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昆明山海棠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相关指纹图谱初探

发布时间:2021-11-29 16:50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综述雷公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第二章详细叙述雷公藤属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第三章对分离的化学成分进行生物活性评价;第四章对雷公藤属药物的色谱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研究;第五章对本论文所做工作进行总结和讨论。植物毒素是一种重要的生命现象,蕴涵着大量奥妙复杂的重要生物学信息。在许多传统的有毒药用植物中,毒性成分即其活性成分,只要控制好用法和用量,能在一些疑难杂症如癌症中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因此,我们对传统有毒药用植物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配合其毒性找出活性成分,以期获得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卫矛科(Celastraceae)雷公藤属(Tripterygium)植物为有毒木质藤本植物。该属植物在我国共有三种: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昆明山海棠(T.hypoglaucum)和东北雷公藤(T. regelii),分别分布于长江流域、西南及东北地区。该属植物民间应用历史悠久,用于治疗各种肿胀、风湿性关节炎及其它炎症、肿瘤、各种皮肤病等,还可用作植物杀虫剂。昆明山海棠与雷公藤的化学成分十分相似,但毒性略低于雷公藤,相较于后者的大量研究,前者研究相对较少,故实验选取昆明山海棠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其化学成分及活性。本论文对采自云南大理苍山的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综合利用各种色谱分离材料,如硅胶、凝胶LH-20、反相键合材料RP-18、Toyopear1、ODS等对昆明山海棠茎叶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并应用现代波谱学手段,包括核磁共振技术(NMR)、质谱(MS)、紫外(UV)等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45个化合物。包括5个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19-O-β-D-glucopyranosyl-labda-8(17),14-dien-13-ol (1), 3-oxo-14,15-dihydroxy-abieta-8,11,13-trien-19-ol (2), isopimara-8(14),15-diene-11β,19-diol (3), isopimara-8(14),15-diene-12α,19-diol (4), 和 2α,16α-hydroxy-ent-kauran-19,20-olide (5);2个新天然产物,分别鉴定为:20β-β-D-glucopregn-4-en-3-one (32),20α-β-D-glucopregn-4-en-3-one (33),为两个甾体糖苷类化合物;此外还包括已知二萜7个,分别鉴定为: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6),2-表雷公藤乙素(2-epitripdiolide) (7), wilforol F (8), triptobenzene A (9), isopimara-8(14),15-diene-17,19-diol (10), tripterinin (11)和 tripterifordin (12);三萜类12个,均为齐嫩果烷型三萜:木脂素类7个,为双四氢呋喃型木脂素和倍半木脂素;甾体3个;其它类型化合物9个,含芳香小分子、脂肪酸甘油酯等。化合物1为一半日花烷型二萜苷,C-19位上的甲基被β-D-葡萄糖取代;化合物2是雷公藤属植物中较常见的松香烷型二萜,该类型二萜约占所有二萜类成分的三分之二,2的C-15位发生羟基取代;化合物3和4属异海松烷型二萜,分别在C环上C-11和12位有羟基取代,且两者A环上的19位甲基也被羟基取代;化合物5为贝壳杉烷型二萜,与己知二萜不同的是A环上C-2位的羟基取代。我们对从昆明山海棠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与抗炎活性评价。抗肿瘤活性试验采用5种人肿瘤细胞模型,分别为A549(肺癌细胞)、DU145(前列腺癌细胞)、KB(口腔表皮样癌细胞)、KBvin(口腔上表皮细胞癌耐药株)和MDA-MB-231 (乳腺癌细胞),使用临床抗肿瘤药物紫杉醇作为阳性对照品。试验结果提示,化合物6和7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IC50值为0.0012-0.1306 μM,对KB肿瘤耐药细胞株KBvin也有良好的细胞毒活性,而紫杉醇则完全失效,IC50值分别为0.1306和0.0044μM。抗炎活性主要通过自由基清除率和弹性蛋白酶释放抑制率来进行评价。实验结果显示,三个齐墩果烷型三萜酸类化合物13、14、15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结合文献,提示昆明山海棠中的齐墩果烷型三萜酸在植物的整体抗炎活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上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萜类成分是昆明山海棠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它类型成分也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论文第四章对三种雷公藤属药材木质部和三种雷公藤制剂进行了初步指纹图谱研究,并对几种实验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在原药材图谱中进行指认。采用液相色谱系统,配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和蒸发光检测器(ELSD)两种检测方式,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 × 25 c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方法学考察表明,该色谱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发现三种药材中产地同为云南的昆明山海棠和雷公藤的化学成分更加接近,只是含量有所差异,而东北雷公藤的化学成分与前两者区别相对较大。三种片剂的化学成分相似度较高,可能与其药材来源、部位相似以及使用相似的生产工艺有关。最后,用HPLC法对三种药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雷公藤甲素进行了含量测定,分别为7.38、7.16和9.15μg/g。通过对昆明山海棠茎叶的研究结果及与文献的对比发现:昆明山海棠根皮、木质部、茎叶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茎叶部分所含的雷公藤甲素及萜类成分较木质部和根皮少,在根皮中含有的生物碱类成分在茎叶中含量也很少,而茎叶中木脂素、酚性成分等极性较大的成分以及三萜含量相对较多,这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昆明山海棠中的二萜类型非常丰富,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也主要分布在此类成分中,三萜为主要的抗炎活性成分。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84;R285;S567.19
【目录】: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雷公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1.2.1 倍半萜类
        1.2.2 二萜类化合物
        1.2.3 三萜类化合物
        1.2.4 木脂素类和黄酮类
        1.2.5 其它类型化合物
    1.3 雷公藤属植物的药理活性研究
        1.3.1 抗肿瘤活性
        1.3.2 抗炎与免疫抑制活性
        1.3.3 神经退行性疾病
        1.3.4 抗生育作用
        1.3.5 杀虫活性
        1.3.6 抗HIV病毒活性
    1.4 立题依据
第二章 昆明山海棠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药材来源及鉴定
        2.2.2 仪器、填料及试剂
        2.2.3 提取分离流程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 化合物结构鉴定
        2.4.1 新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4.2 己知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第三章 化学成分的生物活性评价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毒活性
        3.2.2 抗炎活性
        3.2.3 抗HIV活性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3.3.2 抗炎活性评价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雷公藤类药物的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实验方法
        4.2.1 色谱条件
        4.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4 色谱条件的选择
    4.3 方法学考察
        4.3.1 精密度实验
        4.3.2 重现性实验
        4.3.3 稳定性实验
    4.4 实验结果
        4.4.1 DAD检测器和ELSD检测器的对比
        4.4.2 三种原药材的指纹图谱
        4.4.3 标准品在指纹图谱中的指认
        4.4.4 三种雷公藤制剂的指纹图谱
    4.5 雷公藤甲素含量的测定
        4.5.1 标准曲线制备
        4.5.2 含量测定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5. 1 实验总结
    5. 2 结果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和专利目录
附录B 新化合物1-5的光谱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幽心,黄煜伦,许期年,叶明,孙成法,周岱;雷公藤单体体外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实验研究[J];癌症;2002年10期

2 ;A new triterpenoid from the roots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0年05期

3 宁维翾;顾江红;;雷公藤内酯醇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06年01期

4 童红云,赵善欢;雷公藤对菜青虫的毒理效应及防治试验[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5 张明发;沈雅琴;;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抗炎及其抗变态反应[J];抗感染药学;2011年04期

6 力弘,贾永锋,李端;雷公藤多甙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6期

7 田洋;郝淑娟;马跃平;张振学;王金辉;;雷公藤根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8 杨俊伟,戴春笋,陈朝红,刘志红,黎磊石;雷公藤内酯醇对T细胞功能的影响与cAMP/PKA的关系[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1998年02期

9 秦凤华,谢蜀生,龙振洲;雷公藤总甙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1年06期

10 马鹏程,吕燮余,杨晶晶,郑启泰;雷公藤中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的分离与鉴定[J];药学学报;1991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都强;雷公藤有效成分和杀虫活性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2 王奎武;三种卫矛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兆智;雷公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制剂及毒副反应的概况[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8年03期

2 王瑾瑜;任亚萍;;博落回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7期

3 周顺玉;尹健;陈利军;成泽艳;熊建伟;刘红敏;;博落回浸提物对茶毛虫、茶尺蠖的生物活性[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4 黄浩;韦鹏霄;岑秀芬;余丽莹;刘芳;苏树权;;激素因子对野生红芽大戟组培苗生根诱导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5 陈烨丹;高昂;巩江;杨凌鉴;王明;杨文慧;赵婷;李娜;倪士峰;;红茴香药学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6 夏伦祝;徐先祥;张睿;;威灵仙总皂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药;2009年05期

7 韦嵩;邱乐;陈志煌;徐木创;;蛇毒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50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丁怡,张杰,赵庆亮,侯立军,王秋林,王树人;雷公藤甲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表达的影响[J];癌症;2005年07期

9 李治滢;李绍兰;杨丽源;陈有为;吴少华;;药用植物乌头内生真菌抗菌活性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10 梁春联;王静;;免疫调节剂对1型糖尿病大鼠Foxp3表达的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250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50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