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古代本草著作中延年药物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1:45

  本文关键词:古代本草著作中延年药物的研究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本草著作 延年 中药


【摘要】:1987年5月,健康老龄化在世界卫生大会上被首次提出,如何延缓衰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成为当代医学亟待解决的课题。延年益寿是从古至今中外医学家都在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针对如何延缓衰老,多种学说不断形成并发展。中医学对衰老的发生、发展和如何延缓衰老的研究由来己久,在深刻阐述基础理论的前提下,提出了许多延缓衰老的原则和方法,在历代本草学著作中记载了许多具有“不老”“延年”“增寿”等具有延缓衰老功效的中药。其后历代医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衰老的成因和延缓衰老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不断创新,理法和方药极为丰富,有效地指导着人们如何养生保健,延年益寿。本论文所记录的“延年”药物中,“延年”及其延伸概念包含延长寿命、长久生存、耐受或推迟衰老之意;共包括“延年、增寿、增龄、增年、延寿、延龄、延季、延生、获寿、多寿、益寿、长生、不老、长寿、长年、长季、久寿、高寿、永年、驻年、益年、不死、不夭、却老、去老、不衰、补衰老、至老不毁、耐老”。《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所载1911年(含1911年)之前的本草古籍共378种,分别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图书馆及全国各地其它图书馆收藏;从中选取本草著作155种,其中具有“不老”“延年”“增寿”“耐老”等功效的药物226种。资料搜集方法:首先利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获取书目;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主要图书馆网站查询馆藏图书目录。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图书馆等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查阅原书,对重要内容通过抄写、复印或拍摄照片等方式记录保存。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①对搜集的本草著作进行编目,核实著作名称、作者、出版者、成书年代、出版时间、版本情况、馆藏信息等内容;②阅读著作内容,依据关键词查找出具有相关功效的中药;③将相关中药“延年”功效的条文摘录,并制作表格,以单味中药为单元,纵列为查找的书目,横列为所附条文及关键词;④将所有筛选的药物按功效、归经、性味分类,制作表格;⑤以单味药为单元,比较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著作间关键词的变化、相关功效记载变化与进展、对“延年”功效是否提出质疑等,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本论文对上述本草古籍中的相关药物具体记载情况,在古籍中如何描述,详细列表并对上述药物的性味、归经、毒性、主治症候、单味药物出现频数;历代本草著作记载延年药物情况分析;发展概况;发展的理论基础;延年药功效研究;影响与贡献等内容作详尽阐述。论文正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对“延年”的狭义及广义概念作出具体阐释,并确定本文中的关键词选择范围,对某些意义相近及模糊的词汇作出区分。并对资料搜集方法、资料整理分析方法作出具体说明。第二部分为“延年药物收集整理”,对延年药物进行频数分析,药物、性味、功效、关键词累积频率及单味药出现多个关键词累积频率作出表格,以及对《中药大辞典》上未记载及后世记载有名未用的药物的出处、条目作出记录。第三部分为“历代本草著作记载的延年药物”,对延年药收录变化情况,包括总体药物延年记载增减、同一味药记载延年功效变化及对延年功效提出质疑的药物作出记录,并对延年机理摘录。第四部分为“延年药物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延年药物发展的思想背景(神仙思想)、医学背景(脏腑、气血阴阳、精气神)、文化背景(儒家、道家、杂家及其它)作出分析。第五部分为“延年药物功效研究”,包括古代代表性学说、现代代表性学说,以及对有关金石及服食类药物的分析。第六部分为“延年药物的影响与贡献”,包括延年药物对临床药物治疗的贡献、对食养及食疗的贡献及延年药物对民俗文化的影响。通过上述六部分内容分析,本文得出三点结论:1.延年药物中具有“补虚”功效的占首位,共计54种,占总数23.89%,归经以肝经最多(78种),占34.06%,性味以甘味最多(86种),占38.05%,四气以“温”者最多(38种),占16.81%。可见历代“延年”药物以补益肝肾,填精益髓功效为主,性多甘温。关键词以“延年”(46.72%)、“不老”(34.93%)出现频率为最高。2.延年药物的发展在思想发展早期受神仙思想影响;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基础理论支持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精气神思想为代表;主要应用于养生、服食、食疗补益、老年保健与治疗、宫廷用药等方面;文化层次方面在儒家、道家、杂家都有涉及,主要涉及辨证论治、主动防病养生、注重道德、崇尚自然等思想。3.延年药物历史久远,最早为《神农本草经》上品药养生延年之功效记载,经历了服食金石与草木药物、食疗补益药物的发展、延年益寿的理论创新、宫廷长生不老方药等方面发展。对临床药物治疗、食养及食疗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建飞;;《管子》四篇中的养生理论与幸福观[J];船山学刊;2015年03期

2 刘长利;尹艳;张淑华;李倩;陈敏;郭f+;;中药甘草中微量元素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17期

3 徐扬;闫中瑞;;三七总皂苷对老年大鼠学习能力、记忆力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年08期

4 金爱秀;;两汉服食考论[J];兰台世界;2013年03期

5 朱秋媛;何裕民;倪红梅;沈红艺;;试论儒家、道家“王道”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6 张恩户;张琪;胡锐;;补气药延缓衰老抗氧化机制的文献再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1年06期

7 贺亚玲;;宋代养生思想概述[J];兰台世界;2011年20期

8 王颖;;墓地松柏意象的文化意蕴[J];阅江学刊;2011年04期

9 何煜雪;;民俗视野中的荷花[J];四川戏剧;2011年04期

10 明明生;;韩非子 守度去泰养生[J];中国保健营养;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然;;“青松”与长寿[A];第四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中医治未病与亚健康暨第二届亚健康经络调理学术研讨会精选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荣东;中国古代菊花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作法;桑枝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董美仙;龟鹿二仙膏补肾抗衰的实验研究及“气助阴生阳长”的理论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谢香香;福建客家医药卫生民俗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申继鑫;战国秦汉时期齐方士神仙信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圣耀;道家与中医养生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刘思绮;西汉神仙观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371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371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4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