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针灸对照不同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02 01:09

  本文选题:针刺 + 西药 ; 参考:《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采用多元评价思维,全面评价现有的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文献的质量;针对当前不同类型抗抑郁药临床运用现状,分析针灸与不同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的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针灸与不同类型西药的疗效差异,为医疗实践提供循证依据。方法:1.运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结合图书馆手工检索的方式详细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出符合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设置纳入、排除标准,运用NoteExpress3.0软件进行文献筛查结合阅读全文的方式进行,从文献发表年份、试验研究类型、AMSTAR条目、PRISMA声明、文献数据组同质性比较、文献发表偏倚情况六个方面进行质量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以雷达图的形式呈现。2.运用计算机网络检索结合图书馆手工检索的方式详细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检索针刺与不同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比较的文献,运用NoteExpress3.0软件进行文献筛查结合阅读全文的方式筛查,参考Cochrane5.1.0手册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于文献中针刺与不同西药对比、针刺结合西药与西药对比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结果数据输入RevMan5.3软件进行合成效应量统计分析。结果:1.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质量研究分析,从形成的文献雷达图中发现:张伟(2014)和詹杰(2016)的文献质量评价较好;张建博(2009)的文献质量评价最低,其中,AMSTAR条目评分和PRISMA声明评分造成了文献雷达图质量表现低下。2.纳入Meta分析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1)随机方法:正确运用随机方法分组的有34篇(所占比例为35%),出现随机字样的有42篇(所占比例为43.3%),未描述随机方法的有10篇(所占比例为10.31%),不正确随机方法分组的有15篇(所占比例为15.46%)。(2)分配隐藏:有3篇文献(所占比例为3.09%)运用分配隐藏,其余文献不清楚。(3)盲法运用:有1篇(所占比例为1.03%)文献明确使用单盲,有2篇(所占比例为2.06%)文献出现盲法字样,其余均未有相关描述。有5篇(所占比例为5.15%)文献对评价者正确使用盲法。(4)结果数据完整性:纳入的12篇文献全部都给出了完整报告。(5)选择性报告结果:有84篇(所占比例为86.6%)文献没有进行选择性报告,其余13篇(所占比例为13.4%)文献出现选择性报告。(6)其他偏倚来源:所有的文献都未描述。3.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7篇临床研究文献,将纳入的文献分成两种对照模式进行分析,分别是:针刺与西药对比,针刺结合西药与西药对比。在针刺对比西药这一模式中又分为针刺与氟西汀、针刺与黛力新、针刺与阿米替林、针刺与西酞普兰、针刺与帕罗西汀、针刺与多虑平6个对照形式;对于针刺结合西药与西药对比的模式中,又分为针刺结合黛力新与黛力新、针刺结合氟西汀与氟西汀、针刺结合舍曲林与舍曲林、针刺结合文拉法辛与文拉法辛4个对照形式。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结果数据进行合并效应量分析发现此次研究用到的结局指标有:MESSS量表评分,BI指数评分,NIHSS量表评分,TESS副反应量表,临床疗效比较,Asberg(SERS量表评分)副反应量表评分,CGI评分,SDS(zung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比较。查看结果发现以下7项Meta分析结果没有表现出差异:针刺与氟西汀中的NIHSS量表评分,针刺与帕罗西汀中的HAMD量表评分,针刺与黛力新中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结合黛力新与黛力新中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结合氟西汀与氟西汀中的TESS副反应量表,针刺结合舍曲林与舍曲林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分,针刺结合文拉法辛与文拉法辛中的HAMD量表评分;其他Meta分析结果均表现出针刺疗法对于不同西药或多或少的疗效差异性。结论:1.多元文献质量评价研究表明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文献质量良莠不齐,临床研究文献质量不高,这都要求今后进行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时需要遵循AMSTAR条目和PRISMA声明,临床研究也要严格遵循相关方法学质量要求,以提高临床研究的客观、严谨和文章刊发报告的可靠、真实。2.Meta分析显示:针刺疗法是干预中风后抑郁症的有效方法。3.Meta分析结果中出现针刺与氟西汀中的NIHSS量表评分,针刺与帕罗西汀中的HAMD量表评分,针刺与黛力新中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结合黛力新与黛力新中的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结合氟西汀与氟西汀中的TESS副反应量表,针刺结合舍曲林与舍曲林Asberg副反应量表评分,针刺结合文拉法辛与文拉法辛中的HAMD量表评分,针刺都没有表现出差异性。
[Abstract]:Objective :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different western medic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 - stroke depression . ( 3 ) The use of blind method : 1 ( 1 . 03 % of the proportion ) of literature clearly used single - blind , 2 ( 2 . 06 % of the cases ) were blinded by the literature , and none of them were described . ( 4 ) Results Data Integrity : All 12 articles included complete report . ( 5 ) Selective report results : 84 articles ( 86.6 % of the cases ) were not selectively reported , and the remaining 13 ( 13.4 % of the cases ) reported selective reports . ( 6 ) Other sources of bias : All the literature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 3 . Meta - analysis results : 97 clinical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 and the literatur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control modes : acupuncture and western medicine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 3 . The results of Meta - analysis showed that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NIHSS scale in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fluoxetine and fluoxet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Dai ' s new Chinese medicine ,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TESS side reaction scale in fluoxetine and fluoxetine , 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the TESS sub - reaction scale of fluoxetine and fluoxetine , th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Wenlamethod Xin and Wenlamethod in the scores of the scale , the acupuncture did not show the difference .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妮;徐耀琳;;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42例[J];光明中医;2016年21期

2 陈慧敏;高敏;余婷;;加味四逆散联合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年05期

3 詹杰;谭峰;程南方;谭玖清;;电针与抗抑郁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的系统评价[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年10期

4 章显宝;汪燕;王震;梁发俊;郭小利;肖伟;;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5-HTT、5-HT_(1A)R、NEα_2R蛋白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9期

5 何玉琴;郑宏忠;陈锦泳;罗岚;;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年08期

6 王茜;郑淑美;唐美霞;崔海;;体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症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6年08期

7 申斌;于川;;电针百会、印堂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中风后抑郁49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2016年04期

8 杨红艳;冯学功;郝文杰;王颖;李晶;武晓磊;;中医音乐疗法在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年14期

9 高莉;孙晓莲;符丽娜;范文涛;;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J];吉林中医药;2016年07期

10 刘伟;;针灸联合逍遥散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冯玲媚;施佳;;调神疏肝针刺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A];中国针灸学会经络分会第十二届全国针灸经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震;肖伟;孔红兵;;针刺相关穴位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凯;靳三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申鹏飞;“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基础与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博;俞原配穴针刺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邓懿函;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3 谢腾;头皮针抽提法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张耀敏;隔玉灸联合音乐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王冠超;通督治郁针法对PSD患者血清5-HT、NE和BDNF水平影响的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陈璋莲;“醒脑开窍针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7 徐琰;针灸与西药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比较的累积Meta分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孙庆春;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年

9 付磊;针刺四神聪及五脏背俞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3年

10 迟慧;调气通督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1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831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b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