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经鼻吸入胰岛素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14 10:20
【摘要】: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痴呆最常见的病因,然而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或者延缓疾病的进展。在探索散发性AD的发病机理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在AD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以胰岛素信号通路为靶向治疗AD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经鼻吸入胰岛素已经被证实可以改善健康受试者和AD患者的记忆和注意力,但这种保护作用的具体机制仍待阐明。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给予AD转基因小鼠(3×Tg-AD小鼠)经鼻吸入胰岛素1周后,可以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降低脑内Aβ40(amyloid beta,Aβ)的含量。但经鼻吸入胰岛素是否能够增加脑葡萄糖代谢,减轻神经炎症,改善突触功能,降低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进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intracerebroventricular streptozotocin-injected,ICV-STZ)的大鼠模型,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散发性AD(sporadic AD,SAD)的模型,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和许多类似AD样的病理改变如胰岛素抵抗,脑代谢降低,神经炎症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等。为了进一步研究经鼻吸入胰岛素对散发性AD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对认知功能、脑代谢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我们采用ICV-STZ大鼠模型,连续经鼻吸入胰岛素6周(2U/天)后,检测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行为学,脑葡萄糖代谢和分子生物学指标的改变,为进一步开展后期临床试验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结果1.本研究中,我们将所有的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正常对照组(Con),生理盐水组(STZ/Sal)和胰岛素组(STZ/Ins)。给药过程中监测三组大鼠的体重和血糖,发现三组大鼠血糖的变化无明显差异,生理盐水组和胰岛素组体重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轻。2.采用旷场实验(Open Field,OF),物体识别实验(Object Recognition test,ORT)和水迷宫测试(Morris Water Maze,MWM)来评估三组大鼠的自主活动和认知功能。旷场实验中,ICV-STZ大鼠在旷场内活动经过的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其对环境的探究行为增加,经鼻吸入胰岛素后能降低该组大鼠的探究行为。物体识别实验中,ICV-STZ大鼠探究新物体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而胰岛素组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表明ICV-STZ大鼠短时记忆受损。在MWM的获得性训练(acquisition phase)中,三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和游泳速度(Swim speed)无显著差异;而在探查测验(probe trial)中,ICV-STZ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的时间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和胰岛素组,提示胰岛素能够改善ICV-STZ大鼠的空间记忆损害。3.我们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了经鼻吸入胰岛素对ICV-STZ大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V-STZ大鼠脑内tau蛋白多个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如 Ser199/202,Thr205,Ser262 和 Ser396,而总 tau 蛋白(Tau-5)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经鼻吸入胰岛素能够显著降低上述位点的磷酸化水平。Tau蛋白的磷酸化与其激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有关。为了阐明胰岛素降低tau过度磷酸化的机制,我们检测了相关的激酶和磷酸酶的表达水平。我们发现各组大鼠脑内tau蛋白激酶总量无明显差异。在ICV-STZ大鼠脑内,糖原合成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GS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APK/ERK)、c-Jun 氨基末端激酶(c-JunN-terminal kinase,JNK)、和钙/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Ⅱ(calcium/calmodulin-dependentproteinkinaseⅡ,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吸入胰岛素能够将GSK-3、ERK1/2和CaMKⅡ的磷酸化水平降低到正常组水平。蛋白磷酸酶2(PP2A)是人脑内最重要的tau的磷酸酶。我们没有观察到ICV-STZ大鼠脑内PP2A-C蛋白水平和其活性的改变,胰岛素治疗对其也没有影响。这些结果表明,经鼻吸入胰岛素降低ICV-STZ大鼠脑内过度磷酸化的tau可能是通过下调ERK1/2和CaMKⅡ的活性实现的。4.为了研究胰岛素对神经炎症的影响,我们检测了三组大鼠脑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离子钙接头分子-1(ionized Ca2+-binding adaptor molecule-1,Iba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V-STZ大鼠脑内GFAP和Iba1水平显著增高,而胰岛素能够明显抑制Iba1的表达。免疫组化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以上结果。5.我们还检测了三组大鼠海马新生神经元标记物doublecortin(DCX)和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CV-STZ大鼠脑内的DCX、突触素(synaptophysin)、突触蛋白1(synapsin 1)和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但是胰岛素组的DCX水平确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胰岛素组的synapsin 1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6.为了研究经鼻吸入胰岛素对脑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我们检测了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活性。我们发现ICV-STZ大鼠脑内IRS1和AKTpT308水平明显升高,说明ICV-STZ大鼠脑内存在一定的胰岛素信号通路异常。吸入胰岛素使ICV-STZ大鼠海马内升高的AKTpT308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7.脑葡萄糖代谢降低是AD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为了评估经鼻吸入胰岛素是否会影响ICV-STZ大鼠的脑葡萄糖代谢,我们应用microPET检测了大鼠脑内~(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UVs)。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注射侧ICV-STZ大鼠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纹状体、海马和内嗅皮层~(18)F-FDG SUVs明显降低。经鼻吸入胰岛素能够明显增加ICV-STZ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的~(18)F-FDG SUVs。为了研究胰岛素对各脑区神经元的影响,接下来我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神经元标记物—NeuN在各脑区的表达。结果显示ICV-STZ大鼠海马的CA1、CA3区和纹状体的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经鼻吸入胰岛素增加了 ICV-STZ大鼠海马的CA1、CA3区的NeuN阳性细胞数,提示胰岛素可以阻止ICV-STZ大鼠海马内的神经元丢失。结论本研究发现ICV-STZ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tau过度磷酸化,神经炎症。此外,我们还发现注射侧ICV-STZ大鼠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纹状体、海马和内嗅皮层葡萄糖代谢显著降低。经鼻吸入胰岛素6周可以明显改善ICV-STZ大鼠的认知功能,减轻脑内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小胶质细胞激活,增加海马内新生神经元生成;吸入胰岛素还显著改善了 ICV-STZ大鼠前额叶皮层和扣带回的葡萄糖代谢,防止海马神经元丢失。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sulin signal pathway on the pathogenesis of sporadic AD ,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treatment of sporadic AD .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in the brain of ICV - induced diabetic rat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osphorylation of tau protein in ICV - induced diabetic ra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insulin on the brain glucose metabolism in ICV - induced diabetic rats , the levels and activity of the related protein in the brain of ICV - induced diabetic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 and the hippocampal neurons are prevented from being lost .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49.16;R-3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诚强;胰岛素抵抗和择期性手术[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年03期

2 贾伟平;中国人群胰岛素抵抗的状况[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2002年04期

3 宁光;李长贵;洪洁;汤正义;李果;龚艳春;彭怡文;郭冀珍;沈卫峰;商淑华;罗邦尧;陈家伦;;胰岛素抵抗基础和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2年11期

4 姚小皓,沈凯,李学军;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J];生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5 柯红林;;2型糖尿病中胰岛素抵抗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3年03期

6 常桂娟;胰岛素抵抗的环境因素[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4年02期

7 米杰 ,张力;胰岛素抵抗[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4期

8 王继旺,张素华,任伟,杜娟,陈静,包柄楠,汪志红,苗青;吸烟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8期

9 阳柳雪;刘红;;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与胰岛素抵抗[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4年01期

10 康艳明;阳跃忠;;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变[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艳秋;宗敏;华莉;李臻;肖菲;孙建琴;;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A];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第七次全国营养学术交流会“营养与成功老龄化”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神经系统疾病医学营养治疗”资料汇编[C];2010年

2 陈艳秋;陈敏;宗敏;华莉;李臻;张鑫毅;孙建琴;;2型糖尿病患者肝脏脂肪分布与胰岛素抵抗[A];老年营养研究进展与老年营养供餐规范研讨会暨糖尿病肾病医学营养治疗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1年

3 宋晓敏;耿秀琴;郭长磊;;胰岛素抵抗几个相关因素在公安人群中的状态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游捷;陈瑶;黄培基;林哲章;;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谢彬;陈上云;郭坚;刘薇;劳干诚;;监测真胰岛素观察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敏感性[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尹义辉;王经武;;消胰抗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A];第七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吕圭源;刘赛月;;中药抗胰岛素抵抗研究进展[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晓静;刘正齐;;一种简便实用且较准确评估胰岛素抵抗的新方法[A];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白秀平;李宏亮;杨文英;肖建中;王冰;杜瑞琴;楼大钧;;脂肪分存顺序与肝脏及肌肉胰岛素抵抗的关系[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孙勤;李伶;杨刚毅;欧阳凌云;陈渝;刘华;唐毅;Gunther Boden;;小鼠扩展胰岛素钳夹术的建立[A];2006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十次全国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胰岛素小常识[N];保健时报;2004年

2 ;胰岛素抵抗,,怎么办?[N];解放日报;2004年

3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病科副教授 陈化;什么是“胰岛素抵抗”[N];健康报;2001年

4 张家庆 (教授);适度锻炼身体改善胰岛素抵抗[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韩晓英;注射胰岛素会成瘾吗[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6 张怡梅 刘 斌;恶性肿瘤与胰岛素抵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陈锦屏;胖人易发“胰岛素抵抗”[N];健康时报;2007年

8 殳雪怡;胰岛素抵抗 有办法“抵抗”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9 刘文山;胰岛素抵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10 孟怀东;“致命四重奏”与胰岛素抵抗[N];中国医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青青;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损伤机制以及番茄红素的保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施琳颖;二氢杨梅素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改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隆敏;下丘脑室旁核神经肽Y长期过表达诱导外周胰岛素抵抗作用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4 黄文辉;高胰岛素抑制肾脏尿酸排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以及氯沙坦的干预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5 付锋;缺血后心肌胰岛素抵抗促发缺血性心力衰竭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6 王宗保;NO-1886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华大学;2014年

7 张真稳;小檗碱协同甘丙肽降低2型糖尿病鼠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何奕多;TNF-α对脂联素多聚化修饰及分泌调控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陈璇;白虎二地汤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许凤;海藻中新型PTP1B抑制剂对db/db糖尿病模型的改善与作用机制的研究[D];青岛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晨;辛伐他汀、胰岛素联合用药对糖尿病大鼠下颌骨骨折愈合的影响[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贾晓娇;血清Vaspin、u樗亍⒅卦谌焉锾悄虿』颊咧兴郊坝胍鹊核氐挚沟墓叵礫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黄声;胰岛素抵抗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牛尚梅;骨骼肌PGC-1α在高脂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安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陈旭;高胰岛素水平导致肥胖相关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刘晨曦;津力达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段力园;津力达颗粒对高脂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9 张东蛟;津力达对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ApoE基因敲除小鼠脂肪组织中脂代谢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贵平;黄芪甲苷对高胰岛素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21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121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d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