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1 20:07

  本文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出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病毒性乙型肝炎 母婴传播 阻断失败 α决定簇突变


【摘要】:目的:观察我国实施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GAVI)乙肝疫苗免疫与安全注射合作项目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分析母子HBV血清学及基因序列特点,探讨儿童HBV免疫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2015年在吉林省、河南省、甘肃省和四川省,招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按照“0-1-6月”乙肝免疫程序,为新生儿全程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HBIG),并在完成后采集母子静脉血。检测母子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母亲HBV DNA载量,分析儿童免疫阻断失败的病毒学因素;扩增并测定母子HBV基因序列,分析HBV基因型、血清型及基因突变情况。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第一部分结果:共招募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960对,包括母亲960例,新生儿969 例。1.母亲HBV血清学标志物情况A 组:“HBsAg(+),Anti-HBc(+)”母亲占 13.85%(133/960);B 组:“HBsAg(+),HBeAg(+),Anti-HBc(+)”占 27.60%(265/960):C 组“HBsAg(+),Anti-HBe(+),Anti-HBc(+)”占 58.54%(562/960)。各省母亲与研究中母亲总体血清学感染构成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2.母亲HBVDNA载量B组母亲的HBVDNA载量最高(中位数:1.17×107IU/ml);其次为A组(中位数:1.55×102IU/ml);C 组最低(中位数:9.30×101IU/ml)。A 组与 C组无统计学差异(χ2=0.0226,P=0.8804)。3.儿童HBV血清学标志物儿童 HBsAg、Anti-HBs、Anti-HBc、HBeAg 及 Anti-HBe 阳性率分别为4.02%(39/969)、91.64%(888/969)、13.73%(133/969)、2.37%(23/969)和1.96%(19/969)。4.母亲HBeAg与儿童HBV感染的关系母亲HBeAg(+)组儿童HBsAg阳性率(9.67%)高于母亲HBeAg(-)组(1.86%)(χ2=30.6717,P0.0001;RR=5.654,95%CI:2.860~11.179);母亲HBeAg(+)组儿童HBeAg阳性率(7.43%)高于母亲HBeAg(-)组(0.43%)(χ2=41.1663,P0.0001;RR=18.661,95%CI:5.498~63.341)。5.母亲HBV DNA载量与儿童HBV感染的关系母亲HBV DNA载量≥106IU/ml组儿童的HBsAg阳性率为9.05%,显著高于母亲 HBVDNA 载量106IU/ml 组儿童(2.34%)(χ2=21.2329,P0.0001;RR=4.152,95%CI:2.166-7.958)。母亲HBV DNA载量≥106IU/ml组儿童HBeAg阳性率为6.17%,母亲HBVDNA载量106IU/ml组为1.10%,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0.2032,P0.0001;RR=5.905,95%CI:2.472~14.107)。6.儿童HBV免疫阻断效果儿童对HepB免疫应答情况:儿童对HepB的免疫无应答(Anti-HBs滴度10mIU/ml)率为 8.36%;低应答(Anti-HBs 滴度:10~100mIU/ml)率为18.89%;正常应答(Anti-HBs 滴度≥ 100mIU/ml)率为 72.26%。儿童免疫阻断成功情况:血清Anti-HBs滴度≥10mIU/ml,且HBsAg(-)儿童881例,阻断成功率为90.92%(881/969)。儿童免疫阻断失败情况:儿童免疫阻断失败率为5.26%(51/969)。其中,HBeAg(+)儿童比例占45.10%(23/51)。母亲HBeAg(+)组儿童阻断失败率为 10.04%,显著高于而母亲 HBeAg(-)组(3.43%)(χ2=17.0208,P0.0001;RR=3.143,95%CI:1.779~5.553)。母亲 HBV DNA 载量≥ 106IU/ml 组儿童阻断失败率为9.47%,显著高于母亲HBV DNA载量106IU/ml组(3.86%)(χ2=11.4845,P=0.0007;RR=2.606,95%CI:1.471~4.618)。小结:研究地区慢性HBV感染孕妇中,未发生HBeAg血清转换的比例低于国内其他地区。HBeAg阳性预示HBVDNA载量较高,体内病毒复制活跃。研究地区儿童HBV母婴阻断失败率较低,母亲HBeAg阳性以及HBV DNA载量≥ 106 IU/ml均是儿童免疫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降低母亲HBV DNA载量是进一步提高免疫阻断效果的研究方向。儿童对现行HepB免疫应答效果较好。1~2周岁免疫阻断失败儿童HBeAg阳性率较高,提示一部分儿童处于对HBV的免疫耐受状态。第二部分结果:1.母子HBV全基因序列比对在14对母子中,母子间HBV全基因核苷酸序列的进化距离为0.000~0.009之间。母子HBV基因型别相同,C型10对,B型3对,C/D重组型1对;母子HBV血清型相同:adr型10对,adw型3对,ayw型1对。母子HBV基因突变情况并不完全一致,S区氨基酸突变S3N、V14A、T123A、S174N、A1762T/G1764A突变、G1896A突变和C区基因缺失(nt2068-2298)未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儿童。而S区氨基酸突变G44E、P46T、S53L、S61L、I68T、L110I、T113S、F134Y、A159G、V168A、V194A、N207S、I218L;C 区氨基酸突变S87G 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给儿童。HBV在母婴传播过程中也可以发生新的突变,如G7R、G10R和Q129H。2.慢性HBV感染母亲的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基因型:吉林省与河南省优势HBV基因型别均为C型,分别占84.48%和92.13%。甘肃省以C型(58.14%)和D型(32.56%)为主,四川省以B型(62.75%)和C型(33.33%)为主。血清型:adr型为吉林省与河南省优势型别,甘肃省以adr和ayw型为主,四川省以adw和adr型为主。基因型别与血清型别相关:B型主要由adw型(96.36%)构成,C型主要由adr型(98.05%)构成,D型全部由 ayw 型构成(P0.0001)。3.慢性HBV感染母亲S 区和α决定簇氨基酸突变S区氨基酸突变率为62.00%(173/279),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为V/T47A/E/K/L/P、F134Y/L、N207S/T 等;α 决定簇突变率为 15.77%(44/279),突变频率较高的位点为F134Y/L、I/T126S/A等。与B和C型相比,D型具有较高的S区氨基酸突变率(100%)和α决定簇突变率(93.75%)(P0.05)。4.母亲HBV基因型别、氨基酸突变与儿童免疫阻断失败的关系免疫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儿童其母亲HBV的基因型别构成、S区氨基酸突变率及α决定簇突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小结:母子HBV全基因进化距离较近,基因型别和血清型别均一致,但母子HBV基因突变情况并不完全相同。HBV基因型别和血清型别均具有地理分布特征:本研究中的吉林和河南母亲HBV以C基因型和adr血清型为主,而四川省母亲以B基因型和adw血清型为主,而甘肃母亲HBV主要以基因C型、D型和ayw、adr血清型为主。未发现具有传播优势的HBV基因型别,现行HepB对各种基因型别的HBV具有相同的阻断效果。HBVS区基因序列多变;α决定簇区域与疫苗相关的免疫逃逸突变在阻断成功组和失败组发生率均较低;HBV α决定簇氨基酸突变不能解释所有儿童的免疫阻断失败。全文结论:在我国实行GAVI项目的部分地区,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按照“0-1-6”月HepB和HBIG联合免疫方案进行HBV阻断,在儿童中取得了良好的阻断效果:阻断成功率为达90%以上,阻断失败率约5%,无应答率约8%。母亲HBeAg阳性以及HBV DNA载量≥106IU/ml仍然是儿童免疫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降低母亲HBVDNA载量是进一步提高免疫阻断效果的研究方向。HBV基因型别和血清型别均具有地理分布特征:本研究中的吉林和河南母亲HBV以C基因型和adr血清型为主,而四川省母亲以B基因型和adw血清型为主,而甘肃母亲HBV主要以基因C型、D型和ayw、adr血清型为主。未发现具有传播优势的HBV基因型别,现行HepB对各种基因型别的HBV具有相同的阻断效果。母子HBV全基因进化距离较近,基因型别和血清型别均一致,但母子HBV基因突变情况并不完全相同。α决定簇区域与疫苗相关的免疫逃逸突变在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发生率均较低,HBV α决定簇氨基酸突变尚不能解释所有儿童的免疫阻断失败。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14.251;R722.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敏;马淑霞;李丽秋;佟丽波;韩桂华;张昆;宋淑贤;施中凯;杨春佳;;三江地区部分肝病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基因型的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2 颜学兵,吴文漪,魏来,张言超;不同基因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1999年03期

3 吴强;马绍辉;刘红雁;杨汝松;王树坤;;2007-2009年玉溪市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型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年11期

4 王金章;张拥军;沈晓娜;;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现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5 高萍芝,王殿敏,关德华,钱渊;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基因型别与临床关系探讨[J];中级医刊;1997年04期

6 丁婷婷;陈敬贤;王明丽;;合肥地区人巨细胞病毒先天性感染的基因型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7 张庶民,庄辉,李河民,Anders Widell,祁自柏,张华远;从四例丙肝患者系列血清标本分析HCV基因的变异[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0年06期

8 姜昕;高峰;王易;张文宏;胡忠义;王洪海;;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新型分子遗传标志的鉴定[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年09期

9 蔡挺,钱景,金杭美,周琳,林俊,郑树森;人巨细胞病毒临床分离株糖蛋白B基因型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3年08期

10 黄象艳,黄象娟;HLA-DPB1基因型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袁军;付士红;张海林;邓掌;范建华;杨卫红;王静林;曹玉玺;冯云;章域震;李园园;李鸿斌;王宇;朱进;王力华;梁国栋;;云南省脑炎病人脑脊液中检测到基因Ⅰ和Ⅲ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3感染、免疫和疫苗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董红军;宋启发;林晖;金春光;许国章;徐景野;;腥红热爆发病例中A群链球菌基因型别和毒力基因研究[A];2007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胡龙华;余方友;熊建球;胡晓彦;贾坤如;况九龙;桂炳东;;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雷光美 实习生 明小莉;基因检测走近百姓生活[N];福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丽;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别和DNA甲基化预测子宫颈癌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尹文娇;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3 李红敏;广西女性性工作者人乳头状瘤病毒流行概况及基因型别分布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俞俊岭;HCMV/HIV-1共感染患者HCMV gN基因型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2 李小宁;皖南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因型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3 李志宾;乌鲁木齐地区78例HCV感染者基因型及亚型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尹文娇;我国西南五省自然人群感染HBV基因型别及基因变异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

5 黄辉红;HCV基因型和亚型:分型技术、临床意义及其流行病学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6 陈萌;北京地区流行性腮腺炎野病毒基因特征及疫苗效果评价[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7 周培静;山东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亚型的分布及其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7年

8 宗文萍;深圳地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RT-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黄颖;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基因型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170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170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a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