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链脂肪酸受体激动剂筛选及其抗糖尿病药理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长链脂肪酸受体激动剂筛选及其抗糖尿病药理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2型糖尿病 脂肪酸 GPR40 GPR120 脂肪肝 自噬 人参皂苷 Rb2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正日益成为突出的全球性健康问题,研究和发现新的糖尿病治疗靶点及其相关药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该病的显著特征是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近来的研究发现,对游离脂肪酸信号感知及代谢过程与胰岛素分泌和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联系紧密。GPR40主要表达在胰岛β细胞上,可以直接促进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PR120表达分布广泛,与食欲、糖脂代谢和骨的生成过程紧密相连。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中的GPR120信号能够起到抗炎的作用,通过减轻外周组织慢性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另外,GPR40和GPR120都可以促进肠内分泌细胞中肠促胰激素的释放,间接促进胰岛素释放并且增加饱腹感、提升胰岛素敏感性。选择性的GPR40激动剂作为糖依赖的促胰岛素释放候选药物的降糖作用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验证,GPR120亦被视作有希望的抗糖尿病药物靶标。本论文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2章和第3章):GPR120受体调节、激动剂的发现与研究。我们利用高表达h GPR120的细胞与钙流信号检测体系,筛选得到选择性的GPR120激动剂L34(EC50=100 n M)。L34不仅能促进β细胞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改善小鼠的口服糖耐量,而且表现出很强的抵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的作用。连续4周口服给予L34(50 mg/kg)显著改善了高胰岛素血症、肝脂肪浸润和胰岛素抵抗。在进一步的分子机制探究中我们发现,L34抑制了db/db小鼠的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炎症反应通路的激活,同时减少了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L34表现出多种机制的抗糖尿病作用,这为选择性GPR120激动剂应用于T2DM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人参皂苷Rb2可以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中GPR120表达升高,从而增强内源性GPR120激动剂亚麻酸(ALA)的抗炎作用。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中,提前孵育Rb2可以显著增强ALA的抗炎作用;与ALA单独作用相比,显著降低了炎症通路的激活和炎症相关酶的表达,从而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与分泌。这部分实验结果展示了GPR120表达量的可调节性及其与抗炎效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并提示GPR120仍然可以作为长期用药的抗炎靶标来改善胰岛素抵抗。第二部分(第4章):GPR40受体激动剂的发现与抗糖尿病药效研究。利用高表达h GPR40的细胞与钙流信号检测体系,我们筛选得到一系列化学结构新颖的GPR40选择性激动剂,其中GPR40激动剂compound(R)-7k(EC50=81 n M)是完全激动剂。随后的细胞水平及体内药理药效实验中compound(R)-7k亦显示出了完全激动剂的特性:在小鼠胰岛β细胞MIN6上表现出比部分激动剂TAK875(EC50=27 n M)更强的促进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在小鼠急性降糖实验中,compound(R)-7k(10 mg/kg)体现了比TAK875更显著的增强急性口服糖耐量作用。通过对compound(R)-7k的药理药效研究,我们阐述了GPR40完全激动剂在T2DM治疗中的优势。第三部分(第5章):人参皂苷Rb2通过调节自噬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尽管大量研究认为对脂质代谢稳态失衡的调节将是治疗NAFLD的关键所在,但安全有效的NAFLD治疗药物还没有被充分研究和发现,临床仍处于NAFLD治疗缺乏安全有效药物的状态。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与研究的重要来源,有诸多的中药复方和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被报道有改善NAFLD作用。自噬是一种细胞内的自我保护机制,是将细胞内损伤或多余的细胞成分进行自我消化,并为细胞器重新合成提供物质和能量循环的过程。研究表明自噬与NAFLD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对促进肝细胞自噬可以改善NAFLD的结论仍存在争议。我们发现天然产物人参皂苷单体Rb2可以有效改善db/db小鼠的肝脂肪变性,胰岛素抵抗和肝细胞自噬。在体外实验中,Rb2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内自噬流从而减少高糖高脂诱导的肝细胞模型中的脂质堆积。进一步的机制研究中,我们通过研究Rb2与自噬的关系,发现Rb2通过激活AMPK-mTOR和sirt1-Foxo1信号通路改善自噬,阐明了Rb2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胰岛素抵抗的分子药理机制,为自噬作为新的干预靶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58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丽,徐友宣,邸欣;兴奋剂中β_2-激动剂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2 张丽;陈海平;;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激动剂致水肿机制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年05期
3 田育林;金晶;汪小涧;;选择性鞘胺醇-1-磷酸受体1激动剂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12年01期
4 刘雪莉;;一种新的高效GnRH激动剂用于抑制妇女排卵[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1986年02期
5 朱绍棠,徐友宣,张建丽;禁用药物β_2-激动剂的分析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3年05期
6 彭涛;王林;;长效β激动剂的安全性[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3期
7 蔡小华;谢兵;;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活化受体α/γ双重激动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18期
8 蒋坤;江程;王举波;宋丽君;李志裕;;G蛋白偶联受体119激动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2年20期
9 田巍;王涛;郑灿辉;董国强;吕加国;朱驹;;人类乙醛脱氢酶Ⅱ及其激动剂的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13年02期
10 田村 弦 ,万献尧;长效β_2-激动剂、经皮吸收型β_2-激动剂[J];日本医学介绍;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母义明;邹效漫;窦京涛;陆菊明;李江源;潘长玉;;PPARγ和RXR激动剂抑制人卵巢颗粒细胞芳香化酶活性和其mRNA的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赵亚雪;黄志敏;张键;;运用计算的方法来理解激动剂与多巴胺受体3的结合[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何韶衡;谢华;傅意玲;;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具有激活人肥大细胞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王栋;苏静静;翟文珠;吴世标;赵芸;尤梅;胡应和;胡金锋;;一种新的M1激动剂对早老素双敲除小鼠部分神经退行性症状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孙金鹏;杨笃晓;李敏勇;;GPR120小分子化合物激动剂的发展[A];第十二届全国脂质与脂蛋白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4年
6 薛偕华;吴志英;林毅;王柠;;LXR激动剂对LPS诱导BV2细胞的iNOS mRNA表达和NO产生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杨硕;陈新娜;乔杰;刘平;李蓉;陈贵安;马彩虹;王海燕;迟洪滨;王丽娜;李红真;甄秀梅;范燕宏;王颖;王洁净;罗莉;黄铄;;GnRH拮抗剂固定方案和低剂量长效GnRH激动剂长方案在卵巢功能正常者初次IVF/ICSI中的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生殖医学学术会议专刊[C];2012年
8 吴维宾;;核受体FXR及其激动剂在妊娠胆汁淤积症中的保护效应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9 姜凤超;阮航;;GABA激动剂Acamprosate的合成研究[A];湖北省药学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吴维斌;孙智超;彭小敏;张颂文;;核受体FXR及其激动剂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A];第七届全国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第四届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学术研讨会暨医学生化分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婷 王德传 徐云根;外周选择性KOR激动剂研究进展迅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北京朝阳医院 朱娅玲 童朝辉;哮喘治疗与世界同步 药物作用是关键[N];保健时报;2005年
3 李闽春;点指兵兵,,都是大兵?[N];医药经济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β激动剂直接竞争酶重组受体分析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赵丽华;B类GPCR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3 黄琪;长链脂肪酸受体激动剂筛选及其抗糖尿病药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17年
4 周颖;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对细胞损伤与保护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张芸;TLR8激动剂对树突状细胞的调节及其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D];江苏大学;2014年
6 韩政岚;低副作用的大麻类镇痛药物研究:内源肽类激动剂的鉴定和药物联用新策略[D];兰州大学;2014年
7 王强;核受体LXR对损伤血管内皮修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8 陈贤祯;Toll样受体激动剂和RNA干预技术对HPV 6b/11型感染的抑制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9 王子龙;新型阿片与神经肽FF多靶点多肽的化学筛选及药理学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10 余榕捷;重组人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及其衍生多肽的研制、生物功能筛选及鉴定[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晶;新型GPR40激动剂的设计与合成及其活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李昂;GPR120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石华丽;PXR激动剂的分类预测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王沛;稳定表达NPS受体HEK293细胞模型的构建及高效激动剂筛选[D];兰州大学;2014年
5 覃莉雯;GLP-1分泌促进剂和GPR119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阳;GPR84小分子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刘昊;新型苯丙炔酸类G蛋白偶联受体40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妮;KCNQ2激动剂的设计、合成及构效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王丽;PPAR-γ激动剂PIO对Apoe~(-/-)小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作用[D];扬州大学;2016年
10 夏向阳;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新生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04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04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