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环境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用于疫苗和基因递送系统及其细胞内吞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1 18:32

  本文选题:环境响应型 切入点:阳离子聚合物 出处:《暨南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阳离子聚合物在药物和基因递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药物递送系统研究的热点。阳离子聚合物可以通过其正电荷属性负载负电荷的药物和基因,递送其进入靶细胞,发挥药物或基因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常见的阳离子聚合物不具有病灶位点特异性的输送能力,限制其更好地发挥功能,因此环境响应型的阳离子聚合物应运而生。环境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可以对外界环境中微小的刺激信号(比如pH、氧化还原、温度、光和磁性等环境条件)产生灵敏、快速的响应,从而在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上发生改变,达到特异位点输送的作用。因此根据病灶位点的特殊微环境,可以设计和制备具有环境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提高药物和基因的递送、靶向效率,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在环境响应型材料中,氧化还原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具有谷胱甘肽浓度响应性被广泛应用于肿瘤微环境药物和基因递送。根据鼻粘膜表面和肿瘤位点的特殊环境,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氧化还原响应型超支化聚酰胺胺(PAA)用于基因和疫苗的递送,同时为了研究环境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本论文还研究了温度响应型聚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的细胞安全性和细胞内吞机制。1.氧化还原型聚酰胺胺用于鼻粘膜疫苗递送系统近年来,由于阳离子聚合物高的细胞渗透能力,被认为具有用于疫苗递送系统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二硫键交联的氧化还原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可以对细胞内高水平的谷胱甘肽产生响应,从而在细胞质内降解,释放抗原引起免疫应答,被认为适用于疫苗递送系统。在本论文中,我们评估了氧化还原响应型生物可降解阳离子聚合物聚酰胺胺(PAA)作为粘膜免疫疫苗递送系统的作用。首先,从PAA与模型抗原卵清蛋白(OVA)的相互作用,我们发现,PAA可以很好的包封抗原,增加抗原被细胞内吞的量,刺激树突状细胞DC2.4的激活和成熟,延长抗原在鼻腔的停留时间,并促进抗原渗透进入粘膜下层。然后,我们使用PAA递送禽流感病毒H7N9的表面抗原血凝素(HA)通过鼻粘膜免疫Balb/c小鼠。研究发现,PAA/HA复合物可以显著诱导产生高水平地系统的IgG抗体和粘膜特异的IgA抗体应答,促进脾细胞增殖,提高脾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水平,促进产生高水平CD4+和CD8+记忆T细胞,并且有更多表达MHCⅡ分子的树突状细胞产生。以上结果表明,氧化还原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PAA作为疫苗递送载体可以诱导产生高水平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别是,相比较于已报到的其它阳离子聚合物,PAA引起更高水平的细胞免疫。所以PAA有望作为一种有效地临床使用的粘膜疫苗递送载体。2.氧化还原型聚酰胺胺递送siRNA用于肺癌治疗在基因载体递送功能基因的肿瘤治疗研究中,基因载体的生物安全性和靶向递送能力是决定最终治疗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本论文中,合成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氧化还原响应型PAA,并应用于基因递送。此外,通过酰胺化反应将肿瘤组织特异浸润多肽iRGD功能化修饰于PAA表面,形成PAA-iRGD基因载体。然后选用肺癌细胞H1299评估PAA-iRGD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内吞,发现PAA-iRGD具有低的细胞毒性和高的细胞内吞效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肺癌恶性增长的一个重要调节基因,使用EGFR的siRNA(siEGFR)干扰EGFR的表达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本论文中通过PAA-iRGD递送siEGFR,在体内和体外水平研究其干扰EGFR表达、细胞凋亡、抗增殖和抗肿瘤的作用。研究表明相比较于PAA/siEGFR和PEI/siEGFR,PAA-iRGD/siEGFR可以显著提高靶基因沉默能力,显著地抑制H1299细胞增殖和迁移的能力,并且显著诱导H1299细胞的凋亡。此外,尾静脉注射PAA-iRGD/siEGFR,从体内水平研究发现其可以有效抑制肺癌的生长。以上结果说明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和靶向能力的PAA-iRGD可以作为一种有前景的基因递送载体用于肿瘤治疗。3.温度响应型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细胞安全性和内吞机制温度响应型聚异丙基丙烯酰胺被广泛用于药物/基因递送系统、智能开关设备、传感器和诊断技术等领域。为了促进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在前临床和临床应用,对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和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在本论文中,我们选用RAW264.7、HBE、A549和HUVEC细胞,通过研究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引起的细胞毒性、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评价其细胞安全性。然后通过使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的细胞内吞机制和细胞内定位。结果表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并且在不同细胞系中具有不同的细胞内吞途径。在RAW264.7细胞中主要通过巨胞饮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在HBE、A549和HUVEC细胞中主要通过包膜窖介导的细胞内吞途径进入细胞,最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与细胞内溶酶体发生共定位。这一研究成果为聚异丙基丙烯酰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318.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惟恭;;人体接种伤寒菌苗后产生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研究[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3年05期

2 王跃;谢成彬;刘明方;陈淑惠;;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对重组乙肝表面抗原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年05期

3 高志岩;谢红艳;罗雪平;陈殿慧;黄俊;;C57BL/6小鼠不同组织器官中NKT细胞的比较[J];免疫学杂志;2012年05期

4 王宇;马志远;郭永红;何瑜;张颖;谢玉梅;马力;周云;贾战生;;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与HCV感染的相关性[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年05期

5 廖崇伦;陈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T细胞对其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特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年12期

6 许佳平;CD4~+和CD8~+T细胞在HCV感染中免疫应答的差异[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1年03期

7 ;知识角[J];护士进修杂志;2007年17期

8 胡忠玉;方鑫;何鹏;邱少辉;梁争论;李河民;;乙型肝炎疫苗细胞免疫应答检测用参考品的制备和初步应用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9 叶琳;张鹏艳;郑庆纹;姚亚夫;;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诱导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9年11期

10 孙国山;对免疫复合物中抗原的细胞免疫应答[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长有;;多功能T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检测及意义[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辉;焦新安;潘志明;胡茂志;唐丽华;;口服重组沙门菌的细胞免疫应答动态分析[A];中国免疫学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汤雪明;易静;张蕙心;;Leydig细胞中细胞内吞和自体吞噬途径的交会点[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4 孟晓丽;殷国荣;杨亚波;申金雁;周永安;;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Peyer's patches持续性细胞免疫应答[A];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机会性感染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陈晓群;张蕙心;汤雪明;;两种蛋白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吞途径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Ⅰ)[C];1994年

6 赵钢德;谢青;石翠翠;王晖;项晓刚;林兰意;郭清;余红;;RIG-I诱导IFN的产生障碍在HBV持续感染中作用的研究[A];第二届全国病毒性肝炎慢性化重症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7 曾维宏;李文超;王颖;沈浩;;结核病患者和正常人T细胞免疫应答的显著差异在结核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黄俊;马瑞;吴长有;;SARS-CoV S DNA疫苗诱导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潇瑾;王卫华;严伟明;吴迪;韩梅芳;宁琴;;MHV-3诱导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中rdT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A];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张辉;焦新安;潘志明;张晓明;;减毒鼠伤寒沙门菌运送CD8+T细胞表位的细胞免疫应答规律研究[A];2005全国第二届核酸疫苗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桥阳;国内发现真正控制HIV的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耿兴敏;“尽快恢复疫苗接种”[N];中国妇女报;2013年

3 伊逸;“疫苗事件”渐行渐远 监管警钟仍须长鸣[N];中国改革报;2005年

4 辛斌;异域旅游 先打疫苗[N];健康报;2002年

5 王乐民;二类疫苗放开会带来什么[N];健康报;2005年

6 姚杰;中国疫苗市场硝烟四起[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7 赵宗祥;别让疫苗成为监管盲点[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邵建国;全球巨头重金下注疫苗[N];医药经济报;2007年

9 徐李燕;多数二类疫苗都该打[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10 常宾;韩国发明舌下疫苗接种法[N];健康时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众;环境响应型阳离子聚合物用于疫苗和基因递送系统及其细胞内吞机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2 胡志东;DNA初免-痘病毒加强方案诱导高功能亲和力CD8~+T细胞的特征和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3 杨桂梅;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疫苗研究—重组抗原PCXZ及DNA疫苗pDNA-PCXZ在BALB/c体内的免疫原性[D];复旦大学;2010年

4 任钰为;HP-PRRSV抑制IFN-β表达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王雪枝;十六个结核分枝杆菌新抗原的抗原表位鉴定与评价[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6 高瑛瑛;HIV细胞免疫抗原的基因改造、表达及免疫效果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0年

7 卞广林;基于汉逊酵母细胞的新型乙肝表面抗原疫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贺蕾;IL-10增强血吸虫感染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诱导同时削弱其免疫抑制功能[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9 田瑛;HBV感染:宿主细胞免疫应答与临床转归[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10 滕红刚;HIV-1疫苗prime/boost免疫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翠兰;考虑“细胞—细胞”传播的病毒动力学模型分析[D];西南大学;2015年

2 陈翊民;手术干预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徐永娟;结核分枝杆菌人新B细胞表位及10种特异蛋白的抗原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6年

4 郭珍;TLR3基因在BeWo细胞HBV感染和清除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李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调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表达和动态变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6 刘胜;CD4~+Foxp3~+Treg细胞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7 温江杨;组织胺对T细胞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朱慧芳;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的Th1/Th2及Treg细胞免疫应答及其相关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宜峰;空肠弯曲菌pcDNA3.1(-)-peb1A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初步探讨[D];遵义医学院;2009年

10 沈俊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Treg细胞的检测及意义[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67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6967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3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