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一唐宗海《血证论》中药用药规律目的:唐宗海《血证论》是首部中医血证专著,是专研中医血证的必读书目,本研究探讨唐宗海《血证论》中的遣方用药规律,以利于学习传承古代名医的用药经验。方法:将唐宗海《血证论》中明确记录的内服方药信息录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提供的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包含药物频次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唐宗海《血证论》明确记录的内服药方共989条,涉及药物231味,涵盖各类中药,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二十味药物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生地、白芍、黄芩、白术、半夏、柴胡、生姜、大枣、熟地黄、川芎、麦冬、牡丹皮、知母、阿胶、大黄、黄连,在支持度≥10%条件下,核心组方由13味中药组成,具体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生地、白芍、黄岑、白术、半夏、柴胡、生姜、大枣、川芎。《血证论》原书将血证分为"血上干"、"血外渗"、"血下泄"、"血中瘀"、"失血兼见诸证"五大篇章进行阐述。在989条处方中,262条见于"血上干"(占26.49%),45条见于"血外渗"(占4.55%),147条见于"血下泄"(占14.86%),99条见于"血中瘀"(占10.01%),436条见于"失血兼见诸证"(占44.08%)。"血上干"处方共涉及173味中药,"血外渗"处方共涉及83味中药,"血下泄"处方共涉及118味中药,"血中瘀"处方共涉及131味中药,"失血兼见诸证"处方共涉及200味中药。在支持度≥10%条件下,"血上干"核心组方包括高频率使用的13味中药,具体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白芍、生地黄、黄芩、柴胡、麦冬、生姜、大枣、白术、半夏,"血外渗"核心组方包括高频率使用的17味中药,具体为当归、甘草、人参、生地黄、白芍、黄芩、川芎、黄芪、生姜、半夏、栀子、茯苓、白术、黄连、牡丹皮、柴胡、大枣,"血下泄"核心组方包括高频率使用的16味中药,具体为甘草、当归、人参、白术、黄芩、白芍、茯苓、黄连、生地黄、川芎、大枣、柴胡、阿胶、生姜、黄芪、黄柏,"血中瘀"核心组方包括高频率使用的13味中药,具体为甘草、当归、人参、茯苓、生地黄、川芎、大枣、半夏、白芍、生姜、柴胡、白术、黄芩,"失血兼见诸证"核心组方包括高频率使用的13味中药,具体为甘草、茯苓、人参、当归、生地黄、黄芩、白芍、半夏、柴胡、生姜、大枣、白术、陈皮。结论:唐宗海《血证论》内服处方用药灵活,重视辨证论治,五大类血证用药各有特点,总体处方用药以补益气血、疏肝和解为主的应用最广,用药规律印证了其学术思想。研究二陈志雄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用药规律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对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例处方进行回顾性研究,探寻其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总结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思路和用药特色,有利于对现代名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以期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查询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医生工作站信息系统,根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中药处方共767例,涉及103名患者。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建立中药处方数据库,录入数据,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果输出,梳理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67例中药处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表明,处方药物四气统计温性药物最多,其次为寒性、平性、凉性、热性;药物五味统计,甘味为最多,其次为苦味、辛味、涩味、酸味、淡味、咸味;药物归经分析方面,按照使用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肝、肺、肾、脾、心、胃、大肠、膀胱、胆、小肠、心包、三焦;涉及中药227种,使用频次最多的是巴戟天,达678次,超过总病例处方数的88%。在支持度≥25%条件下所得出的核心组方包含了高频率出现的前18味中药,具体是巴戟天、生地黄、水牛角、牡丹皮、知母、白术、党参、茯苓、甘草、仙鹤草、苍耳子、赤芍、佛手、蝉蜕、茜草、防风、制何首乌、黄芪。不同性别用药:男性组处方340条共涉及202味中药,女性组处方427条共涉及199味中药。在支持度≥25%条件下,男性组核心组方包含14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水牛角、牡丹皮、知母、赤芍、甘草、茯苓、白术、仙鹤草、党参、苍耳子、蝉蜕、防风,女性组核心组方包含18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水牛角、白术、党参、牡丹皮、佛手、茯苓、知母、茜草、苍耳子、仙鹤草、甘草、蝉蜕、制何首乌、防风、黄芪、赤芍。不同年龄段用药:小儿组(0-14岁)处方95例共涉及108味中药,青年组(15-44岁)处方590例共涉及219味中药,中老年组(45岁以上)处方82例共涉及134味中药。在支持度≥25%条件下,小儿组核心组方包含16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苍耳子、蝉蜕、甘草、仙鹤草、牡丹皮、水牛角、佛手、防风、茯苓、茜草、鸡内金、知母、白术、赤芍,青年组核心组方包含18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水牛角、牡丹皮、知母、白术、党参、赤芍、甘草、茯苓、制何首乌、佛手、仙鹤草、防风、苍耳子、黄芪、茜草、熟地黄,中老年组核心组方包含17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党参、茯苓、生地黄、白术、茜草、仙鹤草、制何首乌、知母、佛手、黄芪、熟地黄、黄芩、柴胡、蝉蜕、苍耳子。不同就诊季节用药:春季组处方132例共涉及169味中药,夏季组处方262例共涉及181味中药,秋季组处方194例共涉及185味中药,冬季组处方179例共涉及181味中药。在支持度≥25%条件下,春季组核心组方包含15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牡丹皮、水牛角、苍耳子、知母、甘草、蝉蜕、赤芍、仙鹤草、党参、茯苓、白术、茜草、防风,夏季组核心组方包含17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水牛角、牡丹皮、知母、党参、茯苓、佛手、甘草、白术、茜草、仙鹤草、赤芍、苍耳子、熟地黄、制何首乌、蝉蜕,秋季组核心组方包含18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水牛角、白术、牡丹皮、党参、知母、仙鹤草、茯苓、防风、甘草、苍耳子、蝉蜕、赤芍、茜草、制何首乌、黄芪、佛手,冬季组核心组方包含17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白术、水牛角、牡丹皮、党参、茯苓、知母、黄芪、蝉蜕、防风、佛手、甘草、苍耳子、制何首乌、赤芍、茜草。主要证型用药:总体767例处方的辨证分型以四大类证型为主,阴虚血热证、气阴不足证、脾虚(湿蕴)证、脾肾不足证。阴虚血热组处方165例共涉及162味中药,气阴不足组处方144例共涉及162味中药,脾虚湿蕴组处方81例共涉及124味中药,脾肾不足组处方58例共涉及117味中药。在支持度≥25%条件下,阴虚血热组核心组方包含13味中药,具体为生地黄、水牛角、巴戟天、牡丹皮、赤芍、知母、甘草、苍耳子、蝉蜕、防风、熟地黄、仙鹤草、佛手,气阴不足组核心组方包含16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生地黄、牡丹皮、知母、水牛角、仙鹤草、茜草、白术、党参、赤芍、甘草、制何首乌、佛手、黄芪、麦冬、熟地黄,脾虚湿蕴组核心组方包含18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茯苓、党参、白术、生地黄、茜草、苍耳子、佛手、蝉蜕、仙鹤草、防风、白扁豆、制何首乌、薏苡仁、牡丹皮、炙甘草、水牛角、知母,脾肾不足组核心组方包含17味中药,具体为巴戟天、党参、白术、生地黄、黄芪、佛手、制何首乌、茯苓、炙甘草、苍耳子、防风、蝉蜕、知母、熟地黄、茜草、仙鹤草、甘草。兼夹外感用药:另有兼夹外感病例处方共73例,涉及126味中药。在支持度≥25%条件下所得出的核心组方包含了高频率出现的前14味中药,具体是巴戟天、甘草、蝉蜕、生地黄、苍耳子、桔梗、荆芥、仙鹤草、白前、苦杏仁、水牛角、紫菀、牡丹皮、百部。结论: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核心用药包括补肾药、凉血散瘀止血药、健脾理气药、祛风散邪达表药、补益气血药。尤其在应用补肾药和祛风散邪达表药方面经验独特。用药思路具有灵活辨证用药、特定辨病用药、因人因时制宜、中西合参选药、重视防治外感的特点。陈志雄教授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用药思路,在传承先贤血证用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图文】: 见表3,分别为“人参、大枣一>甘草”、“人参、半夏一>甘草”、“柴胡一>甘草”、逡逑“大\、生姜一>甘草”。系统软件还可将这13味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网络图展现,逡逑见图1。逡逑表3《血证论》总体药物关联规则逡逑排序逦药物规则逦置信度^逡逑 ̄逦人参, ̄大枣->邋甘草逦1.逦000000逡逑2逦人参,半夏->邋甘草1.000000逡逑3逦柴胡->邋甘草逦0.948387逡逑4逦大枣,生姜->邋甘草逦0.919643逡逑注:支持度彡10%,置信度彡0.90逡逑nm逡逑m逡逑茯苓逡逑白术,I逡逑馨\逦归逡逑\逦\逦p逡逑半夏邋\邋\逦/逦|逡逑_\邋\逦\邋f逡逑\逦甘草,,'生地逡逑\邋?逡逑人参,^逦/,\邋—邋\逡逑柴胡逡逑#逡逑0逦黄;:逡逑图1《血证论》总体高频药物组合网络(支持度多10%)逡逑四、五大类血证的药物频次分析逡逑“血上干”邋262条内服处方共涉及173味中药
血下泄高频药物组合网络(支持度)10%)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9;R2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辉艳;赵瑞华;;妇科ve瘕古代方剂用药特点探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年06期
2 李蒙;沈佳瑜;李听弦;王光忠;;苍耳子炮制前后的抗炎、镇痛作用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7年03期
3 卢茵茵;庄逸洋;黄楚栓;叶嘉威;;林丽珠治疗肺癌用药规律的数据挖掘研究[J];中医杂志;2016年18期
4 王冰;关徐涛;王涛;高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体会[J];中医杂志;2016年18期
5 张小琼;侯晓军;杨敏;冷静;;乌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年25期
6 王永强;王蕾;;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年08期
7 黎飞猛;黄晓青;梁兆球;;阴阳水火气血论之血证转化规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年04期
8 王海燕;王华;耿少怡;;耿少怡教授治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经验[J];中外医疗;2016年18期
9 周航;冯佳佳;赵正滢;曾倩;;由《血证论》治血四法切入探讨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治疗[J];亚太传统医药;2016年11期
10 苏懿;马明远;;当代医家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规律探讨[J];北方药学;201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蓝海;古学奎;陈志雄;;陈志雄教授辨治岭南血证学术思想撷英[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岐黄论坛——血液病中医药防治分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路艳;补肾法对骨髓抑制模型骨髓干细胞的调控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黄进;补肾益精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宇谨;唐容川《血证论》学术思想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
25273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527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