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EOB-DTPA增强MRI T1 mapping评价肝脏功能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本文选题:肝功能 切入点:钆塞酸二钠 出处:《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第一部分动物实验第一节Gd-EOB-DTPA增强MRI T1 mapping评价兔肝纤维化模型肝功能的实验研究目的:研究Gd-EOB-DTPA增强MRI T1mapping评价兔肝纤维化模型肝功能的价值。方法:广西医科大学实验中心提供的家兔80只,雌雄不限,体重2-3kg,年龄4-6个月。家兔饲养在层叠式不锈钢丝笼中。实验组兔腹腔注射40%的CCl4橄榄油溶液(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剂量0.1ml/kg,前四周每周注射一次,四周以后每周注射两次。99%的分析乙醇(重庆川东化工有限公司)稀释成5%酒精溶液作为唯一饮水;对照组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周一次,剂量0.1ml/kg,饮用纯净水。分别于建模第6、8、10、12、14周取动物麻醉后行吲哚菁绿滞留实验,24小时后行MRI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扫描结束后,经兔耳缘静脉注入空气将其处死,剖腹观察肝脏情况,并取大小约1.5mm3肝脏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取材部位尽量与图像后处理时选取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一致。动物麻醉首先给予肌肉注射10mg地西泮+0.5mg阿托品,麻醉后的动物在耳缘静脉穿刺前半小时给予戊巴比妥钠(重庆博艺化学试剂厂)麻醉,戊巴比妥钠粉剂溶于0.9%生理盐水,配成3%的戊巴比妥钠溶液,20mg/kg腹腔注射,实验中动物如果有清醒的迹象,重复注射20mg/kg的戊巴比妥钠。吲哚菁绿滞留实验采用DDG 300K肝功能分析仪(日本广电工业株式协会),取适量的注射用吲哚菁绿(丹东医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5mg/支)溶于无菌盐水,配成2.5mg/ml的吲哚菁绿溶液,配置好的溶液仅限当时使用,麻醉好的动物侧卧,小腿剃毛后,将感光探头夹在皮肤薄且肌肉较丰富处,21G静脉留置针家兔耳缘穿刺置管成功后,经静脉管注射稀释好的吲哚菁绿溶液,总量0.5mg/kg,3秒钟内注射完成,DDG数据分析软件自动处理和分析数据并给出报告,计算吲哚菁绿15min的滞留率ICG R15。MR扫描采用Siemens Verio 3.0T MRI成像系统,16通道相控阵线圈,耳缘静脉注射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浓度为0.25mol/l,总量0.025mmol/kg(0.1ml/kg),速率0.2ml/s,注射完成后以相同速率注射相同量生理盐水冲管。分别在增强前、增强后5min、10min和20min行T1 Mapping序列扫描,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4.8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1.4ms,扫描野(field of view,FOV)101X140mm,扫描矩阵59X128mm,层厚2mm,并行采集因子p=2,用T1-vibe抑脂序列两个不同反转角(5°和15°)扫描得到T1 mapping图像。扫描所得的图像传到西门子Syngo工作站测量肝脏T1弛豫时间,在T1 mapping图像上选取面积为0.5cm2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分别选取3个ROI测量,取平均值作为该肝段的T1弛豫时间值,根据测量结果计算T1弛豫时间减少率={(增强前T1弛豫时间—增强后T1弛豫时间)/增强前T1弛豫时间}X100%。病理学检查将取材标本置入100%的甲醛(重庆博艺化学试剂厂)和生理盐水稀释成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h,常规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肝小叶细胞变化和纤维化进展情况。并参照Yang等[46]报道的肝纤维化分期标准进行分期。S0期:无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含量正常,无纤维化。S1期: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轻度增生,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于窦周和小叶内纤维化。S2期:汇管区内成纤维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呈较短的条状向小叶内延伸,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小叶结构保留。S3期:汇管区内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胶原纤维明显向小叶内延伸,形成纤维隔,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S4期:早期肝硬化。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所有测量资料都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肝脏各段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比较组间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P肝脏T1弛豫时间和吲哚菁绿滞留率R15(自变量)的关系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动物成模数量:共34只动物成模并完成了全部实验,其中对照组5只,实验组29只,实验组按照肝脏纤维化程度不同,S1共7只,S2共7只,S3共8只,S4共7只。实验动物共80只,动物死亡情况分为:造模前饲养一周自然死亡4/80只(死亡率5%),造模中死亡29/76只(死亡率38.2%),预实验使用了8只动物,正式实验死亡5/39只(死亡率12.8%)。肝脏T1弛豫时间在增强后明显减少,随着时间延长,又逐渐有所升高(图2)。肝脏T1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减少率改变:各组动物肝脏T1弛豫时间在增强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2.5min、5min、10min、2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两两比较,从2.5min开始,差异有意义的组数逐渐增多,20min时除了S1和S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T1弛豫时间减少率在20min时除了S1和S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20min肝脏T1弛豫时间和吲哚菁绿滞留率ICG R15的相关性:T1弛豫时间和ICG R15两者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608(p=0.001,t=3.309)。残差柱状分布图符合正态分布。增强后20min肝脏T1弛豫时间减少率和ICG R15的相关性:肝脏T1弛豫时间减少率和ICG R15两者显著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739(p=0.000,t=-5.592)。残差柱状分布图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结论:1、不同肝纤维化组家兔肝脏的Gd-EOB-DTPA增强曲线表现不同。2、Gd-EOB-DTPA增强后20分钟肝脏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与吲哚菁绿15分钟滞留率具有相关性。3、Gd-EOB-DTPA增强后延迟20分钟T1 mapping能有效评价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功能。第二节Gd-EOB-DTPA增强MRI延迟10分钟和20分钟T1mapping评价兔肝纤维化模型肝功能的价值目的:对比研究肝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T1 mapping延迟10分钟和20分钟T1弛豫时间评价肝脏功能的价值。方法:同“动物实验第一节”结果:共34只动物成模并完成了全部实验,其中对照组(S0期)共5只,实验组29只,实验组按照肝脏纤维化程度不同,S1期共7只,S2期共7只,S3期共8只,S4期共7只(表1)。根据病理结果将实验组分成两组:轻度纤维化组(S1和S2)14例和重度纤维化组(S3和S4)(15例)。实验动物共80只,动物死亡情况分为:造模前饲养一周自然死亡4/80只(死亡率5%),造模中死亡29/76只(死亡率38.2%),预实验使用了8只动物,正式实验死亡5/39只(死亡率12.8%)。肝脏T1弛豫时间在Gd-EOB-DTPA增强后10min以及20min各组均有减少,正常组和轻度纤维化组可见明显减少,而重度纤维化组减少不明显。增强前各组肝脏T1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10min、20min 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各组T1弛豫时间(以及T1弛豫时间减少率)在10min和20min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强后10min、20min肝脏T1弛豫时间均和吲哚菁绿15min滞留实验ICG R15显著正相关,增强后10min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R=0.493,修正后的R2=0.214(p=0.008,t=2.887),增强后20min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08,修正后的R2=0.345(p=0.001,t=3.309)。增强后10min、20min肝脏T1弛豫时间减少率和ICG R15显著负相关,增强后10min的Pearson相关系数0.636,修正后的R2=0.381(p=0.000,t=-4.200)(图6a);增强后20min的Pearson相关系数0.739,修正后的R2=0.529(p=0.000,t=-5.592)。结论:对比Gd-EOB-DTPA增强后延迟10分钟和20分钟T1 mapping评价家兔肝纤维化模型的肝脏功能结果显示,延迟10分钟也能作为肝脏功能诊断的指标,达到定性和定量诊断的目的。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第一节Gd-EOB-DTPA增强MRI T1mapping在肝脏各段肝功能评价中的价值研究目的:研究肝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I T1 mapping对肝脏各段肝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做了Gd-EOB-DTPA增强的患者,本研究经过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在增强扫描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标准:(1)需要进行上腹部MRI增强扫描的成年患者;(2)MRI扫描前4周没有接受过射频治疗、化疗或者肿瘤栓塞治疗;(3)MRI扫描前、后一周内有体检以及临床生化检查能进行Child-Pugh分级;(4)没有胆道疾病导致的弥漫性肝脏病变,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5)如果肝脏有局灶性病变,病变范围小于一个肝段;(6)没有MRI扫描和增强的禁忌症(例如:肝肾功能异常、植入不兼容设备如心脏起搏器等、幽闭恐惧症、孕妇及哺乳期女性)。共收集到符合要求的病例103例,其中男72例,女31例,年龄18~84岁(平均50.7±14.0岁)根据临床资料行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四组:肝功能正常组(normal liver function,NLF)38例,其他有慢性肝炎或者肝功能异常的分为Child-Pugh A(liver cirrhosis with Child-Pugh A,LCA)组33例,Child-Pugh B(liver cirrhosis with Child-Pugh B,LCB)组21例,Child-Pugh C(liver cirrhosis with Child-Pugh B,LCB)组11例。Child-Pugh分级标准(表1):Child-Pugh A:5-6分;Child-Pugh B:7-9分;Child-Pugh C:10-15分MRI扫描:检查时运用腹带以减少呼吸干扰。扫描范围从膈顶至双肾下极,包及整个肝脏。MR扫描采用Siemens Verio 3.0T MRI成像系统,16通道相控阵线圈,肘前静脉注射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浓度为0.25mol/l,总量0.025mmol/kg(0.1ml/kg),速率2ml/s,注射完成后以相同速率注射20ml生理盐水冲管。分别在增强前、增强后5min、10min和20min行T1 Mapping序列扫描,重复时间(repetition time,TR)4.8ms,回波时间(echo time,TE)1.4ms,扫描野(field of view,FOV)273X380mm,扫描矩阵161X320mm,层厚3mm,并行采集因子p=2,用T1-vibe抑脂序列两个不同反转角(5°和15°)扫描得到T1 mapping图像,图像传到西门子Syngo工作站测量肝脏T1弛豫时间,并计算T1弛豫时间减少率={(增强前T1弛豫时间-增强后T1弛豫时间)/增强前T1弛豫时间}X100%。扫描完成后所有图像传到西门子Syngo工作站,分别测量肝脏各段的T1弛豫时间,在T1 mapping图像上选取面积为2.5cm2的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肝脏S1段选取一个ROI测量,其他肝段从肝脏边缘到肝门区分别选取3个ROI测量,取平均值作为该肝段的T1弛豫时间值。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所有测量资料都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肝脏各段T1弛豫时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比较组间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B组和LCC组最佳诊断值的选取以及诊断价值分析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分析,95%的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患者在Gd-EOB-DTPA增强前后各肝段T1弛豫时间曲线:NLF组和LCA组从增强后5min开始一直到增强后20min,各肝段T1弛豫时间逐渐降低,到20min时各肝段之间的T1弛豫时间差异较小。LCB组增强后各肝段的T1弛豫时间在5min到20min差异不大,增强后20min各肝段T1弛豫时间差异较NLF组和LCA组增大。LCC组增强后各肝段的T1弛豫时间在5min最低,10min和20min又逐渐升高,且各肝段之间的差异在各组中最大。各组患者在Gd-EOB-DTPA增强前后各肝段的T1弛豫时间差异,平扫时各组T1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5min开始有部分肝段T1弛豫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到10min以后各段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增强后10min LCC组各段和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组部分肝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20min,LCC组全部肝段和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B组和NLF组以及L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肝段增多,但仍有部分肝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1弛豫时间对LCB组的诊断价值,其中S6段的最高(AUC=0.904),S2段最低(AUC=0.654),采用T1弛豫时间来诊断的敏感性普遍高于特异性,其中S6和S8段的敏感性都达到了100%,特异性最高的是S5段,为83.6%。T1弛豫时间减少率对LCB组的诊断价值,其中S7段最高(AUC=0.904),S2段诊断最低(AUC=0.709),采用T1弛豫时间减少率来诊断的特异性普遍高于敏感性,其中S1和S6段的敏感性都达到了100%,特异性最高的是S7段,为98.6%。T1弛豫时间对LCC组的诊断价值,所有肝段的AUC都大于0.842。T1弛豫时间减少率对LCC组的诊断价值,所有肝段的AUC都大于0.887。结论:1、肝脏各段的T1弛豫时间在Gd-DOB-DTPA增强前后均有差异。2、对于LCB患者来说,T1弛豫时间在肝脏各段的诊断价值差异较大,S6和S7段的诊断价值最高,S2段最低。T1弛豫时间减少率的诊断价值总体较T1弛豫时间要高。3、对于LCC患者,T1弛豫时间和弛豫时间减少率都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考虑到临床诊断的便利性,T1弛豫时间测量更适合临床应用。第二节对比研究Gd-EOB-DTPA增强MRI延迟10分钟和20分钟T1 mapping临床评价肝功能的价值目的:对比研究Gd-EOB-DTPA增强MRI T1 mapping扫描延迟10分钟和20分钟肝胆期评价肝功能的价值。方法:同“临床研究第一节”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软件包分析。测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的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之间的差异采用多组数据的方差分析。不同时间点的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对肝功能评价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根据95%可信区间计算得出,最佳诊断值(cut-off)由约登指数(Youden-Index)计算得到:敏感性+特异性-1。结果:不同肝功能各组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在Gd-EOB-DTPA增强前肝脏T1弛豫时间随着肝功能下降略有增加,增强后10min以及20min,实验各组T1弛豫时间均有减少,其中NLF组和LCA组可见明显减少,而LCB组和LCC组减少不明显。增强后10min和20min 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在各组的统计学差异:增强前各组肝脏T1弛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10min、20min 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在NLF组和LCA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各组T1弛豫时间以及T1弛豫时间减少率在10min和20min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10min和20min T1 mapping对肝功能评价的诊断效能:ROC曲线分析分别计算增强后10min和20min T1弛豫时间以及T1弛豫时间减少率评价肝脏功能的曲线下面积、最佳诊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强后10min和20min T1弛豫时间和T1弛豫时间减少率都对LCB以及LCC组肝功能评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但是对区别NLF组和LCA组患者的诊断效能较低。结论:1、平扫T1弛豫时间无法有效评价肝脏功能。2、Gd-EOB-DTPA增强后延迟10min的T1 mapping图像也能有效评价临床肝脏功能,其诊断效能和延迟20min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445.2;R57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崇道;Zn-DTPA的慢性释放植入给药[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0年02期
2 赵兴成,吴德昌;DTPA的毒性与促排应用[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0年04期
3 符文琛;;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诱发人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J];铁道劳动卫生通讯;1980年03期
4 王崇道;;络合剂疗效与首次注射DTPA时间的依赖关系[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1年01期
5 Dudley RE;武在炎;;DTPA自猎狗呼吸道的吸收[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1年02期
6 王国权 ,高鑫岑 ,张仲仁 ,袁志强 ,王作发;ZnNa_3-DTPA加速排出人体内钚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1982年05期
7 袁志强,孙金锴,吴德昌;关于DTPA临床应用的几个问题[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分册);1982年02期
8 Stradling.GN;苏鲁;;Zn-DTPA对仓鼠吸入硝酸钚的促排[J];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04期
9 张晖;常规使用Gd-DTPA行脑MRI的临床经验[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1年05期
10 ;Preparation, Radiolabelling and Biodistribution Study of ~(177)Lu-DTPA-G3[J];Annual Report of China Institute of Atomic Energy;2011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雯希;顾费晨;陈昌云;陆国飞;张长丽;;钆_(DTPA@N-羧甲基壳聚糖)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Effects of Molecular Polymer 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s with Gd-DTPA on Imaging of Rabbits[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李华玲;;Gd-DTPA行脑CTA检查的技术探讨[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4 李华玲;;Gd-DTPA行脑CTA的临床研究[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交流大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诊断与研究学习班论文集[C];2007年
5 敬兴果;古赛;李建国;;核素~(99m)Tc-DTPA液体胃排空测定法的临床价值探讨[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许方;婧伟;韩鸿宾;;3T场强下运用3D MP-RAGE序列进行Gd-DTPA的定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薛建军;杨爱民;高蕊;冉宏德;程虎;;~(99)Tc~m-DTP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在移植肾供体中的应用价值[A];第四届全国中青年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程兵;丁献敏;杜晓光;;~(99)Tc~m-DTPA肾图半排时间正常值测定[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9 丁竹红;尹大强;吴熙;胡忻;;DTPA对污染土壤的柱淋洗及其对金属元素形态的效应[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0 戴光复;金月英;寇明英;苑淑渝;张良安;;~(99m)Tc-MIBI和~(99m)Tc-DTPA细胞水平的分布的实验研究[A];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志城;喷替酸钙三钠和喷替酸锌三钠注射液[N];医药经济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解朋;以~(99m)Tc-DTPA双血浆法为参考标准研究关于CKD-EPI方程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几个问题[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周智鹏;Gd-EOB-DTPA增强MRI T1 mapping评价肝脏功能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3 张定娃;DTPA酰肼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水溶性顺磁金属配合物作为潜在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孟滔;家兔行肝胆特异性对比剂Gd-EOB-DTPA增强MR成像的初步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吴元魁;HSA-(Gd-DTPA)_(18-19)的合成及其在MR淋巴造影的应用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炜;GD-EOB-DTPA增强MRI对肝癌患者TACE-RFA术后疗效评估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2 刘宝;DTPA对三元复合驱除垢性能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葛平菊;新型骨靶向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丁婷婷;土壤各形态锌对DTPA-Zn的贡献量及土壤供锌能力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谭桂珍;EDTA、DTPA硝基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6 崔美玲;Gd-EOB-DTPA增强MRI肝胆期延迟时间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7 钱姿桦;Gd-EOB-DTPA增强磁共振对胰腺癌肝转移诊断效果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8 顾炳;基于淋巴转移肿瘤影像诊断用叶酸—聚乙二醇—二乙三氨五醋酸衍生物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孙鸣镝;AB-DTPA浸提土壤多元素的适用性分析及其测定四种土壤污染元素环境质量标准初探[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10 胡丹飞;新型促排剂WSC-DTPA纳米粒对内污染铀促排和防护作用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04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60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