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针灸理论之气研究
本文关键词:经典针灸理论之气研究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针灸 气 概念 理论 《黄帝内经》 《难经》
【摘要】: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在原始时期,即有书于甲骨文上的占卜符号、祭祀时蒸煮动物内脏的热气、烟气、风、山林间云气、蒸米的热气、人呼吸之气等多重义项。其语义内涵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演进,至老庄哲学中,其无形无定而为世间万物之本原。由此,气在古代经文中的运用,既唯一,又灵动,语义多样复杂,却有着统一而集中的本质特征。古代医籍文献与其他中国哲学典籍关系密切,而有关气的特点在医籍文献中亦是如此。气,作为中医理论贯穿始终的要点,至今仍可遍见。而针灸又是中医理论中最具操作性与实践性的内容,古代针灸文献中“气”的表达用法与语义更有现象与观念、具体与抽象等多重维度,故而更凸显了气的概念及其思想在针灸理论中的关键作用,对文本中“气”的理解则直接影响了针灸理论的继承与针灸疗法的实践。●选题依据笔者梳理了古代哲学思想中气的演进,呈现出先秦时期气论的概貌。通过较全面综述现有关于气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研究,即针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气的研究,对《黄帝内经》中气概念的论述,以及对针灸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中与气相关重要问题的探讨。然而,集中针对古代经典医籍针灸理论中气的含义与思想问题的研究近乎罕有,而古典经文中“气”概念的理解与发展又将直接影响针灸理论建设与临床运用。本题的立意即在于弥补这一缺憾,从文献出发,回归经典,探析针灸理论中的气的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欲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使简帛医籍、《黄帝内经》、《难经》中所有针灸理论相关的“气”,在语境中得到逐一诠释与分析。第二,使经典针灸理论中的单音节词“气”,及其组合的相关概念得到较准确的界定。第三,实现对针灸理论之气的图像化、体系化呈现,解决其有关存疑问题,使针灸气理论内涵得到深化。●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抽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概念,完善其在针灸理论中的自体系,是对针灸理论及中国哲学理论的双向补充。本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文献方面,进一步明晰了针灸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有助于对经文的准确诠释与解析;临床方面,避免实践中过度玄化气的相关思想,客观认识古人的经验;现代研究方面,亦在一定程度上对针灸现代研究方向起到启发性作用。●创新点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系统梳理分析经典针灸理论中的气概念与思维模式。对经典文献中与针灸相关的每一处“气”进行微观语义剖析,由此分析在针灸理论认识和方法等不同方面,气所发挥的作用。第二,综合运用文献学、诠释学、语境学、语言学等多种人文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古代针灸理论中的气思想内涵。与以往相似的文献研究不同,本研究不拘于文献学自身的理论方法,而综合运用现代西方诠释学理念以及语言学理论,以从多维度视角分析传统概念思想。第三,建构针灸理论的气概念体系。这里所言概念体系,并非局限于现有的针灸理论体系,将气置于其中;而是由气在针灸理论中的自身特点与内涵,从多个视角纵观其语义间逻辑,形象呈现针灸气理论的架构。●研究材料基于对现存古代针灸文献的分析,本研究对“经典针灸理论”的界定,主要为《黄帝内经》、《难经》两部医籍中的针灸内容。此外,以《黄帝内经》、《难经》为节点,其前后年代的针灸文献亦作参考性研究,以呈现气理论于其中的渐变过程。作为铺陈性研究的《黄帝内经》之前的文献,为出土简帛医籍文献,包括马王堆帛书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等,张家山汉简的《脉书》、《引书》等。在分析《黄帝内经》、《难经》经文过程中,参引了诸多后世注家、医家的观点。其中,《黄帝内经》的重要整理者和注家包括,皇甫谧、杨上善、王冰、马莳、吴昆、张介宾、张志聪等;《难经》注本包括,元代滑寿的《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的《难经集注》、现代郭霭春等的《八十一难经集解》。研究过程中,亦参考了相关现代研究成果,在此不一一罗列。●研究方法本文研究方法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主要用于统计文本中的“气”出现的数量、频率、所占比例等。在定量研究得出的统计数据基础上,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辅助文本分析,推演逻辑关系,建构理论体系。主要涉及文献学材料分析方法与思维方式,诠释学理念与思想,语境学文本分析方法,以及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①文献学文献学方法在本研究中主要用于对古代文献的收集与筛选,包括对简帛医籍文献的选择,对《黄帝内经》、《难经》研究版本的选定,以及对文献的历史梳理、考证,以界定更可靠的研究材料范围。②诠释学诠释学决定了本研究的立场,借助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理论,结合古今对《黄帝内经》、《难经》中“气”的解释材料,作为参与对话者之一,从研究目的决定的视角下,于这种综合中,给出自己的有关针灸理论之气的理解。③语境学语境的思想在本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经文中“气”字义内涵的推理、尤其对单音节词“气”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所在语境。④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方法,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意象图式理论,以容器图式和路径图式,形象化描述、勾绘了经文中气的概念与人体的关联性,反映了古人的气思维图景。以多学科理论与研究方法,研究古代医籍文献,有助于材料的整理与思维方式的转换,同时抱持着站在古人立场理解思考的意识,不至陷于现代人既有思想背景之囹圄。●研究内容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个主体部分。首先分析《黄帝内经》之前的简帛医籍文献中,针灸理论含有气的内容;继而对《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针灸理论文本中的气问题进行微观与宏观的探索;在经文分析的基础上,抽提并描述、诠释气的概念;最后梳理气的概念体系,并用认知语言学方法绘制气概念图景,继而由问题入手,深化对针灸气理论的分析。①简帛针灸文献中的气对简帛文献中与针灸理论之气相关内容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就针灸理论自简帛时期至《黄帝内经》时期的发展变化进行简要概述,由其相异之处分析研究简帛针灸理论之气的原因;其次,择要梳理相关的简帛经文,包括马王堆帛书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以及张家山汉简的《脉书》、《引书》等,筛选简帛文本中与针灸相关的内容,并整理其中含有气的讨论共34处;最后,深入分析简帛时期的气概念内涵,并从气表述的具体事物与观念、人身阴阳之气的认识、气与脉的关联等三个方面进行集中探讨,最后建构简帛医籍针灸理论的气概念内涵框架。②经典针灸文献中的气对经典针灸理论中所有与气相关经文的剖析是本研究的重要基础。此处的“经典针灸理论”主要是指,载述于《黄帝内经》与《难经》中的内容,其界定是因于二者对后世针灸理论的重要影响与奠基性意义。出于研究需要,笔者提出了“经文段”的概念,即,在一段古典文献中,包含作为研究对象的字、词、句,论述中心集中、语境完整的经文,并以此作为本文后续的研究单元。通过对《灵枢》与《素问》针灸理论中509个含有“气”的经文段的逐一梳理,微观探讨每一处气概念及其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对《黄帝内经》的针灸气思想形成了深入的认识。其中,对《灵枢》的探微过程中,主要结合了皇甫谧、杨上善、马莳、吴昆、张介宾、张志聪等历代注家的释义;对《素问》的分析,则主要结合杨上善、王冰、马莳、吴昆、张介宾、张志聪等历代注家的释文。基于上述研究,结合对针灸思想观念、腧穴、经脉(脉)、身形、针刺器具、刺法等六个方面的经文段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灵枢》与《素问》的针灸气论特点得以彰显。在此基础上,从针灸思想观念、腧穴与脉、身形、针刺之法等四个角度探索,在针灸理论不同内容中,气所发挥的作用。与之相似,首先从微观视角厘清《难经》中42个经文段的气义,参引元代滑寿的《难经本义》,明代王九思的《难经集注》,以及现代郭霭春、郭洪图的《八十一难经集解》;并由此对《难经》针灸理论的气论特点及作用进行综合分析。③经典针灸理论中的气概念从语法角度来看,“气”字在经文中的运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为单音节词独立使用,另一种则是与其他成分构成双音节或多音节词“X气”或“气X”。笔者筛选出经典针灸理论经文段中的所有以单音节形式出现的“气”,经系统分析,归纳出其在不同语境中的12种义项内涵,包括:①对前语境内容的代称;②与在外之形相对的人身内在状况;③功能的代称;④经脉之气,脉诊之气;⑤性质、特点;⑥与血相对的气;⑦病因、病机、病邪;⑧一身之气;⑨气感;⑩针刺反应;11自然之气;12矢气。并结合每一义项的“气”所出现的经文,分析其蕴含的理论思想。对经文中所现的192个双(多)音节词的“X气”和“气X”结构,笔者根据词语中两个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将前者以偏正关系和动宾关系进行了划分,后者以偏正关系与主谓关系进行了划分,并对123个“X气”结构与69个“气X”结构进行了结合原语境的逐一析义。通过上述研究,实现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气概念分析。并为后文的气语义体系建构与气概念图景描绘奠定了基础。④针灸与气的理论分析气概念的运用有着明显的双音节化历史趋向,然而,载述于早期经典文献中的单音节词“气”,对后世针灸理论发展仍有着深远的影响。研究中发现的复杂问题,也多集中于对这一类“气”的理解。单音节词“气”的不同义项内涵并非绝对独立,而是彼此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经过梳理,建构了单音节词“气”的语义系统框架,由此呈现了气不同义项的衍生关系。此外,本研究中提出不同以往的语义分类方式,使气理论的分析更合于针灸自身特点。由“气”组成的双(多)音节词繁复多样,而它们正是古人对人体现象与天人关系认识的集中体现。笔者借助认知语言学方法,以容器图式和路径图式对其进行语义图景的描绘,将这些看似零散的气,进行有机的结合,一定程度上再现出古人观念中的气世界。基于前文的系统研究,笔者提出了针灸理论中与气相关的六个疑难问题,包括:①针灸理论中的气与数词的组合;②针灸理论中气的并列项;③针灸中的形气问题;④气血问题与针刺的关系;⑤针灸中的气与化;⑥辩证的气。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亦即对气理论真谛更深入的挖掘。跳脱出具体每一处“气”义,笔者从针灸理论的气语言、针灸理论中气的维度、气对针灸实践的意义等三个方面,宏观针灸理论中的气问题,概括了对针灸气理论的探索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另一方面,气的概念并不拘于针灸理论的限域,回归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大背景之中,展现“针灸之气”与哲思的互动。●研究结果研究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 简帛文献相关之气与针灸尤其“脉”有密切联系,其自然与人身、具体与抽象的13种义项,为《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中的运用奠定初步基础简帛文献时期,针灸理论的气义已有具体事物与抽象观念的明显分界;对阴阳之气的认识已现部分《黄帝内经》理论的雏形;脉与气有着密切关联,并有明确的气行脉中的方向;简帛文献中的“气”有天气、地气、精气、气味、矢气、气力、气感、病邪性质、整体态势、阴阳性质、致病病因、脉气、构形之一等13种义项,并可以自然与人身、具体与抽象进行划归。②《黄帝内经》、《难经》含“气”经文段共计551个,全部逐一释义,语义繁复,《黄帝内经》论述集中于思想观念与刺法《灵枢》、《素问》中的509个含“气”经文段与《难经》中的42个含“气”经文段中,全部“气”义得到了逐一诠释,语义繁复散杂;《灵枢》、《素问》的核心论述内容集中于思想观念与刺法,腧穴方面《素问》较《灵枢》的论说篇目集中,身形、器具则以《灵枢》为多。③《黄帝内经》不同针灸理论内容的气论各具特点,《难经》的理论化特征明显,理论体系形态成熟针灸思想观念中,气论呈现重“用”特点;腧穴与脉理论中,未现“气穴”之词言穴,重视脉诊之气;身形与气理论中,集中于描述结构与现象,突出体质观念特征;刺法与气理论中,以“气”论九针之用,重在对针刺中的现象描述;《难经》呈现明显的理论化特征,气理论体系已现成熟形态。④针灸气概念在经典针灸理论中涉及语言、自然、针刺三大范畴,有12个义项,运用认知语言学方法以图景呈现气概念关系经典针灸理论中,单音节词“气”具有对前语境内容的代称、与在外之形相对的人身内在状况、功能的代称、经脉之气与脉诊之气、性质与特点、与血相对的气、病因病机与病邪、一身之气、气感、针刺反应、自然之气、矢气等12个义项;所有义项可分为语言、自然、针刺等三大方面,其中针刺以受术者与施术者的视角划分;双(多)音节词“X气”与“气X”分别以偏正、动宾关系,和偏正、主谓关系分类,每一词语得到了结合语境的界定;以显性容器图式呈现出气词语与身形结构的内外关系,以隐性容器图式呈现出气词语内含的内外语义,以路径图式体现具有明显方向性、运动性的气词语。⑤归纳提出6个针灸理论气相关疑难问题并予以解析对气与数词的组合,应避免过度概念化继承;气与其他内容的并列表达,是不同视角下的身形构成的认识;对于形气问题,应注意语义的分与合的复杂性;气血与针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气血进行体质分型的独特性;气与化反映出从有形到无形,从可见到不可见的转化;气的阴阳、动静、常变等都是辩证而论的问题。⑥宏观针灸气论,气语言有四个范畴,其认识维度存在实与虚、观念与现象等差异;认为古人思想情境中气是一种信念,而气概念仍具现代意义气语言在针灸理论中的表述不离充斥之物、动态现象、功能状态、属性标识等四个范畴;气的认识维度存在着实义与虚义、观念与现象等差异;现代实践中,气的概念不可取缔;回归哲思,气是古人的信念,很多类似的概念可称为“化石概念”,透过文本,分析撰写者的心理,可望还原古人思想的原始情境。● 研究局限与展望本研究的局限在于,首先,经典针灸理论中,尚存有许多不包含“气”字的气,还有待日后的进一步整理分析,以完善针灸理论的气论体系;其次,因研究篇幅有限,对古代针灸文献的选择主要截止在《难经》以前,而后世针灸专著中气论发展的特殊性尚值得厘析;最后,与经典针灸理论同时期的其他文化中,与气相似概念的比较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而这些遗憾也为未来对针灸理论之气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姗;赵京生;;曲意之气:针刺究竟补泻了什么[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年07期
2 姜姗;赵京生;;从《灵枢·行针》谈观念之气与现象之气[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年02期
3 郝杰;朱江;张鹏;齐丹丹;胡妮娟;林驰;王培;赵珉一;胡尚卿;吴桂雯;辛思源;;试析古籍著述中的调“得气”之法[J];中国针灸;2015年11期
4 黄鸿春;;甲骨卜辞“气”字考述[J];殷都学刊;2014年02期
5 赵京生;;气街理论研究[J];针刺研究;2013年06期
6 张维波;;《黄帝内经》气血经络概念解析[J];中国针灸;2013年08期
7 汪正於;杨才弟;宋云彩;;《黄帝内经》心理现象的生理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年01期
8 高成鸢;;哲学之“气”来自华人生活实践中的水汽说[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10期
9 梁茂成;;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渊源、分歧及前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03期
10 卓廉士;;移精变气论[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树剑;《内经》针灸理论与概念的观念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启昭;语境概念的起源、定义及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810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381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