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22 20:14

  本文关键词: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寰枢椎脱位 3D打印 导板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3D打印 导板 寰枢椎脱位 螺钉


【摘要】:第一部分标杆型3D打印导板的研制及其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对比研究目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寰枢椎脱位的治疗。然而,寰枢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徒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困难,风险较高。本研究设计出一种标杆型3D打印导板以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目的在于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可行性,同时比较标杆型导板辅助置钉与传统徒手置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寰枢椎脱位患者54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12~54岁,平均45.3± 14.6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25例患者在标杆型导板辅助下置钉(导板组),29例患者接受传统徒手方法置钉(传统组)。术前对导板组患者制作标杆型3D打印导板,术中使用导板辅助置钉,置钉后进行X光机透视确认螺钉位置。对传统组患者进行徒手置钉,术中使用X光机透视辅助置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准确率,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分。结果5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均顺利接受手术,其中52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个月,2例患者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4个月。导板组与传统组的手术时长(P=0.127)、术中出血量(P=0.121)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导板组的术中透视次数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共置入216枚椎弓根螺钉,导板组100枚,传统组116枚。按照Lu等提出的螺钉分级标准,导板组的100枚螺钉中,0级有96枚(96%),1级有4枚(4.0%),无2级或3级螺钉。传统组的116枚螺钉中,0级有103枚(88.8%),1级有8枚(6.9%),2级有4枚(3.4%),3级有1枚(0.9%)。导板组的置钉准确度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5)。两组患者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JOA评分、JOA改善率、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与传统徒手置钉相比,使用标杆型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能够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并提高置钉准确度。第二部分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度分析目的分析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度。方法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集我院收治的4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平均43.7岁(12~57岁)。手术前为每例患者制作标杆型3D打印导板。手术中使用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术后对患者进行颈椎CT扫描检查。使用Mimics 17.0软件,将术前与术后的寰枢椎模型及螺钉拟合配对。调整术前、术后寰枢椎模型的空间坐标轴,记录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和术后实际钉道的进钉点坐标及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197±54min,术中出血量为372±118ml。术中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共有60枚,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84枚。其中有两枚寰椎椎弓根螺钉向内侵入椎管不超过2mm,其他螺钉均未突破椎弓根皮质骨。寰椎左右侧术前预设钉道的内倾角分别为7.91 ± 1.88、8.70±2.03,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为7.68±1.41、8.08 ±2.01;左右侧术前预设钉道头倾角为7.70 ±1.95、8.00 ±1.30,术后实际钉道头倾角为8.69 ± 2.05、8.07 ± 2.27。枢椎左右侧术前预设钉道内倾角为23.87±2.6、22.14 ± 2.57,左右侧术后实际钉道内倾角为24.42 ± 2.59、21.59 ±3.31;左右侧术前预设钉道头倾角为25.76 ±3.45、24.69 ±2.89,左右侧术后实际钉道头倾角为25.38±3.00、25.01±3.61。寰椎及枢椎的术后实际钉道的内倾角、头倾角、进钉点坐标与术前预设最佳钉道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准确度较高,为临床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68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大新,李振宇;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14期

2 赵亚伟,杨卫山,王琳;不同类型寰枢椎失稳的治疗[J];河北医学;2001年10期

3 李临齐,吕龙,刘剑峰,武瑞星,黎明,刘江;外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04期

4 杨友刚,权正学;寰枢椎不稳和脱位的诊治进展[J];颈腰痛杂志;2005年03期

5 权正学,欧云生,蒋电明,安洪;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外科治疗[J];实用骨科杂志;2005年01期

6 刘景发;寰枢椎手术现状[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7 陈学明;张雪梅;李响;于振山;汪新华;刘亮;王德成;关骅;;寰枢椎骨折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08期

8 王军;贾东林;李水清;;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在寰枢椎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20期

9 韩华;姜永宏;马晓文;;螺旋CT在寰枢椎病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年03期

10 徐世康;闵维阳;杨娜;赵志勇;;多层螺旋CT对寰枢椎骨折诊断价值评价[J];现代临床医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广宇;张远征;余新光;;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附20例报告)[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高辉;赖笑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A];第三届中西医结合脊柱及相关疾病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国钧;董永强;何鑫东;袁波;;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池永龙;王向阳;;寰枢椎创伤的微创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高向东;;X线数字融合体层摄影在寰枢椎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董谢平;沈录峰;袁中平;周立义;熊龙;;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后路内固定治疗[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7 高辉;赖笑雨;;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A];第十九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8 王雷;赵庆华;柳超;刘铖yN;夏天;董双海;田纪伟;;寰枢椎复合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选择[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9 田纪伟;赵庆华;王雷;董双海;夏天;;经寰枢椎椎弓根系统固定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A];第20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1年

10 李方才;陈其昕;陈维善;徐侃;吴琼华;;成人寰枢椎旋转固定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闻多;脖子疼可能寰枢椎有问题[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于红邋张献怀;治儿童寰枢椎半脱位先复位[N];健康报;2007年

3 张献怀;儿童颈部外伤易引发寰枢椎半脱位[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张献怀;警惕儿童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科技日报;2007年

6 姚永玲;北医三院: 实施国内首例寰枢椎区域肿瘤切除术[N];人民日报;2005年

7 本报通讯员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的寰枢椎半脱位[N];大众科技报;2007年

8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张献怀;警惕儿童颈部外伤引起寰枢椎半脱位[N];保健时报;2007年

9 中日友好医院骨科(脊柱外科) 蒋欣 博士;当心运动酿成大灾难[N];保健时报;2006年

10 曾理;寰枢椎关节脱位 有了经口纠正法[N];健康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琦;寰枢椎融合术后下颈椎曲度异常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2 许天明;一体化C1椎板钩在寰枢椎融合术中应用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姜良海;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的临床应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4 蒋伟宇;新型寰枢椎后路动态固定系统的研制与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吴广森;“V”型记忆合金寰枢椎内固定器的设计与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6 管华鹏;寰枢椎后路非对称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

7 舒小秋;新型形态记忆合金颈椎夹钩治疗寰枢椎不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8 杨健;三种后路寰枢椎混杂内固定技术的三维有限元分析及临床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周风金;后路寰枢椎限制性非融合内固定装置的设计及其可行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10 陈前芬;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与生物力学研究及三维CT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华;徒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安全性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2 黄克敏;寰椎新型环抱钩棒系统与钉棒系统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比较[D];南华大学;2015年

3 邓淼;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枢椎不稳及脱位的临床效果[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4 马龙祥;基于3D打印模型辅助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D];新乡医学院;2016年

5 缪锌;医学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入的应用基础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6 翟连文;寰枢椎腹侧结构测量与前路寰枢椎复位器械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D];山东大学;2008年

7 董小通;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D];郑州大学;2011年

8 刘瑞端;寰枢椎不稳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策略[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9 金聪;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治疗[D];浙江大学;2012年

10 张功恒;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320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20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