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0 13:46

  本文关键词: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5年

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

周璇  

【摘要】:第一部分靶向造影微泡制备及其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中的研究目的制备三种超声造影剂:普通脂质微泡(MBMal)、靶向脂质微泡(MBRGD)和对照脂质微泡(MBRAD),分别对其性质进行检测,并通过动物实验研究MBRGD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采用机械震荡法制备各型MB,对其进行形态、分散性、粒径、电位、计数、多肽连接率、多肽连接量的观察和测定;(2)对各型MB进行体内外增强显影;(3)各型MB体外寻靶能力的观察;(4)对12只新西兰兔分成两组进行肝脏创伤造模,造模后两组均首先静脉注射MBMal,超声造影(CEUS)观察10 min,证明无活动性出血但实际未完全止血情况下,实验组注射MBRGD,对照组注射MBRAD,观察病灶区域造影剂灌注状况,共计10min,脱机分析数据,每隔1 min应用DFY软件测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AGVs),分别与其之前的MBMal造影图像作对比分析。结果(1)三种MB光镜下观察大小基本一致,分布均匀,分散性较好;MBMal、MBRGD及MBRAD的平均粒径分别为:4.25±0.67μm,3.71±0.58μm,4.18±0.86μm;平均电位分别为:0.01±7.86mV,-37.3±3.44mV,-34.5±5.21mV;浓度分别是:2.52±0.26×108个/mL,2.74±0.12×108个/mL,2.34±0.46×108个/mL;MBRGD多肽结合率为98.62%,MBRAD的多肽结合率为98.94%;多肽连接量分别是9.76±0.91×104个RGD/MBRGD,10.13±0.34×104个RAD/MBRAD。(2)三种MB均在105数量级浓度时,增强显影效果最佳,相同数量级浓度条件下三种MB的AGVs统计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体内增强显影开始于注射后10s左右,持续时间均在10 min左右,三种MB在相同时间点的平均灰度值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3)镜下观察MBRGD明显聚集于活化凝集的血小板周围或内部;MBMal与MBRGD与活化的血小板无明显团聚或粘附现象。(4)每组中均有5只动物模型制作成功。实验组CEUS显示MBRGD在创伤区域聚集,而对照组未见MBRAD聚集显影。实验组MBRGD较之于空白微泡MBMal在CEUS早期即1-3 min的表现相似,创伤灶的AGVs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1min、P2min、P3min均大于0.05;自第4min开始,MBRGD开始在创伤灶内有少量聚集,至第6min,MBRGD进行CEUS的AGVs较之于MBMal均有统计学意义,P4min、 P5min0.01, P6min0.05;第7min时两者的AGV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7min0.05;第8、9min时MBRGD的AGVs较前降低,但较之于MBMal仍有统计学意义,P8min 0.05, P9min0.05;至第10min时,两者的AGV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10min0.05。对照组MBRAD较之于空白微泡MBMal在各个时间点的AGV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靶向微泡MBRGD与阴性对照微泡MBRGD进行CEUS的AGVs在各个时间点相比,第4、10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4min0.05,P10min0.05;其余时间点比较则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2、3、6、8min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2min、P3min、P6min、P8min0.01;第1、5、7、9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min、P5min、P7min、P9min0.05。结论机械振荡法制备RGD靶向脂质微泡方法简单,成泡率高,粒径均一,分散度好,体外靶向性好,体内外显影效果好,对于渗血可以靶向显影,可尝试作为诊断肝脏创伤渗血的对比显影剂,为临床诊断提供新思路。第二部分载氨甲环酸靶向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肝脏创伤渗血治疗中的研究目的制备四种高分子材料微球:载氨甲环酸靶向微球(PLGA-TXA-RGD),载氨甲环酸空白微球(PLGA-TXA),载氨甲环酸非靶向微球(PLGA-TXA-RAD),非载药靶向微球(PLGA-RGD),并对其性质进行检测,通过动物实验研究PLGA-TXA-RGD对肝脏创伤渗血的治疗价值。方法(1)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各型PLGA微球,对其进行形态、分散性、结构、粒径、电位、多肽连接率、载药量、包封率及释药率进行观察及测定;(2)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N.S),静脉注射TXA组(I.V TXA), PLGA-TXA-RGD组,PLGA-TXA组,PLGA-TXA-RGD组,PLGA-RGD组;肝脏创伤造模后经尾静脉缓慢注射各组试剂0.5 ml,自造模开始至渗血结束,记录出血量、出血时间、干增重及3h内死亡率,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创伤灶处组织行冰冻切片处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伤灶切口边缘及血凝块中PLGA微球的情况。结果(1)光镜下观察各组PLGA微球粒径较均匀,分散性好,无团聚现象;透射电镜观察到微球的结构为球形,可见其壳样结构,欠光滑;PLGA-TXA-RGD, PLGA-TXA, PLGA-TXA-RAD, PLGA-RGD四种PLGA微球的平均粒径分别是1811±369.4nm,1747±276.7nm,1831±268.3 nm,1909±305.4nm;平均电位分别是-24.7±4.4 mV,-24.3±4.49mV,-24.6±3.61 mV,-25.5±4.28 mV;流式细胞仪检测载药PLGA微球连接RGD和RAD多肽的连接率分别是92.88%和93.85%;载药PLGA微球的包封率为18.5±2.4%,载药量为3.7±0.5%。3 h时超声辐照组的释药率达到27.3±1.1%,非超声辐照组的释药率达到20.0±1.6%。 (2)比较各组出血时间(t)、出血量(W)、出血量干增重(W’),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组间进行两两比较,I.V TXA组与N.S组在t、W、W’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小于0.05。对t进行两两比较时,PLGA-TXA-RGD组分别与I.V TXA组、PLGA-RGD组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LGA-TXA-RAD组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W进行两两比较时,PLGA-TXA-RGD组与PLGA-RGD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I.V TXA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LGA-TXA、PLGA-TXA-RAD相比,P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W’进行两两比较时,比较结果同W组。比较各组死亡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PLGA-TXA组与PLGA-TXA-RAD组的创面边缘未见大量的红色荧光微球聚集成带状,仅在血凝块内部观察到红色荧光。PLGA-RGD组与PLGA-TXA-RGD组的创面边缘可见橙红色荧光微球聚集,数量较多,形成带状,在靠近创面边缘形成血凝块的部位可见红色荧光微球聚集。结论双乳化法制作的载氨甲环酸靶向PLGA微球粒径均匀,分散性好,包封率及载药量可,其具备靶向及载药双重功能,可作为止血剂静脉注射用于肝脏创伤后渗血治疗。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57.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伍星,王志刚;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超声分子显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众;;肾脏超声造影显像的新进展[J];安徽医药;2008年07期

2 庞珺;张炽敏;;超声造影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及新进展[J];吉林医学;2009年15期

3 张勇;王志刚;;纳米级超声造影剂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4 傅强;翟庆华;;超声造影用于肾移植术后监测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年08期

5 李赵欢;唐红;;超声微泡造影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应用[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年03期

6 伍星;王志刚;许川山;;纳米级造影剂在超声分子显像与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7期

7 伍星;王志刚;唐毅;李攀;朱叶锋;冉海涛;刘学兵;;携VEGFR2单抗靶向微泡评价小鼠肿瘤新生血管[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曹桂秋;声学造影剂结合CD34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2 华兴;载tPA携RGDS的超声造影剂制备及释药促溶机理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3 伍星;靶向VEGFR2超声分子显像小鼠H22移植瘤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高峰;超声分子影像显像胰岛移植IBMIR[D];中南大学;2010年

5 胡蓉;在体评价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靶向微泡在AMI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D];新疆医科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子栋;阿霉素超声造影剂和LyP-1标记超顺磁性氧化铁磁共振探针的制备及体外成像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2 徐艳君;超声造影引导止血剂注射治疗肾创伤出血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3 王倩;基于靶向造影剂的超声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张鑫;超声造影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朱叶锋;靶向纳米脂质微泡超声造影剂制备及其体外寻靶能力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6 张勇;载血卟啉脂质微泡的制备与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8年

7 周文英;肿瘤靶向载阿霉素超声敏感纳米泡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柯亨特;新型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和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杨辉;超声造影在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D];中南大学;2012年

10 许瑞雪;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诊断兔闭合性肾外伤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景香香;超声造影剂靶向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6期

2 郑元义,王志刚,冉海涛,李晓东,张群霞,景香香,任红;自制高分子材料超声造影剂及初步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年12期

3 卞爱娜,高云华,谭开彬,刘平,曾功君,张馨,刘政;免疫脂质体微泡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靶向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3期

4 丁春峰,邢达,郭洪;利用聚焦超声的声致发光技术检测不同组织的成像差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清;刘卫;徐辉碧;杨祥良;;载三氧化二砷的PEG-PLGA隐性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7年06期

2 ;Effect of degradation of PLGA and PLGA/β-TCP scaffolds on the growth of osteoblast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1年10期

3 王晶,周庆颂,袁悦,莫凤奎;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PEG-PLGA的合成及表征[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4 曹颖光,王戎,王华均,吴慧华,胡立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PLGA体外附着的实验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5 于家傲;路来金;李玲玲;刘志刚;邹广田;;高压合成HA/PLGA骨折内固定材料的体内外降解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6 徐国富;牟申周;蔡惠;廖素三;陈蕾;尹志民;;三层式nCHAC/PLGA复合膜体外降解行为的研究[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6年02期

7 郭晓东;;Surface Modification of Biomimetic PLGA-(ASP-PEG) Matrix with RGD-Containing Peptide:a New Non-Viral Vector for Gene Transfer and Tissue Engineering[J];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Materials Science Edition);2006年03期

8 李艳妍;李立新;孙智辉;尹一子;;含紫杉醇PLGA缓释微球的研制及理化性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07年05期

9 陈剑;樊新;周忠诚;阮建明;;PLGA材料仿生改性的最新进展[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06期

10 李双燕;;PLGA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与展望[J];国外丝绸;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强;潘志军;薛德挺;李杭;李建兵;;纳米PLGA/HA复合物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在软骨修复中的应用[A];2009年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汉杰;苏文雅;廖振宇;王生;常津;;PLGA/Liposome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30次学术年会暨生物医学工程前沿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光林;吴辉;;联合静电纺丝法和转筒接收法制备PLGA—胶原—丝素纳米神经导管[A];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赵洁;全大萍;廖凯荣;伍青;;含不同侧氨基密度的ASP-PEG-PLGA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黄艳霞;任天斌;张丽红;吕凯歌;蒋欣泉;潘可风;任杰;;PLGA/NHA-RGD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Synthesis of PLGA Labeled with ~(125)I[A];2006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艳辉;崔媛;张慧敏;关秀文;;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在PLGA表面固定胶原的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何树;毕龙;刘建;扈刚;孟国林;董鑫;郝赋;赵轶男;;新型PLGA/HMS-HA复合微球载体支架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Preparation of PLGA Ultrasound Microbubble Loaded Hematoporphyrin and optimization of formulation[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李志宏;武继民;汪鹏飞;陈学忠;黄姝杰;关静;张西正;;BMP/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与体外释放性能[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记者 白毅;[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尹东锋 钟延强;[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李博;[N];大众卫生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华;载阿伦磷酸钠PLGA微球的磷酸钙骨水泥复合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周璇;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3 戴文达;新型结构PLGA/胶原三维可降解复合材料用于软骨再生的效果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刘福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仿生细胞外基质的制备、表征及其与蛋白界面交互作用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黄术;RFP-PLGA骨缓释复合体的初步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6 袁宝明;PLGA-PEG-PLGA温度敏感水凝胶的制备及在骨科应用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徐洋;表面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成骨活性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董树君;新型纳米改性生物玻璃/PLG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韩瑞玲;鱼精蛋白包覆PLGA纳米粒用于疫苗载体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孟昭旭;电纺PLGA/明胶组织工程支架和药物载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刚;复合肌腱修复材料—载细胞用防粘连性隔离/支架型PLGA膜的体外研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唐冠男;微流控技术原位合成多形貌PLGA/TiO_2复粒子及其体外药物释放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李文秀;形貌可控的PLGA/PCL复合粒子的制备及体外降解性能的基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黄卓颖;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PLGA纳米粒经皮治疗大鼠糖尿病溃疡的作用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闻继杰;含胺基修饰beta-环糊精的可降解两亲性聚酯的合成及其对蛋白质和抗癌药物的控制释放[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翠伟;基于点击化学制备PCL/PEG两亲性共网络聚合物以及不同支臂PLGA作为疫苗载体的初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7 王共喜;PLA/A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及PLGA纤维的表面改性[D];复旦大学;2014年

8 刘青;植入体材料与PLGA载药微球的复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张科技;蚕丝-PLGA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研究[D];浙江省医学科学院;2015年

10 黄晓君;关节腔注射用青藤碱-PLGA微球—温敏凝胶的制备及评价[D];广东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RGD靶向微泡与载药微球在肝脏创伤渗血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99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699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9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