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星形胶质细胞 自噬 神经炎症 活性氧 出处:《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研究目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最近研究发现,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星形胶质细胞是神经系统中数量最多的胶质细胞,生理状态下,星形胶质细胞负责支持、分离、营养神经元以及构成血脑屏障和神经突触,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态、保护神经元免受氧化应激损伤具有重要作用。外周神经损伤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一方面通过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CCL7、MMP2等维持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元敏化;另一方面,由于星形胶质细胞构成的血脑屏障的破坏,导致非神经系统细胞,如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进入神经系统,从而加剧了神经炎症反应和疼痛敏化。自噬是生物学进化保守的过程,在机体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自噬与炎症免疫和氧化应激关系紧密,大量文献发现,自噬一方面参与抗原呈递以及炎症免疫的生成,另一方面自噬可以通过清除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等抑制炎症反应。自噬介导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与活化,而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受损介导多种疾病的形成。在炎症刺激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线粒体动力学改变的过程中,自噬受损影响线粒体功能恢复。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是否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以及调控机制尚待研究证实。本文拟探索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在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方法应用C57小鼠,L5脊神经结扎(SNL)构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利用Von Frey纤维针和哈格里夫斯辐射热仪分别检测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阈值变化。分别用ELISA法和免疫荧光标记8-HOG分子检测脊髓神经炎症水平和活性氧水平,Western blot、电镜、免疫荧光单标及双标、自噬流抑制试验的方法检测SNL术后脊髓自噬水平变化。分别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鞘内注射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诱导剂(Rapamycin),检测自噬水平改变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水平和脊髓神经炎、活性氧水平影响。通过细胞实验与在体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索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改变对神经炎症与活性氧水平影响的分子机制。结果1)SNL术后小鼠机械性触诱发痛和热痛觉过敏阈值降低,脊髓IL-1β、TNF-α、CCL7、MMP2以及活性氧水平升高,活性氧主要存在神经元中。2)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nl术后脊髓lc3-Ⅱ水平先增加后降低,snl3d达到峰值,snl14d恢复正常水平,而p62水平持续增加,维持至少28d。我们电镜结果显示snl3d脊髓组织中自噬小体显著增加而溶酶体很少,而snl14d脊髓组织中自噬小体很少而溶酶体较多。自噬流抑制试验显示snl14d脊髓组织自噬流受损。免疫荧光双标显示,snl3d脊髓组织中lc3-Ⅱ主要表达在神经元,而snl14d组织中p62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这一结果提示snl术后脊髓自噬流受损具有时间特异性和细胞特异性。3)虽然不论早期阶段还是晚期阶段,鞘内注射自噬抑制剂(3-ma)加重神经病理性疼痛,而鞘内注射自噬诱导剂(rapamycin)缓解疼痛,但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阶段抑制或者活化自噬对神经炎症和活性氧的影响是不同的,表现为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阶段活化自噬降低il-1β、tnf-α水平而增加ccl7、mmp2水平,抑制自噬增加il-1β、tnf-α水平,但对ccl7、mmp2水平无影响;而在疼痛晚期阶段抑制自噬增加脊髓神经炎症和活性氧水平,活化自噬降低神经炎症水平但对活性氧水平无影响。4)我们进一步研究发现nrf2至少部分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对脊髓神经元活性氧的调节,因为我们在体实验表明,晚期阶段rapamycin处理显著降低脊髓nrf2水平,细胞实验同样证明自噬活化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自噬水平,而通过抑制keap1活化nrf2则显著显著降低rapamycin处理组的活性氧水平,并且增加神经病理性疼痛阈值,但对dmso处理组疼痛阈值无影响。5)细胞实验表明抑制自噬降低il-1β、tnf-α刺激早期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ccl7、mmp2水平但增加晚期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ccl7、mmp2水平,jnk、nf-κb通路而非erk、p38通路介导了自噬抑制后晚期ccl7、mmp2水平增加,因为抑制自噬增加晚期jnk、nf-κb磷酸化水平而对erk、p38磷酸化水平无影响,抑制jnk、nf-κb而非erk、p38可以显著逆转自噬抑制引起的晚期ccl7、mmp2水平增加。结论1)snl术后脊髓自噬流受损具有时间特异性和细胞类型特异性;2)不论早期阶段还是晚期,活化自噬缓解疼痛,抑制自噬加重疼痛;3)神经病理性疼痛不同阶段活化或者抑制自噬对神经炎症以及活性氧的影响是不同的;4)nrf2通路至少部分参与星形胶质细胞自噬对脊髓神经元活性氧水平的调节;5)星形胶质细胞中,jnk、nf-κb通路而非p38、erk通路介导了自噬抑制所引起的晚期CCL7、MMP2水平的增加。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role of astrocyte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neuropathic pain .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elf - tophagocytosis of the spinal cord in the early stage of neuropathic pa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the levels of active oxygen in the spinal cord and increases the levels of ccl7 and mmp2 . Conclusion 1 ) There is time - specific and cell - specific specificity of self - tophagocytosis in spinal cord after snl operation .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凯,罗爱伦;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进展[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年02期
2 赵欣,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病因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5期
3 王景阳;;加深了解神经病理性疼痛[J];疼痛;2004年Z1期
4 张殟,李兴福;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J];甘肃科技;2005年04期
5 毛鹏;薛富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6年02期
6 闫洪彦;王波;王艳姝;田亚萍;虞雪融;黄宇光;;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型的表达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李琦;曾炳芳;王金武;;神经病理性疼痛研究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8 贺奇志;郝吉生;周黎明;邹定全;蔡璐;;地震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J];人民军医;2009年04期
9 郑卫红;杨红卫;;化疗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研究;2010年09期
10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彬;杨晓秋;刘小男;;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与疼痛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和药物[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5 丁震宇;杜成;谢晓冬;;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6 周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宁夏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疼痛诊疗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第三届浙江省疼痛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宋学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10 于生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卫红;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难题[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缺有效治疗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新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3年
4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齐芳;“帮病人缓解疼痛”[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欣茹;200家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心将建[N];健康报;2012年
6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 陈琳 黄红云 左焕琮;神经痛可采用修复治疗[N];健康报;2011年
7 王迪;神经痛药物市场有利可图[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吴志;顽固性疼痛治疗新理念[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林世才 张清ng 通讯员 陈鹏辉;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手术治疗[N];健康报;2014年
10 董国平;好定位助临床推广“三级跳”[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婷;钾通道KCNQ2/3/5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亭亭;新型强效5-HT/NE双重重摄取抑制剂阿姆西汀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金桂林;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与其调节脊髓神经胶质细胞以及TSPO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4 冯伟;MC4R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传导机制[D];青岛大学;2015年
5 赵洋;MC4R通过JNK信号通路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6 曲玉娟;TRPV4-MAPK通路在大鼠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葛彦虎;脊髓背角内质网应激介导神经病理性疼痛和脊髓伤害性环路去抑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8 夏天娇;神经病理性疼痛节律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9 许盈;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及其脊髓分子机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10 罗裕辉;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谷氨酸转运体表达变化及肉毒杆菌毒素A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冷冬梅;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四川大学;2007年
2 魏博;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调查[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鹏磊;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4 金建萍;川芎嗪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GAP-43mRNA表达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5 王志桐;2型囊泡谷氨酸转运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6 刘瑞杰;糖皮质激素受体与脊髓小胶质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许雅琼;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讨氧化苦参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润芝;中文版DN4神经病理性疼痛量表的制定与评估[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马艳;元胡止痛方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效评价及分子机理探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10 周功锐;脊髓星形胶质细胞Pannexin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75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47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