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硕博论文 > 医学博士论文 >

γ辐射旁效应诱导的神经毒性及其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0-07-24 06:44
【摘要】:众所周知直接的辐射暴露会导致神经退行性变,但对于辐射的旁效应与神经毒性之间的关系尚未研究清楚,需要详细的机制研究。体内和体外研究都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胶质细胞可以保护神经元在应激条件下不受损伤。在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共培养的条件下,非直接的辐射暴露对神经元的调控,以及对神经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的影响都有待研究。因此,本课题立意于评估辐射的非直接效应对于神经元退行性变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神经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同时,我们也对辐射后的细胞释放出的因子对附近未受到直接辐射的细胞造成的损伤进行了研究。我们预测辐射的旁效应可能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并诱导DNA损伤最终导致SH-SY5Y神经元凋亡。另外,共培养神经胶质细胞U87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和凋亡来抑制辐射的旁效应导致SH-SY5Y神经元受到的毒性作用。最后,我们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了辐射后的细胞的培养液,来鉴定可以作为非辐射细胞损伤信号指示的分泌蛋白。我们使用钴-60的γ射线作为直接的辐射源,并使用辐照细胞条件培养基(ICCM)来模拟辐射的间接影响。为了确定ICCM抑制神经细胞存活的效力,我们进行了集落形成测定和细胞活力测定。ICCM诱导神经细胞SH-SY5Y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TUNEL法和Annexin V/PI进行了测定。氧化应激和炎性细胞因子的浓度的水平通过ELISA法进行了评价。直接和间接辐射暴露后关键凋亡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印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评估胶质细胞对辐射的旁效应的神经保护作用;在ICCM中培养的SH-SY5Y细胞分别在有和没有胶质细胞U87的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中培养。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活细胞计数法,Annexin V/PI凋亡检测,细胞周期检测,Fas受体的m RNA水平检测(q RT-PCR),免疫印迹法和ELISA法对神经元SH-SY5Y细胞在ICCM暴露下有和没有与U87胶质细胞共培养进行了分析。同时,也进行了二维色谱和串联质谱蛋白质组学自下而上的(Bottom-up)分析研究。第一部分实验数据提示神经元SH-SY5Y细胞中ICCM抑制细胞存活,促进细胞凋亡,是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此外,在神经元SH-SY5Y细胞中,ICCM显著刺激释放细胞炎症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P0.01),白细胞介素-1(IL-1,P0.001),和白细胞介素-6(IL-6,P0.001),提升氧化应激的水平(MDA,P0.01)。上调关键凋亡蛋白的表达,如,Bax蛋白,Bid蛋白,细胞色素C,caspase-8和caspase-3,证实了ICCM对神经细胞的毒性。我们的研究显示,ICCM会引起氧化应激显著增加,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此外,ICCM引起SH-SY5Y细胞DNA损伤,在S期细胞周期停滞显著增加(***P0.001),过表达P53蛋白会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的(**P0.01)。因此增加FAS基因的表达和上调的关键凋亡蛋白都证明ICCM会导致SH-SY5Y细胞的凋亡。本研究的第二部分,为了研究神经胶质细胞的存在下辐射对神经元细胞的旁作用,我们使用了Transwell共培养体系。我们的分析仍然集中在神经元细胞。数据结果表明,ICCM诱导的氧化应激在SH-SY5Y细胞与U87共培养后显著降低,其进一步帮助维持线粒体膜电位的完整性。神经细胞SH-SY5Y共培养后(与胶质细胞U87),显著降低ICCM诱导细胞的周期阻滞和P53的表达(###P0.001)。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显示,在共培养体系中;ICCM诱导的FAS m RNA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01)同时显著降低凋亡关键蛋白表达即FADD(###P0.001),caspase-8(###P0.001),和降解的caspase-3(###P0.001),与ICCM处理的不共培养的神经元SH-SY5Y细胞相比。有趣的是,共培养后神经营养因子,例如,GDNF,BDNF和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水平增加,可能提示胶质细胞U87的保护机制。本研究的第三部分是鉴定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ICCM中的分泌蛋白条大约被鉴定道德17%的蛋白质为分泌颗粒和细胞外基质,而生物过程分析显示,22.2%被鉴定到的蛋白质参与运输和17.2%的蛋白质参与细胞内信号级联反应。本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辐射的旁效应与直接辐射暴露相比对神经元细胞都有损伤效应。因此更多的分子水平的研究来评估辐射旁效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风险可以较少治疗的不确定性与导致神经退行性变的可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9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萍;蔡称心;;凹土-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细胞过氧化氢检测[J];电化学;2014年03期

2 李莉;廉亚茹;张芸;黎杏仁;刘颖;杜纪坤;邹丽宜;吴铁;;辅酶Q10对H_2O_2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化工;2015年10期

3 Jingfei ZHANG;Tian WANG;;Advances in Curcumin-induced Glutathione Metabolites and Its Anti-oxidation Mechanism[J];Medicinal Plant;2013年09期

4 袁华;张秀梅;王清华;郭盈;王文斌;谢克勤;赵秀兰;;二十二碳六烯酸对1-溴丙烷致大鼠学习能力损伤的拮抗作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3年08期

5 徐冬辉;李静慧;黎珊珊;刘巍;杨天瑶;奉姝;;莱菔硫烷和姜黄素对亚慢性镉染毒大鼠肝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年08期

6 刘金花;朱玉山;;双萜化合物对FOXO3a核转位调控机制[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7 徐睿鑫;李绍旦;刘毅;于磊;杨明会;;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bax表达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5年04期

8 许艳秋;王慧词;李令令;宋秀娟;张静;李彬;檀国军;刘瑞春;;氧化应激与多发性硬化[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年03期

9 高英;赵磊;宓东;王君君;马宝山;孙野青;;空间环境诱导秀丽隐杆线虫差异表达基因位点分布的研究[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15年03期

10 赖丹;黄非;;过氧化氢对老年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影响[J];生理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引利;S1P、Phyto-S1P和胞质pH在暗诱导气孔关闭中的作用及其与H_2O_2、NO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石天尧;新型手性氮氧自由基对Alzheimer病的保护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3 肖一丁;高压氧预处理与富氢生理盐水治疗对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4 吴萍;新型纳米催化剂的设计及用于特定细胞与细胞中重要小分子的检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文娟;基于数字人体的程式化模型和曲面模型构建及外辐射剂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坚哲;Nrf2-ARE信号通路在白癜风氧化应激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7 甄军丽;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和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14年

8 ARKO-BOHAM,BENJAMIN;[D];大连医科大学;2014年

9 孙立;高压氧预处理和后处理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10 兰燕;LiC1对肿瘤生长、迁移、凋亡的调控及FAK影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生长转移的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鹏;右丙亚胺对大鼠放射性心肌损伤的防护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2 崔新洁;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凋亡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3 张岳;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过程中DNA损伤应答特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3年

4 张涛;氧化还原动态平衡调控脑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5 郭育;太白id木皂苷抗衰老作用及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梅艳;照射致DNA双链断裂(DSB)后期修复中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的功能探讨[D];泸州医学院;2013年

7 李红艳;三唑磷对斑节对虾和两种贝类的毒性效应[D];上海海洋大学;2013年

8 徐赫蔓;胡黄连颗粒在视神经夹伤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魏飞飞;Ataxin-3的亚细胞定位及其对细胞器形态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3年

10 张庆;塞来昔布增强氟尿嘧啶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增殖与侵袭的抑制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68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yxlbs/2768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f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