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8 06:41

  本文关键词: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甘肃农业大学》 2015年

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

纪鹏  

【摘要】:中(兽)医研究讲究整体性,且中药药效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等特点,因此须从整体层面研究血虚与当归补血作用。本论文以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水煎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乙酰苯肼(APH)与环磷酰胺(CTX)联合复制血虚小鼠模型,通过眼观、血常规检测来观察血虚,检测各组小鼠生理生化指标,观察胸腺组织切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LC-Q/TOF-MS)代谢组学方法寻找出血虚差异性代谢物,分别采用相关性分析与热图分析来验证筛选差异性代谢物方法的可靠性,将最终获得的差异性代谢物输入MetPA代谢通路分析软件研究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补血作用机制,最后对以上各部分数据进行整合化分析与相关性分析,为血虚的诊断与治疗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血虚小鼠的临床症状和血常规指标下降、体质量下降、脏器指数下降及血液中的ATP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与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下降、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升高、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代偿性升高。酒当归补血作用较好,其次为油当归、土当归、生当归与炭当归。2.采用GC-MS对血虚小鼠血浆、肝组织、脾组织与尿液整合代谢组学研究表明,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补血机制是恢复血虚小鼠体内的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然后使谷氨酰胺与谷氨酸盐代谢,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糖酵解与糖异生代谢,丙酮酸代谢通路,三羧酸循环恢复正常,进而使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与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果糖与甘露糖代谢,氨基糖苷与核糖核苷代谢,甘油酯代谢通路及与其相关的磷酸肌醇代谢恢复正常,最终达到补血效果。3.采用LC-Q/TOF-MS对血虚小鼠肝组织、脾组织与尿液整合代谢组学研究同样证实,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补血机制是恢复血虚小鼠体内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接着恢复与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相关的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牛磺酸与亚牛磺酸代谢,精氨酸与脯氨酸代谢,谷氨酰胺与谷氨酸盐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与磷酸戊糖途径相关的糖酵解与糖异生代谢,与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相关的甘油磷脂代谢,鞘磷脂代谢,三羧酸循环,磷酸肌醇代谢,与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相关的果糖与甘露糖代谢。4.经相关性分析发现RBC、ATP酶、G6PD、GPX、GR、高铁血红蛋白、EPO含量与谷胱甘肽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关系密切,且筛选出7个血虚生物标志物,包括L-谷氨酸、谷胱甘肽、焦谷氨酸、L-半胱氨酸、5-磷酸-D-核酮糖、N-乙酰神经氨酸与L-谷氨酰胺。综上所述,基于GC-MS与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各有优点,两者结合能全面分析作用机制和筛选血虚生物标志物。APH与CTX造模后,引起谷胱甘肽代谢,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发生紊乱,最终引起血常规指标下降、生化指标异常、临床血虚症状、胸腺组织萎缩。经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水煎液、复方阿胶浆干预后,以上相关代谢与指标均恢复正常,血虚症状消失。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补血机制即通过恢复谷胱甘肽代谢通路,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与苏氨酸代谢,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来干预血虚。共筛选出7个血虚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5.5;R-33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春燕;耿珊;刘俊;朱家红;张先平;姜蓉;王亚平;;当归多糖联合阿糖胞苷诱导人白血病KG1α细胞株衰老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丽锦;高志华;贾彦丽;葛会波;;NaCl胁迫对草莓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2 王水霞;崔世茂;付崇毅;尹斌;郝春燕;;高温逆境下嫁接辣椒耐热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2年01期

3 赵芳;姚占军;苏集华;;CPPU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蛋白响应及生育期差异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年02期

4 仲飞;汤生玲;李秀锦;;对实验性兔瘟病例的血清及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的分析[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5 孙耀中,常连生;过氧化氢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李秀锦;不同贮藏期鸡蛋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分析[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7 仲飞,李秀锦;脂质过氧化对机体的作用及其在兽医学研究中的意义[J];河北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8 高方洁;陈静;郭妙健;周静;刘鹏;徐根娣;;不同温度对浙贝母三种抗逆性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9 狄岩,苏立稳;中医药防治肝损伤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00年01期

10 曲波;王学治;吕国忠;杜冰;陈旭辉;杨红;;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生物安全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媛;指状许水蚤与赤潮微藻相互作用的实验生态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郑维列;西藏色季拉山长鞭红景天种群生态学特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薛兰兰;秸秆覆盖保护性种植的土壤养分效应和作物生理生化响应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麦博儒;太阳辐射减弱对冬小麦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林喜秀;力竭运动致大鼠慢性肾损伤机制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尚海涛;桃果实絮败和木质化两种冷害症状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7 顾有方;实验感染肝片吸虫后机体抗氧化功能变化及其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8 张京芳;低胆固醇鹌鹑蛋黄粉的制备及其生物功能评价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乔勇进;热处理对黄瓜多胺的影响及减轻冷害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10 陈海生;基于叶水势的樱桃番茄设施栽培逆境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雨露;苯诱发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的色谱分析方法建立和人群应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帆;外源物质对辣椒幼苗抗冷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凯;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基质发酵和辣椒栽培基质配方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向伟;铜/锌—生命配体配合物的合成及其与DNA的作用和生物毒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王文美;护网明目散治疗玻璃体积血的临床观察及对视网膜保护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6 王静;海参多肽的酶法制备及体外抗氧化性能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7 欧阳坤;沉水植物逆境生理及其净化作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冯岑;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台湾桤木生理及光合特性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金明丽;苹果砧木实生后代抗寒性鉴定[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10 姚琳;基于电阻抗图谱法检测流苏抗盐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先平;王乾兴;陈斌;刘俊;魏强;王建伟;王亚平;;当归多糖对小鼠衰老造血干细胞细胞周期蛋白的调控[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3年03期

2 周玥;杨斌;姚欣;王亚平;;Sca-1~+造血干/祖细胞重建致死剂量辐射小鼠造血功能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32期

3 何晓莉;关雪晶;吴宏;姜蓉;;当归多糖对电离辐射致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及氧化损伤的影响[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4 张先平;王乾兴;陈斌;魏强;徐春燕;姜蓉;王建伟;王亚平;;当归多糖抑制氧化损伤延缓造血干细胞衰老[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03期

5 张先平;刘俊;徐春燕;魏强;李静;王璐;王建伟;王亚平;;当归多糖对小鼠衰老造血干细胞端粒、端粒酶及P53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1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昌孝;;代谢组学研究有助于中药复杂系统与整体效应的认识[J];中国天然药物;2009年02期

2 罗艺淇;王俊;付晗;刘小立;徐健;方小衡;;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在疾病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J];卫生研究;2013年06期

3 许国旺;路鑫;杨胜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胡正青;林夏珍;郭明;;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进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年06期

5 邹忠杰;梁生旺;袁经权;龚梦鹃;;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前处理方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黄寅;许风国;张伟;王俊南;张尊建;;药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7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高分辨率质谱联用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0年05期

8 刘喜红;丁宗一;;重视开展儿科领域内代谢组学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12期

9 章斌;娄子洋;;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代谢物及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0 吴昱铮;王广基;郝海平;;中药代谢组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国旺;;代谢组学研究的新进展[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司端运;刘昌孝;;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蒋宁;周文霞;张永祥;颜贤忠;张齐;;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快速老化模型小鼠体液代谢组学研究[A];2008年全国抗衰老与老年痴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彭双清;颜贤忠;廖艳;赵剑宇;;药物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毒理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卢建秋;;应用UPLC-MS进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方法[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彭双清;廖艳;颜贤忠;;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的代谢组学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易智彪;余雁;梁逸曾;袁大林;;中药活性成分抗菌机理的代谢组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8 梁晶;郑晓晖;李华;;代谢组学研究进展及在丹参-降香君使对药研究中的应用[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Olumuyiwa L.Ogegbo;Wimal Dissanyake;John Crowder;Olayinka Asekun;Oluwole Familoni;Christopher J.Branford-White;S.W. AnnieBligh;张华琦;;非洲人服用豆浆尿液~1H-NMR代谢组学研究[A];营养健康新观察(第四十一期):营养代谢组学专题[C];2012年

10 汤柳英;高燕红;王晶;许瑛华;陈文才;梁旭霞;杨杏芬;;储存条件对代谢组学研究尿液样本的稳定性的影响[A];中国毒理学会第六届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摘要[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纪鹏;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2 谢国祥;基于几种色谱分析方法的生物样本的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3 廖文婷;基于生物质谱技术的HIV-1 Tat蛋白生物活性的代谢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4 林艳萍;应用基于质谱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肝损伤标志物[D];天津大学;2009年

5 安卓玲;组合式离子化方式的RRLC-MS/MS分析方法及其肺癌的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6 林景超;化学性肝损伤及肝癌的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罗向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与阳虚病机的相关性及其代谢组学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年

8 李娟;运输相关压力对羊新陈代谢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晓艳;应激及其药物干预的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杨维;基于LC-MS/MS技术的肺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涛;乙肝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2 余欣尉;加压毛细管电色谱—质谱联用平台的搭建与应用及细胞代谢组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牟红元;基于质谱信号的正交投影方法及其在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4 吕洁;钆生物效应代谢组学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5 刘颖;消癌解毒方干预腹水瘤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王洋;癌症患者尿液的代谢组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马丽华;1H NMR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神经胶质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8 冯江江;基于质谱选择性的色谱基线消除及中药肝毒性代谢组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艾斯木提拉·奴拉合买提;异常黑胆质成熟剂延缓衰老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亚东;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患者血浆和尿液的核磁共振代谢组学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生当归及其不同炮制品干预小鼠血虚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3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18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