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肯尼迪病患者基因型表型关系及其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特点比较
发布时间:2017-10-25 16:26
本文关键词:我国肯尼迪病患者基因型表型关系及其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特点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肯尼迪病 AR基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 CAG重复次数 基因型-表型研究 肌电图 神经传导检查 ROC曲线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东部肯尼迪病(Spinal and bulbar muscular atrophy,Kennedy’s disease,SBMA)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及与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临床特点比较。方法:收集来自154个家系的155例SBMA受试者外周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雄激素受体基因(AR)1号外显子部分序列,扩增后产物直接测序检测CAG重复次数。结合测序结果回顾性分析上述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肌酶血脂检查结果及肌电图特点。收集90例临床确诊的ALS患者,通过分析其与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肌酶学结果及肌电图的差异性,来进一步了解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以供临床诊断时鉴别。结果:1、全部155例受试者平均起病年龄为44.2±10.2岁。AR基因1号外显子平均CAG重复次数为48.6±3.5次。异常的CAG重复次数与SBMA患者的起病年龄呈负相关(r=-0.58,P0.0001),可解释约34%的起病年龄变化。2、SBMA患者多以肢体无力为主要起病症状,以球部、上肢、下肢以及四肢起病的患者分别有4人、21人、61人和67人。分别有35.5%、65.2%和75.5%的患者出现球部、上肢和下肢的无力症状,另有13.5%和34.8%的患者出现手部震颤和男性乳房发育。仅22.6%SBMA患者有阳性家族史。3、99%的患者出现血清肌酸激酶轻中度增高,66%的患者出现甘油三酯异常。50%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升高,仅17%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增高,另有14%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降低。4、肌电图检查均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运动神经传导检查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为5.9±2.6m V,腓总神经CMAP为3.0±1.9m V;感觉神经传导检查发现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为8.7±6.9μV,尺神经SNAP为4.4±3.4μV,腓肠神经SNAP为5.8±4.8μV。腓总神经CMAP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SNAP与CAG重复数均呈正相关,并以平均重复次数49次分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相比SBMA平均起病年龄44.2±10.2岁,ALS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较晚约52.0±12.2岁,起病部位方面ALS患者以球部和上肢起病比SBMA患者要常见。6、相比SBMA几乎所有患者出现CK水平发生轻到中度升高,ALS患者仅约55.4%的受试者血清CK水平轻度升高,23.1%的受试者血清CK低于正常值,平均CK水平为255±209 U/L较SBMA患者平均CK1024±76 U/L要低。相比SBMA86%的患者出现LDH水平增高,ALS仅约40.3%的患者出现升高,两组计量资料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7、同心圆针肌电图自发电位在SBMA与ALS患者中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ALS患者出现自发电位的频率更高,特别是在颈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上出现自发电位提示ALS可能性大。8、神经传导检查可发现ALS的正中神经CMAP波幅低于SBM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BMA患者相比ALS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SNAP波幅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上可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鉴别。9、绘制ALS患者与SBMA患者两组病人SNAP波幅的ROC曲线,当正中神经小于9.650,尺神经SNAP小于6.550,腓肠神经SNAP小于7.300作为诊断的界值对SBMA诊断的可靠性最高。在单独对男性ALS患者与SBMA患者进行比较时发现,所得到几乎一致的结果。结论:1、本研究中国东部SBMA患者均为男性,多以肢体无力为首发表现起病,与文献报道一致,家族史阳性率较低。2、本研究中国东部SBMA患者的CAG重复次数分布与其他人群基本一致。起病年龄AAO与CAG重复次数呈负相关,但其仅能解释约34%的AAO的变化。3、血清雌激素水平增高是本研究中国东部SBMA患者的重要表现。此外,本研究中国东部SBMA患者可能更易出现脂质代谢异常。4、神经传导检查可发现SBMA患者有感觉神经元病变,可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鉴别。腓总神经CMAP及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SNAP与CAG重复数均呈正相关。5、ALS患者起病年龄比SBMA患者晚,同时球部及上肢起病ALS组较SBMA组患者常见。6、ALS与SBMA患者都存在肌酶的增高,但SBMA患者升高更明显。7、ALS患者出现插入电位和自发电位的频率比SBMA高,特别是在颈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支配的区域上出现自发电位提示ALS可能性大。8、ALS的正中神经CMAP波幅低于SBMA患者,而SBMA患者相比ALS患者SNAP波幅降低明显,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在临床上可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鉴别。9、ALS与SBMA患者SNAP波幅差异较大,绘制ROC曲线,其cut-off值有助于两种疾病的诊断
【关键词】:肯尼迪病 AR基因 肌萎缩侧索硬化 CAG重复次数 基因型-表型研究 肌电图 神经传导检查 ROC曲线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44.8;R746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写词释义表12-14
- 第一部分 我国肯尼迪病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研究前言14-45
- 前言14-16
- 材料和方法16-25
- 1、研究对象16
-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16-18
- 3、实验方法18-24
- 4、统计学方法24-25
- 结果25-36
- 1、中国东部汉族SBMA患者AR基因突变特点25-26
- 2、中国东部汉族SBMA患者临床特点26-30
- 3、中国东部汉族SBMA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30-36
- 讨论36-44
- 1、中国东部汉族SBMA患者AR基因突变特点分析36-37
- 2、中国东部汉族SBMA患者临床特点分析37-41
- 3、中国东部汉族SBMA患者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相关性分析41-44
- 结论44-45
- 第二部分 肯尼迪病患者与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比较研究前言45-73
- 前言45-48
- 材料和方法48-53
- 1、研究对象48
- 2、主要实验材料及仪器48-49
- 3、实验方法49-52
- 4、统计学方法52-53
- 结果53-64
- 1、排除AR基因及SMN1基因引起的下运动神经元病53
- 2、ALS患者临床特点与SBMA患者比较53-61
- 3、ROC曲线在分析SBMA与ALS的SNAP波幅中的作用61-64
- 讨论64-72
- 1、ALS与SBMA患者临床特点对比分析64-65
- 2、ALS患者与SBMA患者肌酶水平差异性分析65-66
- 3、ALS患者与SBMA患者同心圆针肌电图差异分析66-68
- 4、神经传导在SBMA患者与ALS患者比较分析68-69
- 5、ROC曲线制定SNAP波幅的数值在SBMA及ALS患者中作用69-72
-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7
- 综述77-92
- 参考文献87-92
- 附录92-93
- 发表论文93-96
- 致谢96-9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凯;陈[?;吴志英;吕传真;;肯尼迪病的电生理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年03期
,本文编号:10945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09456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