与冲突性较强,深挖事实根本,所以能够更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特别在《消法》改革时期,该报所撰写的消费维权报道深受读者喜爱。这类报道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日报新媒体“新闻评论”话语分析——以微信订阅号为例[J]. 陈禹潜. 新闻战线. 2019(23)
[2]消费维权报道的采编策略——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天3·15》栏目为例[J]. 韩雪莹,王纪春. 青年记者. 2018(29)
[3]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J]. 刘建明. 新闻爱好者. 2017(05)
[4]全球媒体聚焦下 怎样做好“双十一”报道?[J]. 王健. 对外传播. 2016(11)
[5]新常态下农民工维权事件新闻报道分析[J]. 曾寿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4)
[6]暴力维权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冀中星事件”为例[J]. 李诚付,韩敏.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7]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J]. 倪丹萍. 才智. 2014(07)
[8]当代中国社会的维权行动——以维权类法治人物、案件和新闻为主要分析对象[J]. 杨建军,马治选.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05)
[9]改革以来住宅议题新闻中企业与公众的形象变迁——以《人民日报》(1978—2007)为例[J]. 张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06)
[10]消费维权中的媒体报道策略[J]. 李向娟. 中国记者. 2008(03)
博士论文
[1]社会转型期新闻框架真实建构新探[D]. 吕岩梅.中国传媒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金字塔报》和《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D]. 芮涵宇.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框架理论视角下医生媒介形象比较研究[D]. 郭香莲.广西大学 2018
[3]中美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框架的比较分析[D]. 凌佳佳.浙江传媒学院 2018
[4]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下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的构建研究[D]. 宋海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5]21世纪中国新闻从业者维权言论研究[D]. 魏阿雅.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中国妇女报》维权报道中的男性形象研究(2006年-2015年)[D]. 阳煦.广西大学 2016
[7]在媒体权力与消费者权益之间[D]. 沈一明.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4495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新闻版面分布情况
新时代《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框架探析18状阐释、成果反愧建言献策及其他。图3-1《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新闻主题分布情况通过主题类目细表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的消费维权报道主题具有一定的特征,整体呈现揭露问题,阐明现象的特点。对于消费维权存在问题的报道远高于其他主题,占总体的37.2%;报道主题第二多的是现状阐释,对现有的消费现象进行简单的说明。其次分别是政策解读、故事陈述、成果反愧建言献策及其他。我国的主流媒体的价值倾向正在向群众转移,不再如往常单一地发布宣传类稿件,而是多样化发展,满足人民真实所需。揭露“存在问题”,成为《人民日报》报道的重点,在诸多文章中能够直接看到“维权困难”“侵权”等词语,能够直接点明消费维权这一热点问题,文章主题清晰明了,使读者快速了解问题根结所在,不同于以往使用的模糊字眼。《人民日报》选择“存在问题”这一主题,与我国整体的消费现实息息相关,发展与矛盾并存,生活品质提升,必会牵涉更多社会问题。另外,目前我国消费环境不可避免需要处理的事件,多数潜在性的问题无法快速通过正常维权途径进行解决或是政府和维权部门暂时未能了解情况,就通过媒体获取信息,与受众构成联系,《人民日报》本身作为热门媒体,是读者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选择“存在问题”一方面承担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及时传达有效
第3章新时代《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文本框架分析23图3-2《人民日报》消费维权报道新闻态度分布情况从图表来看,《人民日报》在消费维权报道方面的新闻态度与其以往的报道倾向有所不同。该类选题中,中立性报道最多,共121篇,占比为47.1%,负面报道的数量紧跟其后,共有109篇,占比42.4%,正面报道仅27篇,占比10.5%。报道大多数立场鲜明,基于事实表达观点。其中立报道,政策性报道居多,第一类是直接转述下发的官方通知,或是迎合政府的号召,撰写相关文章,例如如何强化服务,做到“绿色消费”;第二类是官方调控后取得的成果;第三类是一些社会的消费环境的描述;第四类是在节假日时,发布一些文明旅游,文明消费的信息,这类报道综合性较强,涉及的领域及体裁都较为广泛。由此也能看出《人民日报》的报道观念,即便是消费维权这类矛盾性较强的社会话题,在报道时依旧会考虑社会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构架好国家与百姓的友好沟通桥梁,由此除部分影响恶劣的事实报道中采用负面的态度外,其他报道更多倾向中立,从多方面分析问题,考虑多方利益。在报道态度中能看出《人民日报》与其他媒体的不同之处。《南方周末》这类社会性较强的媒体在消费维权报道中多以揭露和批判性的报道为主,其新闻明显负面情绪过多。所编写的报道因为爆炸性与冲突性较强,深挖事实根本,所以能够更好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特别在《消法》改革时期,该报所撰写的消费维权报道深受读者喜爱。这类报道对于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民日报新媒体“新闻评论”话语分析——以微信订阅号为例[J]. 陈禹潜. 新闻战线. 2019(23)
[2]消费维权报道的采编策略——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天天3·15》栏目为例[J]. 韩雪莹,王纪春. 青年记者. 2018(29)
[3]还原西方新闻框架理论的本真——兼论新闻框架的内涵与组构[J]. 刘建明. 新闻爱好者. 2017(05)
[4]全球媒体聚焦下 怎样做好“双十一”报道?[J]. 王健. 对外传播. 2016(11)
[5]新常态下农民工维权事件新闻报道分析[J]. 曾寿梅. 新闻研究导刊. 2015(14)
[6]暴力维权事件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冀中星事件”为例[J]. 李诚付,韩敏.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4)
[7]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分析及对策[J]. 倪丹萍. 才智. 2014(07)
[8]当代中国社会的维权行动——以维权类法治人物、案件和新闻为主要分析对象[J]. 杨建军,马治选.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3(05)
[9]改革以来住宅议题新闻中企业与公众的形象变迁——以《人民日报》(1978—2007)为例[J]. 张梅.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1(06)
[10]消费维权中的媒体报道策略[J]. 李向娟. 中国记者. 2008(03)
博士论文
[1]社会转型期新闻框架真实建构新探[D]. 吕岩梅.中国传媒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金字塔报》和《人民日报》国际新闻报道比较研究[D]. 芮涵宇.山东师范大学 2018
[2]框架理论视角下医生媒介形象比较研究[D]. 郭香莲.广西大学 2018
[3]中美主流媒体“一带一路”报道框架的比较分析[D]. 凌佳佳.浙江传媒学院 2018
[4]多中心治理理论框架下北京市消费维权体系的构建研究[D]. 宋海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5]21世纪中国新闻从业者维权言论研究[D]. 魏阿雅.湖南师范大学 2017
[6]《中国妇女报》维权报道中的男性形象研究(2006年-2015年)[D]. 阳煦.广西大学 2016
[7]在媒体权力与消费者权益之间[D]. 沈一明.苏州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144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ixikjs/3514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