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睑裂综合征治疗方案分析及FOXL2基因编码区突变的检测与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小睑裂综合征治疗方案分析及FOXL2基因编码区突变的检测与功能研究 出处:《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小睑裂综合征 FOXL2 基因突变 OSR2 α-SMA
【摘要】:研究目的1.通过回顾分析小睑裂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探索小睑裂综合征分期治疗的选择策略。2.通过采集小睑裂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样本,探寻在患者群中是否存在FOXL2编码区新的基因突变。3.对于新发现的小睑裂综合征FOXL2编码区突变,通过构建质粒来研究突变位点的危害性。方法1.通过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三科的小睑裂综合征患者治疗方案,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水平睑裂长度(horizontal palpebral fissure length,HPFL)、垂直睑裂高度(vertical palpebral fissure height,VPFH)、内眦间距(inner intercanthal distance,IICD)及内眦间距与水平睑裂长度比(the ratio of IICD to HPFL,IICD/HPFL)进行统计学分析。2.采集临床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家系及散发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anger测序及毛细管电泳测序法对样本进行检测,测序结果使用Chromas、DNASTAR 及 GeneMapper V3.5 软件进行分析。3.构建携带野生型FOXL2基因的质粒pEGFP-N1-WT(WT)、携带c.274GT突变型FOXL2基因的质粒pEGFP-N1-M1(M1)、携带c.17_93del突变型FOXL2基因的质粒pEGFP-N1-M2(M2)及携带c.971CT突变型FOXL2基因的质粒pEGFP-N1-M3(M3)共 4 种,将上述质粒及空载质粒 pEGFP-N1-Control(Control)转染于HEK-293T细胞中,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编码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同时运用定量PCR(RT-PCR)方法测定FOXL2基因及靶基因OSR2与α-SMA的改变。结果1.本研究分析了 45位小睑裂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方案,患者年龄分布为10个月~21岁,其中女性24人,男性21人。所有患者术前与术后HPFL,VPFH,IICD及IICD/HPFL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一期手术患者与二期手术患者初次手术年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年龄均值分别为(14±5.48)与(4.59±4.64)岁。2.本研究共收集并检测小睑裂综合征患者样本24例,其中家系2个,散发患者11例:其中家系A均存在c.672_701dup30(p.Ala224_Ala234dup10)突变,家系B均存在c.672_701dup30(p.Ala224_Ala234dup10)突变;散发患者中共发现新的突变位点5个,分别为 c.274GT(p.E92*)、c.17_93del(p.E9Rfs*61)、c.971CT(p.P324L)、c.931CT(p.H311 Y)及 c.655CA(p.Q219K)。3.实验结果表明:携带FOXL2基因突变位点c.274GT(p.E92*)、c.17_93del(p.E9Rfs*61)、c.971CT(p.P324L)的质粒M1、M2、M3所编码蛋白质无法在细胞核内正确定位;携带FOXL2基因突变位点c.274GT(p.E92)、c.17_93del(p.E9Rfs*61)的质粒M1、M2影响眼睑发育相关基因OSR2及α-SMA表达,携带突变位点c.971CT(p.P324L)的质粒M3仅影响OSR2表达。结论1.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充分的术前评估基础上,一期手术治疗与二期手术治疗同样都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初次手术年龄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产生了影响。2.我们在研究中共发现 5 种新发突变:c.17_93del(p.E9Rfs*61)、c.274GT(p.E92*)、c.971CT(p.P324L)、c.931CT(p.H311Y)和 c.655CA(p.Q219K),我们的研究扩大了小睑裂综合征FOXL2基因的突变谱。3.FOXL2 基因突变位点 c.274GT(p.E92*)、c.17_93del(p.E9Rfs*61)、c.971CT(p.P324L)在细胞内的功能研究表明上述3个位点可能均是BPES致病性突变位点。
[Abstract]:Objective 1 .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small eyelid fissure syndrome and to explore the selection strategy of the treatment of small eyelid fissure syndrom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teins encoded by the plasmid M1 , M2 and M3 of c . 274GT ( p . E92 * ) , c . 17 _ 93del ( p . E92 * ) , c . 17 _ 93del ( p . E9Rfs * 61 ) , c . 17 _ 93del ( p . E9Rfs * 61 ) , c . 971CT ( p . E9Rfs * 61 ) and c . 971CT ( p . P324L ) , respectively , could not be correctly located in the nucleus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7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华,杨丽霞;小睑裂综合征一家系[J];眼科;2002年01期
2 李印宣;猛祥文;张荣奎;庄振西;王焕芝;杨淑英;;小睑裂患者一家系[J];遗传与疾病;1987年03期
3 段峰,杜晓岩,谷永安;小睑裂综合征的手术治疗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6期
4 杨少武,高广胜;手术矫治小睑裂综合征[J];中华眼科杂志;2002年06期
5 迪利拜,张致中;一个遗传性小睑裂畸形家系[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6 黄发明,汤明芳;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整形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年09期
7 罗红,柳七霞,金晶;三联术治疗小睑裂畸形[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年04期
8 刘德成 ,侯习武,李援东;无眼球性小睑裂畸形的矫正[J];临床医学;2003年08期
9 石岩,周静圣,范先群,王云莲;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J];国际眼科杂志;2003年02期
10 焦永红;卢炜;闵燕;;小睑裂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郦惠燕;;分期手术矫正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A];2008年浙江省眼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于浩;王佳琦;王太玲;郭鑫;郑行跃;宋维铭;杨文爽;吴佳君;;针对小睑裂综合征患者的外眦开大新方法[A];第七届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璐;小睑裂综合征治疗方案分析及FOXL2基因编码区突变的检测与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郦惠燕;先天性小睑裂综合征家系突变基因检测及功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兴龙;小睑裂综合征相关基因Foxl2对Hela和Siha的生物学作用[D];潍坊医学院;2014年
2 李斐;小睑裂综合症相关基因SOX14在4株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研究[D];潍坊医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1359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5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