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基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现与活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07 19:11

  本文选题: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切入点:虚拟筛选 出处:《山东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将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应用于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快速发现,通过对计算方法和虚拟筛选策略的改进,提高了现有计算方法在特定药物靶点上的适用性,成功的发现了多个先导化合物,并进行了深入生物活性研究,有效的节省了药物研发时间,降低了筛选成本。分子对接是当前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中的关键技术。我们针对当前使用分子对接进行虚拟筛选时精确度低、假阳性高的实际问题,系统研究了不同原子电荷计算方法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4.2应用过程中的影响。我们的研究首先比较了不同电荷计算方法(Del-Re、formal、GM、GH、Huuckel、Pullman、MMFF、AM1-BCC及Hartree-Fock)在预测小分子结合构象和计算小分子结合能两个方面的精确度,结果显示GH电荷计算方法更适合于大规模的虚拟筛选,而AM1-BCC可用于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此外,应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4.2时,不同电荷计算方法对对接结果的影响还表现在某些特殊官能团(如:磷酸根)上原子电荷计算的不同。相关研究结果还提示我们,AutoDock4.2打分函数中库仑静电势能的计算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淋巴特异性酪氨酸磷酸酶(Lymphoid-specific tyrosine phosphatase,LYP)是 T细胞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蛋白,遗传学研究发现该蛋白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因此,研究LYP小分子抑制剂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我们综合运用多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发展了针对LYP小分子抑制剂的特异性虚拟筛选平台,成功的获得了 9个具有全新骨架的活性先导化合物(包括8个可逆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剂和1个不可逆抑制剂),并进行了深入的生物活性研究。针对活性最好的化合物A15和A19,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构效关系研究,并在T细胞水平上测试了它们对LYP的抑制以及对TCR信号通路的影响。特别是,不同于传统的羧酸型LYP抑制剂,我们发现非羧酸型化合物A19不仅表现出较强的LYP选择性,而且可以有效调节TCR信号通路,这促使我们针对非羧酸型LYP抑制剂进行第二轮虚拟筛选。通过使用组合蛋白结构进行虚拟筛选的策略,我们解决了 LYP蛋白的柔性结构对分子对接精确度的影响,提高了虚拟筛选的精确度,并在第二轮虚拟筛选中成功发现了8个微摩尔级别的非羧酸型LYP小分子抑制剂。以上研究不仅成功发展了具有靶点特异性的虚拟筛选策略,而且为今后LYP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活性结构骨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是表观遗传调节中的重要蛋白,HDACs小分子抑制剂也已经被成功的应用于肿瘤等疾病的治疗。然而,由于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难以准确识别HDACs抑制剂和蛋白活性位点锌离子的螯合作用,因此难以针对该靶点进行大规模的虚拟筛选。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可识别锌离子螯合基团(Zinc binding group,ZBG)的药效团元素,构建了针对HDAC8抑制剂具有高度特异性的药效团模型,解决了传统药效团难以识别HDACs抑制剂中ZBG的问题,并成功的筛选出了 3个新型HDAC8抑制剂(IC50=1.8-1.9μM)。其中,化合物H8-A5在活性测试中表现出HDAC8亚型选择性,并且能够有效抑制剂MDA-MB-231肿瘤细胞的增殖,为今后使用HDAC8抑制剂治疗肿瘤提供了新的先导结构。此外,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我们还进一步揭示了化合物H8-A5与HDAC8蛋白的结合模式,为今后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方向。SIRT1属于NAD+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各种代谢途径的调节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当前抗衰老等研究领域的重要药物靶标。作为首个SIRT1小分子激活剂,天然产物白藜芦醇已经展现出在延长寿命等方面的益处。最新的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研究提出了 SIRT1的变构激活机制。然而,该变构机制的许多分子细节仍不清楚,也无法完全解释SIRT1激活中的底物特异性。为了阐明白藜芦醇激活SIRT1的分子机制,我们综合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结合自由能计算、动态蛋白结合口袋分析等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 SIRT1蛋白和不同底物及白藜芦醇的相互作用,提出了一个新的底物依赖性SIRT1激活的详细机制,不仅很好的解释了当前的实验结果,也为今后SIRT1激活剂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In this paper , we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computer - aided drug design methods to drug lead compounds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calcul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large - scale virtual screening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Coulomb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is more suitable for large - scale virtual screening . HDAC8 inhibitor ( HDAC8 inhibitor ) has been successful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 and other diseases .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友广;李铭东;吉民;;酪氨酸激酶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品评价;2006年02期

2 焦诗卉;何淼;;HIV辅助受体CCR5常见小分子抑制剂抑制效果的综合评价[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3 郝兰虎;孙倪悦;袁浩亮;陆涛;;细胞周期依赖蛋白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9年06期

4 徐柏玲;;胆固醇酯转移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7年06期

5 王钢莲 ,陈本川;酪氨酸激酶受体的小分子抑制剂[J];国外医药(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2002年02期

6 赵兴旺;吴冰;焦慎超;李晶晶;樊印波;刘丽娜;赵睿;李青青;刘丹;赵临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相关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4期

7 梁雯;赵桂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J];生命的化学;2012年06期

8 刘冰妮;刘默;刘登科;刘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年04期

9 李杨;Bcl-2蛋白的小分子抑制剂[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5年01期

10 纪庆;周圆;彭晖;黄牛;齐静;熊冬生;高瀛岱;杨铭;杨纯正;;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及活性测定[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晶;卢俊彦;Shan Changliang;Fan Jun;欧阳斯盛;周宇;柳红;罗成;Chen Jing;蒋华良;何川;;靶向铜转运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与抗肿瘤活性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周圆;纪庆;张永慈;杨铭;熊冬生;杨纯正;;整合素αvβ3小分子抑制剂先导物的发现及活性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罗再刚;黄雅理;徐雪梅;胡利明;;基于gp41核心结构设计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孔祥谦;陈丽敏;Cheryl Mccullough;蒋华良;Ronen Marmorstein;罗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MO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应用研究[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5 彭晖;冯健男;曹曦元;郭雷鸣;沈倍奋;黎燕;;生物毒素类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体外评价[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Sarmistha Halder Sinh;Keqin Kathy Li;Yujun George Zheng;;Identification of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PRMT1[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马金莲;郑一超;吕文蕾;王志茹;李金凤;刘宏民;;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抑制剂的筛选方法[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任永欣;崔玉敏;严孝强;赛杨;张维汉;顾轶;青卫国;苏慰国;;EGFR抑制剂新药研发[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方浩;孙凤娥;;Mcl-1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10 刘安;曹晨;孔德新;柏金辰;高立娜;王书航;陈宇;孙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抑制剂的研究进展[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白毅;新化合物可克服突变耐药[N];中国医药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杨;基于抗真菌新靶标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和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优化设计新型小分子抑制剂[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张伟兵;PTP-MEG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活性及动力学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3 宋宇;RORγ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4 张瑜;新型MIF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张宇;p18小分子抑制剂体外扩增人造血干细胞的作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6 张章;PDGFR小分子抑制剂GZD856体内外抗肺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7 郭少华;脂肪酶SMG1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激活机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8 付之光;靶向CD147的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抗肿瘤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9 刘飞扬;基于高能量功能细胞库筛选的新型选择性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生物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刘安;PD-1/PD-L1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锦;四氢VA嗪类和吡咯酮并吡唑类p53-MDM2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评价[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于晓艳;pBcl-2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及其分子药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董燕;以Wnt信号通路Porcupine蛋白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季鹏;STAT3信号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生物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5 王志茹;LSD1小分子抑制剂的发现及其抑制胃癌细胞转移侵袭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6 姜俊婕;喹唑啉酮及Bromodomain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7 吴云龙;一种EZH2小分子抑制剂的计算机辅助筛选、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8 闵啸;荜拔酰胺构效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与Keap1-Nrf2小分子抑制剂优化设计[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丁雪垒;SIRT1新型小分子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抗肝癌活性的初步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6年

10 韩廷廷;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天然小分子抑制剂的筛选和分子药理活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7205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7205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9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