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纹伊蚊感染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媒介能力研究
本文关键词:白纹伊蚊感染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媒介能力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寨卡病毒 登革病毒-2 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 致倦库蚊 媒介能力
【摘要】:背景:寨卡病毒(zikavirus,ZIKV)和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近年来流行较广的蚊媒病毒,可致小头症、格林-巴利综合征、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等严重危害。了解中国能传播ZIKV的蚊媒,明确温度对白纹伊蚊传播DENV-2的媒介能力的影响,对蚊媒疾病的防控具有指导意义。目的:建立ZIKV和DENV-2感染的细胞和蚊虫模型,明确中国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感染ZIKV的媒介能力;对比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感染DENV-2的媒介能力差异。方法:qRT-PCR对比Vero、C6/36、Aag2细胞和乳鼠富集ZIKV的效果;间接免疫荧光确定ZIKV的位置;病毒全细胞悬液、上清液和细胞裂解后的上清液分别与羊血混合喂食白纹伊蚊,确定ZIKV的收集方式;根据最佳条件感染白纹伊蚊,RT-PCR和qRT-PCR检测蚊虫感染ZIKV情况。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感染ZIKV,于感染后0d、4d、7d、10d和14d检测整只蚊虫的ZIKV感染情况和病毒量,另外感染一批蚊虫,于上述各时间点解剖蚊虫中肠、头、唾液腺和卵巢,检测各组织的感染情况和病毒量。C6/36细胞感染DENV-2,观察细胞病变效应;RT-PCR、TCIDso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DENV-2及其滴度;新鲜的病毒上清液与羊血混合喂食白纹伊蚊,RT-PCR检测蚊虫携带DENV-2的情况。吸食DENV-2血餐的白纹伊蚊置于18℃、23℃、28℃和32℃饲养,于感染后Od、5d、10d和15d检测白纹伊蚊中肠、卵巢和唾液腺的DENV-2和病毒量;免疫组化观察32℃、15 d的蚊虫中肠和唾液腺。结果:C6/36细胞感染ZIKV于28℃、5d的病毒滴度最高;全细胞病毒悬液与羊血混合喂食白纹伊蚊效果最佳;白纹伊蚊感染ZIKV的阳性率为27.27%~30.77%,且病毒滴度逐渐增高。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感染后各时间点保持较高的感染率且病毒滴度逐渐升高,致倦库蚊仅在4 d和7 d检测到少量的感染和极低的病毒量,7 d后未检测到感染;ZIKV在感染后4 d可在埃及伊蚊唾液腺检测到病毒,在白纹伊蚊则需要10d。C6/36细胞感染DENV-2置于37℃,2d则出现空泡化,RT-PCR、TCID50和间接免疫荧光证实细胞感染成功;喂食白纹伊蚊,有不同程度的蚊虫感染DENV-2。18℃,DENV-2仅在中肠内缓慢增殖,不能播散至唾液腺。18℃~32℃,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播散至卵巢和唾液腺的时间越短,23℃和28℃需要10d,而32℃,5d侵入唾液腺。免疫组化可观察到中肠和唾液腺内的病毒抗原。结论:C6/36细胞为富集ZIKV和DENV-2的理想细胞,两种病毒均能成功感染白纹伊蚊。中国分布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可传播ZIKV,而致倦库蚊不能作为ZIKV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媒介能力较埃及伊蚊差,但其在中国广泛分布,白纹伊蚊可能成为中国传播ZIKV的主要媒介。温度是影响白纹伊蚊感染DENV-2媒介能力的重要因素,18℃~32℃,温度越高,病毒在白纹伊蚊增殖越快,其播散至卵巢和唾液腺的时间越短。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8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斌,齐福菊;白纹伊蚊在大连的分布[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1期
2 张衡谦,吴炜,朱笠,齐福菊;大连市白纹伊蚊分布情况调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年02期
3 李承天;王黎阳;吴旭;郎义;闫力;刘成模;;沈阳市白纹伊蚊分布调查初报[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年03期
4 施耀勇;张军民;;西北地区白纹伊蚊地理分布初步调查[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2年05期
5 杨舒然;刘起勇;;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年01期
6 覃扬光,廖安然,夏福民;钦州口岸白纹伊蚊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J];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0年03期
7 陈虹 ,陈汉彬;海南株和北京株白纹伊蚊水解氨基酸的比较[J];贵州医药;2002年03期
8 李锦清,李荣彪,温卫东;佛山市白纹伊蚊孳生习性的调查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2年11期
9 李国春,刘振江,李俊志,许庆华;天津港区白纹伊蚊调查报告[J];口岸卫生控制;2003年01期
10 王丕玉,董利民;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卵的储存研究[J];医学动物防制;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蒋丽亚;;白纹伊蚊监测方法的初步探讨[A];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郑学礼;王春梅;张超;戴目巍;栾浩;王风平;吴淡娟;陈文霞;;四种光敏剂毒杀白纹伊蚊幼虫的实验室与野外应用研究[A];全国寄生虫学与热带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莫庆炎;马学文;李明伟;;天气对白纹伊蚊在香港为患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董芳;付永锋;程训佳;;白纹伊蚊唾液变应原三磷酸腺苷双磷酸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5 谢超;赵彤言;杨发青;董言德;陆宝麟;;登革2型病毒在白纹伊蚊体内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寄生虫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何林;李雪梅;陈戊申;;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评价[A];2012深圳市预防医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7 周毅彬;赵彤言;冷培恩;;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研究[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8 赵星;左丽;舒丽萍;;白纹伊蚊贵州不同地方株对登革病毒垂直传递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6次全国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莫庆炎;李建威;;香港近年天气与健康的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4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振毅;白纹伊蚊密度高 防止传播登革热[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2 彭锦;从“纨绔子弟”说“登革”[N];广东科技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魏鑫;防患于未然控制虫媒到不足为害(下篇)[N];保健时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吕博;花蚊白天咬 库蚊晚上叮[N];北京社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奕基;城市化对广州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生态学的影响以及新型捕蚊器BG Sentinal Trap的捕蚊效果评价[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邓婉;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驱避效果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刘宏美;白纹伊蚊嗅觉受体的克隆、鉴定和功能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4 刘转转;白纹伊蚊感染寨卡病毒和登革病毒的媒介能力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5 张令要;白纹伊蚊种群监测与控制新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恒端;南京市白纹伊蚊种群遗传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7 吴锦雅;白纹伊蚊microRNA组学鉴定及其表达谱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8 邓天福;淡色库蚊与白纹伊蚊产卵引诱物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吴家红;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10 刘美德;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对登革2型病毒中肠感染屏障与病毒受体关系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站;白纹伊蚊唾液腺C-型凝集素2的原核表达与组织表达特性[D];贵阳医学院;2015年
2 罗林峰;2014年深圳市坪山新区主要病媒生物监测及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3 杨舒然;中国白纹伊蚊遗传多样性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年
4 徐荣;宁波地区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和孳生地分布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5 张洪江;北京市朝阳区蚊虫监测分析与白纹伊蚊分布及抗药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6 李玉伟;滞育及冷驯化对白纹伊蚊卵耐寒性影响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
7 钱茜茜;基于DNA条形码不同地理株白纹伊蚊及其亚组的分子鉴定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8 吴凡;中国白纹伊蚊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及登革热的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9 帅淑芬;白纹伊蚊的吸血习性及新型捕蚊器BG-Sentinel trap的捕蚊效果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刘倩颖;江苏省不同口岸白纹伊蚊遗传特征分析[D];安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59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5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