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研究
本文关键词: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5年
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研究
陈正
【摘要】:[研究背景]癌症正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第一死因。预计2020年我国经确诊的癌症现患病例将达三千万,新发病例一千五百万,死亡病例一千万,癌症严重危害劳动人口健康,也是国内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我国每年政府财政支出达数百亿元。然而目前为止,癌症的治疗无论是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还是新兴的生物靶向治疗疗效均不确切,患者生存周期及生活质量未有明显提高,晚期癌症的治疗效果更是不尽人意。目前亟需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技术和有效方法。人类将磁场应用于健康领域历史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西汉时代就有用磁石治病的记载;公元前200年希腊科学家发现了磁体具有镇痛的特性;西门子公司于1983年在德国成功安装了医用领域内全世界首套磁共振成像(MRI)系统;1995年世界生物磁场治疗协会和磁场治疗研究院创建于英国;1996年全世界首届磁场治疗会议在英国举办;本世纪初,难治性骨折的磁场疗法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正式许可。诸多实验报道均提示低频磁场(Low-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LF-MF)有较强的抑制癌细胞及杀灭癌细胞的作用,并还具有更广泛的生物学效应。有研究者应用低频磁场(强度为0.12特斯拉、频率为0.8赫兹)作用于自然杀伤细胞(NK),观察到一周内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前明显增强,表明低频磁场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另有研究发现成骨细胞的增殖速度在低频磁场 (强度为4豪特斯拉)环境下可得到迅速提升;最近有学者将S-180肉瘤细胞株种于白鼠体内,之后将荷瘤白鼠平均分为磁疗组及对照组,结果发现暴磁后白鼠体内肉瘤组织重量较未暴磁组明显减轻(P0.05),暴磁后白鼠体内肉瘤细胞大量凋亡,提示低频磁场可通过提高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加自组织系统的有序性,从而产生显著的抗癌作用。然而迄今为止,应用低频磁场进行抗癌治疗的研究绝大多数为基础性研究,系统性的临床研究罕见,尽管偶有个别散在报道,但各自报道的治疗结果相差甚远,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信息也非常有限。低频旋转磁场生物治疗系统是山东超瑞施公司偶然发现的低频磁场对癌症患者有治疗作用,并在对国内外大量相关实验资料进行分析后,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等国内生物医学及磁学专家指导下研发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并通过动物学实验得到验证。其技术采用一定强度和频率的低频磁场作用于人体,通过调控直接作用部位、系统旋转速率和作用时间,利用电磁生物学效应的阈临界效应、窗口效应、矢量效应、滞后效应、累积效应等方式,达到加快癌细胞凋亡的目的。2012年,“低频旋转磁场治疗系统的研发”课题正式列入“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近期带领研究团队于南京大学医学院成功完成了体外细胞实验和动物肿瘤模型实验,研究发现低频磁场能够有选择性的抑制癌细胞的倍增,同时免疫细胞的增殖速度得到大幅提升,结果表明磁疗组生存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团队对低频磁场参数进行了实际测量,实现了实时动态剂量控制,为提高低频磁场的治疗水平奠定了基础。目前低频磁场治疗系统的动物学安全性验证已于第三军医大电磁辐射医学防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实验结果确认了该系统既定参数的安全性。上述结果表明,低频磁场治疗给癌症患者带来了希望。目前迫切需要系统性临床研究,以评价应用低频磁场治疗癌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低频磁场治疗能够获得更多的临床证据,以便其尽快投入应用,服务于人类健康。[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特定参数低频磁场治疗不适合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抗癌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低频磁场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改善,分析影响生存的预后因素,为低频磁场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临床依据,以便其尽快投入应用,从而创建一种新的、有效的抗癌治疗模式。[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本研究选取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肿瘤中心在2009年3月至2013年2月期间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的晚期癌症患者共257例为研究对象。2.治疗组的分配131例患者纳入低频磁场治疗组:给予患者低频磁场治疗,同时给予最佳支持治疗,直至患者死亡或要求退出研究。12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只给予患者最佳支持治疗,直至患者死亡或要求退出研究。3.低频磁场治疗组研究方案本研究采用山东超瑞施公司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都有为等国内生物医学及磁学专家指导下研究开发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产品:ZCX-Ⅱ型低频旋转磁场生物治疗系统(发明专利号:ZL200820025132.X;国家食药监总局检验编号:2006021522)。该系统的低频磁场源使用钕铁硼(NdFeB)永恒磁性物质,磁场强度范围介于0.38特斯拉至0.42特斯拉,旋转磁场的转速参数可根据治疗需要设定于300转/分至600转/分之间。131例低频磁场治疗组患者由该治疗系统治疗,治疗部位为肿瘤原发灶,以及转移部位。患者治疗2h/次,1次/天,共30至60天,平均治疗42天(次),治疗参数:磁场强度0.4特斯拉,转速400转/分。患者开始低频磁场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分别记录KPS评分和QOL评分,据其治疗前和治疗后KPS评分及QOL评分变化情况判定疗效,标准如下:QOL或KPS变化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变化率≥70%:临床显效;40%≤变化率70%:临床有效;变化率40%则无效,如两项评分的变化率不一致,则以评级低者为最终结果。临床显效+临床有效=临床获益。低频磁场治疗期间需观察记录受试者可能出现的各个系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并及时给予治疗,观察其精神状态及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处理、详细记录。按照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NCI-CTC 3.0对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可能发生的与低频磁场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进行分级评定。4.随访与统计学方法随访时间截止于2014年11月20日,全组中位随访时间11个月,全组随访1至39个月。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生存差异,采用Cox多因素分析判断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第一部分低频磁场治疗组131例患者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与疗效评价:本组肺癌30例,胃癌21例,肝癌19例,食管癌18例,大肠癌17例,乳腺癌26例;男性75例,女性56例。患者经低频磁场治疗后临床显效24例,临床有效56例,临床获益(显效+有效)80例,无效51例,临床获益率61.1%(80/131)。患者治疗前KPS评分、QOL评分、原发癌症部位及总治疗次数与临床获益率呈显著性相关(P值分别为0.016、0.005、0.003和0.026)。2.生存结果:低频磁场治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7个月(95%CI:8.269-11.131个月),本组死亡107例,存活24例,其1年、2年生存率为38.0%、8.3%。3.预后单因素分析:低频磁场治疗组患者治疗前KPS评分、QOL评分、原发癌症部位及治疗次数与其生存时间呈显著性相关(P值分别为0.000、0.037、0.027和0.016)。4.预后多因素分析:低频磁场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为影响其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0.470,P=0.001)。5.安全性分析:1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低频磁场治疗,治疗中及治疗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未出现治疗相关性死亡。13例(9.9%)患者有疲倦、治疗位置皮肤轻度隐痛或钝痛不适感;16例(12.2%)发生Ⅰ度白细胞降低,5例(3.8%)发生Ⅱ度白细胞降低,无Ⅲ度/Ⅳ度造血细胞抑制情况发生;10例(7.6%)治疗期间心率加快4至10次/分;7例(5.3%)体温上升0.5-1.0摄氏度。第二部分全组257例患者研究结果1.临床特征:全组肺癌58例,胃癌42例,肝癌39例,食管癌37例,大肠癌33例,乳腺癌48例;男性149例,女性108例;中位年龄62岁(27至84岁)。低频磁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KPS评分、QOL评分、以往治疗方法、原发癌症部位及转移灶数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两组均衡可比。2.全组生存结果:全组257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9.1个月(95%CI:8.294-9.906个月),全组死亡216例,存活41例,其1年、2年、3年生存率为34.3%、6.8%和2.7%。3.低频磁场治疗组与对照组生存分析:低频磁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9.7个月)较对照组(8.6个月)延长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4.全组预后单因素分析:患者KPS评分、QOL评分、原发癌症部位及是否行低频磁场治疗与其生存时问呈显著性相关(P值分别为0.000、0.006、0.020和0.028)。5.全组预后多因素分析:患者KPS评分、是否行低频磁场治疗为影响其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值为0.484、0.713,P值为0.000、0.014)。[结论]1、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治疗相关性死亡者。2、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KPS评分及QOL评分,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3、与最佳支持治疗相比,低频磁场治疗可延长晚期癌症患者总生存时间,低频磁场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9.7个月)较对照组(8.6个月)延长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4、全组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晚期癌症患者的KPS评分、QOL评分、原发癌症部位及是否行低频磁场治疗与其生存时间呈显著性相关。5、全组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晚期癌症患者的KPS评分,以及是否行低频磁场治疗为影响其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研究意义及展望]2012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低频旋转磁场治疗系统的研发”正式获批,本研究为该项目的一部分,取得了初步肯定的成果。本研究表明低频磁场治疗作为一种费用低廉的新治疗方法,治疗晚期癌症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此类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尚属首例,为癌症的治疗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视野,该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研究单位合作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已于近期启动,旨在探讨低频磁场治疗对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价值。我们希望该研究领域在未来能取得更大进步、更多成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万松;磁场治疗肿瘤的应用与评述[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0年04期
2 卑伟慧;曹毅;;电磁辐射的生物学效应[J];辐射防护通讯;2007年03期
3 张沪生;;超低频脉冲-半梯度磁场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2年01期
4 张小云,张晓鄂;恒定强磁场对Hela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J];科学通报;1989年24期
5 杨逢瑜;磁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J];生物磁学;2004年01期
6 王晓杰,胡大为,张秀芹,刘耀敏,马立辉,敖亚洲,张海峰;脉冲强磁场对小鼠H22肝癌杀伤作用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年10期
7 饶耀剑,许涛,刘慧娟,程杰,夏仁云;电磁场对骨肉瘤MG63细胞系化疗的增敏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年05期
8 柳霞,孙诚,仰劲松,蒋薇薇;强磁场对小鼠S180肿瘤影响的实验研究[J];空军总医院学报;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恩节;秦炎福;官邦贵;;浅议物理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李旸;逯贵祯;;手机辐射生物效应的探讨[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胡丽芳;骞爱荣;杨鹏飞;张维;谢丽;商澎;;中等强度静磁场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韩泽民,李德伦,薛振恂;恒磁场诱导联合平阳霉素化疗对人舌癌细胞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5 米彦;李成祥;姚陈果;梁可道;廖瑞金;孙才新;;肿瘤治疗用陡脉冲磁场发生器的研制[J];高电压技术;2009年09期
6 马玲娟;赵晓梅;府伟灵;张彦文;;电磁辐射对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7 黄春明,叶晖,林家瑞;极低频磁场的生物效应及其治癌机理的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7年06期
8 程小兰;胡军武;;电磁辐射的污染与防护[J];放射学实践;2014年06期
9 米彦;储贻道;谭冲;张晏源;姚陈果;李成祥;;毫秒脉冲磁场作用下细胞内带电粒子的受力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5年04期
10 徐铮,修贺明,李彬,朱严冰,倪海英;高强磁场对榄香烯抗癌作用的协同效应[J];北京军区医药;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博;童创明;;电磁水电磁场对人体作用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电磁流变液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程序册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韩俊庆;姚健;丁晓;张吴;王宏;;稳恒磁场旋转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研究(附32例临床资料分析)[A];肿瘤病因学研究与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芳;磁场对不同细胞的生物效应与磁场增强抗癌药物杀伤不同肿瘤细胞的机制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飞;恒磁场对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3 刘利萍;氟尿嘧啶磁性丝素/壳聚糖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4 佟倜;高压芒刺静电场辅助治疗小鼠Lewis肺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熊兰;陡脉冲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D];重庆大学;2004年
6 仇丽鸿;静磁场对大鼠成骨细胞及其牙周炎组织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张伟;低频交变磁场对肺癌化疗增敏效应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8 陈红;活性污泥合成PHAs的饥饿丰盛模式耦合磁场作用机理[D];浙江大学;2008年
9 晁旭;载阿霉素GoldMag金磁复合微粒用于肝癌靶向治疗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陈宏巍;基于有限差分法的非对称共面波导及其弯曲结构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玲;手机辐射对鸡胚心血管发育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红娟;手机微波辐射对鸡胚皮肤发育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3 王德军;两种磁处理技术对杉木种子发芽及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效应[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崔丽娜;磁种絮凝—磁场分离法处理猪场养殖废水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王蕴华;磁场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量效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靳宗达;低强度微波辐射对γ射线和盐酸阿霉素致造血系统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D];苏州大学;2011年
7 卢杏生;极低频率电磁场对肝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王乐乐;微磁场条件下微氧活性污泥特性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浩;半乳糖配体修饰的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商桂敏;磁场作用下南方红豆杉细胞生长和次级代谢表达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恩罴,钟强荣,孙振权,李楚玉,陈旦洋,叶燕丽,蔡海英;血卟啉衍生物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研究[J];癌症;1992年01期
2 吴明忠,赵振声;磁场和磁性材料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8年04期
3 赵文春,赵治华,马伟明,胡安;基于综合补偿的磁场发生器的研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4 邓桦;电磁辐射和微波的生物学效应[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2002年04期
5 张小云,刘栋,张晓鄂,陈英,张裕恒,胡希伟,毛向雷,王万超,谢雅莉;磁场对细胞生长分裂的影响及其机制的探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2期
6 华子安;磁化溶液对酵母细胞生长代谢的影响[J];生物学杂志;1997年06期
7 张红锋,陈树德,王耀发,陈家森;脉冲电场对真皮成纤维细胞生长和膜流动性的影响[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8年02期
8 洪蓉,刘赟,喻云梅,胡柯,翁恩琪;极低频电磁场对雄性小鼠生殖的影响[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年05期
9 黄仕龙;陈安民;郭风劲;李新志;罗正强;张衣北;;正弦波电磁场对鼠骨骺干细胞分化的生物学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2期
10 张晓军;张建保;文峻;屈学民;;极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李艳;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J];护理研究;2005年10期
2 熊林楷;熊墨年;;浅谈晚期癌症姑息治疗的几个原则[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年06期
3 安海英;孙敬华;赵际起;;癌症晚期病人临终关怀的护理问题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年18期
4 孙秀华;;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20期
5 孙秀华;;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22期
6 陈小平;;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年18期
7 汪丽娟;;癌症晚期患者的临终关怀[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年11期
8 陈丽岩;;浅谈泌尿系晚期癌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34期
9 李秋萍;Alice Yuen Loke;;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年12期
10 李菱;;24例居家癌症晚期患者社区临终关怀服务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杏枝;马胜芝;;癌症晚期患者的营养与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玉华;王素贤;;因癌症死亡导致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3 郑树香;王怀颖;邹滨英;;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4 乔峰;赵红;宋敏;刘红岩;;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A];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姜长林;孙德海;纪春梅;李绍臣;曲向林;李俊;;周围神经毁损用于癌症晚期镇痛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6 夏芹;谢长俊;李浴峰;;癌症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7 朱李艳;;浅论癌症晚期病人的临终关怀[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护理分卷)[C];2005年
8 陈兰姣;;癌症晚期患者化疗期间的心身护理体会[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桂萍;;对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出现抑郁症状的心理干预[A];河南省肿瘤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暨专科护士培训班资料汇编[C];2006年
10 张昕婷;郑磊;;浅谈如何做好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志悦;[N];健康时报;2007年
2 记者 仇逸;[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3 李明;[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何裕民;[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 杨昆;[N];健康报;2008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杨昆;[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杨昆;[N];卫生与生活报;2008年
8 王明荣 何裕民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静;[N];人民政协报;2002年
10 是明启;[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正;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曾铁英;癌症告知策略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明星;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4 汪继兵;自控锻炼对癌症长期生存者的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艳梅;患者尊严量表初步修订及晚期癌症患者尊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2 武永胜;晚期癌症患者生命意义量表的初步编制及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3 易亮;知情程度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及化疗前后焦虑、抑郁和内分泌激素变化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叶梅;姑息治疗期癌症患者的抑郁特点及心理护理策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5 张清;癌症患者知情同意与心理社会因素和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4年
6 庄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对癌症晚期患者家属的介入探讨[D];西北大学;2014年
7 孙淑雅;癌症晚期患者家属减压支持小组工作方案设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刘洁;补充替代疗法对癌症患者慢性轻中度疼痛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9 任宁;癌症患者主要照顾亲属的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状况及相关因素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10 刘静敏;小组工作在纾解癌症晚期患者家属压力中的探索[D];西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低频磁场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7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6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