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上皮化生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DX2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评估
本文关键词: 上皮 化生 幽门 杆菌 感染 CDX2 表达 间的 关系 评估 出处:《吉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概论尽管在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取得了显着进步,胃癌(GC)仍是中国第三大常见癌症,也是全球所有癌症的第三大死亡原因。在1965年,胃癌被分为两大类:肠型胃癌和弥漫型胃癌。肠型胃癌可由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GIM),不典型增生逐渐发展而来(Correa级联学说)。胃炎是指“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胃粘膜的炎症”。因此,组织学检查是确诊的必要条件。组织学也有助于区分萎缩性和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AG)是指由于长期胃炎导致的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数量减少。固有腺体主要位于胃窦及胃体部。肠上皮化生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中可见,是胃炎和肠型胃癌的中间过渡阶段,也是目前公认的肠型胃癌的癌前病变,但是,并不是所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都会发展成胃癌,GIM进展为癌的潜在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替代。大多数GIM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在亚洲东部等国家,AG和GIM通常仅由内窥镜检查即可确诊,然而在内窥镜下活检的组织学检查在西方国家则是诊断的必要条件。虽然严重的AG和GIM的病例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确诊,但是轻度AG和GIM的诊断通常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此外,有时内镜诊断并不符合组织学诊断。尽管与GC关联的GIM的分类有多种,但是公认的还是由Jass和Filipe提出的分类法,因为它有助于不完全表型的亚型之间的鉴别。粘蛋白表达分类可鉴别完全和不完全类型,但不能能鉴别不完全类型的各种亚型。Jass和Filipe分类法是基于某些类型的细胞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被称为“粘蛋白”的物质的分泌将GIM分成三个亚型。1985年,IIa和IIb型分别更新为II和III。I型:完全化生,小肠型,其特征在于存在分泌酸性唾液酸粘蛋白和硫酸粘蛋白的杯状细胞,可观察到Paneth细胞和成熟的、非粘液分泌的吸收细胞。II型:不完全的硫酸粘蛋白阴性GIM,其特征在于存在分泌非硫酸化粘蛋白的杯状细胞,Paneth细胞通常完全缺失。III型:不完全硫酸黏蛋白阳性型肠化生,柱状粘液细胞主要分泌硫酸粘蛋白。GIM的发病率在全球各地不同。全世界人群的萎缩性胃炎和GIM的流行率分别为33.4%和25%,而广泛的GIM发生率为13%。回顾文献,GIM在亚洲的中国和土耳其,欧洲的爱尔兰和意大利,大洋洲的新西兰,非洲的埃及,美国的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是高度普遍的。尽管GIM是公认的癌前病变,GIM的病情发展监测和随访在西方国家尚未被批准。2006年美国胃肠内镜学会指南并没有统一推荐对胃部无发育不良的化生性损伤进行监测。然而,对于GIM高危患者(阳性家族史,种族背景,来自胃癌高发病率的地区的移民),建议其内窥镜检查随访(未明确具体监测时间间隔)。2012年,欧洲胃肠内镜学会提出了对所有胃窦和胃体部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GIM的患者进行一个为期3年的监测。根据流程,应用窄带成像和/或放大内镜来识别病变,随后从胃窦和胃体部各取两个活检。微小的胃窦GIM无需监测。白光内镜检查是进行多种活检以绘制化生性病变程度图的标准方法。然而,最近发表的京都全球共识会议(在日本)发表的报告建议使用图像增强内镜检查而不是常规内窥镜检查对GIM进行检查,以增加活检检出率。幽门螺杆菌是在胃中发现的革兰氏阴性,微需氧性细菌,是导致胃癌前期病变和胃癌GIM的发展的确切原因。在感染该菌的受试者中,有30%发展为GIM,仅7%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对p H小于4敏感,其定植在胃粘膜下方,胃粘膜很好地保护了其免收胃酸影响。此外,幽门螺杆菌产生大量脲酶,其将尿素代谢为氨和CO2,对胃酸起到了缓冲作用。因此,在这种感染中观察到胃酸缺乏,其有利于幽门螺杆菌的定植和增殖。幽门螺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是在没有实质性细菌侵入的情况下导致胃粘膜损伤的重要原因,其包括1.含有内肽酶活性,能降解胃粘蛋白能力的细胞外蛋白酶。2.具有细胞毒性,导致细胞内空泡形成的热不稳定蛋白。3.能使尿素代谢为氨和CO2,加重胃粘膜损伤的脲酶。氨能(i)对上皮细胞有直接的毒性,(ii)介导氢离子反向扩散间接引起组织损伤。目前有多种可用于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侵入性方法需内窥镜检查以获取粘膜用于组织学检查,快速脲酶测试或培养。而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血清学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培养不再是确诊必需。苏木精—曙红(HE)染色法的组织学检查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9-93%和87-90%。Giemsa染色,Warthin-Starry银染,Gent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显著提高了检查的特异性。在所有非侵入性检测中,UBT是最可靠的,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能达到99%和98%。尿素呼气试验是由幽门螺杆菌脲酶将摄取的C-13或C-14标记的尿素转化成CO2和氨,放射性标记的CO2经血流吸收后,在呼出的气体中被检测出。然而,该检测需要专业的设备,因此尿素呼气试验在小诊所的使用受限。与UBT相比,粪便抗原检测更经济可行,对提供的粪便标本,使用幽门螺杆菌免疫检测卡即可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即使在小型医疗机构也容易实现。该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4.1%和91.8%。该检测唯一受限的是患者需提供粪便标本。血清学可检测针对幽门螺杆菌的Ig G抗体,且价格低廉,可行性强。然而,该测试有两个局限性:首先,它不能鉴别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其次,其不能作为衡量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是否治愈的指标。血清学对于近期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79%。如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是可以在活检组织中检测到的。然而,如果在长期萎缩性胃炎中发现存在广泛的化生,且合并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可需考虑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幽门螺杆菌携带具有发展为胃癌的高风险。因此,幽门螺杆菌被幽门螺杆菌高感染,胃癌高发的国家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指定为I类致癌物,并且幽门螺杆菌感染在AG和GIM中也越来越倾向于普遍流行。除幽门螺杆菌以外,年龄增长,男性,嗜酒,吸烟,高盐摄入和胃癌家族史都是明确与GIM进展相关的因素。而鼓励从儿童时期开始多摄入蔬菜和水果可预防发展为胃癌。导致GIM的遗传因素仍然是一个谜。多种基因已被认为在粘膜分化中起作用,包括(但不限于)p53,同源盒基因(Cdx2),微卫星不稳,单克隆抗体Das-1和最近报道的SCHLAFEN基因。MSI是重复DNA序列中长度的“变异”。而正常基因组(细胞)具有“均匀长度”的短重复DNA序列,尽管在个体之间这些序列的长度存在多样性。MSI与胃化生,发育不良和胃癌相关。Shlafen(SLFN)家族是在干扰素-1的作用下,调节T细胞发育和成熟的一组蛋白质。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Schlafen家族的SLFN5亚型。最近已报道,相比于未进展为GC的正常组织中,在GIM组织中Schfln5的表达含量更高。P53(抑癌基因)调控机体多种重要功能,如DNA修复,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人类癌症(包括胃癌)中检测到p53的突变。在GIM标本中是否存在p53突变是有争议的。Das-1单克隆抗体(原7E12H12抗体,免疫球蛋白[Ig]M亚型),是针对结肠上皮蛋白(CEP)开发的,其能特异性地与结肠上皮反应,不与胃肠道的任何其它部分反应,包括胃,小肠和胰腺。在2003年,Das-1 m Ab有助于识别胃中的结肠化生表型及其与胃癌的关联。在胚胎发育中起重要作用的HOX基因,最早在黑腹果蝇中发现。人类中已经鉴定出39个HOX基因,共分成A,B,C和D4组。这些基因起的的肿瘤抑制或肿瘤促进作用取决于它们在某些器官中的异常表达。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是尾型同源盒基因家族的成员,在胃肠发育过程中参与肠上皮细胞的早期分化和维持。人CDX2定位于13q12.3-13上,最新研究表明,在转基因小鼠胃中,CDX2掌控胃癌发生引起异位小肠表型的早期事件。为明确CDX2在GIM发展中的作用,开发了两种小鼠细胞系。尽管CDX1和CDX2小鼠均表现出显著的肠化生,但是这2小鼠模型的组织学具有显著差异。同样,在人体中均可观察到CDX1和CDX2的异位表达,但是仅CDX2是肠型胃腺癌的独立因素。CDX2在人类GIM和萎缩性胃炎中的异常表达已经在文献中广泛报道,但是假说提出CDX2在胃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的是抑癌作用,而非促癌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CDX2参与胃癌发展的具体作用。有报道称幽门螺杆菌是胃粘膜中CDX2表达的致病因子之一,但是其潜在的机制尚未被明确。此外,在幽门螺杆菌根治后也观察到胃CDX2表达降低。可见,CDX2在正常或异常的肠分化中均起重要作用。虽然胃癌和胃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和GIM)在中国非常普遍,但是在这些病变中CDX2的表达罕有文献报道。目的在本研究中,目的是确定幽门螺杆菌在胃肠化生中诱导GIM中CDX2表达的作用。此外,本研究还评估了CDX2在萎缩性胃炎,GIM,发育不良和胃癌中的表达。设计,地点和研究期限62例活检在2016年8月至2017年1月内镜检查中取得,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长春,中国)获得,被列为进一步研究对象。患者与方法本研究纳入32例GIM和萎缩性胃炎,发育不良和胃癌各10例,且该研究通过我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从电子病历中提取相关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和病理报告。将活检标本置于含有10%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蜡包埋,5μm连续切片后固定在载玻片上。载玻片用HE染色,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并由资深病理学专家阅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价CDX2表达,在微波炉中用0.01mol/L EDRA,p H9.0中处理载玻片3分钟来进行抗原修复。使用CDX2(克隆EP125;ZSGB Biotechnology Co.,Beijing,China)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连续变量(特征)的描述性统计被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小值和最大值。此外,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来分析所收集的数据。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结果大多数标本(85.5%)CDX2染色阳性。在研究的62名患者中,37例是男性,25例是女性。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9±11.2岁。CDX2表达阳性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s.d.:11.3;范围:38-87),包括86.5%的男性(32/37),84.0%的女性(21/25)。53例CDX2阳性患者中有27例低于59岁,26例为59岁或59岁以上。年龄和性别与CDX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G,发育异常和癌症组,每组各10例患者。每组各8例CDX2染色阳性。在四组中,CDX2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714)。在GIM中CDX2阳性表达率高(90.6%)。平均年龄为53岁(s.d.:8.7;范围:38-70)。大多数是男性(17/29),部分女性(12/29)。虽然男性患者例数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在35.85%(19/53)的CDX2染色阳性标本中幽门螺杆菌阳性,包括8例GIM,5例AG,3例发育不良和3例胃癌。然而,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对于诱导CDX2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P=0.14)。在29例GIM CDX2阳性标本中仅有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P=1.0)。结论本文研究了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系的CDX2的表达,以及年龄,性别和CDX2的关系。研究表明,首先CDX2在GIM高表达,达90.6%。同时,CDX2在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和胃癌中均显著高表达,提示了CDX2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GIM中幽门螺杆菌发病率较低。综上,本研究提示CDX2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均高表达,CDX2可能是个致癌基因。年龄、性别、幽门螺杆菌感染和CDX2表达无显著关系。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肠上皮分化,以及进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比如环境和基因,以期发现引起胃癌的高危因素。
[Abstract]:In spite of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echniques , gastric cancer ( GC ) remains the third largest common cancer in China and is the third leading cause of death for all cancers in the world . A three - year monitoring of gastric mucosal injury is proposed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Gastroenterology .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 it is necessary to use narrow - band imaging and / or magnifying endoscopy to identify lesions , and then two biopsies are taken from gastric antrum and stomach . In addition to Helicobacter pylori , the expression of Schfln5 is higher in GIM tissue . In this study , the expression of CDX2 in gastric cancer was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 The expression of CDX2 in gastric cancer and adjacent tissu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 P = 0 . 14 )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2;R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小玲;;中老年体检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析及群体阳性预估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年02期
2 丁建明,张秋丽;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0例疗效观察[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0年01期
3 史继波;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07期
4 薛玉兰;三联四味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炎139例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4年15期
5 张俊桥;;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0年07期
6 杜志刚;;幽门螺杆菌阳性180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年07期
7 黄涛;;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年09期
8 吕大夫;;体检时发现胃部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应该治疗?[J];药物与人;2010年10期
9 杨振领;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J];吉林中医药;2004年09期
10 张群肖;;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三平;李彩丽;侯晓华;;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根治18个月追踪[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2 孙秋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56例疗效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裴仁治;李双月;马俊霞;张丕胜;刘旭辉;杜小红;李小平;陈冬;沙科娅;陈列光;曹俊杰;陈颖;;幽门螺杆菌阳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细胞凋亡的研究[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周毅;刘红华;;中西医结合与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疗效对比[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天望;汪琪;;胃复春联合西药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脾虚兼热型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易屏;李国成;刘胜洪;;幽门螺杆菌阳性与阴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粘膜中热休克蛋白72的免疫电镜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7 涂庭义;;短程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上册)[C];2007年
8 施杰民;李伟平;;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分析[A];2007年浙江省消化系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9 胡伏莲;;关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临床疾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文忠;;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对象的若干问题[A];第九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专题报告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梨平;幽门螺杆菌[N];大众卫生报;2008年
2 袭文军 刘晓峰;76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析[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3 吴东方 郝建宇;三联疗法灭幽门螺杆菌[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武汉同济医院消化内科教授 刘南植;感染幽门螺杆菌不一定要治疗[N];健康报;2008年
5 王长洪;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辨证治疗[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6 李益农;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研究新结论[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7 特约专家:武汉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消化科 教授 侯晓华 撰稿 熊汉华;认识幽门螺杆菌[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孙为立邋特约记者 刘宁春;家长别给宝宝吹凉食物[N];健康时报;2008年
9 江春;左氧氟沙星也能根除幽门螺杆菌[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邵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 伍新华;口腔异味 小心幽门螺杆菌“作怪”[N];大众卫生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文能;幽门螺杆菌对miR-221和miR-222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力调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Muhammad Tayyab Hamid Malik;肠上皮化生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CDX2的表达之间的关系评估[D];吉林大学;2017年
3 于晗;幽门螺杆菌抑制PDCD4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4 张孝林;幽门螺杆菌HspA和UreB在蚕蛹中的表达及表达产物免疫活性的鉴定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刘有恃;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性及其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斌;苯并(a)芘对幽门螺杆菌CagA的影响及对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2 吕杨;幽门螺杆菌口腔唾液测试板的临床实用价值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月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及中药复方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孙取念;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同源性关系的实验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5 陈鸿程;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就诊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调查[D];遵义医学院;2016年
6 乔静;近20年国内外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变化特点的Meta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温涛;抗幽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盘锦地区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8 张帅庆;幽门螺杆菌感染对NUCB2/nesfatin-1表达的影响[D];青岛大学;2016年
9 任秀艳;三种方案初始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D];天津医科大学;2016年
10 秦凯凯;Toll样受体2、4、5在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及胃溃疡中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42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54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