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7721人肝细胞癌株及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09:33

  本文关键词:UDCA对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及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5年

UDCA对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及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屈文东  

【摘要】: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对肝癌患者治疗的有效手段,无潜在肝功能异常的早期患者可以手术切除,然而绝大数肝癌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却往往丧失手术机会,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例如存在肝功能差、身体状况等因素,也不能进行外科手术。当前HCC治疗手段很多,发展也很快,除外科手术切除外,肝移植、局部消融、放射介入、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以及姑息性对症治疗等都提供了选择治疗的手段,但是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各自的适应症、禁忌症、独特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因此,并不适合所有的患者。从改善患者生存率的角度,探求一种经济、简便、不良反应少的治疗预防靶向药物,一直是人们探寻药物治疗的方向和目标。熊去氧胆酸是一种无细胞毒性、亲水性的胆汁酸,其生理作用是改变胆汁成分,对胆汁酸有促进分泌作用,并溶解胆固醇,参与降低胆汁中胆固醇、胆固醇脂,用于不宜手术治疗的胆固醇结石,也是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线用药。其药理作用是拮抗疏水性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保护肝细胞膜;可促进内源性胆汁酸的分泌,减少重吸收;溶解胆固醇性结石;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八十年代以后,由于UDCA的细胞保护、利胆、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应用于临床多种肝胆疾病。COPS5是COP9信号体的第5个亚单位,发挥正性调节蛋白的作用。研究表明,COPS5在HCC中表达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及血管瘤旁肝组织。COPS5表达的上调可能在H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COPS5也可以诱导肿瘤抑制因子p53从细胞核至细胞浆的转位,并促进p53的降解。肝细胞癌的生长和代谢与血管生长有密切关系,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近来研究证实某些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与突变可导致肿瘤血管生成,p53的突变或失活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密切关系,p53为一抑癌基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干预肿瘤的生长浸润,同时影响到肿瘤的预后。研究表明,UDCA可以减少结肠癌的发生,对乳腺癌细胞株也有诱导凋亡作用,可抑制化学致癌物对大鼠的致肝癌作用等。因此进一步探讨UDCA对肝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方面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由于UDCA具有上述作用,那么UDCA是否能够通过COPS5和p53共同的作用机理而达到抑制肝细胞癌的作用值得我们探讨。UDCA在体内是否具有抗肝细胞癌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为了验证这一设想,本课题将UDCA作用于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及裸鼠移植瘤,观察UDCA体内外抗癌抑制作用,并通过观察其对COPS5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机制,为肝细胞癌治疗提供新的可能治疗方案奠定一定理论基础。第一部分UDCA对SMMC-7721人肝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1、检测不同浓度UDC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2、检测不同浓度UDCA对SMMC-7721细胞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1、SMMC-7721细胞、L-02细胞冻存、复苏、培养、传代。2、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UDC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3、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JDCA对SMMC-7721细胞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4、蛋白免疫印迹法检钡UDCA对SMMC-7721细胞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结果1、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UDCA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1) SMMC-7721与UDCA共培养48小时后,低剂量组计数细胞为7.42±0.14×105个/ml,高剂量组为5.16±0.10×105个/ml,对照组计数细胞11.89±0.24×105个/ml,显示UDCA对SMMC-7721抑制效应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01),而L-02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2)以对照组作为参照,计算实验组肝细胞株细胞数下降抑制程度与对照组比值,SMMC-7721低剂量组细胞抑制率为37.59±0.78%,高剂量组细胞抑制率为56.60±1。35%,高剂量组抑制率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L-02细胞各剂量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UDCA对SMMC-7721细胞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1)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SMMC-7721细胞中COPS5主要定位于细胞核,胞浆中也可见部分表达,经UDCA处理后,其细胞核中荧光强度减弱,胞浆中较为分散。p53主要定位于细胞核,经UDCA处理后,其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强。(2)计算两种蛋白的相对荧光强度,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SMMC-7721细胞中COPS5: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0.42±0.008、0.22±0.005均低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UDCA浓度增加COPS5相对荧光强度呈减弱趋势。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中SMMC-7721细胞中p53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26±0.023、1.34±0.031均高于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UDCA浓度增加,p53相对荧光强度呈增高趋势。3、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DCA对SMMC-7721细胞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1)随着UDCA浓度增高,COPS5的表达逐渐减弱,为进一步确定COPS5与p53表达情况,经计算机灰度扫描并与内参比较分析,0.4 mmol/L组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1.0mmol/L组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随着UDCA浓度增高,COPS5的表达呈减弱趋势。(2)随着UDCA浓度增高,p53表达逐渐增强,经计算机灰度扫描并与内参比较分析,0.4 mmol/L组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1.0 mmol/L组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P0.001,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提示,SMMC-7721细胞中随着UDCA治疗浓度升高,p53表达逐渐增强。结论1、UDCA可抑制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的生长。2、UDCA作用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的机制与调控COPS5与p53有关,可以通过上调p53表达,下调COPS5的表达,阻滞细胞增殖生长。第二部分UDCA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研究目的1、裸鼠移植瘤的制备2、检测不同浓度UDCA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3、检测不同浓度UDCA对裸鼠移植瘤组织的影响。4、检测不同浓度UDCA对裸鼠移植瘤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1、SMMC-7721细胞冻存、复苏、培养、传代。2、制备二代裸鼠移植瘤模型。3、观察不同浓度UDCA对裸鼠移植瘤生长曲线的影响。4、观察不同浓度UDCA对裸鼠移植瘤组织坏死的影响5、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浓度UDCA对裸鼠移植瘤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6、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DCA对裸鼠移植瘤中COPS5与p53表达的影响。结果1、UDCA对裸鼠生长曲线的影响。UDCA能够明显抑制肝移植瘤的生长,治疗组肿瘤生长曲线为非指数生长,增长较缓慢,表现为随药物浓度增高抑制生长作用增强趋势。2、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观察。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瘤组织以轻度坏死为主,经治疗后,肿瘤坏死组织明显增加,UDCA高剂量组可见大片坏死组织,等级秩和检验X2=11.68,P0.05,提示坏死组织与UDCA剂量有相关关系,全部实验裸鼠未见移植瘤远处转移情况。3、移植瘤组织COPS5、p53免疫组化结果光镜观察,对照组视野中可见细胞核呈棕黄色染色的肿瘤细胞,细胞形态不规则,经UDCA处理肿瘤组织,细胞核中COPS5棕黄色染色细胞数量减少,呈淡蓝色细胞核、细胞浆细胞数量较多,细胞形态较规则,而p53阳性细胞随UDCA浓度增高成增多趋势。4、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经UDCA处理后,裸鼠移植瘤组织中COPS5与p53表达情况如下:随着UDCA浓度增高,COPS5的表达逐渐减弱,而p53表达逐渐增强。为进一步确定COPS5与p53表达情况,经计算机灰度扫描并与内参比较分析,90 mg/kg组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270 mg/kg组相对值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果提示,裸鼠移植瘤组织COPS5随着治疗浓度升高而减弱,而p53表达逐渐增强。结论1、UDCA可选择性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2、UDCA可促进裸鼠移植瘤肿瘤组织坏死。3、UDCA抑制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机制与调控COPS5与p53有关,可以通过上调p53表达,下调COPS5的表达,阻抑瘤细胞生长。4、UDCA可以预防实验性裸鼠肝细胞癌的发生。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Human multi-drug resista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duced in nude mice by B-ultrasonographically-directed orthotopic implantation:a new experimental model[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07年04期

2 张东,李开宗,窦科峰,高志清,宋振顺,赵青川,付由池;肝细胞癌组织中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的表达不依赖PCNA和P53[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年06期

3 ;Anti-tumor activities and apoptosis-regulated mechanisms of bufalin on the orthotopic transplantation tumor model of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nude mice[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善文;甘卫华;陈荣华;张爱青;潘晓勤;费莉;;蟾蜍灵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19期

2 朱志图;郁云龙;王锴;李恩泽;刘阳阳;刘云鹏;;蟾蜍灵对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J];中国肺癌杂志;2010年09期

3 邱艳艳;曹勤;殷佩浩;;蟾毒灵抗肿瘤作用分子机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3年05期

4 孙康;秦建民;;蟾毒灵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及意义[J];肝胆外科杂志;2014年05期

5 朱园园;沈佐君;何晓东;董林;陶绍能;李明;吴剑锋;孙利;;A549/MTX对映体耐药细胞的裸鼠荷瘤模型的建立[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9年03期

6 曾智凤;甘卫华;龚晶;张爱青;李善文;王彬;郑君;;蟾蜍灵对高糖诱导大鼠系膜细胞过表达纤维连接蛋白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7 郑君;龚晶;张爱青;李善文;曾志凤;甘卫华;;蟾蜍灵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1期

8 张剑军;沙婧婧;胡海燕;何爱娜;王兵;孙元珏;沈赞;姚阳;;蟾毒灵对人骨肉瘤细胞化疗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10期

9 代学强;周旭;;肝细胞肝癌中PTEN与hTERT的表达关系及其靶向抑癌作用的研究[J];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2013年02期

10 张敏;刘炜;奚耕思;;TERT对小鼠EL-4淋巴瘤细胞增殖调控的初步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帆;雷公藤甲素急性肾毒性作用机制及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肾脏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齐芳华;华蟾素及其活性成分蟾毒灵和华蟾毒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敏;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在小鼠配子发生中的表达检测及对EL-4淋巴瘤细胞增殖调节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明洋;胆固醇包裹/携带let-7a miRNA模拟物对肝癌生长的体内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惠慧;沙蟾毒精抗肝癌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梁军才;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及cyclinE和p27表达影响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3 徐立涛;Bufalin对肝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高阳;Bufalin与Sorafenib在抗肝癌细胞中协同作用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锴;蟾蜍对人灵胃癌细胞MGC803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1年

6 陈果;强心苷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及机制[D];桂林医学院;2011年

7 李华兴;Na~+/K~+-ATPase α3在Bufalin抗肝癌作用中的相关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朱园园;A549/MTX对映体耐药细胞的裸鼠荷瘤模型的建立[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宁;哇巴因抗肿瘤生长作用及对A549细胞迁移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10 苏丽宏;Bufalin对人食管癌细胞ERK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凤梅,伊兰茹,阚志超,钱绍诚;应用UDCA治疗高胆红素血症及改善肝功能的临床观察[J];天津医药;1996年09期

2 U.Leuschner;彭慧;;熊脱氧胆酸(UDCA)治疗慢性胆汁郁积性肝病[J];德国医学;1996年03期

3 Tomomichi Iwaki;Kaoru Ishizaki;Shuji Kinoshita;Hideki Tanaka;Atsushi Fukunari;Makoto Tsurufuji;Teruaki Imada;;Protective effects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on chenodeoxycholic acid-induced liver injury in hamster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7年37期

4 JMT;UDCA改善胆汁郁滞[J];临床荟萃;1986年04期

5 Shuichi Sato;Tatsuya Miyake;Hiroshi Tobita;Naoki Oshima;Junichi Ishine;Takuya Hanaoka;Yuji Amano;Yoshikazu Kinoshita;;A dose-up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decreases transaminases in hepatitis C patient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9年22期

6 童光东;唐海鸿;魏春山;陈英杰;贺劲松;周小舟;郑颖俊;周大桥;;Efficacy of Ursodeoxycholic Acid Combined with Tongdan Decoction(通胆汤) on Immunological Indices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Patient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2年01期

7 JMT;UDCA激活激素的作用[J];临床荟萃;1986年06期

8 Thomas Pusi;Ulrich Beuers;;Ursodeoxycholic acid treatment of vanishing bile duct syndrome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22期

9 U.Beuers;倪鎏达;;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治疗[J];肝脏;2008年01期

10 王凯,傅淑花;口服UDCA和CDCA溶石治疗胆石症[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孟庆成;张同琳;;胆囊胆固醇息肉与血脂的关系及用UDCA的治疗价值[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季慧范;;AMA-M_2阳性和AMA-M_2阴性的PBC患者临床观察及UDCA治疗随访[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孟庆成;王立勇;丁步国;;胆囊胆固醇息肉与血脂的关系及用UDCA的治疗价值[A];第二十四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七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JULIA Kirchheiner;;Effect of organic anion 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1B1 inhibition on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rosuvastatin via HNF1a by ursodeoxycholic acid in vivo[A];中国药理学会临床药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第十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宫嫚;张宁;孙永强;景婧;吴欣;张帆;杜宁;肖小河;罗生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观察[A];第二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陶春祥;陶钧;[N];中国医药报;2004年

2 徐蜀远;[N];中国医药报;2001年

3 徐蜀远;[N];中国医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屈文东;UDCA对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及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石运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治疗后的相关免疫学变化[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郭冠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病情及UDCA应答的相关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2 季慧范;PBC患者临床观察及UDCA治疗随访[D];吉林大学;2006年

3 尹桂珍;补肾清利方联合UDCA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李娥琼;UDCA、SAMe对人类滋养细胞OATP1B3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5 徐娟;熊去氧胆酸对异烟肼和利福平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UDCA对SMMC-7721人肝细胞癌株及裸鼠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1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1941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e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