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芝教授论治肿瘤学术思想及从气血津液辨治大肠癌临床经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3 20:41
本文选题:孙桂芝 切入点:学术思想 出处:《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孙桂芝,1937年生人,籍贯山东。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专家,中国癌症康复会顾问,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孙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已经40余年,中西医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在中医肿瘤界具有较高声誉。本文系统梳理了其学术思想渊源、全面总结了其学术思想内涵、详细分析了其治疗肿瘤的特色治法,并以病案为依据阐述了其辨治各种肿瘤的学术观点。临床研究以方药为线索,基于数据挖掘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人机结合等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方法,分析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证治规律,进而总结其学术思想,并通过采集孙桂芝教授临证病例,形成前瞻性病例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验证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形成其辨治大肠癌中医诊疗方案,获得名老中医专家本人及传承人的高度认可,成熟度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目的]1.系统总结孙桂芝教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渊源、内涵及临床经验,凝炼孙桂芝教授论治肿瘤的学术思想,阐述其诊疗特色。2.系统研究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经验,重点对其用药经验进行总结,藉此探讨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的学术思想。3.观察和验证数据挖掘方法总结孙桂芝教授辨证论治大肠癌经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孙桂芝教授辨治大肠癌临床经验,形成孙桂芝教授中医诊疗大肠癌方案。[方法]1.理论研究部分①跟师实践通过跟师临诊,仔细观察老师四诊方法,认真做好跟师笔记、撰写月记,并对典型及复诊病例进行详细记录,分析老师用药经验和辨证思路,探索老师临证用药规律。②研读经典认真研读老师所列中医古籍书目,虚心向老师请教,结合临床认真书写经典学习心得,夯实中医药理论功底。③访谈回顾通过与老师访谈和整理老师本人及同门前辈的著作、发表的学术论文,探求老师学术思想渊源,深入理解老师学术思想。④临床应用将老师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主动用于临床,进一步总结和学习老师的学术思想,并在实践中验证学习成果。2.临床研究部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采用回顾性研究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及人机结合的研究方法。①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近10年孙桂芝教授诊治大肠癌处方数据库,以大量临床病例为基础,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②通过建立孙桂芝教授治疗大肠癌前瞻性病例数据库,将收集到的前瞻性66例经孙桂芝教授诊治的大肠癌患者结构化病历数据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与前期研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1.理论研究(1)学术思想渊源孙桂芝教授于1972年入门中医,通过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了中医理论,曾受诸多中医名家授业,逐步建立起中医思维模式,学会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掌握中医诊治疾病的规律。通过反复研读经典著作、查阅医学期刊、跟随专家抄方学习等方式,不断夯实中医理论,积累丰富临床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的学术思想渊源与其曾经跟随著名肿瘤专家余桂清教授和段凤舞教授学习和工作经历密切相关,深得二位名师的真传,并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科研实践有所创新。工作中善于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注重将临床的发现通过实验研究予以验证,以达到理论上的升华;注重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临床与科研相互促进,二者相得益彰,进一步提高了学术水平,对其学术思想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孙桂芝教授学术思想立根于岐黄理论,兼纳各家学说之精华,受余桂清和段凤舞二位老专家影响最大。学术思想形成的关键在于其勤学善记、严谨治学以及渊博通达的中西医理论知识基础,形成于临床经验积累和科研探索,最终形成了扶正祛邪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2)学术思想内涵气血为本,重视脾肾: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的发生与人体气血关系密切,肿瘤正气虚损之本在于气血失调。气血生成有赖于脾肾,即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的共同作用。故扶正培本治疗肿瘤宜从调补气血入手,健脾益肾、补气生血是具体治法。痰瘀为标,癌毒是根:血气不平,癌毒从生。肿瘤的发生是在正气亏虚或失调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内外因素激化而成为癌毒。癌毒内蕴,津液输布不畅,聚而为痰浊;癌毒盘踞,阻滞气机,血行不畅,停而为瘀;癌毒耗伤正气,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血行迟缓,也能致瘀;癌毒痰瘀纠结,常常郁而化热,形成热毒内壅;癌毒阻滞中焦,导致脾胃运化失健,不能运化水谷津液,可致湿浊内生;癌毒盘踞,不断掠夺人体气血津液以自养,导致五脏六腑失去气血津液濡润,以致正气亏虚;正虚邪盛,又易致恶性肿瘤迅速生长、扩散及转移,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孙桂芝教授认为癌毒是肿瘤之根,是病因病机的关键因素,病理产物“癌毒”一旦蕴育而成,即推动本病的发生、发展,贯穿疾病始终,在恶性肿瘤病机变化及转归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形之邪癌毒,导致人体气血津液失调从而表现为有形肿块,具有质地较硬、发病迅速、易肿易溃等特点,与痰瘀性质相关,因此痰瘀为标。中西汇通,病证结合:孙桂芝教授善于将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广泛应用于临床和科研,注重将临床的发现通过实验研究予以验证,以达到理论上的升华,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结合中西医理论,提出“在肿瘤诊疗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的观点。在肿瘤的诊治过程中,首先深入了解疾病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根据不同病位的肿瘤选用相应类别的方剂和药物。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主诉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选方用药。并根据不同病理类型肿瘤选用相应药味,将辨证与辨病完美结合。攻补兼施,复方多法:孙桂芝教授认为: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要从整体出发,治病求本、审证求因、综合分析,选取适当的治疗手段,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既要以攻毒之品以祛邪抗癌,又要时刻考虑保护患者的正气,在治则上采取扶正祛邪兼顾的策略,将多种治法有机配合,选方用药上攻补兼施,方中有方,药中有补有攻。治疗肿瘤时主张攻补以适事为度,用药宜平和之剂,不过用大补之药、大毒之药,治疗应采取复方大剂以全面地兼顾病情。在一张方子里,集众味于一方,融数法为一炉,一张方子的药物往往多达二十余种,然而法度森严,井然有序,不同药物之间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扬长避短,注重整体综合调节,整个处方多靶点、多途径发挥疗效,从而收到常法难以企及的效果。天人相应,既病防变:孙桂芝教授善于将“天人相应”、“治未病”的思想理念运用到肿瘤的防治中,对促进肿瘤患者的康复、提高生存率有着重要意义。肿瘤的治未病思想在于既病防变,即肿瘤根治术后适宜调摄,并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其复发,特别是春秋两季尤为重要。春季自然界阳气上升,人体内的肿瘤细胞也会在春季活跃起来,因此需要在春季用药物来提高正气抵御病邪的复苏。秋季阳气下降,人体常易受凉燥之邪侵袭,y仙巳颂逖羝,
本文编号:17068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706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