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下一代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相干光通信系统 频谱利用率 高阶调制 窄带宽脉冲波形 奈奎斯特波形 超奈奎斯特波形 数字信号处理 同步
【摘要】:相干光通信是目前主流的光传输技术。对比传统的强度调制直接探测系统,相干光通信能够探测完整的光场,从而可以利用更多承载信息的维度。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带宽需求,提升通信容量,下一代相干光通信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光场的利用率。目前可用的传输波段几乎被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全部覆盖,为获得更大的容量,提升光场频谱利用率成为主要途径之一。为提高频谱利用率,一方面可以采用高阶调制格式,如高阶正交幅度调制;另一方面可以减小信号带宽,如采用奈奎斯特及超奈奎斯特波形,这两种波形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具有高频谱效率的窄带宽波形,它们对应的时域形状在本文称为窄带宽脉冲波形。然而高阶调制和窄带宽脉冲波形的采用将会对现有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出挑战,现有的多数算法工作性能将会下降,甚至无法工作。本文从当前的相干光通信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出发,分时间同步、载波频偏同步和载波相位同步三个部分,对采用高阶调制和窄带宽脉冲波形的下一代相干光通信系统接收机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对时间同步算法的研究分为帧同步和采样相位同步两个部分。在帧同步部分,提出一种新的算法,在保持估计精度的前提下,增强了对窄带干扰的抵抗能力,该窄带干扰是由发射机光调制器有限消光比造成的,从而降低了系统发射端的硬件要求。在采样相位同步部分,提出并推导了基于二阶统计的4种经典算法的等效性;而在采用窄带宽脉冲波形的系统中,无法直接使用这类基于二阶统计的算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预处理的新型算法,在对信号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后,再采用基于二阶统计的算法获得采样同步。对载波频偏同步算法的研究分为频偏获取和频偏跟踪两个部分。在频偏获取部分,分析了经典算法在窄带宽脉冲波形情况下的工作情况;在频偏跟踪部分,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预处理的新型算法,能应用于窄带宽脉冲波形系统,由于工作于采样相位同步之前,该算法能够消除频偏对采样相位估计的影响。最后对载波相位同步算法进行了归纳。首先,提出将常用的算法统一到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框架,并对最大后验概率问题求解,获得基于空间网格搜索的最优解,和前馈近似解及反馈近似解。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星座图图像处理的新型算法,在保证相近的估计精度的前提下,极大的降低了复杂度。最后,本文通过仿真指出,对高阶调制,可以通过采用多阶段相位估计策略,以牺牲一定估计延迟为代价,进一步降低计算复杂度。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29.1;TN91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东明;相干光通信的实用化研究[J];现代有线传输;1996年02期
2 幺周石,胡渝;星间相干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光通信技术;2005年08期
3 王玲;冯莹;;卫星相干光通信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7年06期
4 胡毅;杨家龙;;40/100G相干光通信模块的技术分析[J];烽火科技;2011年06期
5 牛丽红;孔丽萍;;浅谈相干光通信[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07期
6 谢福珍;相干光通信的最新成果简介[J];光通信技术;1986年02期
7 杨同友 ,李先源;相干光通信[J];电信科学;1988年05期
8 段晓明;;外差相干光通信的现状与发展方向[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0年01期
9 边一;;相干光通信[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91年02期
10 姚建国;;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控制技术[J];光通信技术;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番;邬双阳;;相干光通信技术研究[A];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江西 五省光学(激光)联合学术‘13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安捷伦相干光通信测试方案[N];通信产业报;2010年
2 ;安捷伦科技相干光通信测试方案[N];通信产业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鹏;卫星相干光通信接收灵敏度衰退的补偿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李宇鹏;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码型调制与锁相环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年
3 赵意意;空间相干光通信终端光学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4 黄凌晨;下一代相干光通信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王大伟;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陶金晶;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7 钟康平;DP-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8 张方正;高速光通信中数字信号处理(DSP)与波形产生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莫;空间相干光通信的相位匹配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2 万君;单空间模连续变量相干光通信方案的实验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3 张曼丽;PM-16QAM相干光通信中偏振复用及追踪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4 朱耀中;DP-QPSK相干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赵迪夫;偏振复用—相干光通信系统中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马兆慧;带宽限制下相干光通信侦听接收机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7 王萍;相干光通信的弹性DAML相位估计算法[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8 刘畅安;高速相干光通信中接收模块信号补偿算法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9 韩冬;基于差分波前的精跟踪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10 王修阁;相干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062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xxkjbs/130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