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韵伯学术思想及源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1 15:09
本文关键词:柯韵伯学术思想及源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伤寒论》 柯韵伯《伤寒来苏集》 喻嘉言 陈修园 尤在泾 俞根初 李培生
【摘要】:目的意义通过对近十几年有关清代医家注解《伤寒论》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目前国内对于柯韵伯学术思想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一、对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的研究仅集中于柯氏某一方面论断的发挥,未能对柯氏注解《伤寒论》整体思想进行把握;二、柯氏《伤寒论》理论的源流,即对柯氏《伤寒论》影响巨大的医家医著,以及柯氏《伤寒论》对后世的巨大影响,未能贯穿深究。基于以上几点,本课题计划从以下几点系统分析柯韵伯学术思想:一、全面系统整理柯韵伯学术思想;二、深究柯韵伯学术思想的渊源及深远影响。本课题填补了学术史上经方大师柯韵伯学术思想之源头及其深远影响的空白,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都丰富了对柯韵伯学术思想的研究,对研究柯韵伯学术思想及清代伤寒派医家的学术思想演变之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传承前辈医学大家的宝贵经验,提高临床水平。方法本研究分学术思想研究和源流研究两大部分。采用传统文献分类整理研究方法对关于柯韵伯学术思想相关资料经行系统总结及比较分析,探索其学术思想理论渊源和学术思想影响的规律。学术思想研究:重点对柯韵伯著作进行详细研究,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总结出柯韵伯系统的学术思想。源流研究:详细比较柯韵伯与其他医家的学术资料,找出柯韵伯对前辈医家的继承与改进,以及后世医家对柯韵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挥,即源和流。结果1.通过对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的研究发现:(1)柯韵伯充分认识到六经在辨证论治中的现实意义,故极其重视六经的统领地位,将六经列为其分类系统的一级单位。(2)柯韵伯借鉴了孙思邈的成功经验,将方证方法引入《伤寒论》研究中,建立方证二级单位。(3)柯韵伯在将含有共用基本方的同组方剂汇集一处,即在方证的基础上通过药物的加减变化,建立药证三级单位。这样,六经-方证-药证三级分类系统层次井然,系统结构清晰完整。2.通过对柯韵伯学术理论与其他医家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以下特点:(1)柯韵伯对喻嘉言“三纲学说”加以修正发展,在喻嘉言“三纲学说”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六经-方证-药证三级分类系统。柯韵伯的“方证论治”学说即脱胎于喻嘉言的“三纲学说”。“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学说,即“伤寒杂病合治论”脱胎于喻嘉言的《医门法律》。(2)柯韵伯将《内经》中“开阖枢”理论及运气学说应用于解释《伤寒论》。陈修园受其影响,更多地使用了“开阖枢”理论及运气学说研究《伤寒论》。柯韵伯《伤寒论翼》对六经条文顺序中隐藏的规律作了剖析。这又直接影响了陈修园的维护旧论思想,体现在陈氏《伤寒论浅注》中。(3)柯韵伯六经-方证-药证分类系统,其特点是方法并重,以方见长,通过方药的变化以体现法。尤在泾在其基础上进一步重点发挥了法的作用。太阳篇分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阳明篇分正治法与杂治法;少阳篇分正治法与权变法;少阴篇、厥阴篇分为清法和温法两大类。(4)俞根初《重订通俗伤寒论》极为重视六经作用及地位,从形层、气化、关键、部分、病证、脉象、舌象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其中讨论方剂的章节分发汗剂、和解剂、攻下剂、温热剂、滋补剂、清凉剂等六节,其实质即是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方剂,这些方剂以六经为统领,结合表里寒热和气血虚实,以方证为目。《重订通俗伤寒论·证治各论》主要分为伤寒本证、伤寒兼证、伤寒夹证、伤寒坏证、伤寒复证五大类进行分析。伤寒兼证是寒邪与六淫中其余五淫,以及戾气合而为病为特点。伤寒夹证以夹虚、夹实(食、痰、饮、郁、瘀)为特点。《重订通俗伤寒论》兼夹证理论发展了柯韵伯伤寒杂病合治理论。(5)李培生教授对柯韵伯学术理论进行了疏正发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对柯氏阴阳论的补正,具体分阴阳总纲论、阴阳脉象论、滋阴济阳论这三大方面。②对柯氏论六经的补正。在肯定了柯韵伯的六经地面说的基础上,指出其偏激之处,强调将六经地面说与手足十二正经相结合解释伤寒六经。③对柯氏伤寒杂病合治的纠偏。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伤寒杂病,治无二理。李培生教授纠正柯韵伯之过激言语,点明柯氏本意是外感与杂病不能分裂开来,对立辨治。④对柯氏方证论治思想的补充。纠正了柯氏“仲景之方,因证而设,非因经而设”说法,指出其方证是以六经为纲的。⑤对柯氏心肾为一身大表里论的纠偏。⑥对柯氏桂枝汤证的发挥。结论1.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建立了自己的六经-方证-药证分类系统,加强了《伤寒论》的科学性、严谨性,使《伤寒论》更容易为学习者掌握。2.通过对比柯韵伯与其他医家的学术著作,使得柯韵伯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学术影响有了初步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柯韵伯的研究,也使得清代伤寒三大派的学术影响、学术继承更为清晰。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49;R222.2
,
本文编号:12415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41511.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