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5 20:38
本文关键词:淋巴结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上皮间质转化 肺癌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肺叶切除术 亚肺叶切除术 预后 老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肺癌 预后
【摘要】: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尽管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较大进展,但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仍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预后因子对于疾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指导个体化的治疗非常重要。患者的机体状况(如性别、年龄、免疫功能、心肺功能)、疾病本身特点(如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生长部位等)以及治疗措施(手术方式、化疗方案)等都对NSCLC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造成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较低的主要原因为肿瘤的转移,这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肺癌的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起重要的作用。EMT的一个重要标志为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多种转录因子如Twist,Snail等调节E-cadherin表达。NSCLC组织中Twist,Snail和E-cadherin的表达对判定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对于可切除的尤其是早期NSCLC,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重要的治疗方法。肺癌的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和亚肺叶切除术,选择不同的术式对患者的预后有着不同的影响。在术式的选择方面,年龄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老年人,心肺功能逐渐衰退,亚肺叶切除能够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尽管肺叶切除术仍为肺癌治疗的标准术式,但近年来一些研究中也报道,在老年Ⅰ期NSCLC患者中亚肺叶切除和肺叶切除可以获得相同的生存期,并且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亚肺叶切除为安全有效的优先选择。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是影响肺癌生存期的重要原因。人体的炎症反应对获得性免疫功能会有影响,引起外周血中白细胞及其各组成成分的改变。而肿瘤相关炎症细胞对肿瘤具有促进作用,在NSCLC进展过程中起重要诱导因素。人体的炎症状态反映在外周血中则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其中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被证实为独立预后因素,但关于NLR在Ⅰ期NSCLC术后患者中的作用却少有研究,为此,我们对Ⅰ期NSCLC中NLR的预后作用进行了研究,并证实NLR为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本研究将对N0期NSCLC中EMT相关分子表达情况、老年Ⅰ期NSCLC患者手术方式以及Ⅰ期NSCLC患者术前外周血NLR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进一步指导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定。第一部分N0期非小细胞肺癌中Twist,Snail和E-cadherin预后作用研究研究目的:肺癌是当今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手术为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但由于术后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N0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五年生存率仅为56%左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肺癌的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起重要的作用。Twist和Snail作为上皮间质转化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促进上皮间质转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Twist,Snail和E-cadherin在可切除的N0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预后作用。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78例病理分期为NO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 Twist,Snail 和 E-cadherin 的表达,并研究 Twist,Snail 和 E-cadherin的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以及COX风险回归模型用来分析三种分子表达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23.8%,20.5%和50%的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分别可以检测到Twist,Snail和E-cadherin的高表达。2.非小细胞肺癌标本中Twist、Snail的高表达,E-cadherin的低表达,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P=0.010,P=0.012,和P=0.001)及总生存期(P=0.010,P=0.018,和P=0.001)密切相关。3.在"Twist高表达/Snail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组合中,出现其中两项或两项以上,与不良的总生存期(P0.001)和无复发生存期(P0.001)相关,而且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为总生存期(P=0.010)和无复发生存期(P=0.013)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共表达"Twist高表达/Snail高表达/E-cadherin低表达"组合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可以作为NO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预后因子。第二部分:手术方式对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目的: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手术。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心肺功能、肿瘤大小及位置等,而且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患者的近期恢复和远期预后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研究选取行肺叶切除及亚肺叶切除的Ⅰ期NSCLC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术后远期生存率进行研究,评估不同术式的选择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的病理分期为Ⅰ期的老年(年龄≥65岁)NSCLC患者资料,共285例,并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患者远期生存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共有45(15.8%)例患者行亚肺叶切除术,240(84.2%)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与肺叶切除组患者相比,亚肺叶切除组具有更多的COPD(18.8%vs7.5%,p=0.044)患者且肺功能低于肺叶切除组(79.34%vs 87.93%,p=0.032)患者。亚肺叶切除组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101.2min vs 124.8min,p=0.001)、术中出血量(67.12ml vs 122.35ml,p0.001)、胸管留置时间(4.50 天 vs 5.45 天,p=0.001)以及住院时间(9.72 天 vs 11.83 天,p=0.028)。2.肺叶切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1.0%、76.9%和64.3%,而亚肺叶切除组患者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9、74.1%和61.8%,两组之间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3.亚组分析显示,对于肿瘤直径2cm或者%FEV180%的患者,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的两者之间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对于肿瘤直径≥2cm,或者%FEV1≥80%的患者来说,行肺叶切除具有较好的预后。结论:在老年Ⅰ期NSCLC患者中,行肺叶切除和亚肺叶切除可以获得相同的生存期,尤其是对于低肺功能和肿瘤直径小于2cm的Ⅰ A期患者。第三部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作用研究研究目的:大量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被认为是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关于NLR在NSCLC尤其是早期NSCLC患者中的预后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主要研究NLR对行根治性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预后作用以及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了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根治性切除且病理分期为Ⅰ期的NSCLC患者资料,共504例,并对术前最后一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术后病理资料和患者远期生存率进行统计和分析,Kaplan-Meier曲线以及COX风险回归模型用来分析NLR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高NLR与年龄≥67岁(p = 0.025)、血清白蛋白水平40 g/L(p = 0.007)、血清CRP≥5mg/L(p0.001)和非腺癌组织学分型(p=0.042)明显相关。2.单因素分析中,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相比,具有不良的RFS(p0.001)和 OS(p0.001)。3.NLR对OS及RFS均为独立的预后因子。4.高NLR组的远处转移的比率,明显高于低NLR组(p0.001),而且高NLR组局部复发的比例也高于低NLR组(p=0.034)。结论:在行根治性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中,术前高NLR为预后不良的指示因子,并且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相关。NLR计算简单,易于获取,对于指导Ⅰ期NSCLC患者术后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波;;肿瘤微环境中免疫与炎症的调节[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2年02期
,本文编号:1334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3436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