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基于金纳米棒的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肝癌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12-30 13:42

  本文关键词:基于金纳米棒的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肝癌中的应用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肝癌 光声成像 荧光成像 金纳米棒 肿瘤诊断 手术导航


【摘要】:研究背景我国每年因肝癌死亡38万人以上,居肿瘤死因第二位。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前提。术中荧光分子影像手术导航技术可检测出2 mm大小的病灶。然而,传统影像技术在10 mm以下病灶,尤其是伴有肝硬化患者的病灶识别上面临挑战。光声成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和穿透深的优点,为肝癌的早期发现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可用于肝脏肿瘤光声成像的分子探针非常有限,尤其是适用于原位肝癌光声检测的分子探针尚未见报道。材料与方法分别制备金纳米棒(AuNR)和负载吲哚菁绿(ICG)的脂质体(liposomal ICG),随后通过超声法将liposomal ICG包裹在聚乙二醇化(pegylated)的AuNR表面,形成具有光声-荧光双模成像性能的分子探针(Au@liposome-ICG)。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尔文粒度仪分析比较制备过程中AuNR、liposomal ICG、Au@liposome-ICG吸光谱、粒度、Zeta电位的变化,并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表征。随后,通过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光声成像系统和酶标仪,分析Au@liposome-ICG的光稳定性、成像性能和细胞毒性。在应用验证方面,首先通过皮下肝癌模型分析Au@liposome-ICG在裸鼠体内代谢特点和成像窗口期。之后,通过分析Au@liposome-ICG在光声成像中的位置、肿瘤局部氧代谢信息,并与MRI图像中肿瘤位置进行比较,探讨Au@liposome-ICG作为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用于检测原位肝癌的可行性。通过肿瘤细胞自身所表达的GFP蛋白和组织病理分析Au@liposome-ICG作为荧光分子探针用于术中荧光导航的有效性。结果Au@liposome-ICG 的吸收峰为 795 nm、水合粒径为 78.28 ± 37.22 nm,Zeta电位为-33.80 ± 4.61 mV。透射电镜显示 Au@liposome-ICG 长 31.2 ± 4.6 nm,长径比为3.1 ± 0.2。在扫面电镜下,AuNR表面被liposomal ICG包裹,形成Au@liposome-ICG的模糊轮廓。血清稳定性测试发现与50%血清共孵育48 h,后Au@liposome-ICG吸光度无明显变化。持续4小时808nm激光激发后,Au@liposome-ICG仍可发射出持续稳定的荧光信号,而对照组ICG和liposomal ICG,荧光信号降低1个数量级,表明Au@liposome-ICG有降低光淬灭的作用。成像性能测试发现Au@liposome-ICG光声信号强度与其中AuNR浓度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具有增强光声和荧光信号的作用。将Au@liposome-ICG分别与肝癌细胞(hepG2,Huh-7)、肝星状细胞(LX-2)共孵育24小时后,细胞活性均在85%以上。动物实验表明,Au@liposome-ICG在注射后6小时开始在肿瘤区域富集,并在第8天排出体外,成像窗口期长达6天。在原位肝癌模型中,Au@liposome-ICG分布区域与MRI图像中肿瘤位置、光声图像中脱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分布范围较为一致,即Au@liposome-ICG既可作为光声成像分子探针用于术前诊断,又可作为荧光分子探针为肝癌的安全、彻底切除提供引导。结论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可有效衔接术前光声诊断和术中近红外荧光导航。Au@liposome-ICG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用于原位肝癌的术前光声检测和术中荧光手术导航研究,在肝癌的诊疗中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O657.3;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谈红,刘超亭,洪伟娜,汤国英,张素胤,陆志祥,蒋惠秋,陈渊卿,顾健人;鸭肝癌癌基因的研究——mht(raf)及Ha-ras[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卫卫;刘秀筠;张秀敏;何琪杨;;白藜芦醇增强吉西他滨抗肝癌活性的机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邬雄飞;任进;戚新明;;短期大鼠致肝癌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的研究[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绍斌;全显跃;孙希杰;;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董凤林;查月琴;刘哲婴;董彦;朱利霞;王阿军;李智;肖荣;;超声引导下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贾洪顺;全显跃;孙涛;;兔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6 陈晟;邓钢;牛焕章;何仕诚;方文;郭金和;朱光宇;余辉;李国昭;滕皋军;;兔VX2肝癌模型的经股动脉插管技术探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黄智铭;陈旭艳;王剑虹;陈周峰;吴金明;吴建胜;陈向荣;蔡勇;;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研究[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黄智铭;陈旭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罗仕华;郑传胜;冯敢生;;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方法治疗肝癌的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张玄;郑翔;何凡;陈知水;;移植肝肝癌中IL-17A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戴丽昕;肝癌的克星[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钱海红 郑莉丽;我国肝癌肝炎研究国际领先[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茁月;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HIFU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尚飞;地塞米松对肝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邹煜;经TAE介导靶向VEGF siRNA抑制兔VX2肝癌模型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任丽;肝癌缺氧微环境CCL28升高的意义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涛;含BODIPY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颗粒用于肝癌CT造影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关天培;基于金纳米棒的光声—荧光双模分子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肝癌中的应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7 唐建华;三维肝癌类组织体模型建立及肺侵袭关联蛋白筛查[D];复旦大学;2010年

8 赵荫农;消融联合瘤周注射免疫佐剂诱导小鼠抗肝癌主动免疫效应系列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王宁;肝癌介入治疗与肝癌多药耐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谢萌;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控释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对肝癌的药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崇玲;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肝癌Endgolin靶向放射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巧丽;诺帝—褐藻酸钠微球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磊;EPA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李传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蒋勇;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对H22小鼠原位肝癌化疗的辅助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岳朝辅;肝素酶参与肝癌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组织学证据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7 徐倩;一个新的IL6R抗体“HC6R1”抗肝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张文广;AQP9过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程瑞文;IVIM对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肝癌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李红法;中药楼黄复方抗肝癌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355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55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