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9 10:16

  本文关键词: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糖尿病肾病 PINK1 线粒体自噬 氧化应激 足细胞


【摘要】: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为:尿蛋白排泄率逐渐增加,肾功能减退直至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发生。既往研究认为,DN的主要病理学特征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堆积,系膜增厚及肾间质纤维化,但这些因素只能解释30%-50%的尿蛋白排泄率和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近年来,肾小球滤过屏障(Glomerular filtration barrier,GFB)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尤其是作为GFB重要组成部分的足细胞在DN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足细胞是肾小球中分化程度最高的细胞,其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其损伤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高糖环境下损伤的线粒体过度释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所致的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共同基础,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导致足细胞损伤。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可以通过影响足细胞功能蛋白如Nephrin、Podocalyxin和Desmin的表达,导致足细胞功能障碍和从基底膜脱落。Nephrin为足细胞裂孔隔膜的主要成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其表达明显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蛋白尿的进展呈正相关。Podocalyxin是足细胞表面带负电荷的跨膜蛋白,是组成肾小球电荷屏障的基础。Desmin是一种中间丝蛋白,在正常足细胞中极少表达,但在损伤的足细胞中大量表达,是足细胞损伤的标志蛋白。氧化应激还可以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介导足细胞凋亡,在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损伤,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膜电位去极化,导致线粒体膜转运孔开放,细胞色素C(Cyto-C)释放到胞质中,导致Caspase的瀑布效应,最后激活caspase-3,诱导足细胞凋亡。因此,足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需要被及时有效的清除,而细胞清除损伤或衰老线粒体的主要途径即线粒体自噬(Mitophagy)。线粒体自噬指细胞通过自噬的方式“选择性地”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过程,从而维持细胞内线粒体质量和数量的平衡,在改善细胞氧化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自噬的选择性启动与PINK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密切相关。PINK1是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位于Parkin(E3泛素连接酶)的上游发挥作用。损伤的线粒体其膜电位发生去极化改变,从而引起PINK1蛋白在损伤线粒体外膜上的积聚,进而吸引Parkin聚集到损伤的线粒体上。Parkin可导致线粒体外膜蛋白泛素化,募集其它自噬相关蛋白如LC3等向线粒体转位,介导线粒体自噬的发生。综上所述,受损线粒体过度释放ROS所致的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足细胞损伤的中心环节。线粒体自噬是一种有选择性的自噬,是特异清除损伤线粒体的过程。因此推测,线粒体自噬在改善糖尿病状态下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有关糖尿病状态下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功能状态,以及线粒体自噬与足细胞氧化应激关系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开展以下研究:第一部分高糖培养的足细胞和糖尿病小鼠肾皮质中线粒体自噬功能状态的研究目的观察高糖培养的足细胞和糖尿病小鼠肾皮质中线粒体自噬的功能状态,初步探讨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与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关系。方法1.以正常糖浓度(5.6 mmol/L)培养分化后足细胞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用糖浓度25 mmol/L的培养基培养。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用Mito SOX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ROS(mt ROS);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及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TP);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INK1,LC3和Parkin m RNA表达;Western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Ⅱ,以及足细胞功能蛋白Nephrin、Podocalyxin和Desmin蛋白表达;Annexin V-FITCPI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6周龄SPF级健康雄性KM小鼠36只,体重为(26±2)g,在IVC系统中喂养1W以适应环境,自由供给食物和水,25度恒温恒湿,每12小时开关灯模拟昼夜环境。实验随机选取9只为NG组,29只构建DM小鼠小鼠模型。具体方法为:于实验前一天晚上停止喂食,12小时后按60 mg/kg在小鼠腹腔一次性注射1%STZ溶液,72h后断尾采血监测血糖并重复3次,以血糖≥16.7 mmol/L为1型糖尿病成模标准,NG组给予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缓冲液。所有小鼠于造模成功后的4W、8W和12W末,麻醉收集标本后处死。用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和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MDA;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INK1,LC3和Parkin m RNA表达;Western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Ⅱ,以及足细胞功能蛋白Nephrin、Podocalyxin和Desmin的蛋白表达;PAS染色检测肾小球糖原堆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后线粒体形态发生显著改变。NG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杆状或椭圆形,线粒体外膜(OMM)光滑完整,脊形态完整,线粒体内膜(IMM)内电子密度均匀。高糖刺激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形态出现异常且逐渐加重,从轻度肿胀,外膜增厚到空泡样变,脊断裂或消失,外膜破裂。(图1.1 C)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 h、48 h和72 h后,足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TP)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1 D,E)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 h、48 h和72 h后,足细胞内损伤线粒体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1 F)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 h时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略有下降,但下降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48h和72h时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下降(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1 G)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 h、48 h和72 h后,足细胞线粒体ROS(mt ROS)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1 A,B)。2.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 h后,PINK1 m RNA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刺激48h和72h后,PINK1 m RNA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2 A)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48h、72h后,LC3和Parkin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1.2 B,C)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后,PINK1蛋白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刺激48h和72h后,PINK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2 D,F)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后,LC3Ⅱ蛋白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刺激48h和72h后,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2 D,G)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后,Mito-Parkin蛋白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刺激48h和72h后,Mito-Park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2 E,H)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后,Cyto-Parkin蛋白表达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糖刺激48h和72h后,Cyto-Park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升高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2 E,I)3.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48h、72h后,Nephrin和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3 A,B,C)。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48h、72h后,Desm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3 A,D)。与NG组相比,高糖刺激24h、48h、72h后,足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3 E,F)。4.与NG组相比,糖尿病组小鼠足细胞内线粒体形态学发生显著改变。NG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杆状或椭圆形,线粒体外膜(OMM)光滑完整,脊形态完整,线粒体内膜(IMM)内电子密度均匀。糖尿病组小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出现形态异常且逐渐加重,从轻度肿胀,外膜增厚到空泡样变,脊断裂或消失,外膜破裂。(图1.4 A)与NG组相比,DM 4w,8w和12w组小鼠足细胞内损伤线粒体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4 B)与NG组相比,DM 4w组小鼠足细胞内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 8w和12w组小鼠足细胞内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下降(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4 C)与NG组相比,DM 4w,8w和12w组小鼠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4 D)5.与NG组相比,DM 4w组小鼠PINK1 m RNA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w和12w组小鼠PINK1 m RNA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5 A)与NG组相比,DM 4w、8w和12w组小鼠LC3和Parkin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图1.5 B,C)与NG组相比,DM 4w组小鼠PINK1蛋白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w和12w组小鼠PINK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5 D,F)与NG组相比,DM 4w组小鼠LC3Ⅱ蛋白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w和12w组小鼠LC3Ⅱ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5 D,G)与NG组相比,DM 4w组小鼠Mito-Parkin蛋白表达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w和12w组小鼠Mito-Park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5 E,H)与NG组相比,DM 4w组小鼠Cyto-Parkin蛋白表达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w和12w组小鼠Cyto-Park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且升高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5 E,I)6.与NG组相比,DM 4w、8w和12w组小鼠Nephrin和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6 A,B,C)与NG组相比,DM 4w、8w和12w组小鼠Desm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6 A,D)与NG组相比,肾小球PAS染色发现DM 4w、8w和12w组小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逐渐增多,基底膜逐渐增厚;TUNEL染色发现DM 4w、8w和12w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程度呈时间依赖性(P0.05)。(图1.6 E)与NG组相比,DM 4w、8w和12w组透射电镜显示,随着病程的延长足细胞密度越来越低,足突增宽逐渐加重,甚至融合消失。(图1.6 F)结论1.无论是在高糖培养的足细胞还是在糖尿病小鼠肾皮质中,损伤的线粒体增多,mt ROS释放增加,导致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加重。2.高糖培养的足细胞和糖尿病小鼠肾皮质中,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对损伤线粒体清除能力不足。第二部分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高糖培养的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目的在细胞学水平,探讨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高糖培养的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构建PINK1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载体(LV-PINK1)和PINK1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LV-sh-PINK1)及空慢病毒载体(LV-NC)。转染正常糖浓度(5.6 mmol/L)培养小鼠足细胞,按不同培养环境和处理分为:正糖对照组(NG),高糖组(HG,25 mmol/L),高糖PINK1上调组(HG+LV-PINK1),高糖PINK1下调组(HG+LV-PINK1),以及高糖空载体对照组(HG+LV-NC)。各组处理72h后,Mito SOX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ROS(mt ROS);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和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TP);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INK1,LC3和Parkin m RNA表达;Western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Ⅱ,以及足细胞功能蛋白Nephrin、Podocalyxin和Desmi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PINK1,LC3表达和细胞内定位;Annexin V-FITCPI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1.与NG组相比,HG组线粒体膜电位(MTP)显著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MTP进一步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MTP显著升高(P0.05),但仍略低于NG组(P0.05)。(图2.1)2.与NG组相比,HG组线粒体活性氧(mt ROS)生成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mt ROS进一步增高(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mt ROS显著下降(P0.05),但仍略高于NG组(P0.05)。(图2.2)3.电镜下NG组线粒体形态正常,呈杆状或椭圆形,线粒体外膜(OMM)光滑完整,脊形态完整,线粒体内膜(IMM)内电子密度均匀。HG组和HG+LV-sh-PINK1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圆,外膜增厚空泡样变,脊断裂或消失,外膜不完整。HG+LV-PINK1组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即“线粒体自噬体”明显增多,其余线粒体形态正常,未见肿胀,脊断裂等,外膜完整光滑。(图2.3 A)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损伤线粒体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进一步增高(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3 B)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比例明显减少(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比例进一步减少(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比例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3 C)4.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PINK1 m RNA表达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PINK1 m 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PINK1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4 A)各组之间足细胞内Parkin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4 B)各组之间足细胞内LC3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2.4 C)5.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PINK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PINK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PIN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5 A,B)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LC3Ⅱ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5 A,C)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线粒体上Parkin(Mito-Parkin)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Mito-Park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Mito-Park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5 D,E)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细胞质中Parkin(Cyto-Park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Cyto-Park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Cyto-Park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2.5 D,F)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PINK1表达减少(P0.05),且定位于线粒体的PINK1也减少(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PINK1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定位于线粒体的PINK1显著减少(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线粒体表达显著升高(P0.05),定位于线粒体的PINK1也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5 G)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LC3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定位于线粒体的LC3有所降低(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LC3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定位于线粒体的LC3显著减少(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LC3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定位于线粒体的LC3显著增多(P0.05),且多于NG组(P0.05)。(图2.5 H)6.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细胞质内Cyto-C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细胞质内Cyto-C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细胞质内Cyto-C显著减少(P0.05),且少于NG组(P0.05)。(图2.6 A)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Caspase 3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Caspase 3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Caspase 3活性显著减少(P0.05),且少于NG组(P0.05)。(图2.6 B)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足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2.6 C,D)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2.6 E,F,H)与NG组相比,HG组足细胞内Desm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sh-PINK1组Desm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HG+LV-PINK1组Desm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2.6 E,G)结论1.高糖状态下,足细胞内氧化应激损伤与PINK1介导线粒体自噬水平下降呈负相关。2.上调高糖状态下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显著改善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为通过对损伤线粒体的清除,减少mt ROS的生成,从而减轻足细胞功能蛋白表达障碍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第三部分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目的体内验证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6W龄雄性健康SPF级KM小鼠40只,在IVC系统中喂养1W以适应环境,自由供给食物和水,25度恒温恒湿,每12小时开关灯模拟昼夜环境。STZ一次性腹腔注射构建1型DM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PINK1过表达慢病毒组(DM+LV-PINK1),以及糖尿病慢病毒空载体组(DM+LV-NC),并以同期正常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G)。小鼠麻醉后,在解剖显微镜下右侧肾皮质上,中,下三极,点注射PINK1过表达慢病毒和空慢病毒载体10ul。病毒注射12W后,麻醉收集标本后处死小鼠,用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和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百分比;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MDA;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PINK1,LC3和Parkin m RNA表达;Westernblot分别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Ⅱ,以及足细胞功能蛋白Nephrin、Podocalyxin和Desmin的蛋白表达;PAS染色检测肾小球糖原堆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透射电镜检测足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电镜下NG组小鼠足细胞内线粒体形态正常,呈杆状或椭圆形,线粒体外膜(OMM)光滑完整,脊形态完整,线粒体内膜(IMM)内电子密度均匀。DM组小鼠足细胞内线粒体肿胀变圆,外膜增厚空泡样变,脊断裂或消失,外膜不完整。DM+LV-PINK1组小鼠足细胞内被自噬体包裹的线粒体即“线粒体自噬体”明显增多,其余线粒体形态正常,未见肿胀,脊断裂等,外膜完整光滑。(图3.1 A)与NG组相比,DM组小鼠足细胞内损伤线粒体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损伤线粒体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1 B)与NG组相比,DM组足细胞内线粒体自噬体比例明显减少(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线粒体自噬体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1 C)与NG组相比,DM组小鼠肾皮质内MDA明显增加(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肾皮质内MDA显著下降(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3.1 D)2.与NG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PINK1 m RNA表达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PINK1 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2 A)各组之间肾皮质内Parkin m RNA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2 B)各组之间LC3 m RNA表达无显著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3.2 C)3.与NG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PINK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PINK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3 A,B)与NG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LC3Ⅱ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LC3Ⅱ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3 A,C)与DM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线粒体上Parkin(Mito-Parkin)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Mito-Park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3 D,E)与NG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细胞质中Parkin(Cyto-Park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Cyto-Park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3.3 D,F)与NG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PINK1表达减少(P0.05),且定位于线粒体的PINK1也减少(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线粒体表达显著升高(P0.05),定位于线粒体的PINK1也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3 G)与NG组相比,DM组肾皮质内LC3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定位于线粒体的LC3有所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LC3表达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定位于线粒体的LC3显著增多(P0.05),且多于NG组(P0.05)。(图3.3 H)4.Westernblot检测发现与NG组相比,DM组足细胞内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4 A,B,D)与NG组相比,DM组足细胞内Desm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M+LV-PINK1组Desm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3.4 A,C)肾小球PAS染色发现,与NG组相比,DM组小鼠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增多,基底膜增厚;与DM相比,DM+LV-PINK1组上述情况有显著改善。(图3.4 E)TUNEL染色发现,与NG组相比,DM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与DM相比,DM+LV-PINK1组小鼠足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P0.05),但仍略高于NG组(P0.05)。(图3.4 E)肾小球免疫组化显示,与NG组相比,DM组足细胞内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DM组相比,DM+LV-PINK1组Nephrin、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且高于NG组(P0.05)。(图3.4 F)与NG组相比,DM组足细胞内Desmin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HG组相比,DM+LV-PINK1组Desm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低于NG组(P0.05)。(图3.4 F)透射电镜显示,与NG组相比,DM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密度降低,足突增宽,融合消失。与DM相比,DM+LV-PINK1组上述情况有显著改善。(图3.4 G)5.与NG组小鼠相比,DM组小鼠体重(BW)显著下降(P0.05)。与DM组小鼠相比,DM+LV-PINK1组体重显著增加(P0.05),但仍低于NG组(P0.05)。(表3.1)与NG组小鼠相比,DM组和DM+LV-PINK1组小鼠血糖(BG)显著升高(P0.05),DM组和DM+LV-PINK1组两组间血糖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1)与NG组小鼠相比,DM组小鼠组BG、UPro/24h、UAIb、Scr、BUN显著升高(P0.05)。与DM组小鼠相比,DM+LV-PINK1组BG、UPro/24h、UAIb、Scr、BUN显著下降(P0.05),但仍略高于NG组(P0.05)。(表3.1)结论1.上调糖尿病小鼠肾皮质内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水平,可显著改善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2;R69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宁;杨陈;陶静莉;李尚妹;陈华青;陈孝文;梁东;刘华锋;;二维平面足细胞相对密度测量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0年04期

2 汤曦;吴青;郑春霞;张明超;曾彩虹;张炯;朱晓东;刘志红;;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足细胞钙神经蛋白的表达[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0年04期

3 李卫国;李宇宁;;足细胞对损伤的反应[J];临床儿科杂志;2012年11期

4 尚懿纯;曹式丽;窦一田;;足细胞参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机制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成彩联;郑振达;石成钢;刘迅;叶增纯;娄探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足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年09期

6 成彩联;郑振达;石成钢;叶增纯;刘迅;娄探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足细胞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7期

7 康林;杨巧芳;沈敬华;;足细胞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认识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23期

8 赵向娅;冯晓蓓;王朝晖;王伟铭;潘晓霞;李晓;任红;陈楠;;尿足细胞及其相关分子在肾小球疾病中的表达[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9年06期

9 戴厚永;汤日宁;郑敏;倪杰;马坤岭;刘必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高糖诱导的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中的作用[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12期

10 郑春霞;刘志红;;足细胞与机体免疫系统[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绍军;;足细胞表达的蛋白分子与肾小球损伤[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曹璐;毛建华;姚盛华;王文静;王大燕;;Cullin-5表达下调对足细胞形态及增值功能的初步影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赵敬;王颖超;赵宗江;杨美娟;;糖肾平对高糖+LPS刺激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影响[A];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3年

4 颜建英;;子痫前期与氧化应激损伤[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王咏波;王茜;于振乾;杜建玲;;窖蛋白-1在波动性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吕萍萍;范莹;陈莹莹;朱立;沈岳良;;环加氧酶2抑制剂对抗心肌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A];浙江省生理科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胡凯骞;张龙泽;陈春英;孙宝云;邢更妹;赵保路;赵宇亮;聂广军;;功能化富勒烯衍生物效应探索:延长线虫寿命和保护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理研究[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韩婧;李学军;;姜黄素通过诱导人内皮细胞产生自噬抗氧化应激损伤[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方朝晖;鲍陶陶;章小平;;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与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性的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张铭;陈怀生;杨大春;曾智;余敏;;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及对IL-8分泌的影响[A];全国第九届心脏学会第十二届心功能学会《心脏杂志》编委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中桥;复方丹参注射液对EPC氧化应激损伤有保护作用[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吉鸿飞;PINK1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小鼠足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孙煜;神经标志蛋白在足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调节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李艳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大鼠足细胞Ⅳ型胶原表达的抑制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宋志霞;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祁冰雪;DYYG化合物诱导足细胞自噬对PAN肾病的肾脏保护作用[D];吉林大学;2017年

6 方展;醛固酮对足细胞的损伤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孙希锋;TRPC6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姜华军;CD2AP在足细胞中的生理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明珍;线粒体氧化应激与实验性糖尿病肾病足细胞的损伤[D];天津医科大学;2008年

10 刘海梅;地塞米松改善足细胞细胞骨架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军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阿霉素损伤足细胞mTOR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邓金秀;补体片段C3a在足细胞表型转化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方超;益气养阴消ve通络中药对高糖培养足细胞裂孔膈膜蛋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坤;Cdc42信号蛋白在ACTH保护足细胞机制中的作用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5 郑婷娜;藕节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6 丁海华;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足细胞PI3K/Akt通路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7 陈晓雯;基于RNAKL/RANK介导NF-κB及MAPK通路研究二环丙化去氢木香烃内酯保护高糖诱导足细胞的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8 左洋洋;氧化低密度脂蛋白通过PTEN/SR-A途径诱导足细胞损伤[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9 徐玄羽;小鼠足细胞特异敲除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对蛋白尿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10 彭睿;miR-30a下调NFATc3抑制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270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270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0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