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穴位埋线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11 15:33
【摘要】: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且难治的一种疾病,穴位埋线疗法对于治疗CAG有较为突出的疗效,但是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不利于埋线疗法在治疗本病上的推广普及。之前的课题研究,我们已经从NF-kB信号转导通路的角度探讨了穴位埋线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理。为此,我们设置此课题,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期望从JAK-STAT炎症转导通路角度来进一步探讨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为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为临床遴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方法:临床研究收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符合标准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埋线组为治疗组,体针组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二组所选穴位一致,分别采取埋线和体针的治疗方式,治疗疗程结束后,通过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胃镜及病理变化、SF-36生存质量表对相应指标给予评分,并对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来判断埋线的疗效情况。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适应性饲养1周,然后分为空白组15只,造模组65只。空白组采用普通级饲料结合蒸馏水自由饮用的方式喂养。造模组用100μg/ml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自由饮用结合饥饱失常的方式造模。根据光镜和病理情况确认模型是否复制成功,第22周模型复制成功,成模时成模组大鼠48只,空白组大鼠15只。48只成模组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埋线组、体针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6只,成模后所有大鼠统一采用普通级饲料结合自由饮用蒸馏水喂养,埋线组和体针组分别施加埋线和体针干预,模型组、空白组大鼠不采取任何治疗方式,但配合同等强度的抓取和袜套束缚,直至实验疗程结束。实验疗程结束后剖杀4组全部大鼠,取大鼠胃黏膜和血液标本送检,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数据分析。结果:中医症状方面:治疗前,两组患者"胃脘或胸胁胀满、胃痛、大便稀溏、乏力、食少、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口淡等"症状积分行组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胃脘或胸胁胀满、胃痛、大便稀溏、乏力、食少、气短、懒言、呕吐清水、口淡等"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胃脘或胸胁胀满、胃痛、大便稀溏、乏力、食少、呕吐清水、口淡"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气短、懒言"症状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改善的趋势;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舌脉方面:治疗后,埋线组舌脉总体好转率大于体针组。胃镜和病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炎症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存质量方面:治疗后,两组各个维度治疗前后组内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疗效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模型复制情况:22周胃黏膜病理证实造模成功。大鼠胃黏膜光镜下形态学观察:治疗后,埋线和体针二组大鼠胃黏膜都有好转,埋线组好转程度大于体针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治疗前后胃黏膜没有明显改变。大鼠血清IL-6、EGF、VEGF、TNF-α表达:治疗后,埋线组与空白组大鼠血清IL-6、EGF、VEGF、TNF-α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与体针组,埋线组与模型组大鼠血清IL-6、EGF、VEGF、TNF-α表达,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EGF、VEGF、TNF-α表达具有一致性,表达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空白组、埋线组、体针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JAK2、STAT3蛋白表达:治疗后,埋线组与空白组大鼠JAK2、STAT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体针组和模型组三组大鼠JAK2、STAT3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STAT3蛋白表达具有一致性,表达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空白组、埋线组、体针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SOCS3蛋白表达:模型组、埋线组、体针组和空白组大鼠胃黏膜SOCS3蛋白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依次为:空白组、模型组、体针组、埋线组。结论:埋线和体针都可以有效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改善胃黏膜的炎症状况,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体针更具优势。1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配合饱食、饥饿相间的方法在22周造模成功的比例比较高。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提示:IL-6、EGF、VEGF、TNF-α、JAK2、STAT3、SOCS3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起主要作用,JAK-STAT转导系统的活化是介导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和发展的重要通路,STAT3是通路活化的关键蛋白,SOCS3是JAK-STAT转导系统重要的负反馈因子,高表达的SOCS3可以抑制JAK-STAT转导系统的异常活化;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短期内不会自愈。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埋线刺激兴奋了中枢神经,通过神经-体液反应进而促进或者抑制特定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JAK2/STAT3转导系统的异常活化;另一方面是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诱导人体产生变态免疫反应,进一步抑制了 JAK2/STAT3转导系统的异常活化。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4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影;陈镜宇;张玲玲;魏伟;;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参与炎症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5年09期

2 王志福;俞向梅;龚德贵;王彦青;吴根诚;;电针“阳陵泉”、“环跳”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SOCS3的影响[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3 杨韶华;李连会;;健脾活血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络阻证的疗效分析[J];光明中医;2014年09期

4 张俊红;李学;王晓燕;梁淑霞;岑俊丽;付丽;;河南地区胃镜下确诊慢性胃炎患者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08期

5 侯嘉杰;孙倍成;;STAT3:慢性炎症介导肿瘤发生和进展的关键节点[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4年01期

6 李国徽;陈佳;陈凌;宋秀娟;柯生海;;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5例[J];陕西中医;2014年01期

7 马兴婷;赵智宏;段红霞;;中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体会[J];新疆中医药;2013年06期

8 陈璐;李素荷;钟国新;樊永磊;张璇;黄志毅;;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Toll样受体4和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3年08期

9 樊永磊;李素荷;钟国新;陈璐;张璇;;穴位埋线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CRP、IL-6、TNF-α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3年08期

10 胡浩;;胡子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J];河北中医;2013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璐;健脾通络汤治疗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临床疗效观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2 姜硕;足三里穴配伍应用古代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75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5475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