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1-20 15:35

  本文关键词: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5年

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

康富标  

【摘要】:研究目的:阐明肝细胞癌组织表达共刺激分子B7-H3的特点及与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探讨B7-H3分子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通过免疫组化检测116例肝癌患者组织B7-H3的表达水平和特点,并比较不同分组间B7-H3的表达差异。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B7-H3表达水平患者总体预后的差异并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2.构建B7-H3-shRNA沉默质粒,下调肝癌细胞系HepG2和SMMC7721的B7-H3基因表达,通过MTT实验和ELISA凋亡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水平变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平面运动能力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3.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沉默B7-H3基因后侵袭相关分子MMP-2、 MMP-9, EMT相关分子E-cadherin、Vimenti、N-cadherin,以及JAK/Stat信号通路分子p-stat3、p-JAK2和EMT相关转录因子Slug和Snail的表达变化。4.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68阳性肿瘤浸润巨噬细胞在116例肝癌患者组织中的分布及特点,分析TAMs浸润数量与B7-H3表达的相关性,以及TAMs数量与预后的关系。5.分别将HepG2细胞与PMA诱导的THP-1细胞采用接触共育和非接触共育培养,通过RT-PCR和western b lot实验检测M1型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HLA-DR、iNOS和TNF-α,以及M2型分子Argl、VEGF和CCL22的表达。6.在接触共育培养体系中,采用B7-H3-shRNA沉默质粒下调HepG2细胞B7-H3基因表达,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1型分子HLA-DR、iNOS和]TNF-α,M2型分子Argl、VEGF口CCL22的表达。并进一步通过加入外源重组B7-H3蛋白,观察是否可逆转沉默B7-H3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结果:1.116例肝癌组织标本中,109例可检测到强弱不等的B7-H3表达。B7-H3的表达水平在不同TNM分期及按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分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生存分析提示B7-H3低表达组有更高的生存率,B7-H3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2.采用B7-H3-shRNA沉默质粒下调HepG2和SMMC7721细胞B7-H3基因表达后:1)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无明显变化;2)平面移行能力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3)EMT机制受到抑制,表现为E-钙粘蛋白表达升高,而波形蛋白、N-钙粘蛋白表达下降;4)MMP-2、MMP-9的表达水平和活性下降;5) p-stat3和p-JAK2及EMT相关转录因子Slug的表达下调。3.116例肝癌组织标本中,94.8%可检测到以CD68为标志的TAMs浸润,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且浸润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B7-H3的表达水平和TAMs的浸润数量呈显著正相关。6.采用非接触共育培养和接触共育培养,HepG2细胞均可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发生M2亚型极化,表现为HLA-DR、iNOS和TNF-α表达下降,而Arg1、VEGF和CCL22表达升高,其中接触共育的诱导作用更为明显。7.采用B7-H3-shRNA沉默质粒下调B7-H3基因表达可抑制HepG2细胞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发生M2亚型极化,而加入外源重组B7-H3蛋白可一定程度逆转siRNA的沉默作用。结论:1.B7-H3在肝癌组织表达明显升高,且与肿瘤分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2.B7-H3的表达增强了肝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3.B7-H3对肝癌的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与通过JAK-2/Stat-3/Slu g通路介导上皮间质转化机制有关。4.肝癌组织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与疾病进程和预后密切相关,且与组织B7-H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5.肝癌细胞可通过B7-H3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发生M2亚型极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Luigi Rossi;Federica Zoratto;Anselmo Papa;Francesca Iodice;Marina Minozzi;Luigi Frati;Silverio Tomao;;Current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懿;王晓波;张俊勇;连峥嵘;龚建平;;超声微泡携MAGL-shRNA靶向释放对大鼠肝细胞肝癌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6期

2 苗成龙;李春民;周丁华;;肝细胞癌免疫组化标物研究新进展[J];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01期

3 林顺欢;郭友;陈曌;谭志斌;唐承富;;p53基因瘤内注射联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残余灶近期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年15期

4 郭友;谭志斌;陈曌;林顺欢;唐承富;;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瘤内注射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细胞癌残余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年06期

5 王晓辉;惠玲;罗芸;;人肝细胞癌组织中叶酸受体和Delta样配体4的表达及分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年12期

6 郭拴龙;张斌;李莹;;MicroRNA-7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及在口腔肿瘤中的展望[J];口腔医学研究;2015年12期

7 马虹;张盛;丁乾;;HBV感染与放射性肝损害关系的Meta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年07期

8 黄蕊;高岩;王静;谢蠡;;超声造影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临床价值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年23期

9 鲁光平;潘骥群;邵柏;于志坚;;肝细胞癌分子靶向治疗现况与展望[J];现代肿瘤医学;2013年01期

10 李珊珊;葛飞娇;王岩;林莉;徐建明;;索拉非尼与舒尼替尼单药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宋晓斌;键合表阿霉素纳米胶束肝动脉灌注靶向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群;新型阿霉素前体药物PDOX治疗高转移性肝癌的实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3 方煜翔;microRNA-7在肝癌生长及转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占军;EGFR和LRIG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2 于剑;原发性肝癌的基因治疗[D];山东大学;2012年

3 李军;循环肝癌细胞分子表型鉴定在指导索拉非尼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潜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王鹤;HBVE运载体AFP启动子驱动的IL-2在肝癌细胞中的靶向表达[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5 陈懿;超声微泡携MAGL-shRNA靶向释放对大鼠肝细胞肝癌转移作用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苗成龙;肝细胞肝癌组织中Wnt5a、β-catenin、GPC-3的表达及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7 蒲华清;6-姜酚在不同环境中对HepG-2细胞杀伤和化疗增敏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钟娜;大肠杆菌联合索拉菲尼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4年

9 祝朝前;重组人p53腺病毒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前后T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Roberto Miraglia;Giada Pietrosi;Luigi Maruzzelli;Ioannis Petridis;Settimo Caruso;Gianluca Marrone;Giuseppe Mamone;Giovanni Vizzini;Angelo Luca;Bruno Gridelli;;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embolization/chemoembolization (TAE/TACE) for the treatment of sing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2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期发现肝细胞癌可增加治疗机会[J];河南医学研究;2000年02期

2 Schafer DF,潘朝法,李苏云;肝细胞癌[J];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中沼安二,林淑兰,姚桢;有关小肝细胞癌病理学的最新认识[J];日本医学介绍;2000年05期

4 静雨;;美国肝细胞癌发病率增高[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1期

5 张玉勋;;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5期

6 徐宏勇,李开宗,付由池,窦科峰,李景梦,何扬举;bcl-x,bax基因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14期

7 蔡端;多中心源肝细胞癌的特征:与肝内转移的比较[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8 张春平;与白介素-18水平升高有关的肝细胞癌自发性消退[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3期

9 薛海鸥,岳莉;儿童肝细胞癌1例报告[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德力,白志刚,牧荣,赖玉书,金灿浩,夏医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关系[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读军;;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磁共振波谱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贾建伟;赵洁;;肝细胞癌领域研究现状与进展[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陈孝平;;肝细胞癌外科治疗进展[A];湖北省第21届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张杰;刘军建;韩云;张宁;芮静安;金城;周柔丽;;用荧光差异显示法筛选肝细胞癌相关新基因[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冯仕庭;李子平;谭国胜;孙灿辉;彭振鹏;;中晚期肝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6 张法标;方哲平;王义;董辉;丛文铭;;上皮钙粘素和β-连接素在儿童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A];2007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钟杰;;螺旋CT诊断原发型肝细胞癌28例[A];2008年浙江省放射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贾克东;;肝细胞癌的诊断进展及治疗现状[A];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新进展讲习班、江西省第二次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10年

9 李秋萍;龙顺钦;杨小兵;邓宏;蔡姣芝;潘宗奇;河文峰;周宇姝;欧阳育树;廖桂雅;吴万垠;;癌服灵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A];2012·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朱明华;祝峙;刘晓红;林静;曲建慧;陈颖;曹晓哲;王力;倪灿荣;;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细胞癌发生关系的分子病理学研究[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秦叔逵;[N];健康报;2013年

2 记者 王丹 管九苹;[N];健康报;2013年

3 吴一福;[N];中国医药报;2007年

4 黎彬;[N];中国医药报;2004年

5 钱文彩;[N];中国医药报;2013年

6 新美;[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周金莲;[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张金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1年

9 李杰;[N];科技日报;2006年

10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兰;乙肝病毒捕获细胞因子和信号级联以逃避宿主免疫并维持持续感染[D];武汉大学;2014年

2 何洪卫;肝细胞癌内γδT细胞浸润减少及功能缺陷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蔡晓燕;淋巴细胞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向导;细胞周期因子FoxM1促进肝脏再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康富标;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6 王斌;微卫星杂合性缺失检测多结节性和复发性肝细胞癌克隆起源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7 关英慧;氯喹体外抗肝细胞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D];吉林大学;2010年

8 明利华;肝细胞癌病因的剖析、遗传标志的论证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9 宫琳;炎症相关重要分子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荆雪;β_2糖蛋白Ⅰ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蛋白联合促进肝细胞癌发生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飞;CDH17调控肝细胞癌的生物学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陈中博;咖啡摄入与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华鹏;核受体辅激活蛋白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郭慧敏;血清sCD25测定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5 凌青霞;双氧化酶1(Duox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调控及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李会芬;血清Talin-1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7 蒙锦莹;血管生长相关因子的血清浓度与肝细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战勇;肝细胞癌术前造影参数与生物学表现相关性及术后复发相关因素讨论[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9 姚乐;microRNA-3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预后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吴华;MACC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共刺激分子B7-H3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83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