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针刺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评价及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07:34

  本文关键词: 肛门直肠痛 功能性 针刺 文献评价 生物反馈 随机对照试验 出处:《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1.通过对针灸治疗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AP)随机对照试验既往文献的系统评价,寻找针灸治疗FAP的循证医学证据。2.通过设计标准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针刺治疗FAP的临床疗效,以及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心理状态方面的作用,从而优化治疗方案并可以为其提供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方法1.文献评价电子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无法查到全文的手工检索《中国针灸》、《针刺研究》、《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等杂志;外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11月。中文检索词:与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有关的检索词:"肛门痛"、"直肠痛"、"肛门直肠痛"、"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肛提肌综合征"、"慢性肛门痛"、"痉挛性肛门痛"、"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与针灸有关的检索词:"针刺"、"针灸"、"电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体针"、"耳针"、"头针"为关键词或主题词等组成检索式。英文检索词:"anal pain" or "anorectal pain" or "rectal pain" or"levator ani syndrome" or "proctalgia fugax" or "chronic proctalgia" and"acupuncture"。对检索到的针灸治疗FAP的国内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及存在的问题。2.临床研究在CONSORT声明及STRICTA标准的基础上,设计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分组的平行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FAP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生物反馈组。针刺组:选穴为中毼、下毼、肝俞、肾俞、大肠俞。中毼穴、下毼穴均在骶部,正对第3、4骶后孔中,3寸毫针刺入骶后孔,斜刺75 mm,针尖朝内侧、大腿根部方向,针体与人体纵轴呈30°角、与皮肤呈60°角,得气后平补平泻,使针感放射至肛门部。肝腧、肾腧、大肠腧均在脊柱区,分布为第9胸椎、第2腰椎及第4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双侧取穴。肝腧穴2寸毫针直刺25mm,肾腧和大肠腧2寸毫针直刺40mm,得气后平补平泻。中毼、下毼穴配合电针,选择连续波,频率为2Hz,1mA,刺激强度以患者舒适感为度。生物反馈组:根据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方案结果选择治疗方案:①单纯变异性升高:Kegel训练模式(盆底肌收缩10s,放松10s);②静息基线升高+变异性升高:放松训练+ Kegel训练模式(盆底肌收缩10s,放松10s);③静息基线降低+变异性升高:单纯电刺激+ Kegel训练模式(盆底肌收缩10s,放松10s);④收缩波幅降低+变异性升高:触发电刺激+ Kegel训练模式(盆底肌收缩10s,放松10s)。训练的核心是盆底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以Kegel训练为主导。两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次30min,每周治疗5次,一疗程为2周(10次),共治疗2个疗程(4周,20次)。分别在基线期、治疗2周(一疗程)、治疗4周(二疗程后)、随访期8周进行相关疗效指标的评价。主要结局指标为视觉模拟(VA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SF-36生活质量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统计原则采用统计分析集,包括FAS、PPS及SS集,符合意向性治疗分析(ITT),一般统计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方法。结果1.文献评价检索到相关中英文文献共186篇,中文文献114篇,其中CNKI 35篇,VIP 27篇,WF 52篇;外文文献72篇,其中Pubmed数据库48篇,Embase数据库22篇,Cochrance数据库2篇。经过反复阅读删除后,最后纳入针刺治疗FAP的随机对照文献7篇,均为中文文献,包括期刊论文5篇,会议论文1篇,学位论文1篇。共400例患者。纳入的文献中,2篇提及随机方法,余未提及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7篇均未提及分配隐藏及盲法的使用。1篇文章提及脱落,3篇提及随访。Jadad评分普遍不高,4篇2分文献,3篇1分文献。Meta分析显示:7篇文献中6篇有具体的疗效评估。6篇文献的总体合并异质性检验结果,x2为1.84,P =0.870.05,I2 =0%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4.57,95%可信区间,2.31~9.04,Z=4.36,P0.0001,表明针灸治疗FAP有效且疗效优于对照组。2.临床研究(1)基线资料结合性别、年龄来看,FAP以50~70岁之间的女性患病率最高。病程来看,针刺组平均40.94个月,生物反馈组平均42.48个月。疼痛性质以坠痛为主,两组中出现的几率均为73.5%(25/34);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肛内,针刺组67.6%(23/34),生物反馈组73.5%(25/34);两组每日疼痛的时间,针刺组大部分在12~24小时(41.1%),生物反馈组大部分在6~12小时(47%);FAP临床诊断分型,针刺组诊断 LAS 13 例(38.2%),UFAP 18 例(53%),PF 3 例(8.8%);生物反馈组诊断 LAS 16 例(47.05%),UFAP 16 例(47.05%),PF 2 例(5.9%)。两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针刺组主要为肝脾不调证(35.3%)和中气下陷证(32.4%);生物反馈组主要为肝脾不调证(38.2%)和气滞血瘀证(29.4%)。FAP患者常伴有其他盆底疾病,针刺组伴有出口梗阻型便秘16例(47.1%),大便失禁2例(5.9%),尿失禁11例(32.4%);生物反馈组伴有出口梗阻型便秘18例(52.9%),大便失禁2例(5.9%),尿失禁10例(29.4%)。同时,FAP患者常伴有精神心理问题,治疗前针刺组4例表现抑郁症状,10例表现焦虑症状;生物反馈组3例表现抑郁症状,8例表现焦虑症状。(2)疗效分析VAS评分:在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随访8周,针刺组及生物反馈组的VAS评分和基线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针刺组VAS平均减少2.21分,生物反馈组平均减少1.76分,说明针刺治疗FAP短期内(一疗程)减轻疼痛较生物反馈组明显;针刺治疗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2周后,VAS评分较生物反馈组减少,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组肛提肌综合征患者在治疗4周及随访8周,VAS评分均较针刺组减少,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在治疗4周后能明显改善肝脾不调证患者的疼痛症状,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伴有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4周后,VAS评分较针刺组降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针刺组治疗4周后,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8周期间,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情感职能(RE)及精神健康(MH)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反馈组治疗4周及随访8周后,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及情感职能(RE)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针刺在改善精神健康方面,明显优于生物反馈组。SDS/SAS评估:针刺组和生物反馈组在治疗4周后,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治疗前后构成情况来看,针刺组改善抑郁症状患者有效率100%,改善焦虑症状有效率60%;生物反馈组改善抑郁症状有效率66.7%,改善焦虑症有效率50%。(3)依从性分析针刺组有2名患者只接受了第一疗程治疗(10次),依从性达80%及以上的患者约占94.1%;生物反馈组有1例患者接受了第一疗程治疗(10次),依从性达80%及以上的患者约占97.1%。(4)安全性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针刺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发生率5.9%;生物反馈组发生不良事件1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两组均无导致退出研究的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1.本文献研究发现,有限的纳入文献显示,对于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RCT文献质量整体偏低,缺乏相对高质量、设计良好的RCT研究。因此,需要加强针刺临床RCT研究的规范化,按照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统一诊断标准、明确纳入及排除标准、正确估算样本量、统一临床疗效标准、正确使用盲法等,通过高质量的随机临床研究用以进一步验证针刺治疗FAP的疗效。2.本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和生物反馈疗法均能很好的改善FAP患者疼痛症状,有一定的持续治疗效应;针刺治疗FAP起效相对快(2周),建议两种治疗方法的基础治疗疗程为4周;针刺对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患者的缓解作用,较生物反馈有优势;生物反馈对肛提肌综合征,及伴有盆底失弛缓的患者疗效优于针刺;针刺对中医证候为肝脾不调证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生物反馈;在生活质量方面,针刺缓解疼痛基础上,较生物反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精神健康;两组均能降低FAP患者SDS、SAS评分,但从构成来看,针刺能更好的改善FAP患者抑郁、焦虑状态。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静;刘玉祁;李春华;苑鸿雯;张鹏;林驰;辛思源;郭峥嵘;马良宵;朱江;;关于机体相关因素对针刺得气影响的探讨[J];中国针灸;2013年04期

2 傅德元;;谈针刺得气[J];辽宁中医杂志;1987年12期

3 王水清;促进针刺得气的一些方法与体会[J];中国医刊;2000年10期

4 张海杰;针刺与得气及其临床应用[J];中医函授通讯;2000年06期

5 杨晓桦;针刺治疗眼病体会[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1年02期

6 潘光辉,田莉娅;针刺治疗中风后呃逆3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1年08期

7 廉治军,曲燕;王耀斌教授针刺经验辑略[J];针灸临床杂志;2004年05期

8 周立志,赵大贵,彭力;针刺致声音嘶哑之管见[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01期

9 潘永清;;针刺治疗郁证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07年01期

10 由克举;;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8例[J];河南中医;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虹;;有感于针刺“得气”——王毅刚老师经验[A];重庆市针灸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荣英;李泳庭;;针刺得气在痛症中的应用[A];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针药结合论坛[C];2006年

3 邢方印;张莉;;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针刺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陈秀荣;;针刺的护理[A];河南省科普、五官、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5年

5 梁粤;皮敏;;针刺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育红;;针刺戒烟研究进展[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七届精神疾病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金钰红;金钰钧;;矩阵针刺治疗高血压病临床观察[A];中国针灸学会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8 邝伟川;;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研究[A];广东省针灸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述荣;;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刘延东;崔秋红;于桂芬;;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A];中国康复医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程莘农院士名医工作室 杨金生 王莹莹 程凯 王宏才 朱兵;三要得气至上[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 张良登;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针刺对乳腺组织影像和血流动力有影响[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刘俊岭;专家认为针灸是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头部围针治中风失语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6 ;针刺治疗肩周炎[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调卫健脑针法治失眠[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乐微;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对针刺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认知功能改善的中枢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刘西通;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腧穴配伍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詹益能;分期针刺治疗贝尔氏麻痹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晓U,

本文编号:14650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4650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f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